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中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莹莹 王春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采用国产氟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初诊14例、转换治疗28例。氟马替尼口服,600 mg,1/d,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的血液...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采用国产氟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初诊14例、转换治疗28例。氟马替尼口服,600 mg,1/d,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6、≥12个月的患者分别有35例、31例、17例。治疗满3个月时,可评估疗效的患者33例,其中32例患者获得CHR,13例达到CCyR,20例患者BCR-ABLIS≤10%,7例患者达到MMR。6个月时,可评估疗效的患者30例,全部获得CHR,17例达到CCyR,18例患者BCR-ABLIS≤1%,16例患者达到MMR。12个月时,17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均获得CHR,10例达到CCyR,7例患者达到MMR。分别有7、2、1例患者出现III-IV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腹泻6例、肾功能损害4例、皮疹及瘙痒症3例、肝功能损害3例,恶心呕吐、发热及骨关节肌肉痛各1例。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无论是作为CML-CP患者的一线治疗还是二、三线转换治疗,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氟马替尼 慢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2
作者 张良 邓红 +4 位作者 刘雨 陈泰然 黄美娇 王红颜 邹兴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子学反应、疾病进展、生存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FM组早期分子学反应(EMR)、MR2.0和MR3.0发生率分别为96.7%、70.0%和20.0%,IM组分别为77.1%、29.2%和0,FM组患者的分子学缓解情况明显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9及12个月时,FM组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发生率分别为68.2%、85.7%和90.0%,IM组分别为22.9%、34.0%和51.1%,FM组的MMR发生率均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M组获得MMR的中位时间为6(6-9)个月,显著短于IM组的18(12-22)个月(P<0.001)。FM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8.8%,IM组分别为98.1%和55.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M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9%,略低于IM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实临床实践中,FM治疗的初诊CML-CP患者较IM能更早达到MMR,且安全性良好,从而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并实现无治疗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氟马替尼 伊马替尼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琴 景莉 +3 位作者 吴鹏强 韩丽英 邢宏运 黄纯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成人初诊未经过除羟基脲外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成人初诊未经过除羟基脲外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给予甲磺酸氟马替尼600 mg,1/d,口服,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的患者31例,治疗≥6个月的患者24例,治疗≥12个月的患者14例。治疗3个月时,31例患者中30例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24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测,获得主要遗传学反应(MCyR)22例,其中21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25例患者进行了分子学检测,BCR-ABLIS≤10%的患者22例,其中10例BCR-ABLIS≤0.1%,6例BCR-ABLIS≤0.01%。治疗6个月时,24例患者中23例获得CHR;17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测,全部获得CCy R;23例进行了分子学检测的患者中20例BCR-ABLIS≤1%,其中16例BCR-ABLIS≤0.1%,12例BCR-ABLIS≤0.01%。治疗12个月时,14例患者全部获得CHR和CCy R;10例BCR-ABLIS≤0.1%,其中9例BCR-ABLIS≤0.01%。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3.3%、20.0%和3.3%,有1例患者因氟马替尼治疗1月内发生严重而持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而停药。主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肝功能异常(20.0%)、腹泻(10.0%)、骨关节疼痛(10.0%)、肌肉痉挛(6.7%)、皮疹(6.7%)、肾功能损害(6.7%)、恶心(3.3%),多为Ⅰ-Ⅱ级,无患者发生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无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CML-CP能够使患者早期、快速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和细胞遗传学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替尼 慢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深层分子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染色体异常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岳延华 何雪峰 +6 位作者 潘金兰 张俊 徐超 姚利 陈艳 陈苏宁 岑建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raphpad 6. 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k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比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 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raphpad 6. 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k检验和x^2检验等方法,比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589例(根据核型异常分为5组) CML-CP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3、6、12个月时BCR-ABL1^(IS)达标的水平、累积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与单纯t(9; 22)组相比,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3个月和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均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2/24) vs73. 94%(261/353),P <0. 05; 50%(10/20) vs 72. 05%(232/322)(P <0. 05)];与单纯t(9; 22)组相比,变异型易位组仅6个月BCR-ABL1^(IS)达标的比例偏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3%(16/30) vs 72. 05%(232/322)(P <0. 05)]。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其他4组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4年的累积CCyR率和EFS率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两两比较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与单纯t(9; 22)组在累积CCyR和EFS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 25%vs 84. 01%,P <0. 05; 75. 03%vs 90. 01%)(P <0. 01)。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影响CML-CP患者TKI治疗的效果,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 附加染色体异常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周玲 王军亮 +4 位作者 王献伟 李扬威 邹喆 张龑莉 吕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268,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测序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7例CML患者的198例次样本,同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ABL激酶...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测序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7例CML患者的198例次样本,同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ABL激酶区突变,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法检出总体突变比例和≥2个突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anger测序法(P=0.01;P=0.046)。22例次检出≥2个突变,其中发现5例次(22.7%)复合突变。高通量测序法可检出Sanger法无法检出的低比例突变。198例次样本中检出低比例突变25例次(12.6%),高比例突变33例次(16.7%)和高低比例混合突变10例次(5.1%)。相关临床因素分析中,最佳反应期、失败期和警告期突变检出比例和发生低比例突变占比均逐渐升高(突变比例,P=0.016;低比例突变,P=0.005),伴随附加染色体异常出现突变的比例也明显升高(P=0.009)。接受一线、二线治疗的患者检出突变的比例明显低于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P=0.006)。基于突变位点的VAF值分析有助于可视化评估耐药CML细胞的克隆演变状态。结论:高通量测序法较Sanger测序法检测突变更加敏感、准确,有助于临床精准、可视化评估TKI治疗反应和优化CML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BL激酶区突变 高通量测序 Sanger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4 位作者 陈珊珊 李金兰 秦亚溱 付家瑜 白任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病程进展中是否呈现过度表达尚不清楚。为此 ,本研究采用RT PCR和ELISA方法对CML病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CML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VEGF ,CML病人VEGFmRNA检测阳性率 (93.1% )高于骨髓移植后的CML病人 (5 0 % )及正常人(60 % ) ;未治CML病人血浆VEGF浓度 (380 .6pg ml)比CML骨髓移植后病人血浆的VEGF浓度 (38.0 pg ml)高 9倍 ;未治CML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499.8pg ml)比正常人骨髓细胞分泌的(141.3pg ml)多 2 .5倍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结果说明VEGF在CML病人中确实存在过度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分泌VEGF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5 位作者 陈珊珊 秦亚溱 于弘 常艳 李金兰 付家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自分泌VEGF对CML细胞系K5 6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本研究首次采用正义和反义VEGF12 1cDNA转染K5 62细胞 ,通过RT PCR及ELISA方法鉴定各转染克隆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转染反义VEGF12 1cDNA可以降低K5 62细胞VEGF的表达 ,而转染正义VEGF12 1cDNA可使VEGF的表达提高 3倍以上。MTT ,集落形成试验及细胞凋亡检测试验观察 :反义VEGF12 1cDNA转染可以抑制K5 62细胞的增殖及其集落形成 ,而促进其凋亡 ;正义VEGF12 1cDNA转染与其结果相反。本研究结果说明自分泌VEGF在CML细胞系K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CML 慢性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霍明瑞 刘海燕 +3 位作者 于燕 郗斌 黄晓军 李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76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男性492例,女性270例)及2 2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正常人群的...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76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男性492例,女性270例)及2 2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正常人群的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最高(17.25%),其次为DRB1*09(14.05%)、DRB1*12(11.73%)和DRB1*04(10.98%),DRB1*10等位基因频率最低(1.39%)。CML患者HLA-DRB1*08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48%vs 5.39%,χ2=8.963,OR=1.023,P=0.004),男性患者的DRB1*08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7.72%vs 5.39%,χ2=8.059,OR=1.025,P=0.007)。女性患者的DRB1*08基因频率也高于正常对照(7.04%vs 5.39%,χ2=0.115,OR=0.995,P=0.774),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ML男性患者HLA-DRB1*08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DRB1*08可能是男性CML患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慢性白血病 基因多态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GM-CSF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金洁 郑水儿 +1 位作者 童向民 薛永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发育的影响。方法:12例初发慢性期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与含如下细胞因子,RPMI-1640培养液共育:rhGM-CSF1×106U/L联合rhIFN-α2×106U/L(IFN-α组)、rhGM-CSF1×106U/L联合rhIL-45×105U/L(IL-4组)、单用rhGM-CSF1×106U/L和单用rhIFN-α2×106U/L,培养7d;于第8-10d,部分孔加入rhTNF-α5×104U/L。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1a、HLA-DR)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转位检测DCs凋亡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1例CML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上述细胞因子诱导7d后,IFN-α组和IL-4组均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学鉴定,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5×104U/LrhTNF-α作用后,两组DCsCD80、CD86、CD83、HLA-DR进一步上调,其中IFN-α组DCsCD80、CD86、CD83、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IL-4组(P<0.05);经FISH证实来源于白血病细胞;两组DCs均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IFN-α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IL-4组(P<0.05)。结论:IFN-α可促进CML骨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活化。这可能是IFN-α在CML中的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细胞 树突细胞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3、6个月BCR-ABL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红建 孙善芳 +2 位作者 钱小丽 周玉闻 徐瑞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后的3、6个月时的BCR-ABL转录本水平在疗效监测中的价值,为CML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了128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分析伊马替尼治疗后3、6个月时的不同的...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后的3、6个月时的BCR-ABL转录本水平在疗效监测中的价值,为CML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了128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分析伊马替尼治疗后3、6个月时的不同的BCR-ABL水平与后续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 R)和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的关系。结果:CML患者达EMR(早期分子学反应,3个月时BCR-ABL≤10%)患者比EMR失败(3个月BCR-ABL>10%)的患者在后续的时间点有更高的CCy R和MMR(P<0.05)。在EMR失败的患者中,6个月BCR-ABL≤1%的患者组疗效与EM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R-ABL介于1%~10%及>10%的患者与EMR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的达EMR及EMR失败后6个月BCR-ABL≤1%能够预示良好的预后,推测可以作为早期干预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倩 徐静 +2 位作者 吴杰 张兴利 邱宏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价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后采用尼洛替尼二线治疗的83例CML患者设为二线... 目的:评价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后采用尼洛替尼二线治疗的83例CML患者设为二线治疗组(简称二线组),尼洛替尼二线治疗失败后采用达沙替尼三线治疗的61例CML患者作为三线治疗组(简称三线组);另选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但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在充分告知不更换药物治疗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后,仍要求继续伊马替尼治疗的37例CML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3、6、24个月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应用Logisti C回归分析影响二三线疗效的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完全血液学反应(CHR)、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 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二线组治疗3、6、12个月达CHR率分别为100.00%、97.59%、95.18%,高于三线组的90.16%、86.89%、83.61%和对照组的83.78%、75.68%、72.97%;三线组患者治疗6、12个月达CHR率高于对照组。二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达MCy R率分别为87.95%、93.98%、93.98%,三线组分别为80.33%、88.52%、86.89%,均高于对照组的67.57%、64.86%、48.65%。二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MMR率分别为19.28%、33.72%、60.24%,三线组分别为11.48%、26.23%、49.18%,均高于对照组的0.00%、2.70%、0.00%;二线组治疗12个月达MMR率高于三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组与三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MCy R率,3、6个月达MM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主要非血液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发生率、血液学不良反应中1~2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皮疹、眼睑水肿、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二线组、三线组恶心呕吐、1~2级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MMR组与非MMR组Sokal积分、服药依从性、血液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期间减量或停药、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是影响二、三线疗效的主要因素(OR=22.160,2.715,95%CI=2.795-93.027,1.882-48.834)。结论: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CM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是影响二、三线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二线 三线 慢性白血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依 潘杰 +7 位作者 施继敏 谭亚敏 韩晓雁 来晓瑜 朱晓黎 蔡真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9例CML患者(5例CP,2例为AP,2例为BP),男性,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300600mg/d)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9例CML患者(5例CP,2例为AP,2例为BP),男性,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300600mg/d)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2:Bu16mg/kg,口服(6例)或12.8mg/kg,静脉滴注(3例)加CTX120mg/kg。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亲缘移植7例,无关供者移植2例。以霉酚酸酯联合环孢菌素A和短程MTX预防aGVHD。移植物有核细胞数5.3(3.7~8.7)×10^8/kg,CD34^+细胞数4.8(2.8~8.5)×10^6/kg,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的单位数2.8(1.9~5.3)×10^5/kg。结果:9例CML患者在移植前,经格列卫治疗后获完全血液学缓解(HCR)。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中位时间12(8~26)天,血小板计数〉20×10^9/L中位时间为20(8~25)天。移植后并发Ⅰ/Ⅱ度aGVHD3例,cGVHD4例,无早期死亡。移植后30天9例患者均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STR检测供髓完全植入。中位随访31(7~34)月,1例治疗前CML急变患者移植后4月因复发死亡,其余病患均获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总体无病生存率88.9%。结论: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格列卫治疗CM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格列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童春容 陆道培 +1 位作者 丘镜莹 何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C+CIK+IL-2组(n=8)细胞的Ph^+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LTBMC组(n=8,P<0.001),也低于LTBMC+LAN+IL-2组(n=3)或单纯IL-2(n=3)。结论:CIK+IL-2与LTBMC对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杀伤细胞 长期骨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与c-myc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颖超 曹励之 +4 位作者 张朝霞 徐学聚 殷小成 俞燕 盛光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和c -mycmRNA表达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苔盼蓝拒染法、DNA凝胶电泳和细胞周期凋亡检测,观察0μmol/L、0.5 μmol/L、1μmol/L、2μmol/L、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和c -mycmRNA表达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苔盼蓝拒染法、DNA凝胶电泳和细胞周期凋亡检测,观察0μmol/L、0.5 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As2O3分别作用24h、48h、72h后,对K562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 应用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2O3处理后K562细胞c -myc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s2O3诱导后 K562细胞核DNA凝缩,核片段化,最后形成凋亡小体。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和As2O3处理时间的 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细胞阻滞于G2/M期; As2O3处理后c- mycmRNA和C myc蛋白表达均有先上调后回落的趋势。结论:As2O3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 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使细胞受阻于G2/M期而进入凋亡程序,c- myc基因参与了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 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慢性细胞白血病 凋亡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超 田登梅 +2 位作者 刘丽辉 施兵 张永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CML患者(慢性期12例、急变期12例)和9例正常对照骨髓中Notch1、Notch2、Deltalike1、Jagged1及Hes1 mRNA的表达。结果:急...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CML患者(慢性期12例、急变期12例)和9例正常对照骨髓中Notch1、Notch2、Deltalike1、Jagged1及Hes1 mRNA的表达。结果:急变期CML患者骨髓中Notch1和Notch2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P<0.05),Delta-like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P<0.05)。慢性期及急变期患者骨髓中Jagged1、Hes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tch1、Notch2、Jagged1、Hes1 mRNA表达水平与CML患者临床特征无关(P>0.05),仅染色体异常的CML患者Delta-like1 mRNA表达水平较染色体正常者升高(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CML的发病和急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慢性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正发 沈晓梅 +5 位作者 朱宝生 欧阳红梅 甸自金 王云娟 何明生 史克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5-667,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预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首发血小板显著增多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群 周建伟 +5 位作者 朱光荣 杨月艳 仇海荣 朱广荣 夏雯 姜鹏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7-2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表明,骨髓增生活跃,以巨核系异常增生为主,血小板大片成堆,可见圆形核小巨核细胞,中等度白细胞增多,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证实存在有Ph染色体和(或)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对此类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甚至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干预;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则不宜过多地使用化疗药物,否则反而诱致白血病的发生。结论:对血小板明显增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这对于ET及C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 慢性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阻断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春燕 张连生 +1 位作者 田发青 黄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46-1149,共4页
程序性死亡-1配体-1(PD-L1)作为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新的成员,已被证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高表达PD-L1可能是影响其功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阻断PD-L1在DC上的表达以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免疫刺激功能。应用人rhG... 程序性死亡-1配体-1(PD-L1)作为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新的成员,已被证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高表达PD-L1可能是影响其功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阻断PD-L1在DC上的表达以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免疫刺激功能。应用人rhGM-CSF、rhIL-4及TNF-α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ML)分化DC,观察给予加或不加PD-L1单克隆抗体对DC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及PD-L1,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FN-γ、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显示,负性调节分子PD-L1随着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CML-DC)成熟表达不断升高,阻断PD-L1能增强CML-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促进T细胞分泌IFN-γ和IL-2并抑制IL-10的产生(p<0.05)。结论:阻断PD-L1可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功能,为白血病DC瘤苗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PD—L1 慢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TR1与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晶晶 朱雄鹏 +1 位作者 王明泉 陈文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ANTR1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培养K562对照细胞(Control)及K562伊马替尼耐药细胞(ImR),采用慢病毒转染靶向PANTR1的2种siRNA载体及对照载体于K562-ImR细胞中,分别为...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ANTR1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对伊马替尼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培养K562对照细胞(Control)及K562伊马替尼耐药细胞(ImR),采用慢病毒转染靶向PANTR1的2种siRNA载体及对照载体于K562-ImR细胞中,分别为ImR-siPA#1、ImR-siPA#2及ImR-siControl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伊马替尼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PANTR1、BCR/ABL、MDR、CD44及CD133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R/ABL、多耐药基因1(MDR)、CD44及CD133表达水平。结果:ImR细胞伊马替尼IC50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P<0.01),ImR-siPA#1、ImR-siPA#2细胞伊马替尼IC50显著低于ImR-siControl细胞(P<0.01),但仍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P<0.01);ImR细胞PANTR1、BCR/ABL、MDR、CD44及CD13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P<0.01),ImR-siPA#1、ImR-siPA#2细胞PANTR1、MDR、CD44及CD13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mR-siControl细胞(P<0.01),而BCR/ABL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ImR细胞BCR/ABL、MDR、CD44及CD1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细胞,而ImR-siPA#1、ImR-siPA#2细胞MDR、CD44及CD1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mR-siControl细胞。结论:LncRNA PANTR1可促进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中MDR的表达及其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介导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长链非编码RNA PANTR1 伊马替尼 化疗抵抗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红 陈捷 +1 位作者 吴颖 李莉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8-928,F0003,共2页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I.)具有特殊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以bcr/abl融合基因的激酶作为靶点的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其商品名为格列卫(Glivec),对CML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慢性期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达75%以上,但...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I.)具有特殊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以bcr/abl融合基因的激酶作为靶点的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其商品名为格列卫(Glivec),对CML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对慢性期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达75%以上,但对进入加速期及急变期CML的治疗效果国内报道不多。本研究总结了本院2002年以来18例加速期及急变期CML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效果,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白血病 慢性 加速期 急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