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模式和拌种处理对冬小麦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程绪 刘骉 +2 位作者 赵飞 贺润平 邢鲲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5-1145,共11页
为了明确不同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田昆虫多样性及其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溉田和雨养田,副区为吡虫啉种衣剂拌种和不拌种),系统评估了冬小麦种植模式和拌种处理对昆虫多样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不同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田昆虫多样性及其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溉田和雨养田,副区为吡虫啉种衣剂拌种和不拌种),系统评估了冬小麦种植模式和拌种处理对昆虫多样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灌溉田与雨养田相比害虫多度下降了8.55%,非害虫多度上升了21.68%。在抽穗期,拌种处理与不拌种处理相比害虫亚群落多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显著下降了190.5和0.12,但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增加了0.27和0.16。在灌浆期,灌溉田与雨养田相比害虫亚群落多度显著下降了31.97,而非害虫亚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增加了0.12和0.08,优势度显著下降了0.08。在理论产量上,雨养田下拌种处理与不拌种处理相比产量显著增加1.16 t/hm^(2),而灌溉田下拌种处理产量略高于不拌种处理。综上所述,在整个生育期上,灌溉处理能显著增加非害虫多度,但不会影响害虫多度;在拌种田,抽穗期的害虫多度少于不拌种田,在灌溉田,灌浆期的害虫多度少于雨养田;在雨养田拌种处理产量明显高于不拌种处理。建议雨养田采用拌种种植,灌溉田采用不拌种种植,并根据不同生育期害虫发展特点进行防治。本研究结果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拌种 昆虫多样性 产量 戊唑•吡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