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黄新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联用纳肾降肺平喘汤治疗... 目的:探讨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联用纳肾降肺平喘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更高,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更短,撤机失败率、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血气指标更优(P<0.05)。结论: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并降低撤机失败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肾降肺平喘汤 无创呼吸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汤化裁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疗效及对血清IL-6、IFN-γ及TNF-α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康建邦 张芳 +3 位作者 王晶 牛玉恒 高锋莉 张瑞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7-201,共5页
目的研究以涤痰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化裁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目的研究以涤痰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化裁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涤痰汤化裁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PaCO_(2))水平、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_(1))、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MVV)、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水平、促炎因子IL-6、IFN-γ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检测指标、血气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6、IFN-γ及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如PaO_(2)、SaO_(2)均升高、PaCO_(2)均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如FEV_(1)、MVV、FVC、FEV_(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FN-γ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化裁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有较高的疗效,其能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及降低血清IL-6、IFN-γ及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汤 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肺部感染 促炎因子 肺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叶东珂 李素云 +2 位作者 杨建雅 李宁 姚富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对痰热清注射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 目的:对痰热清注射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评价系统对结局指标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本研究纳入13项临床研究,共1 007例患者,观察组505例,对照组502例;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OR=3.52,95%CI为2.35~5.27,P<0.000 01)、动脉血气pH值(MD=0.04,95%CI为0.02~0.05,P<0.000 01)、氧分压(MD=7.86,95%CI为7.24~8.48,P<0.000 01)、二氧化碳分压(MD=-6.85,95%CI为-8.99~-4.77,P<0.000 01)、肿瘤坏死因子(TNF-α)(SMD=-2.56,95%CI为-4.11~-1.01,P<0.01)方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ADE证据分级提示,GRADE证据分级结果提示,总有效率、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气氧分压、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为低级质量证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西医常规结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减轻炎症状况,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痰热清注射液 动脉血气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巫亚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铜绿...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161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及是否合并肺心病]和临床干预情况[是否气管插管、是否双相持续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通气、辅助通气(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前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是否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结果感染组患者FEV1%预计值≤30%、Pa O_2≤50 mmHg、PaCO_2≥80mm Hg、APACHEⅡ评分≥15分及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中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时间≥14天及抗生素使用时间≥14天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Bi PAP通气和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患者比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气管插管及辅助通气时间≥14天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生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性较高,仅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30%。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气管插管及辅助通气时间≥14天是导致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疾病 铜绿假单胞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不同实施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3
5
作者 孙治霞 韩丽华 +1 位作者 申亚晖 索红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7-768,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选择时机。方法对62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A组...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选择时机。方法对62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A组)和延迟机械通气组(B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气道分泌物引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后A组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B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符合有创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有助于改善呼吸衰竭、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衰竭 呼吸 人工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76
6
作者 谭伟 孙龙凤 +2 位作者 代冰 赵洪文 康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对8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NIPPV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NIPPV成功组和NIPPV失败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对8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NIPPV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NIPPV成功组和NIPPV失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使用NIPPV前及NIPPV后2 h、4~6 h的血气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NIPPV成功的临床因素。结果 (1)共收治84例NIPPV患者,成功组64例,成功率为76%;失败组20例〔其中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者15例(18%);死亡11例,病死率为13%〕。(2)成功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失败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高于失败组、NIPPV前PaCO2高于失败组、NIPPV后4~6 h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CO2较失败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对NIPPV成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4,OR 1.796,95%CI(1.886,13.009)〕。结论对于APACHEⅡ评分低、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相对较高、NIPPV后4~6 h pH值和PaCO2变化显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的应用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琦 钱桂生 +3 位作者 王长征 徐智 刘双林 帅维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优越性。方法本研究设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14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n=128)。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以&...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优越性。方法本研究设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14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n=128)。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5.8±4.2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2.4±8.6d)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4±9d和12±8d)。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VAP发生率(4.7%)、再插管率(6.2%)均较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为21.8%、16.4%)显著降低(P<0.05),住RICU时间(10±7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5±11d)显著缩短(P<0.05)。结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Th1/Th2变化趋势及中医辨证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娟 左昔清 +2 位作者 章建良 王林华 吕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1-45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Th1/Th2的变化趋势及中医辨证治疗对Th1/Th2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慢阻肺呼衰患者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4例,同时设正常组10例。两组患者均予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平喘...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Th1/Th2的变化趋势及中医辨证治疗对Th1/Th2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慢阻肺呼衰患者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4例,同时设正常组10例。两组患者均予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属中医证型不同加用相应的中药。观察各组拔管成功例数、成功拔管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检测成功拔管各组患者插管前与拔管后Th1、Th2及正常组Th1、Th2,用SPSS 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拔管成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于成功拔管患者,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P<0.05)。2插管前试验组和对照组Th1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Th2的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Th1均回升(P<0.01,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回升更明显(P<0.05);Th2的水平均下降,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1慢阻肺患者发生呼衰时,存在Th1/Th2失衡,表现在Th1降低,Th2升高,Th1/Th2向Th2漂移;呼衰纠正后,Th1回升,而Th2下降,Th1/Th2失衡状态有所改善。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合并呼衰患者较单纯运用西医具有一定优势,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可调节机体失衡的Th1/T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TH细胞分化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轶娜 杨宇 +2 位作者 陈平 罗荧荃 杨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N-termina...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各40例,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动脉血气、APACHEⅡ评分及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NIPPV治疗前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血浆NT-proBNP与pH值、PaO2呈负相关(分别为r=-0.691和r=-0.704,均P<0.001),与PaCO2或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774和r=0.810,均P<0.001),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965,P<0.001);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与pH值、PaO2呈负相关(分别为r=-0.636和r=-0.616,均P<0.001),与PaCO2,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545和r=0.475,P=0.001,P=0.002),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833,P<0.001);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组[(939.60±250.00)pg/mL vs(151.55±111.20)pg/mL,P<0.01];NIPPV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好转、APACHEⅡ评分下降,血浆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229.15±98.26)pg/mL vs(939.60±250.00)pg/mL,P<0.01];治疗后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反映了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NIPPV能降低该类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NT-proBNP浓度变化有助于评价NIPPV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利钠肽前体 慢性阻塞性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6
10
作者 石齐芳 盛鹰 王树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DECAF评分、DECAF评分、CAP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院186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4种评分系统在入院24 ... 目的:探讨改良DECAF评分、DECAF评分、CAP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院186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4种评分系统在入院24 h内对患者进行评分,入院后28 d患者生存状态为观察终点,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价4种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4种评分系统AUC相互比较,改良DECAF评分(0.777,95%CI:0.710~0.835)和DECAF评分(0.766,95%CI:0.699~0.825)评估预后的AUC明显大于CAPS评分(0.699,95%CI:0.628~0.764)和APACHEⅡ评分(0.715,95%CI:0.645~0.779)(P<0.05)。结论:改良DECAF评分、DECAF评分可以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简便快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DECAF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慢性阻塞性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43
11
作者 黄华兴 陈飞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目的:分析已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否能说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提高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2年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行文献检索,将对象为COPD所致... 目的:分析已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否能说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提高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2年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行文献检索,将对象为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以PIC为切换点、以序贯通气为实验组和以常规通气为对照组比较疗效的RCT文献作Meta分析。结果:10项研究共489例患者被纳入。实验组病死率6.97%,对照组19.57%,OR值0.31(95%CI:0.18~0.56),P<0.05。实验组VAP患病率6.56%,对照组42.55%,OR值0.11(95%CI:0.07~0.19),P<0.05。有创通气时间的WMD值11.44(95%CI:14.45~8.38),P<0.05。结论:PIC应用在序贯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能降低病死率、VAP患病率和有创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控制窗 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 被引量:38
12
作者 顾菁华 张继英 徐进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50例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意识清醒,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CO2>8.0 kPa(60 mmHg),PaO2<9.31 kPa(70 mmHg),在此基础上使用BiPAP无... 目的观察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50例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意识清醒,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CO2>8.0 kPa(60 mmHg),PaO2<9.31 kPa(70 mmHg),在此基础上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 h血气分析的pH、PaCO2、PaO2、HCO3-、BE、SaO2及HR指标变化,收集的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pH、BE值明显改善,PCO2、HR均明显下降,SaO2上升明显,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满意,BiPAP无创呼吸机操作简单,易于护理,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无创呼吸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肺活血化痰法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郭辉 李瑞萍 张思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11-2213,共3页
目的:采用补肺活血化痰法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分析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通过简单随机化的方法,掷硬币随机分为实验... 目的:采用补肺活血化痰法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分析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通过简单随机化的方法,掷硬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采取补肺活血化痰法联合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实验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动脉血氧分压(9.55±1.05)k Pa、p H值(7.30±0.04)、二氧化碳分压(6.47±1.20)k Pa、呼吸频率(20.4±3.97)次/min及心率(90.2±6.87)次/min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没有显著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上采取补肺活血化痰法联合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效果超过常规的药物治疗取得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若是病情未见好转,继续恶化则进行气管插管行有创的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活血化痰 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贾铷 陈运转 祝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61-1363,136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治疗后2组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PaO_2和SaO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PaCO_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进而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丹参川芎嗪 肺功能 血气 炎性反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安莉 熊晓苗 +3 位作者 李民晟 姜威 刘彦鑫 张智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92例,NPPV组49例,HFNC组43例。比较两组的28 d气管插管率、90 d病死率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结果NPPV组28 d插管率显著高于HFNC组(28.57%vs.11.63%,P<0.05),而两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3%vs.23.26%,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FNC组28 d插管率显著低于NPPV组(Log-Rank检验:χ^(2)=4.257,P=0.039);两组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596,P=0.1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APACHEⅡ评分和基线PaCO_(2)后,与NPPV组比较,HFNC组28 d插管风险降低69%(HR=0.31,95%CI:0.10~0.93,P=0.037);而90 d死亡风险无显著降低(HR=0.61,95%CI:0.27~1.37,P=0.232)。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均较基线逐渐下降、pH值同步上升,2 h和48 h的PaCO_(2)、pH值、PaO_(2)分别与基线值比较,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HFNC较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对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相仿,可以作为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气道导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庄春香 张桂 +1 位作者 赵蓓蕾 孙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无创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有效手段。既往多采用口鼻面罩通气,常因耐受性差而影响预后。文中旨在探讨喉罩气道导管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目的无创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有效手段。既往多采用口鼻面罩通气,常因耐受性差而影响预后。文中旨在探讨喉罩气道导管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6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鼻面罩,改良组采用改良型喉罩气道导管。分别观察2组动脉血气、BODE指数、无创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PaCO2、PaO2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常规组通气治疗操作过程所需花费时间显著短于改良组(P<0.001);改良组无创时间明显缩短,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型喉罩气道可能比普通鼻面罩更适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中药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谢水孟 孔叶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09-2311,共3页
目的:对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选取100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 目的:对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选取100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双相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血气改善时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血气改善时间方面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老年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其改善血气指标的作用更加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0
18
作者 杜玉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无创正压通气...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VPAPⅢ),经口鼻面罩通气治疗。通气后24 h行血气分析。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PaO2/FiO2显著较高(P〈0.05),PaCO2显著较低(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住院天数317天,平均(7.9±5.1)天;3例因分泌物较多而改行气管插管通气,1例死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的不同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魏军 于春妮 牛小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的不同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0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的不同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0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比例组、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每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三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热量比例分别为1∶3、1∶1、3∶1。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睡眠质量、营养状况、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临床预后。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10 d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VC)]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血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高比例组患者治疗后10 d FEV1、FEV1/FVC、PA、Alb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比例组(均P<0.05),PSQI评分、血D-乳酸、DAO水平均显著低于低比例组(均P<0.05),PA水平显著高于中比例组(P<0.05),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低比例组(均P<0.05)。中比例组患者治疗后10 d PA水平显著高于低比例组(P<0.05)。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和胃肠道不耐受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无创通气、抗感染、解痉等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睡眠质量、营养状况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其中3∶1的肠内肠外营养的热量比例可能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娇阳 段燕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为25%时的呼气流速(PEF25)、肺活量为50%时的呼气流速(PEF50)、肺总容量(TLC)],肺换气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最大吸气压(PImax)、最大呼气压(PEmax)、氧分压(PO2)]和氧代谢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动脉血氧含量(Ca O2)、氧摄取率(ERO2)、耗氧量(VO2)]变化。结果治疗后3天,试验组患者FEV1、PEF25、PEF50、TLC均高于对照组(t1=10.58,t2=4.44,t3=4.83,t4=13.38),DLco、PImax、PEmax、PO2高于对照组(t1=4.46,t2=5.09,t3=5.28,t4=6.19),Sv O2、Ca O2、ERO2、VO2亦高于对照组(t1=4.13,t2=8.45,t3=6.04,t4=6.9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提高其通气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