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吕书红 李曼春 +3 位作者 鲍科臻 江军 张学军 周澹明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曙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病 )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 ,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对辖区内 1 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人数 2 0 4 3人 ...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曙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病 )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 ,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对辖区内 1 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人数 2 0 4 3人 ,其中男性为 4 5 . 5 %,女性为 5 4 . 4 %;1 5~ 34岁占 5 . 7%,35~ 5 9岁占5 8. 3%,6 0岁及以上者占 36 0 %;5 8 3%享有职工医疗保险 ,公费医疗和自费的分别为 1 5 . 2 %和 1 9 1 %。结果 海曙区居民“慢病”预防控制相关KAP得分分别为 39. 0 3± 1 3. 6 9、 4 . 32± 2. 6 5和 1 0 . 31± 3. 6 9。相关知识知晓率、正向态度持有率以及正确行为采纳率分别为 6 6 2 %、 5 4 0 %和 5 1 6 %。女性的行为得分高于男性 ,享有公费医疗和 6 0岁以上人群正确行为采纳率高 ,自费群体和未婚人群正确行为采纳率低 ,KAP得分随教育水平提高而提高。居民“慢病”预防控制知识主要来自电视 (6 4 . 2 %) ,报纸杂志 (5 6. 8%)、朋友家人 (44 . 9%)等。结论 海曙区居民对“慢病”预防控制KAP受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医疗保障形式的影响 ,男性、未婚、低文化水平、低收入和自费人群的KAP得分低于相对应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慢性传染性疾病 预防控制 知识、态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国家喜 《中国医院》 2002年第8期12-14,共3页
文章叙述了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快速增长;其对人群健康的严重危害,以及当前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医院加强慢性病预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慢性传染性疾病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疾病预防 N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况与生命质量的关联研究
3
作者 张瑶 张弛 +5 位作者 刘聪 钟海丹 杜佩珊 李全敏 李凌华 顾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患病率及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432名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经质量控制3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采用... 【目的】了解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患病率及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432名4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经质量控制3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采用自制问卷和欧洲5维健康量表(EQ-5D-3L)调查慢性病和生命质量,采用Tobit回归分析慢性病与生命质量的关联。【结果】3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29人(7.9%),高血压45人(12.3%),高血糖122人(33.3%),高脂血症151人(41.3%),癌症7人(1.9%),慢性肾脏疾病17人(4.6%),慢性肝脏疾病38人(10.4%),肌肉骨骼疾病21人(5.7%),合并至少一类慢性病253人(69.1%)。EQ-5D效用指数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000(0.964~1.000)。多因素Tobit回归结果显示,合并癌症[b_(a)=-0.08,95%CI(-0.15,-0.01),P=0.036]、慢性肾脏疾病[b_(a)=-0.07,95%CI(-0.12,-0.02),P=0.006]、肌肉骨骼疾病[b_(a)=-0.09,95%CI(-0.13,-0.05),P<0.001]和≥3类慢性病[b_(a)=-0.05,95%CI(-0.08,-0.01),P=0.013]均与EQ-5D效用指数呈负向关联。不同CD4^(+)T细胞水平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D4≤500个/μL组合并高血压[b_(a)=-0.07,95%CI(-0.12,-0.02),P=0.007]、慢性肾脏疾病[b_(a)=-0.10,95%CI(-0.18,-0.03),P=0.006]、肌肉骨骼疾病[b_(a)=-0.15,95%CI(-0.22,-0.07),P<0.001]和≥3类慢性病[b_(a)=-0.09,95%CI(-0.09,-0.01),P<0.001]与EQ-5D效用指数呈负向关联,CD4>500个/μL组合并癌症[b_(a)=-0.11,95%CI(-0.20,-0.01),P=0.031]与EQ-5D效用指数呈负向关联。【结论】中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比例较高,合并癌症、慢性肾脏疾病等慢性病及慢性病类数与生命质量呈负向关联,但这种关联在不同CD4水平HIV/AIDS患者中存在差异,建议对HIV/AIDS患者的慢性病进行预防和早期识别,并加强艾滋病与慢性病卫生服务的联系与整合,对艾滋病和慢性病进行共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目标人群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艾滋病 中老年 慢性传染性疾病 患病情况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防融合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玉玲 顾政平 张雪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953-3957,共5页
本文全面探讨了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医防融合模式正逐渐成为慢性病管理领域的新趋势。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优... 本文全面探讨了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医防融合模式正逐渐成为慢性病管理领域的新趋势。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还极大地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本文旨在从慢性病管理的视角,探究医防融合模式的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文章首先介绍了慢性病管理的背景,其次从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包括多学科协作、患者随访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教育等,实现慢性病管理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后,作者认为未来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及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综上所述,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推动慢性病管理事业的持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 慢性 医防融合 慢性病管理 多学科协作 数字医疗技术 健康教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多个医学和预防学会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政策声明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丽蓉 伍伟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3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2012年,全球约5600万人死亡,其中38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约占68%,较2008年,增长了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按目前情况继续发展,到2030年每年死于非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2012年,全球约5600万人死亡,其中38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约占68%,较2008年,增长了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按目前情况继续发展,到2030年每年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将增加至5500 万人.此外,非传染性疾病加重全球经济负担,2010年全球用于非感染性疾病达6.3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13万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兼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志刚 《中国健康教育》 1998年第11期31-33,共3页
本文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于个人的不良生活行为这一问题,驳斥了个人把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推向政府或把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学科技上的错误做法,从个人自由、法律责任等角度论述了个人应该对自身的不良生活行为负... 本文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于个人的不良生活行为这一问题,驳斥了个人把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推向政府或把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学科技上的错误做法,从个人自由、法律责任等角度论述了个人应该对自身的不良生活行为负责的主张,阐明了个人承担自身健康责任的方式在于缴纳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自身健康 生活行为 医学科技 致病因素 医疗费用 预防对策 个人 应该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成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石晓东 魏琪 +3 位作者 何淑梅 陶育纯 孙捷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9-384,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东北吉林省德惠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DM)、血脂紊乱、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谢综合征(MS)及肥胖(Obesity)等9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对这些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 目的:了解中国东北吉林省德惠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DM)、血脂紊乱、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谢综合征(MS)及肥胖(Obesity)等9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对这些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德惠市11个居委会和9个村共6 043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东北地区德惠城乡居民的高血压、DM、血脂紊乱、ALD、NAFLD、MS、超重和中心型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8.67%、4.82%、51.00%、3.74%、15.5%、21.54%、58.22%和36.67%;不同疾病患病率性别间比较有差异,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P<0.001),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MS和NAFLD患病率女性大于男性(P<0.05)。高龄(OR=1.04,95%CI为1.03~1.05)、脂肪肝(OR=19.42,95%CI为11.62~32.4)、高血糖(OR=1.15,95%CI为1.06~1.26)、高胆固醇血症(OR=1.38,95%CI为1.19~1.59)、高甘油三酯血症(OR=1.32,95%CI为1.1~1.49)和高体重指数(OR=1.42,95%CI为1.3~1.47)是非传染性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东北部地区德惠市部分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慢性病的发病和进展与本地区的生活、饮食习惯、经济水平、教育程度、地区差异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慢性疾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菁 杜雪平 +3 位作者 张晓林 李燕娜 李雅媛 周海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8-309,共2页
在复兴医院所辖社区居民中通过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实践 ,收到明显效果 :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人数、食盐摄入量下降 ;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率提高 ;心脑... 在复兴医院所辖社区居民中通过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实践 ,收到明显效果 :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人数、食盐摄入量下降 ;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率提高 ;心脑血管病患者数明显下降。表明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的效果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璐 徐文丽 +2 位作者 彭金陵 李建富 宋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在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探索基层慢性病综合干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定期随访,采取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进行改善行为和控制危...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在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探索基层慢性病综合干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定期随访,采取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进行改善行为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的舒张压(t=0.540,P=0.02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χ2=16.819,P<0.001)、高危人群比例(χ2=46.891,P<0.001)、新发高血压检出率(χ2=20.390,P<0.001)、吸烟率(χ2=3.904,P=0.048)、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人群比例(χ2=3.873,P=0.049)、慢性病患者知晓率(χ2=50.798,P<0.001)、服药率(χ2=9.466,P=0.002)、控制率(χ2=7.893,P=0.005)、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下降(χ2=9.998,P=0.002);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充分水平比例明显上升(χ2=7.326,P=0.007)。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在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运转平台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中切实可行并初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 慢性传染性疾病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干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荣 马颖 +3 位作者 滕芬 阴佳 桑新刚 刘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4-985,共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是国家慢性病防治的一项基本策略。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影响社区慢性病防治有效开展的因素和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特点,提出政府要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并从慢性病防治中政府的职能作用、慢性病防治的干预方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是国家慢性病防治的一项基本策略。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影响社区慢性病防治有效开展的因素和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特点,提出政府要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并从慢性病防治中政府的职能作用、慢性病防治的干预方式、市场机制的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慢性病防治中实施政府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市场机制 慢性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部分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涛 郭裕和 +6 位作者 张晓石 张凤霞 熊美华 李凌 陈敏 刘露霞 姚雪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分析 慢性传染性疾病 危险因素 流行现状 贵州省 社区 预防控制措施 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莉莉 张书全 +1 位作者 张小栋 刘玉琴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慢性病死亡流行现状,为制定甘肃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规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4-2005年甘肃省第三次死因调查资料,计算各种死亡指标。结果甘肃省慢性病粗死亡率为504.59/10万(男性为578.38/10万,女性为431.42/1... 目的分析甘肃省慢性病死亡流行现状,为制定甘肃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规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4-2005年甘肃省第三次死因调查资料,计算各种死亡指标。结果甘肃省慢性病粗死亡率为504.59/10万(男性为578.38/10万,女性为431.42/10万),占全死因的82.72%;标化死亡率为523.02/10万(男性为598.58/10万,女性为446.0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粗死亡率为513.59/10万,农村粗死亡率为471.09/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23.70/10万和520.06/10万。甘肃省首位慢性病是恶性肿瘤,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前五位慢性病占全部慢性病的87.73%。结论慢性病已成为甘肃省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防治亟待加强;重点防治的目标人群为农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死亡率 流行病学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3
作者 周芬 孙玉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大规模地开展了对慢病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健康管理的起源、定义及其在慢病中的实践...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大规模地开展了对慢病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健康管理的起源、定义及其在慢病中的实践研究与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亚东 孔灵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防治,本文通过对慢病防治的原则、技术措施及其实施的条件和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国内外慢病防治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慢病防治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综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诊断报告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亚兰 贾晓佳 周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找出和平里社区公共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确定目标干预人群,为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现有的文字资料和居民行为危险因素、人文环境及卫生服务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肿瘤... 目的找出和平里社区公共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确定目标干预人群,为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现有的文字资料和居民行为危险因素、人文环境及卫生服务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是社区死因资料前3位疾病;社区行为危险因素顺位依次为饮酒、不运动、高脂、吸烟、高盐以及超重;和平里社区制定并实施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公共场所控烟政策、体育锻炼政策等。结论社区形成了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工作模式和工作网络,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今后需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及居民健康教育的普及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社区诊断 综合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茂镕 龚鹤琴 +2 位作者 鄢志梅 杨昭 李云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年第7期423-424,共2页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特征 ,探讨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 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6 0 15人 ,进行入户调查 ,了解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情况等。结果 调查人群慢性病患...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特征 ,探讨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 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6 0 15人 ,进行入户调查 ,了解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情况等。结果 调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 2 3.2 7% ,其中 ,男性患病率为 2 0 .73% ,女性患病率为 2 5 .2 0 %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而且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郊区居民 ,远高于郊县居民。结论 昆明市城镇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 城镇社区 居民 慢性传染性疾病 流行现状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的发展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35
17
作者 武瑞雪 刘宝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文章介绍了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工作的发展,回顾了以项目促进为主的单病种控制向社区综合防治转变的历程,并对全国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试点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持续有效的筹资机制、完善的卫生服务提供网络、高水平的防... 文章介绍了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工作的发展,回顾了以项目促进为主的单病种控制向社区综合防治转变的历程,并对全国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试点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持续有效的筹资机制、完善的卫生服务提供网络、高水平的防治技术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和推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社区综合防治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2013~2020)》解读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吉祥 王丽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9-11,共3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带来的沉重负担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挑战,其严重制约了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球约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63%)死于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48%)、癌症(2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带来的沉重负担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挑战,其严重制约了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球约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63%)死于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48%)、癌症(2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和糖尿病(3.5%)[1,2]。这些主要慢性病存在4种共同的行为危险因素: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和有害酒精使用。2008年,80%慢性病所致死亡(2900万人)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过早”死亡(70岁之前)的比例(48%)高于高收入国家(26%)。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继续发展,至2030年每年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将增加至5500万人。研究与实践证明,目前已被证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慢性病负担将会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 预防控制 慢性病防控 全球行动 社会决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45
19
作者 孔灵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927-929,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 疾病防治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钢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平 黎英 +3 位作者 任福秀 马兰艳 崔云学 张德海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状况,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在首钢24个单位中抽取5000名在职职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状况,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在首钢24个单位中抽取5000名在职职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职工4715人,调查对象5种慢性病的总体患病率为30.1%,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3.4%和13.1%。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在≤34岁组患病率较高,心肌梗死在50岁-组患病率较高,管理岗位职工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和超量饮酒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较高,超重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食油量大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较高,高盐饮食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工中普遍存在着行为、饮食习惯等不良因素,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染性疾病 行为危险因素 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