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斑联蛋白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戴国俊 孙大辉 +7 位作者 林雨鑫 孙明明 王翔 王金玉 张跟喜 谢恺舟 施会强 侍苗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30-1336,共7页
本试验旨在构建4条鸡斑联蛋白(zyxin)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对其进行滴度测定,并进行有效干扰靶点的筛选,为以后开展鸡zyxin基因抗球虫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提取鸡胸腺组织的RNA,反转录,扩增zyxin基因的编码区,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本试验旨在构建4条鸡斑联蛋白(zyxin)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对其进行滴度测定,并进行有效干扰靶点的筛选,为以后开展鸡zyxin基因抗球虫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提取鸡胸腺组织的RNA,反转录,扩增zyxin基因的编码区,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x-6上。设计针对zyxin的shRNA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插入到Lv3慢病毒表达载体中,将lv3-shRNA载体与包装质粒pGag/Pol、pRev、Pvsv-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得到的病毒原液10倍稀释6个梯度,分别转染293T细胞,进行滴度的测定。将构建好的4条慢病毒载体与Pex-6-zyxin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进行有效干扰靶点的筛选。构建4条针对目的基因zyxin的RNAi慢病毒穿梭质粒表达载体CO1、CO2、CO3、CO4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并浓缩后滴度达1×108 TU·mL-1,适合感染目的细胞,经过筛选,CO3对zyxin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干扰效果最佳。成功构建了zyxin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了有效干扰靶点的筛选,为进一步研究zyxin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xin基因 RNAI 慢病毒干扰载体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钝挫伤后慢病毒干扰水通道蛋白4对大鼠运动功能及Rho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正云 夏登桃 +6 位作者 肖颜 唐玉玲 卫家豪 徐轩 李沁轩 张晓 荣成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 探讨脊髓钝挫伤(SCC)后,慢病毒干扰水通道蛋白4(AQP4)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凋亡相关因子Rho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组(SCC组)、空载组(Vector组)和慢病毒组(AQP4RNAi组,制备慢病毒AQP... 目的 探讨脊髓钝挫伤(SCC)后,慢病毒干扰水通道蛋白4(AQP4)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凋亡相关因子Rho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组(SCC组)、空载组(Vector组)和慢病毒组(AQP4RNAi组,制备慢病毒AQP4干扰模型),每组32只。SCC组、AQP4RNAi组及Vector组均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SCC模型,术后12 h及术后1、3 d,采用大鼠脊髓损伤(BBB)评分评估4组后肢运动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组脊髓组织中rho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ho在4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AQP4与Rho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术后12 h SCC组、Vector组和AQP4 RNAi组BBB评分均为0分,术后3 d AQP4 RNAi组BBB评分较Vector组高(P<0.05)。GeneMANIA结果显示,AQP4与Rho存在间接共表达关系。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术后12 h及术后1、3 d AQP4RNAi组脊髓组织中rho表达均低于Vector组(P<0.05);SCC组脊髓组织中rho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结论 大鼠SCC后脊髓组织中Rho表达上调,而干扰AQP4能使其Rho表达下调,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利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钝挫伤 慢病毒干扰 水通道蛋白4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
3
作者 戴研平 王平 高晓勤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为靶点,设计、构建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对其在大鼠附睾的沉默效果进行验证。方法:构建3种附睾VEGF-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VEGF-shRNA-1、VEGF-shRNA-2、VEGF-shRNA-3,提取3种阳性克隆质粒测序... 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为靶点,设计、构建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对其在大鼠附睾的沉默效果进行验证。方法:构建3种附睾VEGF-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VEGF-shRNA-1、VEGF-shRNA-2、VEGF-shRNA-3,提取3种阳性克隆质粒测序,转染HEK293-T细胞后产生慢病毒质粒。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shRNA阴性感染组、VEGF-shRNA-1感染组、VEGF-shRNA-2感染组、VEGF-shRNA-3感染组,将病毒液分别注射到各组大鼠双侧附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附睾VEGF的mRNA及蛋白沉默效果。结果:测序结果证明3种慢病毒载体被包装成功。感染大鼠附睾后,VEGF感染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阴性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以VEGF-shRNA-3感染组干扰效果更为有效。结论:成功设计了VEGF基因的RNA干扰靶点和制备了VE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VEGF-shRNA-3能有效抑制附睾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沉默 附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6抑制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
4
作者 向阳 钟占琼 +2 位作者 祝琦 吴番娜 张晓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95-299,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方法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其对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波形蛋白(Vi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日龄SD大鼠的大脑皮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载体组和病毒组,2组均制备细胞划伤模型,采用qRT-PCR检测Vim...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方法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其对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波形蛋白(Vi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日龄SD大鼠的大脑皮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载体组和病毒组,2组均制备细胞划伤模型,采用qRT-PCR检测Vim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Vim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Vim的定位,MTT检测划伤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率,免疫荧光检测GFAP用于观察划伤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结果:划伤细胞2 d后,病毒组的Vim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载体组明显下降。Vim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胞质中表达。病毒组中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情况和活性低于载体组。结论: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方法抑制炎症因子IL-6,可以下调反应性胶质化细胞中Vim的表达,影响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化反应,可能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对神经细胞的再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波形蛋白 慢病毒干扰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化反应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鉴定RIG-Ⅰ、MDA-5和TLR3在猪上皮细胞识别RNA病毒中的作用
5
作者 Linda Hüsser 于琳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0-220,共1页
病原体识别受体是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所必需的,这些特异的受体能识别保守的病毒化合物并诱导Ⅰ型干扰素(IFN)和促炎细胞因子。本试验在猪细胞系PK-15中研究了RIG-Ⅰ、MDA-5和TLR3在IFN-β对古典猪瘟病毒(CSFV)、口蹄疫病毒(FMDV)、水泡... 病原体识别受体是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所必需的,这些特异的受体能识别保守的病毒化合物并诱导Ⅰ型干扰素(IFN)和促炎细胞因子。本试验在猪细胞系PK-15中研究了RIG-Ⅰ、MDA-5和TLR3在IFN-β对古典猪瘟病毒(CSFV)、口蹄疫病毒(FMDV)、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和A型流感病毒(IAV)的识别中的作用。本研究鉴定了猪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序列,并用慢病毒(LV)系统来表达相应的短发夹RNA,构建了基因表达下调细胞系,并检测基因表达下调水平与时间和IFN-β刺激的相关性。试验细胞经多次传代,报告基因eGFP的表达和目的基因的RNA减少水平都是稳定的,而后者相对变化较大。IFN-β诱导干扰素应答基因(如RIG-Ⅰ)表达,但其水平在试验细胞系中仍低于对照细胞。病毒介导的IFN-βmRNA反应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中,口蹄疫病毒的识别完全是由MDA-5介导的,而VSV和IAV主要由RIG-Ⅰ检测到,MDA-5也起到一定作用,CSFV是通过MDA-5,RIG-Ⅰ和TLR3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猪瘟病毒 口蹄疫病毒 病毒介导RNA干扰 IFN-Β 病原体识别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B2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沉默效果的验证
6
作者 戴研平 高晓勤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以蛋白激酶B 2(AKT2)的mRNA为靶点,设计、构建AKT-2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对其沉默效果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目的基因设计3个小干扰RNA(siRNA)靶点,进行引物合成。将单链的引物退火成双链oligo序列,连接入双酶切...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以蛋白激酶B 2(AKT2)的mRNA为靶点,设计、构建AKT-2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对其沉默效果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目的基因设计3个小干扰RNA(siRNA)靶点,进行引物合成。将单链的引物退火成双链oligo序列,连接入双酶切线性化的RNA干扰载体。测序验证正确的转化子,进行高纯度质粒抽提。提取3种阳性克隆质粒测序,转染HEK293-T细胞后产生慢病毒质粒。实验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注射慢病毒,NC-shRNA阴性感染组、PL-AKT2-shRNA-1感染组、PL-AKT2-shRNA-2感染组、PL-AKT2-shRNA-3感染组。大鼠附睾分别被注射200μL含有NC-shRNA、PL-AKT2-shRNA-1、PLAKT2-shRNA-2、PL-AKT2-shRNA-3的病毒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附睾AKT2的蛋白沉默效果。结果:测序结果证明3种慢病毒载体被包装成功。感染大鼠附睾后,AKT2的蛋白表达量均较阴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以PL-AKT2-shRNA-3质粒组干扰效果更为有效。结论:成功设计了AKT-2基因的RNA干扰靶点和制备了AKT-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基因沉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B2 慢病毒干扰 基因沉默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M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柯帆 陆运鑫 +3 位作者 莫苑君 卢旭全 谭智威 侯恩存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正性调节区锌指蛋白14(PRDM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50只裸鼠被随机分为胰腺癌Ⅰ组、胰腺癌Ⅱ组、胰腺癌Ⅲ组、胰腺炎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胰腺癌Ⅰ组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原位植瘤模型,胰... 目的探讨正性调节区锌指蛋白14(PRDM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50只裸鼠被随机分为胰腺癌Ⅰ组、胰腺癌Ⅱ组、胰腺癌Ⅲ组、胰腺炎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胰腺癌Ⅰ组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原位植瘤模型,胰腺癌Ⅱ组建立PRDM14-shRNA慢病毒干扰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原位植瘤模型,胰腺癌Ⅲ组建立control病毒干扰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原位植瘤模型,胰腺炎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和脂多糖建立慢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完成后8周,采集小鼠胰腺,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PRDM1表达,划痕实验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胰腺癌Ⅰ组)、PRDM14-shRNA慢病毒干扰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胰腺癌Ⅱ组)和control病毒干扰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胰腺癌Ⅲ组)的迁移能力。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癌组小鼠PRDM1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胰腺癌Ⅰ组和胰腺癌Ⅲ组小鼠PRDM1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胰腺炎组小鼠(均P<0.05),胰腺癌Ⅰ组和胰腺癌Ⅲ组PRDM14阳性表达率及PRDM14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胰腺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胰腺癌Ⅰ组和胰腺癌Ⅲ组肿瘤干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胰腺癌Ⅱ组。结论PRDM14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存在紧密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正性调节区锌指蛋白14 RNA慢病毒干扰 人胰腺癌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