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及预后生存分析
1
作者 何苗 田红娟 +4 位作者 毛东锋 赵霄晨 张姝婷 赵芳卿 吴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1-697,共7页
目的: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分析,探讨AML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初诊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二代测序进行AML相关基因检测,分析AML患... 目的: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分析,探讨AML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初诊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二代测序进行AML相关基因检测,分析AML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生存时间。结果:92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51例。共检测到38种基因突变。62例患者至少携带1个基因突变,30例患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14例预后良好组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为NRAS、KIT(21.43%,n=3),KRAS(14.29%,n=2);64例预后中等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为DNMT3A(18.75%,n=12)、NPM1(17.19%,n=11)、IDH2、FLT3-ITD、CEBPA(12.50%,n=8)、TET2(10.94%,n=7);14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的为ASXL1、TP53、EZH2、NRAS(14.29%,n=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KIT在中危组中变异相对热点,DNMT3A在高危组的变异相对热点(P<0.05)。将在不同预后组中突变率较高的基因NRAS、KIT、IDH2、DNMT3A、NPM1、FLT3-ITD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KIT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5),其余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L患者基因突变频率较高,本研究中67.4%的患者至少携带1个基因突变,不同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核型患者中突变频率不一致,存在明显的优势突变,并且KIT、DNMT3A可以作为评估预后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突变基因 二代测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石雅洁 谢新生 +7 位作者 姜中兴 万鼎铭 郭荣 李涛 张霞 李雪 张玉培 苏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25,共6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T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9(14-65)岁。预后分层低危17例,中危25例,高危38例。ASXL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共突变基因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TET2(71.25%)、NRAS(18.75%)、DNMT3A(16.25%)、NPM1(15.00%)、CEBPA(13.75%)。中高危患者中接受allo-HSCT共29例(移植组),未接受allo-HSCT共34例(化疗组)。移植组2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2.4%、70.2%,化疗组分别为44.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年龄>50岁、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为影响移植患者OS、DFS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llo-HSCT可改善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XL1突变 急性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UCy或FABC预处理方案用于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张琳依 王利 +1 位作者 刘林 熊艺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0-616,共7页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述两种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的49例中高危AML患者资料,其中IBUCy组17例,FABC组32例,通过对比造血重建、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了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造血重建,两组的造血时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sall survival,OS)相似。虽然IBUCy组≥3级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更高,但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更低。确诊到首次移植时间>6个月(P=0.019)和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P=0.048)是PFS的危险因素。在移植前MRD阴性的患者中,IBUCy组PFS更好(P=0.039)。结论:中高危AML接受IBUCy或FABC预处理后行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获得首次缓解后应尽快移植,MRD转阴者移植PFS更好;与FABC方案相比,IBUCy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但应注意防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慢性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高危急性白血病 IBUCy 方案 FABC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致病基因RUNX1新变异c.509-2A>G的识别和致病性
4
作者 马菁菁 张成成 +3 位作者 邓梅 林伟霞 郭丽 宋元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4,共9页
目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familial platelet disorder with predisposit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PD/AML)是RUNX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研究报告... 目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familial platelet disorder with predisposit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PD/AML)是RUNX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研究报告了1例FPD/AML 3日龄男婴患儿的临床表型和RUNX1基因型特征,旨在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患儿的临床信息,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运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方法寻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基于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研究了剪接位点新变异的异常剪接机制,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分析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患儿因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2 d入院。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和骨髓巨核细胞发育不良。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患儿是RUNX1基因c.509-2A>G变异的杂合子,为国内外文献所未曾报道的新生变异。Minigene基因分析发现该变异导致异常转录本r.509_515del (p.Gly170Alafs*3)的形成,可明确诊断为FPD/AML。经对症支持处理,患儿血小板数量稳定,但仍明显低于正常,远期预后尚有待随访观察。结论:本研究识别了1个新生RUNX1基因剪接位点变异,并通过Minigene技术确认了其可导致FPD/AML,拓展了RUNX1基因变异谱,对FPD/AML的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1基因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白血病倾向 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A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佳欣 陶善东 于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726,共9页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A,KMT2A)基因,也称为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参与人体正常造血与代谢。KMT2A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KMT2A⁃rearrang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KMT2A⁃r AML)是AML...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A(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A,KMT2A)基因,也称为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参与人体正常造血与代谢。KMT2A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KMT2A⁃rearrang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KMT2A⁃r AML)是AML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恶性程度高,对传统AML化疗方案蒽环类化疗药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3+7”不敏感,缓解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有关KMT2A⁃r AML的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首个治疗复发或难治性KMT2A易位急性白血病的靶向药物Menin抑制剂revumenib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DOT1L抑制剂pinometostat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也进行了相关临床应用研究。文章将对KMT2A⁃r AML发病机制、新开发靶向药物、已开展临床试验、潜在治疗靶点、HSCT和CAR⁃T疗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KMT2A重排 MLL MENIN 治疗靶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一线诱导方案相关进展
6
作者 马萍 洪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组成的“3+7”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AML患者的标准诱导方案。此后,不断有临床研究对一线诱导方案进行改良优化,并研究新方案和...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蒽环类药物和阿糖胞苷组成的“3+7”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被确立为AML患者的标准诱导方案。此后,不断有临床研究对一线诱导方案进行改良优化,并研究新方案和标准诱导方案相比,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更具优势。文章主要阐述AML一线诱导治疗方案的相关进展及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诱导治疗 进展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甜甜 孔繁聪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360,共7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数十年来,化疗仍然是AML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AML的治疗发生了改变。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耐药或在治疗后复发。因此,需积极探索新型高效...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数十年来,化疗仍然是AML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AML的治疗发生了改变。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耐药或在治疗后复发。因此,需积极探索新型高效低毒的方案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而达到抗肿瘤治疗目的的疗法,其在复发/难治性患者中展现出可观的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有望成为该类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本文就免疫治疗在AM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8
作者 毕旭儿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2,共5页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多药耐药等原因,导致预后较差,治疗后相关毒性、死亡风险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老年AML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之一,随着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改进、供体选择范围的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的改善、支持性护理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老年AML患者选择allo-HSCT。本文对近年allo-HSCT在老年AM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疾病进展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初步实验验证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进芳 刘晓力 +2 位作者 林愈灯 潘建伟 许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913,共5页
本研究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疾病进展机制,为该疾病临床转归的评估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从NCBI数据库GEO下载一组与CML疾病进展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并得到与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相关的基因集,... 本研究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疾病进展机制,为该疾病临床转归的评估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从NCBI数据库GEO下载一组与CML疾病进展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并得到与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相关的基因集,将这两组基因集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和网络图谱分析得到与进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中的关键基因进行初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将AP相关基因和BC相关基因交叉比较,得到在AP和BC都有异常表达的9个基因;信号通路分析发现,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黏附,黏着斑细胞粘附以及细胞骨架调节在AP和BC始终发生异常;网络构建分析发现,关键节点的基因分别是MLLT4,WDR35和EPHB4。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疾病进展期和慢性期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EPHB4在进展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结论:发现了与CML进展相关的9个基因,其中MLLT4,WDR35,EPHB4基因可能是导致CML进展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进展基因 MLLT4 WDR35 EPH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0
作者 刘丽影 葛峥 +2 位作者 魏计锋 赵李娜 蔡志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2,共8页
目的:筛选影响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构建CM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通过R软件构建CML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受... 目的:筛选影响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构建CM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通过R软件构建CML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及风险分层分析对列线图进行评估验证。结果:筛选出116例患者,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确定年龄、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3个月时BCR-ABL1^(IS)值、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上述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的一致性指数为0.733(95%CI:0.676-0.790)。预测1年、3年及5年EFS的AUC值分别为0.765、0.855、0.827。校准曲线和DCA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及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根据模型总得分将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高低风险患者的EFS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年龄、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比例、3个月时BCR-ABL1^(IS)值、RDW与CML患者的预后相关。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CML患者的预后状态,但其广泛应用仍需进行外部和前瞻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BCR-ABL1^(IS) 红细胞分布宽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介导的精准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鹏博 朱滢 +1 位作者 尹莉芳 辛晓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进而导致大量异常分化的髓系细胞在骨髓内聚集而产生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治愈AM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进而导致大量异常分化的髓系细胞在骨髓内聚集而产生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治愈AML,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的成功应用预示着血液肿瘤的治疗进入精准免疫疗法新阶段。然而CAR-T免疫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治疗周期长、价格高昂、产生脱靶效应、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因此,需要扩展嵌合抗原受体的应用或提出改进措施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CAR免疫细胞基因工程化改造新策略、原位编辑产生CAR-T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同时对体内递送基因药物的新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扩展和改进精准免疫疗法在AML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基因编辑 嵌合抗原受体 原位编辑 精准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抑制因子家族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静东 解飞 +4 位作者 袁倩 郭竑 林江 张婷娟 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索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的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及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7年12... 目的:探索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的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及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和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D2/ID3/ID4表达及ID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通过分组分析ID家族异常的临床意义。结果:ID2及ID3表达在CML患者中均呈现显著上调(P<0.001,P<0.05),而ID4表达在CML患者中呈现显著下调(P<0.01)。其中,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揭示ID2表达可作为CML鉴别的潜在分子标志物(AUC=0.895,P<0.001)。CML患者中ID4启动子高甲基化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且ID4启动子甲基化与ID4表达呈现负相关(r=-0.424,P=0.002)。通过分组分析发现ID2高表达较易发生于男性患者中(P=0.040);ID4低表达/高甲基化较易发生于加速/急变期患者(P=0.003,P<0.001)。此外,CML加速/急变期患者ID4表达水平低于慢性期患者(P<0.001),而ID4甲基化水平高于慢性期患者(P<0.001)。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D4高甲基化是CML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结论:ID家族在CML患者中表达态势不同,其中ID2/ID3表达上调;而ID4表达下调,与ID4启动子高甲基化相关。ID4表达/甲基化与CML疾病进展相关,其中ID4甲基化可能是CML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分化抑制因子 表达 甲基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3
作者 陶千山 薛婉莹 +5 位作者 谢蓓蓓 张青 王会平 翟志敏 秦慧 董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3-1488,1494,共7页
目的 探讨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经医院初次诊断、治疗并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成人AML患者115例,收集包括疾病特征、治疗效果、长期预后、免疫细胞亚群以及白血病干细胞等数据,分析PTP... 目的 探讨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经医院初次诊断、治疗并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成人AML患者115例,收集包括疾病特征、治疗效果、长期预后、免疫细胞亚群以及白血病干细胞等数据,分析PTPN11基因突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初诊成人AML中PTPN11基因突变率为9.57%,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3号外显子区域,突变类型均为点突变。与PTPN11基因野生型组相比,PTPN11基因突变组首次诱导治疗期间早期病死率高(18.18%vs 4.00%,P=0.048),完全缓解率低(33.33%vs 67.71%,P=0.039),复发率高(83.33%vs 42.31%,P=0.043),中位总生存时间短(9月vs 20月,P=0.026),效应性T细胞比例低[(1.39±0.12)%vs(3.56±0.46)%,P=0.038],白血病干细胞比例高[(13.82±3.66)%vs(3.87±1.40)%,P=0.021]。结论 PTPN11基因突变是AML的不良预后标志物,该类患者早期病死率高、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中位总生存时间短,且体内效应性T细胞比例低、白血病干细胞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基因突变 PTPN1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1基因指导的抢先治疗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疗效及其最佳干预节点
14
作者 方鹏 高银 +4 位作者 信红亚 柳林欣 刘弋 徐雅靖 陈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9,共10页
目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与及时干预是预防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的有效策略。泛... 目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与及时干预是预防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的有效策略。泛白血病标志物WT1基因可作为AML患者MRD的监测指标。目前,临床上关于移植后基于WT1基因检测的抢先治疗的干预节点及干预时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旨在评估WT1基因指导的抢先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其最佳干预节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细胞遗传学风险为中危和高危成人AML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移植后3年内的WT1基因表达检测数据。比较移植后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未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之间,以及二者分别与移植后WT1基因阴性患者间终点指标[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非复发死亡(non-relapse mortality,NRM)率]的差异。纳入移植后未行干预的患者的数据,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移植类型、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前WT1基因表达情况、移植后WT1基因表达情况、供者性别纳入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WT1基因表达水平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65例AML患者,86例在移植后3年内出现WT1基因阳性,其中58例接受抢先治疗,28例未接受抢先治疗。与移植后WT1基因阴性患者相比,未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的5年CIR明显升高(42.9%vs 10.5%,P<0.001)、5年DFS率(50.0%vs 80.7%,P=0.001)与OS率(60.7%vs82.8%,P=0.018)明显降低,5年NRM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vs 8.9%,P=0.744);而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WT1基因阳性是AML患者移植后预后不良因素(CIR:HR=6.24,P=0.0001;DFS率:HR=2.77,P=0.009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年内WT1基因表达预测移植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7(95%CI 0.582~0.873),最佳截断值为122拷贝,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9.9%。结论:连续监测细胞遗传学中高危AML患者allo-HSC后3年内WT1基因的表达,并对出现WT1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抢先治疗,能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移植后的复发,改善预后。以WT1基因表达水平120拷贝作为抢先治疗的节点可能更为精准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量残留病 WT1基因 抢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TKI治疗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患者转换氟马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松凡 文钦 +6 位作者 张颖 吕敬龙 舒华娥 颜红菊 张诚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 观察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ronicphase, CML-CP)患者转换氟马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重庆市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5家医院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对一... 目的 观察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ronicphase, CML-CP)患者转换氟马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重庆市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5家医院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对一线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转换氟马替尼(600 mg/d)治疗的患者,观察氟马替尼的疗效及安全。统计患者治疗3、6、12个月时最佳反应率及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 MMR)率、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 CCyR)率、累积MMR率、累积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 DMR)率、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 EFS)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纳入100例CML-C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3~36)个月,3、6、12个月最佳反应率分别为92.6%(88/95)、94.4%(85/90)和92.9%(79/85),随访截止至2023年8月20日,累积CCyR、MMR率分别为98.0%(98/100)、81.9%(77/94),达CCyR和MMR的中位时间均为3个月,累积DMR率为51.0%(51/100)。随访时间内,PFS率为100.0%(100/100),1年EFS率为85.6%(75/90)。氟马替尼最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7.0%),其次为肾功能损害(6.0%)、肌肉骨骼疼痛(2.0%);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12.0%)、贫血(6.0%)和白细胞减少(2.0%)。结论 氟马替尼治疗TKI未达最佳反应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有较好的MMR和DMR,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BCR-ABL阳性 TKI 氟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阿霞 杨栋林 +10 位作者 魏嘉璘 闫嶂松 王玫 姜尔烈 黄勇 马巧玲 何祎 翟卫华 张荣莉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预后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这一类患者唯一具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allo-HSCT治疗进展期CML的疗效及预后。对1998年9月至2008年1月28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从疗效、... 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预后较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这一类患者唯一具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allo-HSCT治疗进展期CML的疗效及预后。对1998年9月至2008年1月28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从疗效、移植前基础特点与预后、移植前治疗策略与预后、移植后事件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8例患者中10例活存并持续缓解,3年总活存率和无病活存率分别34.9%和35.7%;1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预后不良的基线危险因素,二者结合可以预测预后。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取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并不能改善预后。对移植后事件的预后分析发现,并发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allo-HSCT治疗的进展期CML病例,克隆演进和原始细胞比例是具有预后意义,移植前应用伊马替尼并不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白血病 加速期慢性白血病 急变期慢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HOXA5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满建呈 成娟 赵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稳定敲除HOXA5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明确HOXA5基因敲除对AML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索HOXA5基因在A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血液系... 目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稳定敲除HOXA5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明确HOXA5基因敲除对AML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索HOXA5基因在A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血液系统非肿瘤患者与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中HOXA5的表达;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稳定敲除HOXA5基因的AML细胞株KO-HOXA5-THP-1,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O-HOXA5-THP-1细胞中HOXA5的表达,并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血液系统非肿瘤患者相比,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OXA5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够获得稳定敲除HOXA5基因的细胞株,而且敲除HOXA5基因后的THP-1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HOXA5在AML细胞中高表达,敲除HOXA5能够显著影响AML细胞的增殖能力,这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HOXA5基因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roptosis基因和特征基因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免疫和肿瘤微环境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寅臻 农卫霞 +6 位作者 张眉 芮东升 雷伟 摆文丽 李瑞 张亚洲 王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3-1022,共10页
目的筛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差异预后Cuproptosis基因和特征基因并探索其在AML中的预后情况以及在免疫和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物学作用和相关性。方法利用从TCGA、GEO和UCSC 3个主要数据库下载的AML临床、转录组、基因组和拷贝数数据,... 目的筛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差异预后Cuproptosis基因和特征基因并探索其在AML中的预后情况以及在免疫和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物学作用和相关性。方法利用从TCGA、GEO和UCSC 3个主要数据库下载的AML临床、转录组、基因组和拷贝数数据,并从已发表的研究中收集Cuproptosis基因,从多组学的角度,通过各种生物信息学方法、Meta分析和二次分型,研究Cuproptosis基因和特征基因在生存、免疫、肿瘤微环境、干细胞相关性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作用。结果1个Cuproptosis基因被鉴定为AML的差异预后基因和5个通过影响Cuproptosis进而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特征基因,并建立了预后模型。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线粒体活性、氧化还原酶和能量代谢。在免疫方面,巨噬细胞M0、中性粒细胞、活化记忆CD4 T细胞和Tregs与风险评分呈正相关,巨噬细胞M2、静息肥大细胞、辅助滤泡T细胞和记忆B细胞与风险评分呈负相关;在肿瘤微环境方面,低危组的免疫细胞评分低于高危组,并且在总评分中,低危组的肿瘤微环境得分同样低于高危组,说明高危组的肿瘤纯度低于低危组;然而,干细胞在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共有14种药物对治疗AML敏感。结论通过构建AML预后模型,显示AML中的差异预后Cuproptosis基因和特征基因与免疫和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roptosis 急性白血病 差异基因 免疫浸润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评价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恒 李子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5-629,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异质性极高的一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相当数量的AML患者经化疗、靶向治疗联合/不联合HSCT而获得长期生存,但是仍有部分患者难以达到缓解或缓解后早期复发,因此,细化风险分层并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预后指标具有重...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异质性极高的一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相当数量的AML患者经化疗、靶向治疗联合/不联合HSCT而获得长期生存,但是仍有部分患者难以达到缓解或缓解后早期复发,因此,细化风险分层并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预后指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AML预后指标研究的日渐深入,预后分层也随之不断改进完善,由依赖MICM分型指标发展到联合治疗后MRD等疾病生物学特征指标的综合评价。本文综述了AML预后指标的发展及MRD对AML预后评价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帮助更好地识别不同风险的患者,有利于精准诊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PTPN1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盛丽 刘亚姣 +4 位作者 周竞奋 晁红颖 华海应 周新 赵晓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3-1070,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PTPN11基因突变及其伴随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以及无...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PTPN11基因突变及其伴随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以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成人AML患者51种基因突变,采用多重PCR检测41种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451例初诊成人AML中,共检测出34例患者携带PTPN1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5%。34例患者中,检测出37个PTPN11突变位点,其受N-SH2(31例)和PTP(6例)结构域内的错义突变影响,且大部分聚集在第3外显子(31例)。伴有PTPN11突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76.5(23.5,119.0)×10^(9)/L,高于野生型患者的41.0(22.0,82.5)×10^(9)/L(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N11突变主要表现为M5亚型,其次为M2及M4亚型,较少发生于M3及M6亚型。PTPN11突变型及野生型患者的FAB亚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18例AML患者检测到融合基因阳性,其中,伴有PTPN11突变患者的MLL-AF6阳性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34例PTPN11基因突变中有97.1%同时伴随其他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由高到低依次为NPM1(38.2%)、NRAS(32.4%)、FLT3-ITD(32.4%)、DNMT3A(32.4%)、KRAS(23.5%)等。结论:PTPN11基因突变在AML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多见于第3号外显子,且均为错义突变。该基因突变多与NPM1基因突变同时存在,FAB分型多表现为M5亚型,具有更高的血小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PTPN11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