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造模时间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致大鼠抑郁模型的影响 |
杨婵娟
安瑞娣
杨俊卿
罗映
齐云
张云美
|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2
|
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因子近日节律的影响 |
赵燕
付玉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3
|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诱导大鼠抑郁行为与上调GSK-3β表达及氧化/抗氧化应激失衡密切相关 |
李海燕
伏箫燕
崔婷
蒋青松
邱红梅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4
|
基于文献数据库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诱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 |
李杉杉
刘新民
王琼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5
|
黄芪多糖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 |
袁前发
徐志忠
温春燕
张贤华
林多朵
王文强
|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6
|
激活中枢5-HT_(2A)受体抑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的分泌 |
夏兆俊
陈洁
吴军同
王宾
巩万坤
王峰
黄宏平
汪萌芽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2016 |
2
|
|
7
|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内甘丙肽表达的影响 |
李小平
邹慧莉
杨婷
宿长军
|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8
|
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 |
张瑛毓
韦震
任梓溢
刘佳萌
孙晶
范蓓
刘新民
卢聪
王凤忠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9
|
7.0 T MR GluCEST成像评估抑郁症模型鼠疗效的应用价值 |
张洁
聂泰明
郑蕾
黄德龙
徐洋洋
齐凯
张树平
姜兴岳
|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白果内酯对慢性应激导致小鼠抑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杨程英
惠爱玲
吴泽宇
张文成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抑郁模型大鼠中医证候、HPA轴变化及助阳舒心方干预作用的研究 |
包祖晓
何贵平
陈世勇
周威
孙伟
张丽
陈宝君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3 |
3
|
|
12
|
助阳舒心方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调控机制的研究 |
包祖晓
赵国平
何贵平
朱敏
刘素芝
范厉龙
周威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3
|
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
孙宏伟
李承德
毛淑梅
宋玉萍
王艳郁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
2010 |
5
|
|
14
|
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
潘菊华
王彦云
黄世敬
毛艳荣
陈朝
郑军
李多娇
崔翰明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
2007 |
10
|
|
15
|
抑郁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王术玲
高晓玲
刘树强
曾元儿
|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6
|
抑郁模型大鼠中枢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C的变化及抗抑郁药物的影响 |
谢正
李恒芬
刘纪猛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7
|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与舍曲林改善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
王磊
陈怡环
杨帆
彭正午
谭庆荣
|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8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 |
高占
高明周
高冬梅
王常瞵
乔明琦
高杰
王杰琼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9
|
基于脑心同治探索冠心Ⅱ号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及HPA轴的影响 |
饶宇东
郭春霞
郑飞
俸一然
杨邻
王红明
黄熙
褚贵保
张颖
张学娅
|
《辽宁中医杂志》
CAS
|
2023 |
1
|
|
20
|
荷梗对慢性应激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TPH2和βCaMKII表达的影响 |
张延红
曹亚飞
赵亚男
平鑫
张少丹
裴林
|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