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继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1
作者 张书 马建军 +3 位作者 白惠玲 汪向利 景海霞 刘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患者男,56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2年于2020年11月11日首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无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28.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6.0 mmHg;双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 患者男,56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2年于2020年11月11日首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无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28.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6.0 mmHg;双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前房浅,周边前房深度<1/4角膜厚度,瞳孔对光反射迟缓,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显示视盘边界清、颜色淡,双眼杯盘比约为0.9,黄斑色素增生,左眼黄斑区可见萎缩灶,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图1);房角镜检查显示双眼房角分级为窄Ⅳ;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双眼中央前房深度为2.28 mm,房角关闭;视野检查显示双眼管状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见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图2),双眼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断裂(图3)。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明确诊断: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陈旧性黄斑病变。给予布林唑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V.公司)点眼,3次/d,双眼眼压控制在15~20 mmHg。双眼间隔2 d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左眼术后第1天裂隙灯检查见浅前房1度(Spaeth分级),眼压10 mmHg,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点眼扩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 V公司)点眼,4次/d,未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第2天,前房深度恢复至术前,眼压12 mmHg。右眼术后第1天,眼压为10~12 mmHg,前房深度同术前。术后第4天,患者自诉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眼底检查见右眼黄斑区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图1)。黄斑OCT检查见双眼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左眼可见大的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图3)。右眼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显示视网膜脱离的高荧光轮廓。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成像(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可见在静脉早期黄斑多个点状高荧光,晚期右眼蘑菇样荧光渗漏并可见脱离区盘状荧光积存,左眼荧光墨渍样弥散扩大(图4)。最终诊断: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遵从患者意愿进行临床观察。术后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3;左眼0.8矫正无助;双眼眼压13 mmHg,双眼前房中等深度,虹膜根切口通畅,滤过泡弥散。眼底检查见双眼黄斑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逐渐吸收。OCT检查所示双眼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及PED较前明显减轻(图3)。术后1年,患者自诉双眼视力再次下降,眼前黑影遮挡来我院复查。双眼眼压12.0 mmHg,房水引流通畅。眼底照相检查见黄斑类圆形神经上皮脱离。黄斑OCT(图3)及FFA(图5)检查显示双眼CSC复发。与患者沟通后对双眼渗漏点行激光光凝。光凝后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25;左眼视力0.5,矫正无提高。OCT检查显示双眼SRF吸收,右眼可见局部扁平PED,双眼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不连续(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2
作者 敬峥 李洪涛 陈燕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33-1434,共2页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t0年2月至2012年2月问于我院眼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周边前房浅,虹膜隆起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房角狭窄,视盘凹陷,伴有明显的视野缩小。观察组有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3~72(52.1±3.3)岁,眼压32—65(46.5±3.8)mmHg,其中单眼28例,双眼10例。对照组有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32~74(54.3±3.6)岁,眼压31~63(45.8±3.6)mmHg,其中单眼30例,双眼8例。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肾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的情况,无其他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同意。2组患者性别、年龄、眼压等情况经x2检验以及t检验比较显示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焦军杰 万千 +2 位作者 李晓鹏 刘瑞芳 万新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PCACG)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ACG患者40例(54眼),均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PCACG)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ACG患者40例(54眼),均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0g·L-1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眼动脉(ocular artery,O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time averaged maximum velocity,TAM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OA、SPC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OA和CRA的PSV、EDV、RI、TAMV有一定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降低SPCA的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川芎嗪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后视野变化规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段晓明 邹燕红 +2 位作者 刘小力 艾凤荣 刘熙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21 mmHg) (1 mmHg=0.133 kPa)后视野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损的可能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0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经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至... 目的 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21 mmHg) (1 mmHg=0.133 kPa)后视野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损的可能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0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经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至正常水平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共计29例47眼,所有患者均需于眼压稳定后行Humphrey视野计24-2程序行视野检查至少两次,间隔时间至少1年以上,并按照随访时间长短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即1~2年组和2年以上组。根据进展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的标准进行视野评分及秩和检验;将视野分为五个区域并计算每个区域的光敏感度和缺损深度。结果 随诊1~2年和2年以上患者视野的AGIS评分、各区缺损深度及各区光敏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稳定于正常水平时,其青光眼视神经病损可能无明显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视野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4
5
作者 钱立峰 张炬 +1 位作者 周欣欣 王贝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评估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氪激光大光斑自虹膜中外1/3交界处开始向前房角方向依次进行放射状光凝,范围为360°周边虹膜。用此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52眼。观察术后1d、1... 目的评估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氪激光大光斑自虹膜中外1/3交界处开始向前房角方向依次进行放射状光凝,范围为360°周边虹膜。用此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52眼。观察术后1d、1周、1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前房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前平均眼压为(42.7±8.9)mmHg(1kPa=7.5mmHg);术后1d、1周、1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3±8.2)mmHg、(14.4±11.1)mmHg、(14.8±13.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眼压≤21mmHg者分别为45眼(86.5%)、43眼(82.7%)、41眼(78.8%)。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术前为(2683±248)mm-2,术后1周为(2651±284)mm-2,术后1个月为(2625±321)mm-2,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前房角累积开放范围>1/2周者分别为46眼(88.5%)、44眼(84.6%)、42眼(80.8%)。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瞳孔变形(1周后减轻,1个月后有9眼未恢复)和虹膜炎症反应(用药3d后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无虹膜脱色素、出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关闭的前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且无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虹膜成形术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对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遐 蔡鸿英 尹则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激光虹膜切开术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疗效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马英慧 徐辉 +3 位作者 石晶 付笑笑 董微丽 崔秀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Vue100-2 OCT检测CPACG患者55例(55眼)早期、中期及晚期与正常人30例(30眼)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及平均、上方、下方RNFL厚度,比较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m GCC厚度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值分别为(95.15±8.21)μm、(96.11±7.77)μm、(95.05±9.94)μm,(76.04±8.58)μm、(83.04±8.72)μm、(74.17±9.71)μm,(64.40±10.13)μm、(68.83±13.26)μm、(63.34±12.61)μm。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青光眼病情的进展,RNFL厚度及m GCC厚度逐渐变薄,中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早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中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PACG患者平均m GCC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上方m GCC厚度和上方RNFL厚度、下方m GCC厚度和下方RNFL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7、0.976、0.971,均为P=0.000)。结论频域OCT检测的CPACG患者的m 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逐渐变薄,与RNFL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楠 马英慧 +2 位作者 崔秀成 董志军 许雪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CPACG患者58例(58眼)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3组,即早期CPACG组14例,进展期CPACG组23例...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CPACG患者58例(58眼)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3组,即早期CPACG组14例,进展期CPACG组23例,晚期CPACG组21例,同时选择23名(23眼)健康无眼疾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TVue-100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其黄斑区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黄斑区近中心凹处内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35.62±2.96)μm、(124.21±6.47)μm、(119.74±10.67)μm、(94.95±11.24)μm,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与晚期CPACG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晚期CPACG患者表现为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弥漫性变薄,早期患者仅有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厚度变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黄斑区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伟雄 刘照耀 桂曼芸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3例(88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3例(88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1个月及术后1个月对患眼进行UBM检查,并观察患眼随访末期的矫正视力。结果 UBM检查结果显示,术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前房深度、小梁虹膜夹角、巩膜睫状突夹角分别为(0.23±0.11)mm、(0.69±0.22)mm、(2.20±0.39)mm、(22.49±10.98)°、(44.16±13.46)°,术后分别为(0.53±0.12)mm、(0.84±0.23)mm、(3.12±0.33)mm、(35.58±11.23)°、(49.01±13.27)°,术后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夹角、虹膜悬韧带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患者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M能够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5
10
作者 苟文军 杨旭 +3 位作者 方晏红 刘灵琳 龙波 刘思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 Hg(1 k Pa=7.5 mm Hg)和(14.82±3.01)mm 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 Hg和(37.18±2.96)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 mm 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罕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CPACG患者45例(45眼),术前1 d、术后3个月...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CPACG患者45例(45眼),术前1 d、术后3个月采用Pencat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容积、500μm房角开放距离、500μm小梁网虹膜间隙面积,利用OCT检查各象限前房角,观察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7 d、30 d患者裸眼视力,同时测量术前1d及术后7 d患者眼压。结果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容积、500μm房角开放距离、500μm小梁网虹膜间隙面积分别为(1.82±0.18)mm、(0.78±0.15)mm、(89.28±25.62)mm3、(0.25±0.14)mm、(0.15±0.06)mm2,术后分别为(3.42±0.26)mm、(1.84±0.21)mm、(138.44±18.78)mm3、(0.64±0.28)mm、(0.28±0.13)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象限前房角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7 d、30 d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与术前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有效改善CPACG患者眼前节结构,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眼前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P-1微视野计评估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损害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雯倩 石砚 +2 位作者 王欣 张纯 黄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背景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和影像学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早期即存在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结构的改变,但目前青光眼的功能检测主要依靠心理、物理学检查的自动静态视野计,不能反映病变早期相对应的损害。MP-1微视野计是一种定量评估黄斑区... 背景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和影像学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早期即存在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结构的改变,但目前青光眼的功能检测主要依靠心理、物理学检查的自动静态视野计,不能反映病变早期相对应的损害。MP-1微视野计是一种定量评估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的方法,较普通视野计更为敏感。目的采用MP-1微视野计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及正常眼的黄斑区视网膜MS进行对比研究,观察POAG患者和CACG患者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126例126眼,其中POAG患者50眼,CACG患者23眼,正常对照眼53眼。使用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和微视野检查,选用Macular10°程序,检测并比较POAG、CACG和正常对照组患者黄斑中心2°、6°和10°环(内、中、外环)的视网膜MS,同时对各组受试者黄斑中心6°范围内4个象限的视网膜MS进行分析。结果POAG组患者黄斑中心2°、6°、10°范围内及全黄斑区的MS分别为(15.09±3.03)、(15.72±3.22)、(13.99±3.63)和(14.91±3.07)dB,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7.29±1.59)、(18.05±1.24)、(16.76+1.89)和(17.37±1.46)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ACG组黄斑中心2°、6°、10°环及全黄斑区的MS分别为(16.00+2.39)、(15.83±2.63)、(14.45±3.15)和(15.42±2.54)dB,其中6°、10°环及全黄斑区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3、0.011)。各组黄斑中心6°环4个象限的MS分析表明,POAG、CACG组颞下象限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但POAG组和CA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POAG组鼻下象限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CACG组鼻下象限MS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POAG组颞下象限MS明显低于鼻上象限和颞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16),CACG组4个象限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AG患者和CACG患者在患病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已发生轻度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损害主要在颞下象限和鼻下象限,POAG患者的视功能损害较CACG患者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青光眼 黄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术式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智 王志勇 高永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眼和对照组28眼。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眼和对照组28眼。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术后2组早期视力差异无显著性。6月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观察组3眼,对照组8眼,2组差异显著(P<0.0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20.55mmHg,1kPa=7.5mmHg)观察组32眼,对照组20眼。对照组有5眼眼压在30mmHg以上,需手术治疗。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房角粘连≥3/4象限、眼压不易控制者,应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效果更加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巨大结膜囊肿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遐 蔡鸿英 李富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术后 结膜囊肿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前房恢复 眼球运动 角巩膜缘 左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Weill-Marchesani综合征一例
15
作者 黄松杰 钟敬祥 +1 位作者 张宏光 王桂芳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MARCHESANI综合征 联合手术治疗 青光眼白内障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非接触眼压计 盐酸左布诺洛尔 双眼视力 附属第一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及角膜的巨大青光眼滤过泡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立军 强惠芳 胡长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9-439,共1页
患者,女,7l岁,因左眼疼痛、异物感2年于2006年3月于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并虹膜周边切除术,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泡 虹膜周边切除术 角膜 小梁切除 解放军 异物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治愈脉络膜暴发性出血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铁瑛 王超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9-949,共1页
关键词 脉络膜暴发性出血 控制性降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老年性白内障 降眼压治疗 治愈 视力下降 晶状体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小眼球二例
18
作者 贾万程 王翠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2-742,共1页
关键词 真性小眼球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先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角粘连分离联合Phaco与单纯Phaco治疗小范围房角粘连的CPACG伴白内障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瑶 程钢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5-891,共7页
目的比较房角粘连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GSL)与单纯Phaco治疗周边虹膜前粘连(PAS)≤180°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haco-GS... 目的比较房角粘连分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GSL)与单纯Phaco治疗周边虹膜前粘连(PAS)≤180°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haco-GSL和单纯Phaco的CPACG伴白内障患者40例52眼。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haco-GSL组22例29眼和单纯Phaco组18例23眼。于术前和术后1 d,1周,1、3、6、12、18个月分别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术眼眼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计算患者所用降眼压药物数量的变化,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和四面压陷式房角镜观察术眼PAS变化,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Phaco-GSL组和单纯Phaco组眼压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1.569,P=0.223),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7.762,P<0.01),其中2个组术后1周及以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各自组内术前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haco-GSL组和单纯Phaco组术眼BCVA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1.996,P=0.172),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95.737,P<0.01),其中2个组术后6个月和18个月BCVA较各自组内术前值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术前比较,2个组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aco-GSL组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明显少于单纯Phaco组,2个组间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术后6、12、18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Phaco-GSL组术后各时间点PAS程度均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8个月,Phaco-GSL组和单纯Phaco组PAS程度分别为45(0,90)°和100(90,140)°,术后各时间点Phaco-GSL组的PAS程度均低于单纯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aco-GSL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Pha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2个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haco-GSL和单纯Phaco治疗PAS≤180°CPACG伴白内障能有效降低眼压并改善视力。Phaco-GSL能最大程度地开放粘连的房角,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粘连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周边前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