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秋洁 孙楠楠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由AML转化为ALL罕见。查阅至2024年3月已发表文献,AML转化为T淋巴细胞ALL(T-ALL)仅见两例报道,且发生于幼儿或儿童^([4-5]),未见成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别转换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石雅洁 谢新生 +7 位作者 姜中兴 万鼎铭 郭荣 李涛 张霞 李雪 张玉培 苏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25,共6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T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9(14-65)岁。预后分层低危17例,中危25例,高危38例。ASXL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共突变基因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TET2(71.25%)、NRAS(18.75%)、DNMT3A(16.25%)、NPM1(15.00%)、CEBPA(13.75%)。中高危患者中接受allo-HSCT共29例(移植组),未接受allo-HSCT共34例(化疗组)。移植组2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2.4%、70.2%,化疗组分别为44.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年龄>50岁、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为影响移植患者OS、DFS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llo-HSCT可改善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XL1突变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UCy或FABC预处理方案用于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张琳依 王利 +1 位作者 刘林 熊艺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0-616,共7页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述两种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的49例中高危AML患者资料,其中IBUCy组17例,FABC组32例,通过对比造血重建、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了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造血重建,两组的造血时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sall survival,OS)相似。虽然IBUCy组≥3级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更高,但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更低。确诊到首次移植时间>6个月(P=0.019)和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P=0.048)是PFS的危险因素。在移植前MRD阴性的患者中,IBUCy组PFS更好(P=0.039)。结论:中高危AML接受IBUCy或FABC预处理后行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获得首次缓解后应尽快移植,MRD转阴者移植PFS更好;与FABC方案相比,IBUCy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但应注意防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慢性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高危急性白血病 IBUCy 方案 FABC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毕旭儿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2,共5页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多药耐药等原因,导致预后较差,治疗后相关毒性、死亡风险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老年AML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之一,随着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改进、供体选择范围的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的改善、支持性护理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老年AML患者选择allo-HSCT。本文对近年allo-HSCT在老年AM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万星煜 李楠 +1 位作者 刘水清 张曦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299,共6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多基因突变驱动的血液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是骨髓微环境中的...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多基因突变驱动的血液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是骨髓微环境中的重要细胞成分。研究表明,MSCs通过转移线粒体、传递细胞外囊泡、促进自身成脂分化、分泌促癌蛋白等多种机制促进AML的发生发展。该文就MSCs在AML骨髓微环境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靶向MSCs治疗AML的新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间充质干细胞 微环境 促癌作用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呼肠孤病毒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溶瘤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刘雨思 贺晶 +3 位作者 杜娟 靳小燕 张静 张玉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运载3型呼肠孤病毒(Reo3)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溶瘤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Reo3易感受体——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情况,电镜观察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病...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运载3型呼肠孤病毒(Reo3)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溶瘤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Reo3易感受体——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情况,电镜观察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病毒包涵体分布。将不同(0、1、2和3)感染复数(MOI)的Reo3感染hUMSCs 24、48、72、96和120 h后利用CCK-8法筛选最适MOI。选择最适滴度的Reo3感染hUMSCs 24、48、72、96和120 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结合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Reo3病毒滴度以确定最适感染时间。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hUMSCs组、Reo3组和hUMSCs-Reo3组,hUMSCs组和hUMSCs-Reo3组设置hUMSCs与K562细胞作用的低、中、高比例(5∶1、10∶1和20∶1)。CCK-8法分析hUMSCs-Reo3与K562细胞共培养24、48、72 h后K562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利用L929细胞确定抗Reo3单克隆抗体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验证在体外抗体存在条件下hUMSCs-Reo3对K562细胞溶瘤作用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运载体作用于K562细胞后胞内Bcl-2、Bax、survivin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构建K562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每组6只),分析hUMSCs-Reo3在体内对K562细胞的抑瘤效果。结果: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JAM-A分子表达量分别为11.0%和99.0%。电镜显示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出现大量病毒包涵体。在120 h范围内,与未感染组相比,MOI=1的Reo3对hUMSCs活力无显著影响,故最佳MOI为1;TCID50结果显示,MOI=1的Reo3感染hUMSCs 48 h后细胞裂解液中病毒滴度最高,故最适感染时间为48 h。hUMSCs-Reo3作用24、48和72 h后K562细胞活力呈现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抑制。抗Reo3单克隆抗体的EC50为1∶34;在体外不同浓度(1∶34、1∶300和1∶600)抗体存在条件下,hUMSCs仍能运载Reo3抑制K562细胞活力并诱导凋亡发生。与对照组相比,hUMSCs-Reo3作用48 h后K562细胞中Bcl-2和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在BALB/c裸鼠荷瘤模型中,荷瘤体积测定、肿瘤组织和主要脏器病理学分析及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组织蛋白酶B/L活性结果表明,运载体在体内对K562细胞具有溶瘤效应而对正常组织无不良影响。结论:hUMSCs可有效运载Reo3,该运载体系在体内、外实验中能够释放足量Reo3抑制K562细胞恶性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溶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呼肠孤病毒 慢性白血病 溶瘤作用 细胞凋亡 荷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刘丽影 葛峥 +2 位作者 魏计锋 赵李娜 蔡志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2,共8页
目的:筛选影响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构建CM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通过R软件构建CML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受... 目的:筛选影响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构建CM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通过R软件构建CML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及风险分层分析对列线图进行评估验证。结果:筛选出116例患者,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确定年龄、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3个月时BCR-ABL1^(IS)值、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上述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的一致性指数为0.733(95%CI:0.676-0.790)。预测1年、3年及5年EFS的AUC值分别为0.765、0.855、0.827。校准曲线和DCA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及较强的临床实用性。根据模型总得分将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高低风险患者的EFS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年龄、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比例、3个月时BCR-ABL1^(IS)值、RDW与CML患者的预后相关。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CML患者的预后状态,但其广泛应用仍需进行外部和前瞻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BCR-ABL1^(IS) 细胞分布宽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地西他滨维持治疗成功救治范可尼贫血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戴银亮 何海龙 +7 位作者 范丽艳 李捷 卢俊 肖佩芳 凌婧 郑佳佳 杜智卓 胡绍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序贯地西他滨用于治疗范可尼贫血(FA)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FA进展为AML患儿接受同胞弟弟作为供体的单倍体移植,移植后予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序贯地西他滨用于治疗范可尼贫血(FA)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FA进展为AML患儿接受同胞弟弟作为供体的单倍体移植,移植后予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结果患儿生后6岁出现贫血,8岁确诊范可尼贫血,按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环孢素、安雄)6年无效,且进行性三系下降,血小板无效输注,骨髓检查诊断为AML。骨髓二代基因测序检测,仍然表现为FANCA基因c.3348+1G>A纯合变异。遂予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后桥接以TBI为基础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5天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移植后给予患者减量环孢素,保持Ⅱ度皮排排异直至移植后1年,移植后6个月开始予每2个月予地西他滨,共计6次,同时监测WT1的表达水平。现已经移植后近6年,患儿无事件生存中。结论allo-HSCT后联合地西他滨序贯治疗能够有效治疗FA进展为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可尼贫血 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地西他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理念与方案的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斌 王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5,I0003,共9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首次完全缓解预后良好组、部分预后中等组的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的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首次完全缓解预后良好组、部分预后中等组的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特殊核型的AML患者。然而,尽管auto-HSCT在这些情况下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仍可能遇到诸多挑战和并发症,这要求医疗团队不断探索和优化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将综述auto-HSCT治疗AML的最新理念和方案,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方式提供潜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敬芬 赵丹丹 +2 位作者 韩晓苹 金红实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33-837,共5页
本研究利用STR-PCR结合RT-PCR定量和定性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分析其植入和微小残留病变情况,评价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定量检测嵌合体供体细胞嵌合率,采用R... 本研究利用STR-PCR结合RT-PCR定量和定性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分析其植入和微小残留病变情况,评价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定量检测嵌合体供体细胞嵌合率,采用RT-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bcr/abl mRNA。结果表明:4例患者在移植后28天均为100%供者型嵌合,融合基因bcr/abl mRNA均为阴性。但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发现4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MC)状态(DC为0%-80.4%),融合基因bcr/abl mRNA阳性;其中2例复发后一直处于混合嵌合状态,另外2例在临床干预治疗后又转变为完全嵌合状态,目前处于分子生物学缓解状态。上述4例复发患者均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生供体细胞嵌合率(DC)下降;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结论:STR-PCR在敏感范围内,其结果与RT-PCR的结果符合率高,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有效手段,对判断疾病复发及GVHD均有预警作用,对实施临床干预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白血病 串联重复序列 嵌合体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抑制因子家族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静东 解飞 +4 位作者 袁倩 郭竑 林江 张婷娟 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索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的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及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7年12... 目的:探索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家族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的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及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和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D2/ID3/ID4表达及ID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通过分组分析ID家族异常的临床意义。结果:ID2及ID3表达在CML患者中均呈现显著上调(P<0.001,P<0.05),而ID4表达在CML患者中呈现显著下调(P<0.01)。其中,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揭示ID2表达可作为CML鉴别的潜在分子标志物(AUC=0.895,P<0.001)。CML患者中ID4启动子高甲基化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且ID4启动子甲基化与ID4表达呈现负相关(r=-0.424,P=0.002)。通过分组分析发现ID2高表达较易发生于男性患者中(P=0.040);ID4低表达/高甲基化较易发生于加速/急变期患者(P=0.003,P<0.001)。此外,CML加速/急变期患者ID4表达水平低于慢性期患者(P<0.001),而ID4甲基化水平高于慢性期患者(P<0.001)。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D4高甲基化是CML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结论:ID家族在CML患者中表达态势不同,其中ID2/ID3表达上调;而ID4表达下调,与ID4启动子高甲基化相关。ID4表达/甲基化与CML疾病进展相关,其中ID4甲基化可能是CML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分化抑制因子 表达 甲基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整联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益龙 余先球 +3 位作者 朱彦 巴荣 朱伟 许文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55-758,共4页
为研究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长活性及其整联蛋白(integrin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BMMSC在CML发病中的作用,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MSC体外培养,动态观... 为研究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长活性及其整联蛋白(integrin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BMMSC在CML发病中的作用,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MSC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BMMSC提取总RNA,逆转录,real-time PCR法检测integ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慢性期CML患者BMMSC生长活性较健康人无明显差异;实验组BMMSC表达integrin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BMMSCs中integrin高表达影响CML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间充质干细胞 整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17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赖永榕 蔡正文 +5 位作者 马劼 罗琳 杨杰 周吉成 彭志刚 罗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及移植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17例CML患者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慢性期15例,加速期、急变期各1例。供者均为同胞兄妹,16例为HLA全相合,1例为2个位点不合。...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及移植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17例CML患者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慢性期15例,加速期、急变期各1例。供者均为同胞兄妹,16例为HLA全相合,1例为2个位点不合。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方案,应用CsA、MMF和短程MTX预防GVHD。结果: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均获得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平均时间为移植后+11(+9~+13)天,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为移植后+16(+14~+21)天。16例HLA全相合移植中发生急性Ⅰ度GVHD1例(6.25%),慢性GVHD4例(25.00%);1例HLA2个位点不合移植患者发生急性Ⅱ度GVHD。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2~43个月),15例CP期患者均无病生存,2例AP期及BP期患者分别于移植后9个月及6个月死亡。结论:Allo-PBSCT是治疗CML的有效方法,CsA/MMF/MTX三联方案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性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期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6 位作者 张闰 洪鸣 仇海荣 李丽 徐卫 盛瑞兰 吴汉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77-581,共5页
本研究探讨bcr/abl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D-FISH)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19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用DD-FISH进行监测,同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本研究探讨bcr/abl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D-FISH)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19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用DD-FISH进行监测,同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相比较。样本取自骨髓,少数来源于骨髓片或外周血。结果表明:14例CML患者在Allo-HSCT后CC显示持续正常供者核型,RT-PCR转为阴性,移植2月后均为完全供者嵌合(DC),DD-FISH检测结果持续为阴性,平均随访11.25月,MRD无增加。1例CC及RT-PCR阴性,而性染色体FISH为混合嵌合,DD-FISH阳性,监测无MRD增加,临床未治疗,疾病稳定。3例骨髓复发患者的DD-FISH及性染色体FISH均提示MRD明显增加,RT-PCR转为阳性,却只有1例CC异常,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均为DC,DD-FISH阴性,RT-PCR阴性。1例骨活检证实髓外复发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样本的DD-FISH、CC及PCR均阴性,供受者完全嵌合。结论:间期双色双融合FISH可应用于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RD的监测,其操作简易快速,灵敏度高,且骨髓或外周血均可采用。动态监测能及时发现扩大的白血病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间期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CR/ABL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调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颖 韩玉祥 +6 位作者 牛志云 王兴哲 滑欢 尚银涛 王福旭 张学军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2-1407,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及意义。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不同组别的BMMSC共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及意义。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不同组别的BMMSC共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结果表明:CML急变期BMMSC不能抑制原代CML急变期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对K562仅有轻度的抑制作用;CML急变期BMMSC提高阿霉素处理后的K562细胞的存活率,并保护K562及原代CML-Bp骨髓单个核细胞,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与CML慢性期及正常组BMMSC相比较,CML急变期BMMSC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强,其细胞共培养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最少(P<0.05);检测CML急变期BMMSC共培养组的K562显示,活性Caspase-3表达均较单独K562+ADM组明显下调,caspase-9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CML急变期BMMSC下调阿霉素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稳定caspase-9蛋白非活性的表达和下调caspase-3蛋白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急变期 间充质干细胞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及加速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家华 马燕 +7 位作者 陈宝安 赵刚 王骏 孙耘玉 程坚 苏爱玲 董伟民 张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73-376,共4页
本研究观察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CML-AP)的疗效。用福达华(F)30mg/m2×6天,白消安(B)4mg/kg×2天,环磷酰胺(CTX)350mg/(m2.d)×2天,伍用或不伍用阿糖胞苷(Ara-C)对24... 本研究观察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CML-AP)的疗效。用福达华(F)30mg/m2×6天,白消安(B)4mg/kg×2天,环磷酰胺(CTX)350mg/(m2.d)×2天,伍用或不伍用阿糖胞苷(Ara-C)对24例HLA全相合及1个位点不合者进行预处理,并对其造血恢复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24例患者造血顺利恢复,ANC>0.5×109/L的中位时间平均为移植后13天,BPC>20×109/L的中位时间平均为移植后11.5天。移植后30天经短串重复系列(STR-PCR)检测其中12例植活患者,结果9例为完全嵌合状态(CDC),3例为混合嵌合体。移植后180天时所有存活的18例患者均为CDC。中位随访24个月(4-48月),18例患者无病存活,2例患者死于严重aGVHD,1例死于cGVHD,2例死于间质性肺炎,1例死于复发。结论: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CML慢性期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加速期患者亦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微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刘汝玉 余长林 +9 位作者 乔建辉 蔡博 孙琪云 王一 刘铁强 姜珊 张天耀 艾辉胜 郭梅 胡锴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555,共10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微移植(MS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K细胞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2018年接受MST治疗的93例AML患者的数据。诱导方案为蒽环类药物与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微移植(MS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K细胞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2018年接受MST治疗的93例AML患者的数据。诱导方案为蒽环类药物与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PBSC)输注,获得完全缓解(CR)后给予2-4个疗程的中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GPBSC强化治疗。分析移植前未达CR的42例患者经1个疗程、2个疗程MST诱导治疗后的效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供者NK细胞数量与KIR基因型包括KIR配体错配、2DS1、单倍型和HLA-Cw配体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42例患者接受MST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CR率为57.1%,2个疗程后CR率为73.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高剂量NK细胞与患者较长的无病生存(DFS)时间显著相关(HR=0.27,P=0.005;HR=0.21,P=0.001),高剂量NK细胞与患者的较长的总生存(OS)时间显著相关(HR=0.15,P=0.000)。供者2DS1阳性显著提高患者的OS(HR=0.25,P=0.011)。对于60岁以下高危患者,供受者KIR配体错配组患者的DFS长于非错配组(P=0.036);供者2DS1阳性显著延长患者的OS(P=0.009)。结论:NK细胞剂量、KIR配体错配与2DS1能够影响MST的治疗效果,改善AML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 微移植 NK细胞 K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移植造血干细胞后bcr/abl融合基因变化的实时定量RT-PCR监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梅 王恒湘 +4 位作者 段连宁 闫洪敏 朱玲 刘静 丁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50-1353,共4页
为了探讨Ph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变化的实时定量PCR监测及其意义,对21例CML患者骨髓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21例bcr/... 为了探讨Ph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变化的实时定量PCR监测及其意义,对21例CML患者骨髓移植后不同时期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2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CML患者移植后7例未检测出融合基因,14例移植后1-6月仍可检出不同水平bcr/abl融合基因。动态观察发现,9例bcr/abl融合基因处于较低水平,相对数在0.0074%-0.088%,于移植后第3-7月转为阴性。5例符合分子生物学复发标准,融合基因相对数在0.077%-75%。其中1例在骨髓移植后1、2、3个月融合基因相对数分别为0.95%、1.5%、0.16%,于移植后4个月自行转阴性;2例接受同一供者单个核细胞输注后bcr/abl转为阴性;2例发展为临床血液学复发,其中1例经化疗及同供者单个核细胞输注再次缓解,但bcr/abl阳性,另1例不治死亡。结论:对于ph阳性CML患者骨髓移植后连续定量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可以了解疾病残留状态,预测分子学生物学复发,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转逆录聚合酶链反应 融合基因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髓系白血病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燕 万倩 +1 位作者 房丽君 李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01-1904,共4页
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骨髓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发生了改变,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参与细胞间粘附等方式减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从而引起耐药。本文就慢性髓系白... 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骨髓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发生了改变,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参与细胞间粘附等方式减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从而引起耐药。本文就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变化及其在慢性髓系白血病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骨髓微环境中MSC的作用,CML-MSC的特征和MSC引起CML耐药的有关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n-B联合伊马替尼通过Nur77/Pim-1/Drp1信号通路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宫宇心 杨卓婧 +1 位作者 曹济民 刘慧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探讨Nur77特异性激动剂Csn-B联合伊马替尼通过促进Nur77的表达发挥抗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活性,并探讨其信号通路的潜在作用。方法:首先应用CCK-8、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单独Csn-B、伊马替尼以及两者联合对K562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Nur77特异性激动剂Csn-B联合伊马替尼通过促进Nur77的表达发挥抗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活性,并探讨其信号通路的潜在作用。方法:首先应用CCK-8、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单独Csn-B、伊马替尼以及两者联合对K562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sn-B、伊马替尼以及两者联合处理K56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K562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Nur77、Pim-1、Drp1、p-Drp1 S616、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后再分别检测Csn-B、伊马替尼以及两者联合处理K562细胞活性氧的表达水平。结果:在GSE43754数据集中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ur77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下降(P<0.001)。Csn-B联合伊马替尼可以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P<0.001),诱导K562细胞凋亡(P<0.001)。Csn-B可以促进K562细胞中Nur77的表达,且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后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伊马替尼的敏感性。Csn-B与伊马替尼联合处理较单药处理更能显著增强K562细胞内及线粒体内的ROS水平(均P<0.001)。结论:Csn-B联合伊马替尼可通过Nur77/Pim-1/Drp1通路增强细胞活性氧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耐药 Csn-B Nur77 线粒体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