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分泌VEGF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5 位作者 陈珊珊 秦亚溱 于弘 常艳 李金兰 付家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自分泌VEGF对CML细胞系K5 6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本研究首次采用正义和反义VEGF12 1cDNA转染K5 62细胞 ,通过RT PCR及ELISA方法鉴定各转染克隆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转染反义VEGF12 1cDNA可以降低K5 62细胞VEGF的表达 ,而转染正义VEGF12 1cDNA可使VEGF的表达提高 3倍以上。MTT ,集落形成试验及细胞凋亡检测试验观察 :反义VEGF12 1cDNA转染可以抑制K5 62细胞的增殖及其集落形成 ,而促进其凋亡 ;正义VEGF12 1cDNA转染与其结果相反。本研究结果说明自分泌VEGF在CML细胞系K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CML 慢性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月永 叶德富 +2 位作者 林经安 翁绳美 梁晓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78-782,共5页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条件下bclXL、Bax的mRNA变化。结果表明:VEGF能阻止K562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分布改变无相关性(P>0.05);随着VEGF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bclXL的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Bax的蛋白表达降低;激活procaspase3→caspase3被阻止或减少。结论:通过影响bclXL/Bax表达比率可能是VEGF抑制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性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4 位作者 陈珊珊 李金兰 秦亚溱 付家瑜 白任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病程进展中是否呈现过度表达尚不清楚。为此 ,本研究采用RT PCR和ELISA方法对CML病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CML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VEGF ,CML病人VEGFmRNA检测阳性率 (93.1% )高于骨髓移植后的CML病人 (5 0 % )及正常人(60 % ) ;未治CML病人血浆VEGF浓度 (380 .6pg ml)比CML骨髓移植后病人血浆的VEGF浓度 (38.0 pg ml)高 9倍 ;未治CML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499.8pg ml)比正常人骨髓细胞分泌的(141.3pg ml)多 2 .5倍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结果说明VEGF在CML病人中确实存在过度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莹莹 王春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采用国产氟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初诊14例、转换治疗28例。氟马替尼口服,600 mg,1/d,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的血液...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采用国产氟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初诊14例、转换治疗28例。氟马替尼口服,600 mg,1/d,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6、≥12个月的患者分别有35例、31例、17例。治疗满3个月时,可评估疗效的患者33例,其中32例患者获得CHR,13例达到CCyR,20例患者BCR-ABLIS≤10%,7例患者达到MMR。6个月时,可评估疗效的患者30例,全部获得CHR,17例达到CCyR,18例患者BCR-ABLIS≤1%,16例患者达到MMR。12个月时,17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均获得CHR,10例达到CCyR,7例患者达到MMR。分别有7、2、1例患者出现III-IV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腹泻6例、肾功能损害4例、皮疹及瘙痒症3例、肝功能损害3例,恶心呕吐、发热及骨关节肌肉痛各1例。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无论是作为CML-CP患者的一线治疗还是二、三线转换治疗,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氟马替尼 慢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5
作者 张良 邓红 +4 位作者 刘雨 陈泰然 黄美娇 王红颜 邹兴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子学反应、疾病进展、生存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FM组早期分子学反应(EMR)、MR2.0和MR3.0发生率分别为96.7%、70.0%和20.0%,IM组分别为77.1%、29.2%和0,FM组患者的分子学缓解情况明显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9及12个月时,FM组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发生率分别为68.2%、85.7%和90.0%,IM组分别为22.9%、34.0%和51.1%,FM组的MMR发生率均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M组获得MMR的中位时间为6(6-9)个月,显著短于IM组的18(12-22)个月(P<0.001)。FM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8.8%,IM组分别为98.1%和55.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M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9%,略低于IM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实临床实践中,FM治疗的初诊CML-CP患者较IM能更早达到MMR,且安全性良好,从而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并实现无治疗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氟马替尼 伊马替尼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杉酯碱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荣 刘晓力 +5 位作者 杜庆锋 田红 宋兰林 张燕 杨艺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88-790,共3页
目的阐明三尖杉酯碱(HT)作用于K562细胞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观察HT对K562细胞株的作用方式,进一步用RT-PCR方法研究bcr/abl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0.01~100.00μg/ml浓度HT可诱导K562细胞... 目的阐明三尖杉酯碱(HT)作用于K562细胞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观察HT对K562细胞株的作用方式,进一步用RT-PCR方法研究bcr/abl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0.01~100.00μg/ml浓度HT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bcr/abl基因的转录下调。结论低浓度HT就可通过抑制bcr/abl基因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 慢性白血病 细胞系 K-562 CML RT-PCR方法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GM-CSF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 被引量:6
7
作者 金洁 郑水儿 +1 位作者 童向民 薛永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106U/L(IFN-α组)、rhGM-CSF1×106U/L联合rhIL-45×105U/L(IL-4组)、单用rhGM-CSF1×106U/L和单用rhIFN-α2×106U/L,培养7d;于第8-10d,部分孔加入rhTNF-α5×104U/L。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1a、HLA-DR)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转位检测DCs凋亡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1例CML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上述细胞因子诱导7d后,IFN-α组和IL-4组均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学鉴定,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5×104U/LrhTNF-α作用后,两组DCsCD80、CD86、CD83、HLA-DR进一步上调,其中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FISH证实来源于白血病细胞;两组DCs均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IFN-α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IL-4组(P<0.05)。结论:IFN-α可促进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活化。这可能是IFN-α在CML中的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细胞 树突细胞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琴 景莉 +3 位作者 吴鹏强 韩丽英 邢宏运 黄纯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成人初诊未经过除羟基脲外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成人初诊未经过除羟基脲外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给予甲磺酸氟马替尼600 mg,1/d,口服,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的患者31例,治疗≥6个月的患者24例,治疗≥12个月的患者14例。治疗3个月时,31例患者中30例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24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测,获得主要遗传学反应(MCyR)22例,其中21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25例患者进行了分子学检测,BCR-ABLIS≤10%的患者22例,其中10例BCR-ABLIS≤0.1%,6例BCR-ABLIS≤0.01%。治疗6个月时,24例患者中23例获得CHR;17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测,全部获得CCy R;23例进行了分子学检测的患者中20例BCR-ABLIS≤1%,其中16例BCR-ABLIS≤0.1%,12例BCR-ABLIS≤0.01%。治疗12个月时,14例患者全部获得CHR和CCy R;10例BCR-ABLIS≤0.1%,其中9例BCR-ABLIS≤0.01%。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3.3%、20.0%和3.3%,有1例患者因氟马替尼治疗1月内发生严重而持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而停药。主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肝功能异常(20.0%)、腹泻(10.0%)、骨关节疼痛(10.0%)、肌肉痉挛(6.7%)、皮疹(6.7%)、肾功能损害(6.7%)、恶心(3.3%),多为Ⅰ-Ⅱ级,无患者发生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无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CML-CP能够使患者早期、快速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和细胞遗传学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替尼 慢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深层分子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 被引量:3
9
作者 罗依 潘杰 +7 位作者 施继敏 谭亚敏 韩晓雁 来晓瑜 朱晓黎 蔡真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9例CML患者(5例CP,2例为AP,2例为BP),男性,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300600mg/d)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9例CML患者(5例CP,2例为AP,2例为BP),男性,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300600mg/d)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2:Bu16mg/kg,口服(6例)或12.8mg/kg,静脉滴注(3例)加CTX120mg/kg。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亲缘移植7例,无关供者移植2例。以霉酚酸酯联合环孢菌素A和短程MTX预防aGVHD。移植物有核细胞数5.3(3.7~8.7)×10^8/kg,CD34^+细胞数4.8(2.8~8.5)×10^6/kg,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的单位数2.8(1.9~5.3)×10^5/kg。结果:9例CML患者在移植前,经格列卫治疗后获完全血液学缓解(HCR)。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中位时间12(8~26)天,血小板计数〉20×10^9/L中位时间为20(8~25)天。移植后并发Ⅰ/Ⅱ度aGVHD3例,cGVHD4例,无早期死亡。移植后30天9例患者均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STR检测供髓完全植入。中位随访31(7~34)月,1例治疗前CML急变患者移植后4月因复发死亡,其余病患均获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总体无病生存率88.9%。结论: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格列卫治疗CM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格列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童春容 陆道培 +1 位作者 丘镜莹 何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C+CIK+IL-2组(n=8)细胞的Ph^+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LTBMC组(n=8,P<0.001),也低于LTBMC+LAN+IL-2组(n=3)或单纯IL-2(n=3)。结论:CIK+IL-2与LTBMC对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细胞介素2 杀伤细胞 长期骨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与c-myc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颖超 曹励之 +4 位作者 张朝霞 徐学聚 殷小成 俞燕 盛光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和c -mycmRNA表达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苔盼蓝拒染法、DNA凝胶电泳和细胞周期凋亡检测,观察0μmol/L、0.5 μmol/L、1μmol/L、2μmol/L、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和c -mycmRNA表达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苔盼蓝拒染法、DNA凝胶电泳和细胞周期凋亡检测,观察0μmol/L、0.5 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As2O3分别作用24h、48h、72h后,对K562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2O3处理后K562细胞c -myc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s2O3诱导后 K562细胞核DNA凝缩,核片段化,最后形成凋亡小体。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和As2O3处理时间的 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细胞阻滞于G2/M期; As2O3处理后c- mycmRNA和C myc蛋白表达均有先上调后回落的趋势。结论:As2O3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 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使细胞受阻于G2/M期而进入凋亡程序,c- myc基因参与了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 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慢性细胞白血病 凋亡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正发 沈晓梅 +5 位作者 朱宝生 欧阳红梅 甸自金 王云娟 何明生 史克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5-667,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预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阻断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春燕 张连生 +1 位作者 田发青 黄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46-1149,共4页
程序性死亡-1配体-1(PD-L1)作为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新的成员,已被证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高表达PD-L1可能是影响其功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阻断PD-L1在DC上的表达以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免疫刺激功能。应用人rhG... 程序性死亡-1配体-1(PD-L1)作为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新的成员,已被证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高表达PD-L1可能是影响其功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阻断PD-L1在DC上的表达以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免疫刺激功能。应用人rhGM-CSF、rhIL-4及TNF-α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ML)分化DC,观察给予加或不加PD-L1单克隆抗体对DC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及PD-L1,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FN-γ、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显示,负性调节分子PD-L1随着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CML-DC)成熟表达不断升高,阻断PD-L1能增强CML-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促进T细胞分泌IFN-γ和IL-2并抑制IL-10的产生(p<0.05)。结论:阻断PD-L1可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功能,为白血病DC瘤苗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PD—L1 慢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TR1与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晶晶 朱雄鹏 +1 位作者 王明泉 陈文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ANTR1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培养K562对照细胞(Control)及K562伊马替尼耐药细胞(ImR),采用慢病毒转染靶向PANTR1的2种siRNA载体及对照载体于K562-ImR细胞中,分别为...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ANTR1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培养K562对照细胞(Control)及K562伊马替尼耐药细胞(ImR),采用慢病毒转染靶向PANTR1的2种siRNA载体及对照载体于K562-ImR细胞中,分别为ImR-siPA#1、ImR-siPA#2及ImR-siControl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伊马替尼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PANTR1、BCR/ABL、MDR、CD44及CD133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R/ABL、多耐药基因1(MDR)、CD44及CD133表达水平。结果:ImR细胞伊马替尼IC50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P<0.01),ImR-siPA#1、ImR-siPA#2细胞伊马替尼IC50显著低于ImR-siControl细胞(P<0.01),但仍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P<0.01);ImR细胞PANTR1、BCR/ABL、MDR、CD44及CD13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P<0.01),ImR-siPA#1、ImR-siPA#2细胞PANTR1、MDR、CD44及CD13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mR-siControl细胞(P<0.01),而BCR/ABL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ImR细胞BCR/ABL、MDR、CD44及CD1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细胞,而ImR-siPA#1、ImR-siPA#2细胞MDR、CD44及CD1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mR-siControl细胞。结论:LncRNA PANTR1可促进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中MDR的表达及其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介导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长链非编码RNA PANTR1 伊马替尼 化疗抵抗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红 陈捷 +1 位作者 吴颖 李莉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8-928,F0003,共2页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I.)具有特殊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以bcr/abl融合基因的激酶作为靶点的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其商品名为格列卫(Glivec),对CML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慢性期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达75%以上,但...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I.)具有特殊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以bcr/abl融合基因的激酶作为靶点的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其商品名为格列卫(Glivec),对CML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慢性期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达75%以上,但对进入加速期及急变期CML的治疗效果国内报道不多。本研究总结了本院2002年以来18例加速期及急变期CML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效果,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白血病 慢性 加速期 急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变期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调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颖 韩玉祥 +6 位作者 牛志云 王兴哲 滑欢 尚银涛 王福旭 张学军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2-1407,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及意义。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不同组别的BMMSC共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及意义。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不同组别的BMMSC共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结果表明:CML急变期BMMSC不能抑制原代CML急变期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对K562仅有轻度的抑制作用;CML急变期BMMSC提高阿霉素处理后的K562细胞的存活率,并保护K562及原代CML-Bp骨髓单个核细胞,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与CML慢性期及正常组BMMSC相比较,CML急变期BMMSC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强,其细胞共培养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最少(P<0.05);检测CML急变期BMMSC共培养组的K562显示,活性Caspase-3表达均较单独K562+ADM组明显下调,caspase-9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CML急变期BMMSC下调阿霉素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稳定caspase-9蛋白非活性的表达和下调caspase-3蛋白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急变期 间充质干细胞 K562细胞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玉芳 吴重阳 +1 位作者 张连生 柴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可能新机制,为临床治疗CML提供新的思路。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在倒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形态,应用流式...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可能新机制,为临床治疗CML提供新的思路。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在倒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CD1a,CD83,CD86,HLA-ABC,HLA-DR,CD54),MTT法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结果表明: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所诱导出的DC,其特征性表面分子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DC(P<0.01);IFN-α+GM-CSF组DC表达HLA-ABC、HLA-DR明显高于IL-4+GM-CSF培养组(P<0.05);而IFN-α+GM-CSF+IL-4组DC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均高于其它细胞因子组合组(P<0.05)。干扰素耐药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及MLR水平较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有效组均明显减低(P<0.05),但A、B、C各组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在IFN-α+GM-CSF+IL-4因子组合条件下无明显差异。结论:CML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有IFN-α的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分化为具有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DC,且表达较高的I类和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MLR,表明干扰素治疗CML的机理可能与DC有关,这一结果提示通过增强内源性DC功能可能提高CML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细胞白血病 IFN-Α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进 陈文生 +5 位作者 吴育晶 马旸 戴杏 董小洁 黄琼 魏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不同时间点(12、24、36、48 h)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 mmol/L)均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同时使K-562细胞阻滞于G_0/G_1期;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mmol/L)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减小,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表达减少。结论: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以及阻滞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慢性白血病 凋亡 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追踪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亚溱 刘艳荣 +7 位作者 李金兰 付家瑜 常艳 阮国瑞 王卉 丘镜滢 陆道培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者移植后 <6个月M bcr/abl阳性率 (79.2 % ,4 2 /5 3)显著高于 6 - 12个月(34.3% ,11/32 )及≥ 12个月 (35 .1% ,13/37) (P <0 .0 0 1) ,各时间段M bcr/abl阳性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 9% (1/5 3) ,0 (0 /32 )及 16 .2 % (6 /37) ;6例临床复发患者中有 5例复发时M bcr/abl与m bcr/abl同时阳性。 14例遗传学缓解患者移植 6个月后M bcr/abl阳性的 17份标本无 1例m bcr/abl阳性。结论 :多数CML患者移植后M bcr/abl仍为阳性 ,一般在 6个月内转阴 ,移植后M bcr/abl阳性的患者不一定复发 ,同时追踪观察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可能会有助于监测残存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M—bcr/abl融合转录子 m—bcr/abl融合转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内IL-1受体拮抗剂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阮国瑞 陈珊珊 +5 位作者 王卉 刘艳荣 常艳 付家瑜 李金兰 秦亚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了研究细胞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ntracellularinterleukin 1receptorantagonist,icIL 1ra)在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idleukemia ,CML)骨髓细胞不同群体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利用 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 为了研究细胞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ntracellularinterleukin 1receptorantagonist,icIL 1ra)在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idleukemia ,CML)骨髓细胞不同群体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利用 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将骨髓细胞分成不同的群体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治的 ,经STI5 71(signaltransductioninhibitor5 71)或其它药物治疗的CML慢性期 (chronicphase,CP)和加速 急变期 (acceleratedorblasticphase ,AP BP)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群细胞中icIL 1ra的表达。结果显示 :①IL 1ra表达于CML病人及正常人所有的有核细胞内 ,但各群细胞的表达量不同 ,以粒细胞表达量最高 ,淋巴细胞表达量最低 ;② 17例未治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icIL 1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 8例正常人组 ;③ 13例骨髓幼稚细胞数大于或等于 10 %的CML AP BP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及淋巴细胞icIL 1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 4 3例幼稚细胞数小于 5 %或 9例幼稚细胞数为 5 % - 10 %的CML CP病人。结论 :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与正常人相比icIL 1ra表达降低。icIL 1ra在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表达量降低可能是CML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细胞 细胞介素1 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