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模时间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致大鼠抑郁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婵娟 安瑞娣 +3 位作者 杨俊卿 罗映 齐云 张云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目的研究造模时间长短对大鼠抑郁症模型建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组分别给予21 d、35 d、49 d、63 d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大鼠行为学观察指标包括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 目的研究造模时间长短对大鼠抑郁症模型建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组分别给予21 d、35 d、49 d、63 d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大鼠行为学观察指标包括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结果建模成功后的抑郁大鼠其旷场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高架迷宫的入开臂次数、入开臂次数比例、入开臂时间和入开臂时间比例较建模前均明显下降;糖水的消耗显著降低,旷场潜伏期时间、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抑郁症模型的成功率增加;延长建模时间可能会提高建模成功率,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建议造模时间选取49 d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造模时间 成功率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因子近日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燕 付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51-1758,共8页
目的:探讨8周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生物节律表达的影响,从时间生物学方面探讨运动抗抑郁、促进脑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 目的:探讨8周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生物节律表达的影响,从时间生物学方面探讨运动抗抑郁、促进脑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及模型运动(model+exercise)组。采用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模型运动组前5周自愿跑轮,从第6周开始,附加21 d慢性复合应激,模型组于同一时点造模21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行为及高架十字迷宫系统观测大鼠焦虑情绪的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检测结束后第2天,连续24 h分6个时点(ZT1、ZT5、ZT9、ZT13、ZT17、ZT21)处死动物取血,每个时点处死5只大鼠,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6个时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ELISA检测6个相同时点血清皮质酮(CORT)、褪黑素(M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采用单一余弦法拟合曲线比较慢性应激大鼠各指标的节律周期、振幅、峰相位、中值的变化特点以及运动对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1 d的CUMS使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明显减少(P<0.01),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旷场实验中爬格数、直立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显著下降,而粪粒数明显增多(P<0.01);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比和开放臂进入次数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运动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血浆近日节律输出肽及相关激素方面,慢性应激至抑郁样行为充分表达后,模型组大鼠血浆ACTH、CORT的相位与对照组完全相反,表现为时相的大幅度提前、含量波动幅度减小、昼夜分泌节律紊乱;MT的24 h分泌节律完全丧失且整体水平下降,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VIP虽仍存在24 h节律,但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峰相位也延迟6 h,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8周跑轮运动能显著改善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激素分泌量的异常,使血浆ACTH、MT、CORT和VIP的近日节律恢复正常。结论:运动可拮抗CUMS致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整外周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昼夜节律性和改变激素的分泌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跑轮运动 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 抑郁样行为 神经内分泌因子 生物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内甘丙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平 邹慧莉 +1 位作者 杨婷 宿长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大鼠海马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 目的: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大鼠海马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孤养结合CUMS 21 d建造抑郁症模型,应用旷场试验和糖水偏好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Gal及Gal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运动总路程、中央路程、周边路程及糖水摄入量均较正常组偏低(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海马内Gal及Gal mRNA的表达同样降低(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内Gal及Gal mRNA的表达量下降,推测Gal在抑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抑郁症 海马 甘丙肽 MRN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袁前发 徐志忠 +3 位作者 温春燕 张贤华 林多朵 王文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5-1489,共5页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UMS组、CUMS+氟西汀组(CUMS+F组)、CUMS+APS组,每组9只。CUMS、...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UMS组、CUMS+氟西汀组(CUMS+F组)、CUMS+APS组,每组9只。CUMS、CUMS+F和CUMS+APS组小鼠采用CUMS刺激4周构建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CUMS+F组小鼠每天给予氟西汀10 mg/kg腹腔注射,CUMS+APS组小鼠每天给予APS 40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CUMS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干预治疗4周。通过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抑郁状态是否改善。小鼠药物干预4周后经眼眶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OH)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UMS组比较,CUMS+F组和CUMS+APS组小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缩短(P均<0.01),蔗糖偏好率、旷场实验穿越次数、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均增加(P<0.05,P<0.01);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下降(P均<0.05),SOD、GSH-Px、■和·OH含量升高(P<0.05,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 APS对CUMS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状态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组织Nrf2通路和血清中的氧化指标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抑郁症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氧化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应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吴红芳 金齐颖 +3 位作者 曹金英 马原源 张园园 刘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n=30)和对照组(n=30),应激组大鼠给予CUMS,对照组每天随机抓取一次。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n=30)和对照组(n=30),应激组大鼠给予CUMS,对照组每天随机抓取一次。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BDNF蛋白的共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糖水偏好实验:应激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2)旷场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的行走总路程、中央活动时间、站立次数、修饰行为次数均偏低(P<0.01);(3)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4)GFAP和BDNF免疫荧光双标结果:部分星形胶质细胞的胞质内GFAP和BDNF有共定位;(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CUMS后1、7、14d应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UMS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降低,这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海马 星形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库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诱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杉杉 刘新民 王琼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3,共7页
目的综述CUMS模型常用的刺激因子、造模时长以及主要的行为学评价方法,为CUMS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0年来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与CUMS相关的文献,并对其按一定标准筛选后整理归纳CUMS造模动物、刺激因子、造模时长... 目的综述CUMS模型常用的刺激因子、造模时长以及主要的行为学评价方法,为CUMS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0年来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与CUMS相关的文献,并对其按一定标准筛选后整理归纳CUMS造模动物、刺激因子、造模时长。结果雄性大鼠的使用频率高;实验宜选择7~9种刺激因子且3~7 d内不重复,刺激因子中推荐禁食禁水、潮湿垫料、冰水游泳、笼倾斜、光照节律改变;造模时长建议3~4周;最后行为学评价方法宜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结论本文通过综述CUMS模型中的造模动物、刺激因子、造模时长等方面,为CUMS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抑郁症 大鼠 小鼠 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梗对慢性应激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TPH2和βCaMKII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延红 曹亚飞 +3 位作者 赵亚男 平鑫 张少丹 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48-2751,共4页
目的观察荷梗对慢性应激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其对TPH2和βCaMKII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荷梗高、低剂量组(0.4、0.2 g/kg),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检测糖水偏爱分数、强迫游... 目的观察荷梗对慢性应激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其对TPH2和βCaMKII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荷梗高、低剂量组(0.4、0.2 g/kg),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检测糖水偏爱分数、强迫游泳及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中缝背核TPH2和外侧缰核βCaMKII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荷梗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小鼠糖水偏爱分数增加(P<0.01),荷梗高、低剂量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强迫游泳潜伏期增长(P<0.05,P<0.01);小鼠在中央区累计行走距离及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增长,反复进入中央区的次数增多(P<0.05,P<0.01);脑内TPH2的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βCaMKII的免疫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荷梗可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可能与下调脑内βCaMKII的表达、提高TPH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梗 抑郁症 TPH2 βCaMKII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皂苷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伟 俞仲毅 +2 位作者 梅泰中 胡凯莉 刘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孤立大鼠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抑郁大鼠模型,进行开放旷场,悬尾行为学测试,用LC-MS/MS液质联用法检测大鼠血液中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谷氨酸(G...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孤立大鼠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抑郁大鼠模型,进行开放旷场,悬尾行为学测试,用LC-MS/MS液质联用法检测大鼠血液中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谷氨酸(Glu)含量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细胞因子NF-κB(p65)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和悬尾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血液中5-羟色胺明显下降(P<0.05),海马中IDO、NF-κB、IL-1β基因表达上调,IDO、NF-κB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蒺藜皂苷给药组能明显减少慢性应激导致大鼠旷场运动距离、站立次数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蒺藜皂苷给药组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液中5-羟色胺含量(P<0.05),上调海马中抗炎因子IL-10基因表达,明显下调IDO、IL-1β基因表达(P<0.05),明显下调IDO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蒺藜皂苷能明显改善动物行为学,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液中5-羟色胺水平,下调色氨酸前体代谢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IL-1β基因表达和降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 抑郁 神经递质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 5-羟色胺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对探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 被引量:22
9
作者 陶伟伟 肖东 +4 位作者 吴浩然 沈佳丽 黄晓燕 薛文达 陈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方法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依次拆方获得不同中药药对组合,并通过小鼠急性给药获得越鞠丸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 目的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方法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依次拆方获得不同中药药对组合,并通过小鼠急性给药获得越鞠丸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关键药对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小鼠急性给药结果表明,栀子与川芎组合为其中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中,栀子与川芎药对组小鼠糖水消耗明显升高;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以及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的表达受到抑制,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栀子-川芎组合为越鞠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该药对可以显著降低栀子产生抗抑郁作用所需剂量,且该作用与其调节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与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以及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抗抑郁 栀子-川芎药对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 免疫印迹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涉及改善氧化应激状态、HPA轴功能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被引量:19
10
作者 费慧芝 王涵 +4 位作者 胡小娅 李娜 文威 颜陶 周岐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抗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致大鼠抑郁症作用与调节氧化应激平衡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模型组(MG)、帕罗西汀(1....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抗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致大鼠抑郁症作用与调节氧化应激平衡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模型组(MG)、帕罗西汀(1.8mg.kg-1.d-1)灌胃处理模型组及对照组。采用孤养结合CUMS方式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及糖水消耗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试剂盒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RT-PCR法测定大鼠海马BDNF及下丘脑CRFmRNA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MG组大鼠在开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理毛次数以及糖水消耗均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血清COTR含量及下丘脑CRF表达明显升高,海马BDNF表达降低。给予帕罗西汀能够显著阻遏CUMS诱导的上述变化,但对正常组大鼠无明显影响。结论: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减轻CUMS所致氧化应激损伤和改善HPA轴功能及阻遏神经细胞BDNF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 抑郁模型 帕罗西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蔻五味丸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婷婷 石海莲 +3 位作者 吴辉 张蓓蓓 黄菲 吴晓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肉蔻五味丸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盐酸氟西汀(fluoxetine 10 mg/kg)阳性药组、肉蔻五味丸低剂量(rk 0.2 g/kg)组、肉蔻五味丸高剂... 目的:探讨肉蔻五味丸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盐酸氟西汀(fluoxetine 10 mg/kg)阳性药组、肉蔻五味丸低剂量(rk 0.2 g/kg)组、肉蔻五味丸高剂量(rk0.5 g/kg)组,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加孤养刺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同时灌胃给予小鼠药物治疗。给药五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LC-MS/MS法检测海马内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含量;q PCR法检测海马内5-羟色胺1A受体(5-HT1AR)、5-羟色胺7受体(5-HT7R)、GABAA型受体(GABAAR)、GABAB型受体(GABAB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的含量。结果:低剂量肉蔻五味丸有效减少慢性应激导致的小鼠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的增加(P<0.05),降低模型组小鼠进入高架中央区活动时间(P<0.05),逆转小鼠海马5-HT(P<0.001)、5-HT/5-HIAA(P<0.001)的降低以及GABABR(P<0.01)、NGF(P<0.01)、GDNF(P<0.001)基因表达的降低(P<0.05),并且降低血清中ACTH的水平(P<0.05)。结论:肉蔻五味丸低剂量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抑郁小鼠海马5-HT含量、GABABR、NGF和GDNF基因表达以及降低血清中ACTH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肉蔻五味丸 行为学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受体 神经营养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波西汀抗抑郁作用的非转运体抑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小娅 李娜 +3 位作者 费慧芝 王涵 文威 周岐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探讨瑞波西汀抗大鼠抑郁作用与改善氧化应激平衡、HPA轴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G)、模型组(MG)、灌胃给予瑞波西汀[0.7 mg/(kg.d)]正常... 目的探讨瑞波西汀抗大鼠抑郁作用与改善氧化应激平衡、HPA轴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G)、模型组(MG)、灌胃给予瑞波西汀[0.7 mg/(kg.d)]正常组(RNG)和灌胃给予瑞波西汀[0.7 mg/(kg.d)]模型组(RMG)。采用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高架迷宫法、生物化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T-PCR评价大鼠抑郁行为,检测皮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和海马BDNF水平,以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mRNA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MG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和向下探究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在开臂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而在闭臂停留的时间明显升高(P<0.05),皮质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CORT浓度增加(P<0.05),海马BDNF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下丘脑CRF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瑞波西汀给予明显阻遏CUMS诱导的上述变化,但对正常组大鼠无显著影响。结论瑞波西汀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涉及其逆转机体氧化/抗氧化应激系统失衡,改善HPA轴功能,增加海马BDN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波西汀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 抗抑郁 氧化应激 HPA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宏伟 李承德 +2 位作者 毛淑梅 宋玉萍 王艳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6-160,I0011,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激发法建立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28d... 目的探讨建立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激发法建立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28d,观察大鼠体质量、体征、肺组织结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等变化,并用Open-field实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通过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缓慢(P<0.05);肺组织呈哮喘样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Open-field实验,大鼠垂直活动得分、水平活动得分显著降低(P<0.05);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OVA激发复合CUMS可成功制备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抑郁 模型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涉及改善海马NET和5-HTT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费慧芝 胡小娅 +2 位作者 邱红梅 刘丹 周岐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478,共5页
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探讨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与改善海马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表达之间的关系。60只雄性SD大鼠随... 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探讨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与改善海马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表达之间的关系。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G)、模型组(MG)、丙戊酸钠对照组(VNG)及丙戊酸钠模型组(VMG)。通过开场实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通过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实时定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分析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NET、5-HT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MS致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不动时间明显增加,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海马NE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5-HT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丙戊酸钠干预可明显阻遏以上变化,但对对照组大鼠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可能涉及改善CUMS大鼠海马NET及5-HTT mRNA及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 抗抑郁 丙戊酸钠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5-羟色胺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模型大鼠中医证候、HPA轴变化及助阳舒心方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祖晓 何贵平 +4 位作者 陈世勇 周威 孙伟 张丽 陈宝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HPA轴变化及助阳舒心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助阳舒心方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HPA轴变化及助阳舒心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助阳舒心方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四诊计量化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各组大鼠的中医证候特征;给药21 d后采血,测定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绝大多数表现为阳虚证和气虚证,助阳舒心方各剂量组和盐酸氟西汀组阳虚证和气虚证大鼠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ACTH及CORT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助阳舒心方各剂量组血CORT含量明显降低,高剂量组血ACTH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的证候特征属中医"阳虚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可能是抑郁症"阳虚证"的微观表现,助阳舒心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阳虚证"和亢进的HPA轴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抑郁模型 证候 HPA轴 助阳舒心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乙酰栀子苷对CUMS大鼠抑郁行为及其对HPA轴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霞 蔡莉 +1 位作者 李荣 高婉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观察五乙酰栀子苷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乙酰栀子苷组(25、50、100mg/kg)和氟西汀组(10 mg/kg...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观察五乙酰栀子苷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乙酰栀子苷组(25、50、100mg/kg)和氟西汀组(10 mg/kg)。除正常组外,均采用CUMS制备大鼠抑郁模型。从造模第8天开始,五乙酰栀子苷和氟西汀连续灌胃给药2周。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肾上腺指数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探讨五乙酰栀子苷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UMS大鼠表现出异常行为学及HPA轴活化,五乙酰栀子苷能逆转CUMS诱导的大鼠行为学改变,包括提高糖水消耗量、增加穿格数和站立数、缩短不动时间及延长游泳时间。同时,五乙酰栀子苷能使CUMS大鼠异常的HPA轴功能恢复,包括降低血清CORT和肾上腺指数、抑制下丘脑CRH mRNA表达。结论五乙酰栀子苷可以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HPA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乙酰栀子苷 抑郁症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阳舒心方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包祖晓 赵国平 +4 位作者 何贵平 朱敏 刘素芝 范厉龙 周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92-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助阳舒心方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助阳舒心方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助阳舒心方对大... 目的:探讨助阳舒心方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助阳舒心方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助阳舒心方对大鼠体质量及糖水消耗的影响;运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垂体阿黑皮素原(POMC)mRNA表达情况。结果:助阳舒心方可逆转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减轻、糖水消耗减少,下调下丘脑CRH和垂体POMC mRNA表达,上调下丘脑GR mRNA表达。结论:助阳舒心方对慢性应激大鼠具有抗抑郁作用,其调控HPA轴的机制与下调下丘脑CRH、垂体POMC mRNA表达和上调下丘脑GR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抑郁模型 HPA轴 助阳舒心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丙肽系统在雌性焦虑抑郁样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艳 杨伟毅 +3 位作者 胡晓辉 邹慧莉 雷革胜 宿长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6-400,共5页
目的研究在雌性焦虑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中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所起的作用。方法制备甘丙肽及甘丙肽受体-1(galanin receptor subtybe 1,Gal R1)、受体-2(Gal R2)、受体-3(Gal R3)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甘丙肽及其受体Gal R1、Gal... 目的研究在雌性焦虑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中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所起的作用。方法制备甘丙肽及甘丙肽受体-1(galanin receptor subtybe 1,Gal R1)、受体-2(Gal R2)、受体-3(Gal R3)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甘丙肽及其受体Gal R1、Gal R2、Gal R3在雌性C57BL/6J小鼠海马中分布情况。另取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与对照组(15只),实验组给予慢性温和型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ility mild stress,CUMS)4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4周后分别行糖水偏好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旷场实验及悬尾实验以评估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水平及工作记忆情况;行为实验后,每组8只小鼠提取海马RNA行qPCR以检测海马甘丙肽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其余小鼠取脑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C-Fos阳性细胞数。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甘丙肽及其受体Gal R1、Gal R2在腹侧海马Hilus区有表达,Gal R3未见阳性信号。糖水偏好实验实验组较对照组糖水饮用量减少(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探索新物体时间百分比短(P<0.05);旷场实验中,实验组小鼠较对照组中间停留时间缩短(P<0.05);悬尾实验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累计静止时间延长(P<0.05)。qPCR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甘丙肽及Gal R1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齿状回C-Fos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甘丙肽、Gal R1及Gal R2主要分布在小鼠海马的腹侧Hillus区;在雌性C57BL/6J小鼠中,海马甘丙肽及Gal R1的增加可能与焦虑抑郁样行为有关,与海马齿状回C-Fos细胞增加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丙肽 甘丙肽受体 慢性温和型不可预见性刺激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抗CUMS致大鼠抑郁行为涉及阻遏海马TH和TPH表达下调 被引量:8
19
作者 秦丽娟 刘丹 +6 位作者 蒋兴惠 邱红梅 汪丽佳 刘任 费慧芝 胡小娅 周岐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致大鼠抑郁行为与海马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关系及文拉法辛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致大鼠抑郁行为与海马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关系及文拉法辛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G)、模型组(MG)、文拉法辛灌胃正常组(WNG)、文拉法辛灌胃模型组(WMG)。采用孤养结合CUMS方式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焦虑抑郁行为;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分别测定海马TPH、TH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MG组大鼠开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MDA含量升高,SOD活力及TPH、TH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给予文拉法辛可明显阻遏CUMS诱导的上述变化,但对正常大鼠无影响。结论:CUMS致大鼠抑郁行为与海马TH和TPH表达下调有关;文拉法辛能阻遏这种表达下调,改善大鼠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 文拉法辛 海马色氨酸羟化酶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抑郁行为与海马及额叶皮层S100β及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聂婧 张盛宇 +4 位作者 孙琳 仇琦 房圆 刘翔 李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所致大鼠抑郁行为与前额叶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S100β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大鼠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应激组及药物应激组,使用CUMS方案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所致大鼠抑郁行为与前额叶及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S100β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大鼠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安慰剂应激组及药物应激组,使用CUMS方案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大鼠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S100β和BDNF的表达。结果安慰剂应激组小鼠糖水偏爱率(52.48±13.14)%、基本动作(845.8±371.4)s、精细动作(565.6±211.9)s、静止时间(282.6±11.8)s,与安慰剂对照组(84.30±6.15)%(t=7.49,P=0.000)、(1239.1±281.6)s(t=2.83,P=0.008)、(801.8±150.9)s(t=3.05,P=0.003)、(268.2±12.8)s(t=2.72,P=0.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和药物应激组相比,糖水偏爱率(80.55±11.31)%(t=5.39,P=0.000)、基本动作(1156.4±314.7)s(t=2.13,P=0.031)、精细动作(736.1±150.0)s(t=2.21,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慰剂应激组大鼠前额叶与海马中BDNF蛋白表达量与药物应激组及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慰剂应激组大鼠前额叶内S100β的表达量(13.22±2.23)ng/g与药物应激组(10.55±2.72)ng/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鼠前额叶及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水平与S100β表达呈正相关(r=0.35,P=0.034;r=0.36,P=0.034),行为学上新物体识别指数与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21),精细动作与前额叶内S100β表达呈负相关(r=-0.36,P=0.037)。结论慢性应激导致大鼠出现的不同抑郁行为选择性地与不同脑区中S100β与BDNF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S100β及BDNF蛋白独立参与调节抑郁症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 S100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