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红花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曦烨 韩晓静 +2 位作者 姜明洋 白梅荣 许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7-906,I0006,共11页
临床上,红花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C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以8 mL/k... 临床上,红花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C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以8 mL/kg酒精连续灌胃28天,建立CALI模型;给药组大鼠分别以高(4.290 3 g/kg)、中(1.430 1 g/kg)、低(0.476 7 g/kg)剂量灌胃红花提取物。采用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与CALI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红花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调控机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处理组学数据的分类问题。从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实验发现,高剂量红花提取物减轻了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红花组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高剂量红花提取物具有肝保护作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5.8%,分类效果良好。通过火山图分析共鉴定出20种与CAL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红花可以对这些生物标志物产生回调效果。研究表明,红花可能通过对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胆汁酸、氨基酸、维生素E代谢的调控作用而对CALI产生治疗效果。本研究可为红花的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 BP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葛根素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邵仕娟 王浩 +2 位作者 史雯馨 曾飞 陈运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35,共11页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小鼠的血清和肝脏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以鉴定筛选出与酒精性肝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从而探究葛根素保护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小鼠的血清和肝脏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以鉴定筛选出与酒精性肝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从而探究葛根素保护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连续8周灌胃52°白酒建立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采用肝功能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切片评价葛根素对ALD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小鼠肝脏及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第一主成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且t检验P<0.05为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运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葛根素可以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ALT和AST水平(P<0.05或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葛根素能够改善ALD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经多元统计分析,在血清代谢组中发现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存在11个差异代谢物,在葛根素干预下,11种差异代谢物水平趋于空白组,主要涉及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代谢途径;在肝脏代谢组发现模型组和空白组之间存在32个差异代谢物,在葛根素干预下,31种差异代谢物水平趋于空白组,主要涉及氨基酸合成与代谢、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类固醇激素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葛根素具有保护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及肝脏代谢物紊乱发挥作用,为今后解酒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葛根素 代谢组学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保护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惠武 林燕琼 林志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0-765,共6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大鼠肝功能的保护或影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CALI组,美他多辛(90 mg/kg)组,BIFI低(500 mg/kg)、中(1000 mg/...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大鼠肝功能的保护或影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CALI组,美他多辛(90 mg/kg)组,BIFI低(500 mg/kg)、中(1000 mg/kg)、高(2000 mg/kg)剂量组,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y protein 1,SIRT1)抑制剂Tenovin-6(25 mg/kg)组。CALI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分析各组大鼠肝功能;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TG、TC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印迹(WB)法分析肝组织中SIRT1、chREBP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LI组大鼠肝功能明显下降,血液中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呈脂肪性病理损伤,肝组织和血清中TG、TC水平明显升高(P<0.05),SIR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hREB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CALI组比较,BIFI低、中、高剂量组大鼠CALI组大鼠肝功能明显增强,血液中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和血清中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5),SIR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chREB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以上效应均可被SIRT1特异性抑制剂Tenovin-6逆转。结论 BIFI可能通过调控SIRT1/ChREBP表达抑制脂质堆积,实现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蛋白酶解物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蔡雯雯 葛小东 +4 位作者 李娜 龚世禹 刘斌 陈福泉 曾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47-155,共9页
为探究牡蛎酶解物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牡蛎酶解物干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活力、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 为探究牡蛎酶解物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牡蛎酶解物干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活力、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浓度以及肝脏指数和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观察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分析肝脏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牡蛎酶解物均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和肝脏中TG、MDA含量(P<0.05、P<0.01),极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P<0.01);牡蛎酶解物高剂量组的TBA浓度显著降低(P<0.05)。牡蛎酶解物高、低剂量都可改善酒精对小鼠肝脏造成的形态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TLR4、TNF-α和NF-κ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在科水平上提高了小鼠肠道中Firmicutes的丰度,降低了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属水平上提高了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和Alistipes丰度。结论:牡蛎酶解物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AST、ALT活力和TG、MDA、TBA水平,提高GSH含量,下调TLR4、NF-κB和TNF-α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酶解物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作用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低聚糖和部分水解瓜尔胶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荣彬 杨懿 +5 位作者 周志磊 姬中伟 任青兮 周建弟 徐岳正 毛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目的:研究甘露低聚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和部分水解瓜尔胶(partially hydrolyzed guar gum,PHGG)对长期酒精摄入导致小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trl)组、乙醇模型(EtOH)组、阳性药物对照(PC)组(水飞... 目的:研究甘露低聚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和部分水解瓜尔胶(partially hydrolyzed guar gum,PHGG)对长期酒精摄入导致小鼠肝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trl)组、乙醇模型(EtOH)组、阳性药物对照(PC)组(水飞蓟素86 mg/(kg·d))、MOS干预组(2000 mg/(kg·d))和PHGG干预组(2000 mg/(kg·d)),采用Lieber-DeCarli慢性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模型造模5周后,测定肝功能、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回肠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和闭合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定量检测肝脏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含量;气相色谱-质谱定量分析粪便样品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己酸的含量。结果:与EtOH组相比,补充MOS和PHGG均能够显著改善长期乙醇暴露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脂质蓄积、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恢复肝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肠源性LPS渗漏,并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结论:瓜尔胶来源的MOS和PHGG可以通过增强小鼠肠道完整性和调节肠道SCFAs水平有效缓解小鼠慢性A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低聚糖 部分水解瓜尔胶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肠道屏障功能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引 张兰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380,共7页
利用C57BL/6J小鼠构建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探究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酒精模型组(Mod组),三组益生菌分别联合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干预组(Lactobacillus... 利用C57BL/6J小鼠构建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探究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酒精模型组(Mod组),三组益生菌分别联合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干预组(Lactobacillus paracasei J5+Res(J5+Res)、Lactobacillus casei YRL577+Res(YRL577+Res)、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F1-7+Res(F1-7+Res))和阳性药物硫普罗宁组(LP组)。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小鼠肝脏脂质含量、酒精代谢酶活性、氧化应激水平等指标,对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为了进一步探究联合作用机制,对肝脏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CYP2E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 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Mod组,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含量、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提高肝脏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性并抑制肝脏CYP2E1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提高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并能有效激活Nrf2/HO-1通路,其中,Nrf2 mRNA表达量在J5+Res、YRL577+Res、F1-7+Res三组益生菌联合干预组中分别被上调了2.6、3.7和2.7倍,HO-1 mRNA表达量被上调了2.0、6.2和4.0倍。因此,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途径预防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白藜芦醇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君 皇甫洁 +5 位作者 刘雅 李长文 王凡 唐平 毕荣宇 王德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37-244,共8页
该实验旨在研究酱香型白酒对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效应。分析连续21 d灌胃相同高酒精度的不同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产品以及纯食用酒精(伏特加)后,C57/BL21小鼠肝组织匀浆中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酶、谷... 该实验旨在研究酱香型白酒对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效应。分析连续21 d灌胃相同高酒精度的不同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产品以及纯食用酒精(伏特加)后,C57/BL21小鼠肝组织匀浆中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的表达水平差异性。结果表明,相对纯食用酒精(伏特加),各香型白酒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期酒精摄入引起的肝脏抗氧化应激压力。长期灌胃酱香型白酒,小鼠肝脏酒精代谢和抗氧化相关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丙二醛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未见明显肝组织病变。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推测酱香型白酒中较高含量的有机酸可以和其他风味协同增效降低酒精负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小鼠 酱香型白酒 有机酸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藏药短穗兔耳草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单佳铃 朱继孝 熊浩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4-1330,共7页
目的挖掘短穗兔耳草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两种疾病共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CTD等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获取短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Gene 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其治疗两种疾病的共有靶点;构建有效... 目的挖掘短穗兔耳草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两种疾病共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CTD等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获取短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Gene 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其治疗两种疾病的共有靶点;构建有效成分-疾病-共有靶点网络图,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短穗兔耳草中的7个化合物可作用于253个共有靶点发挥其治疗作用;主要通过IL-6、ALB、TNF、TP53、VEGFA、STAT3、CXCL8、IL-10等20个关键靶点以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44条信号通路发挥对两种疾病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荷包牡丹碱、柯伊利素、木犀草素可能为短穗兔耳草治疗两种疾病的有效化合物。结论本研究初步地分析了短穗兔耳草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共同分子机制,为后期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穗兔耳草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玉麒 王嵋 +5 位作者 曹晓念 李强 吴定涛 董玲 张凤菊 胡一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6-306,共11页
目的:研究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对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检测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中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 目的:研究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对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检测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中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模型,考察发酵后的苦荞提取物在低、高剂量(1.5 g/kg B.W.、3.0 g/kg B.W.)对肝脏和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成分,其中多酚、黄酮、三萜含量分别为11.40±0.32 mg GAE/g DW、17.19±0.30 mg RE/g DW、7.59±0.24 mg/g,黄酮类物质: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3.55±0.05、0.665±0.01 mg/g;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及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6.66±0.65、33.49±1.26、15.68±1.17μmol Trolox/g DW;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丙二醛(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乳酸脱氢酶(P<0.05)、白细胞介素1β(P<0.05)水平,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0.01)水平,下调了活性氧(P<0.01)、鼠肉瘤蛋白(P<0.0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0.0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0.05)的蛋白表达量。结论: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杏鲍菇 发酵 抗氧化活性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慢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香玉 朴红心 元艺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5-246,共2页
观察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选择确诊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5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n=30)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0.4-0.8)克溶于生理盐水中静... 观察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选择确诊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5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n=30)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0.4-0.8)克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B组(n=28)常规保肝治疗,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两种药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4.3%,血清胆红素下降A组较B组明显(P〈0.05)。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酒精性肝损伤症状和降低血清转氨酶有较好的疗效,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优于常规保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慢性病毒性炎合并酒精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花枳椇子配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功能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明 陈绍红 +2 位作者 钟赣生 柳海艳 赵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葛花枳椇子2∶1比例配伍后解酒保肝的作用,明确使用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56°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并给予实验动物含生药量3、6、12 g/kg葛花枳椇子2∶1配伍药物,4、8、12周服药疗程,通过检测肝脏指... 目的探讨葛花枳椇子2∶1比例配伍后解酒保肝的作用,明确使用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56°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并给予实验动物含生药量3、6、12 g/kg葛花枳椇子2∶1配伍药物,4、8、12周服药疗程,通过检测肝脏指数,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肝脏病理形态,观察葛花、枳椇子2∶1比例配伍防治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结果葛花枳椇子配伍各剂量组给药4周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没有治疗作用。给药8周后配伍各剂量组的ALT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给药12周后,配伍各剂量组AST明显下降,配伍低、高剂量组ALT下降,配伍低剂量组TP升高,配伍不同剂量组ALB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肝脏病理形态的变化也与肝功能指标相一致。结论葛花枳椇子配伍各剂量组在给药8周和12周显示出一定解酒保肝作用,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相关指标,其中低剂量组较中、高剂量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 枳椇子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功能 病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