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
作者 张良 邓红 +4 位作者 刘雨 陈泰然 黄美娇 王红颜 邹兴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子学反应、疾病进展、生存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FM组早期分子学反应(EMR)、MR2.0和MR3.0发生率分别为96.7%、70.0%和20.0%,IM组分别为77.1%、29.2%和0,FM组患者的分子学缓解情况明显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9及12个月时,FM组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发生率分别为68.2%、85.7%和90.0%,IM组分别为22.9%、34.0%和51.1%,FM组的MMR发生率均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M组获得MMR的中位时间为6(6-9)个月,显著短于IM组的18(12-22)个月(P<0.001)。FM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8.8%,IM组分别为98.1%和55.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M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9%,略低于IM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实临床实践中,FM治疗的初诊CML-CP患者较IM能更早达到MMR,且安全性良好,从而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并实现无治疗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氟马替尼 伊马替尼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莹莹 王春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采用国产氟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初诊14例、转换治疗28例。氟马替尼口服,600 mg,1/d,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的血液...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采用国产氟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初诊14例、转换治疗28例。氟马替尼口服,600 mg,1/d,观察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6、≥12个月的患者分别有35例、31例、17例。治疗满3个月时,可评估疗效的患者33例,其中32例患者获得CHR,13例达到CCyR,20例患者BCR-ABLIS≤10%,7例患者达到MMR。6个月时,可评估疗效的患者30例,全部获得CHR,17例达到CCyR,18例患者BCR-ABLIS≤1%,16例患者达到MMR。12个月时,17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均获得CHR,10例达到CCyR,7例患者达到MMR。分别有7、2、1例患者出现III-IV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腹泻6例、肾功能损害4例、皮疹及瘙痒症3例、肝功能损害3例,恶心呕吐、发热及骨关节肌肉痛各1例。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国产甲磺酸氟马替尼无论是作为CML-CP患者的一线治疗还是二、三线转换治疗,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 氟马替尼 慢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琴 景莉 +3 位作者 吴鹏强 韩丽英 邢宏运 黄纯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成人初诊未经过除羟基脲外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对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2例成人初诊未经过除羟基脲外其他任何抗CML治疗的CML-CP患者,给予甲磺酸氟马替尼600 mg,1/d,口服,评估治疗3、6、12个月时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的患者31例,治疗≥6个月的患者24例,治疗≥12个月的患者14例。治疗3个月时,31例患者中30例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24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测,获得主要遗传学反应(MCyR)22例,其中21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25例患者进行了分子学检测,BCR-ABLIS≤10%的患者22例,其中10例BCR-ABLIS≤0.1%,6例BCR-ABLIS≤0.01%。治疗6个月时,24例患者中23例获得CHR;17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测,全部获得CCy R;23例进行了分子学检测的患者中20例BCR-ABLIS≤1%,其中16例BCR-ABLIS≤0.1%,12例BCR-ABLIS≤0.01%。治疗12个月时,14例患者全部获得CHR和CCy R;10例BCR-ABLIS≤0.1%,其中9例BCR-ABLIS≤0.01%。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3.3%、20.0%和3.3%,有1例患者因氟马替尼治疗1月内发生严重而持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而停药。主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肝功能异常(20.0%)、腹泻(10.0%)、骨关节疼痛(10.0%)、肌肉痉挛(6.7%)、皮疹(6.7%)、肾功能损害(6.7%)、恶心(3.3%),多为Ⅰ-Ⅱ级,无患者发生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无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国产新药甲磺酸氟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CML-CP能够使患者早期、快速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和细胞遗传学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替尼 慢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 深层分子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周玲 王军亮 +4 位作者 王献伟 李扬威 邹喆 张龑莉 吕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268,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测序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7例CML患者的198例次样本,同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ABL激酶... 目的:对比分析高通量测序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的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017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7例CML患者的198例次样本,同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检测ABL激酶区突变,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法检出总体突变比例和≥2个突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anger测序法(P=0.01;P=0.046)。22例次检出≥2个突变,其中发现5例次(22.7%)复合突变。高通量测序法可检出Sanger法无法检出的低比例突变。198例次样本中检出低比例突变25例次(12.6%),高比例突变33例次(16.7%)和高低比例混合突变10例次(5.1%)。相关临床因素分析中,最佳反应期、失败期和警告期突变检出比例和发生低比例突变占比均逐渐升高(突变比例,P=0.016;低比例突变,P=0.005),伴随附加染色体异常出现突变的比例也明显升高(P=0.009)。接受一线、二线治疗的患者检出突变的比例明显低于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患者(P=0.006)。基于突变位点的VAF值分析有助于可视化评估耐药CML细胞的克隆演变状态。结论:高通量测序法较Sanger测序法检测突变更加敏感、准确,有助于临床精准、可视化评估TKI治疗反应和优化CML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BL激酶区突变 高通量测序 Sanger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分泌VEGF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5 位作者 陈珊珊 秦亚溱 于弘 常艳 李金兰 付家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自分泌VEGF对CML细胞系K5 6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本研究首次采用正义和反义VEGF12 1cDNA转染K5 62细胞 ,通过RT PCR及ELISA方法鉴定各转染克隆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转染反义VEGF12 1cDNA可以降低K5 62细胞VEGF的表达 ,而转染正义VEGF12 1cDNA可使VEGF的表达提高 3倍以上。MTT ,集落形成试验及细胞凋亡检测试验观察 :反义VEGF12 1cDNA转染可以抑制K5 62细胞的增殖及其集落形成 ,而促进其凋亡 ;正义VEGF12 1cDNA转染与其结果相反。本研究结果说明自分泌VEGF在CML细胞系K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CML 慢性髓性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4 位作者 陈珊珊 李金兰 秦亚溱 付家瑜 白任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病程进展中是否呈现过度表达尚不清楚。为此 ,本研究采用RT PCR和ELISA方法对CML病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CML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VEGF ,CML病人VEGFmRNA检测阳性率 (93.1% )高于骨髓移植后的CML病人 (5 0 % )及正常人(60 % ) ;未治CML病人血浆VEGF浓度 (380 .6pg ml)比CML骨髓移植后病人血浆的VEGF浓度 (38.0 pg ml)高 9倍 ;未治CML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499.8pg ml)比正常人骨髓细胞分泌的(141.3pg ml)多 2 .5倍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结果说明VEGF在CML病人中确实存在过度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霍明瑞 刘海燕 +3 位作者 于燕 郗斌 黄晓军 李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76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男性492例,女性270例)及2 2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正常人群的...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76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男性492例,女性270例)及2 2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正常人群的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最高(17.25%),其次为DRB1*09(14.05%)、DRB1*12(11.73%)和DRB1*04(10.98%),DRB1*10等位基因频率最低(1.39%)。CML患者HLA-DRB1*08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48%vs 5.39%,χ2=8.963,OR=1.023,P=0.004),男性患者的DRB1*08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7.72%vs 5.39%,χ2=8.059,OR=1.025,P=0.007)。女性患者的DRB1*08基因频率也高于正常对照(7.04%vs 5.39%,χ2=0.115,OR=0.995,P=0.774),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ML男性患者HLA-DRB1*08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DRB1*08可能是男性CML患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慢性髓性白血病 基因多态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倩 徐静 +2 位作者 吴杰 张兴利 邱宏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价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后采用尼洛替尼二线治疗的83例CML患者设为二线... 目的:评价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后采用尼洛替尼二线治疗的83例CML患者设为二线治疗组(简称二线组),尼洛替尼二线治疗失败后采用达沙替尼三线治疗的61例CML患者作为三线治疗组(简称三线组);另选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失败,但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在充分告知不更换药物治疗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后,仍要求继续伊马替尼治疗的37例CML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3、6、24个月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应用Logisti C回归分析影响二三线疗效的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完全血液学反应(CHR)、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 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二线组治疗3、6、12个月达CHR率分别为100.00%、97.59%、95.18%,高于三线组的90.16%、86.89%、83.61%和对照组的83.78%、75.68%、72.97%;三线组患者治疗6、12个月达CHR率高于对照组。二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达MCy R率分别为87.95%、93.98%、93.98%,三线组分别为80.33%、88.52%、86.89%,均高于对照组的67.57%、64.86%、48.65%。二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MMR率分别为19.28%、33.72%、60.24%,三线组分别为11.48%、26.23%、49.18%,均高于对照组的0.00%、2.70%、0.00%;二线组治疗12个月达MMR率高于三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组与三线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达MCy R率,3、6个月达MM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主要非血液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发生率、血液学不良反应中1~2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皮疹、眼睑水肿、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二线组、三线组恶心呕吐、1~2级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MMR组与非MMR组Sokal积分、服药依从性、血液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期间减量或停药、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是影响二、三线疗效的主要因素(OR=22.160,2.715,95%CI=2.795-93.027,1.882-48.834)。结论:尼洛替尼二线与达沙替尼三线对一二线治疗失败的CM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是影响二、三线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二线 三线 慢性髓性白血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童春容 陆道培 +1 位作者 丘镜莹 何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C+CIK+IL-2组(n=8)细胞的Ph^+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LTBMC组(n=8,P<0.001),也低于LTBMC+LAN+IL-2组(n=3)或单纯IL-2(n=3)。结论:CIK+IL-2与LTBMC对CML患者骨髓Ph^+细胞的净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 杀伤细胞 长期骨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追踪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亚溱 刘艳荣 +7 位作者 李金兰 付家瑜 常艳 阮国瑞 王卉 丘镜滢 陆道培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者移植后 <6个月M bcr/abl阳性率 (79.2 % ,4 2 /5 3)显著高于 6 - 12个月(34.3% ,11/32 )及≥ 12个月 (35 .1% ,13/37) (P <0 .0 0 1) ,各时间段M bcr/abl阳性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 9% (1/5 3) ,0 (0 /32 )及 16 .2 % (6 /37) ;6例临床复发患者中有 5例复发时M bcr/abl与m bcr/abl同时阳性。 14例遗传学缓解患者移植 6个月后M bcr/abl阳性的 17份标本无 1例m bcr/abl阳性。结论 :多数CML患者移植后M bcr/abl仍为阳性 ,一般在 6个月内转阴 ,移植后M bcr/abl阳性的患者不一定复发 ,同时追踪观察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可能会有助于监测残存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M—bcr/abl融合转录子 m—bcr/abl融合转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后3、6个月BCR-ABL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红建 孙善芳 +2 位作者 钱小丽 周玉闻 徐瑞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后的3、6个月时的BCR-ABL转录本水平在疗效监测中的价值,为CML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了128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分析伊马替尼治疗后3、6个月时的不同的...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后的3、6个月时的BCR-ABL转录本水平在疗效监测中的价值,为CML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了128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分析伊马替尼治疗后3、6个月时的不同的BCR-ABL水平与后续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 R)和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的关系。结果:CML患者达EMR(早期分子学反应,3个月时BCR-ABL≤10%)患者比EMR失败(3个月BCR-ABL>10%)的患者在后续的时间点有更高的CCy R和MMR(P<0.05)。在EMR失败的患者中,6个月BCR-ABL≤1%的患者组疗效与EM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R-ABL介于1%~10%及>10%的患者与EMR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的达EMR及EMR失败后6个月BCR-ABL≤1%能够预示良好的预后,推测可以作为早期干预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超 田登梅 +2 位作者 刘丽辉 施兵 张永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CML患者(慢性期12例、急变期12例)和9例正常对照骨髓中Notch1、Notch2、Deltalike1、Jagged1及Hes1 mRNA的表达。结果:急... 目的: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4例CML患者(慢性期12例、急变期12例)和9例正常对照骨髓中Notch1、Notch2、Deltalike1、Jagged1及Hes1 mRNA的表达。结果:急变期CML患者骨髓中Notch1和Notch2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P<0.05),Delta-like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期患者(P<0.05)。慢性期及急变期患者骨髓中Jagged1、Hes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tch1、Notch2、Jagged1、Hes1 mRNA表达水平与CML患者临床特征无关(P>0.05),仅染色体异常的CML患者Delta-like1 mRNA表达水平较染色体正常者升高(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CML的发病和急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慢性髓性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STI571提高β1整合素介导的Ph(+)慢性髓性白血病髓系祖细胞增殖抑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任奎 陈珊珊 +2 位作者 刘艳荣 李金兰 付家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为探讨ABL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TI5 71(CGP5 7148B)对Ph(+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机制 ,观察了STI5 71预处理 (0 .1μmol/L× 30 - 60min)前后 β1整合素活化剂及纤连蛋白 (FN)单独或联合作用以及STI5 71预处理本身对正常及... 为探讨ABL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STI5 71(CGP5 7148B)对Ph(+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机制 ,观察了STI5 71预处理 (0 .1μmol/L× 30 - 60min)前后 β1整合素活化剂及纤连蛋白 (FN)单独或联合作用以及STI5 71预处理本身对正常及CML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GM )的影响 ,并结合阻断实验观察了VLA 4及VLA 5整合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①STI5 71预处理、β1整合素活化剂单独或联合作用或FN单独作用对CML及正常CFU GM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STI5 71预处理对活化剂或FN的作用也无直接影响 ;② β1整合素活化剂 +FN对CMLCFU GM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对正常CFU GM的作用 ;③经STI5 71预处理后 ,活化剂 +FN对CMLCFU GM抑制作用明显提高达正常水平 ;④阻断VLA4 +VLA5整合素或总 β1整合素可阻断STI5 71的上述作用。研究结果提示STI5 71提高Ph(+ )CML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整合素 CFU-GM 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内IL-1受体拮抗剂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阮国瑞 陈珊珊 +5 位作者 王卉 刘艳荣 常艳 付家瑜 李金兰 秦亚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了研究细胞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ntracellularinterleukin 1receptorantagonist,icIL 1ra)在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idleukemia ,CML)骨髓细胞不同群体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利用 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 为了研究细胞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ntracellularinterleukin 1receptorantagonist,icIL 1ra)在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idleukemia ,CML)骨髓细胞不同群体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利用 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将骨髓细胞分成不同的群体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治的 ,经STI5 71(signaltransductioninhibitor5 71)或其它药物治疗的CML慢性期 (chronicphase,CP)和加速 急变期 (acceleratedorblasticphase ,AP BP)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群细胞中icIL 1ra的表达。结果显示 :①IL 1ra表达于CML病人及正常人所有的有核细胞内 ,但各群细胞的表达量不同 ,以粒细胞表达量最高 ,淋巴细胞表达量最低 ;② 17例未治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icIL 1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 8例正常人组 ;③ 13例骨髓幼稚细胞数大于或等于 10 %的CML AP BP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及淋巴细胞icIL 1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 4 3例幼稚细胞数小于 5 %或 9例幼稚细胞数为 5 % - 10 %的CML CP病人。结论 :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与正常人相比icIL 1ra表达降低。icIL 1ra在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表达量降低可能是CML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进 陈文生 +5 位作者 吴育晶 马旸 戴杏 董小洁 黄琼 魏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不同时间点(12、24、36、48 h)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 mmol/L)均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同时使K-562细胞阻滞于G_0/G_1期;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mmol/L)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减小,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表达减少。结论: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以及阻滞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慢性髓性白血病 凋亡 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月永 叶德富 +2 位作者 林经安 翁绳美 梁晓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78-782,共5页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条件下bclXL、Bax的mRNA变化。结果表明:VEGF能阻止K562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分布改变无相关性(P>0.05);随着VEGF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bclXL的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Bax的蛋白表达降低;激活procaspase3→caspase3被阻止或减少。结论:通过影响bclXL/Bax表达比率可能是VEGF抑制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性髓性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选择性抑制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汉云 张念先 +1 位作者 徐红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 (3 hydroxy 3 methylglutarylcoenzyme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正常骨髓和CML骨髓单个... 目的 :探讨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 (3 hydroxy 3 methylglutarylcoenzyme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正常骨髓和CML骨髓单个核细胞用 10mg·L-1辛伐他汀处理 2 4h后 ,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中 ,分析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olongformingunit granulocytemacrophage,CFU GM)集落形成能力。同时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辛伐他汀处理 72h后正常骨髓和CM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亚二倍体细胞以及DNA末端标记阳性细胞作为细胞凋亡的指标。结果 :辛伐他汀可选择性抑制CML细胞增殖并诱导CML细胞凋亡 ,而对正常骨髓细胞无明显作用。结论 :CML骨髓细胞较正常骨髓细胞对辛伐他汀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慢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转导诱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丽萍 童春荣 +1 位作者 王申五 陈德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80,共2页
研究及应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肿瘤治疗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研究得最深入的是p53基因。已经有报道转移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实验,或转p53基因抑制动物体内成瘤性的实验。为进一步接近人体内基因... 研究及应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肿瘤治疗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研究得最深入的是p53基因。已经有报道转移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实验,或转p53基因抑制动物体内成瘤性的实验。为进一步接近人体内基因治疗,我们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p53基因转导至CML细胞,初步的实验结果提示,转导的p53基因能引起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导 细胞凋亡 慢性髓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耐受 被引量:2
19
作者 缪泽鸿 丁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K 5 6 2细胞株对与类别无关的多种凋亡诱导剂具有耐受性 ,表现为凋亡潜伏期延长 ,caspases激活延迟及其活性谱和亚细胞分布改变 ,电泳不易显示典型、清晰的DNA梯形条带。K 5 6 2细胞凋亡耐受机制复杂 ,Bcr Abl上调E...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K 5 6 2细胞株对与类别无关的多种凋亡诱导剂具有耐受性 ,表现为凋亡潜伏期延长 ,caspases激活延迟及其活性谱和亚细胞分布改变 ,电泳不易显示典型、清晰的DNA梯形条带。K 5 6 2细胞凋亡耐受机制复杂 ,Bcr Abl上调ERK/MAPK通路 ,经尚未阐明的中间环节 ,抑制凋亡诱导剂引起的线粒体释放反应 ,导致caspase 3激活延迟 ,是其可能的机制。目前研究中的克服K 5 6 2细胞凋亡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BCR-ABL CASPASE-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凋亡耐受 慢性髓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急性变时染色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卫国 吕晓毅 +2 位作者 翟明 平美也子 盐谷茂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193,196,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急性变时染色体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 2 0例 CML病人急性变前、后外周血或骨髓液 ,处理后制片 ,Giem sa染色 ,G显带或 R显带 ,在显微镜下摄影后配对、分析。结果 :急性变前 ph染色体阳性 18... 目的 :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急性变时染色体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 2 0例 CML病人急性变前、后外周血或骨髓液 ,处理后制片 ,Giem sa染色 ,G显带或 R显带 ,在显微镜下摄影后配对、分析。结果 :急性变前 ph染色体阳性 18例 ,阴性 2例。急性变后 19例附加出现了新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超二倍体占 15 /2 0。附加出现的异常染色体中 ,+8、+19、+2 2 q-及 i(17q)中的 1个或多个异常占 13/ 2 0。4/ 2 0例在临床和血液学尚未出现急性变就出现了附加染色体异常。除 2例失去随访外 ,其余急性变后均死亡 ,急性变后中位生存期 2 .2个月。结论 :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 (急性变前 )出现 ph以外的染色体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急性变后染色体数目改变以出现超二倍体改变者预后差。染色体核型改变以非随机同时出现 +8、+19、+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染色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