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韧带及距骨软骨MRI评估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但倩 陈玥 李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表现特点、伴随韧带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仅距骨骨软骨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表现特点、伴随韧带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断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仅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将距骨圆顶分为6个区域,并记录距骨骨软骨损伤位置及MRI分期。统计观察组外侧韧带及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韧带损伤中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发生率最高,为50.0%;胫腓下联合损伤36例,发生率为78.3%。两组距骨软骨损伤位置情况,对照组内侧穹隆发生率最高,约86.0%;观察组距骨内、外侧穹隆软骨损伤发生率为内侧49.3%、外侧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距骨骨软骨损伤分期:观察组较对照组距骨软骨损伤分期更低。结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除了关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还需关注胫腓前下联合韧带情况,详细了解踝关节几何结构变化,对临床制定诊疗计划及术后评价提供有利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骨骨软骨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术后中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江东 胡跃林 +4 位作者 焦晨 郭秦炜 谢兴 陈临新 高士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后2~4年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3月,3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患者在我所行踝关节镜检、软骨修复或清理、外侧副韧带止点重建术,男20例,女18例,年龄(31.7±1...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后2~4年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3月,3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患者在我所行踝关节镜检、软骨修复或清理、外侧副韧带止点重建术,男20例,女18例,年龄(31.7±10.6)岁。随访并分析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Tegner评分、踝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等。结果随访时间28~45个月,(36.6±4.3)月,AOFAS评分优27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91.2%。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中位数4.0(0~7)vs.0(0~7),Z=-4.210,P=0.000]、AOFAS评分[74.0(30~92)vs.95.0(52~100),Z=-5.203,P=0.000]及Tegner评分[4.0(1~8)vs 5.0(1~8),Z=-2.631,P=0.009]均明显改善。术后再次扭伤11例(28.9%)。术后关节活动度受限9例(23.7%)。结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后2~4年临床效果良好,疼痛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但易出现关节活动度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骨软骨损伤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慧生 孙晋 +5 位作者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张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单隧道悬吊固定踝外侧韧带复合体解剖重建的2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6例;年龄... 目的:探讨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单隧道悬吊固定踝外侧韧带复合体解剖重建的2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6例;年龄17~33(26.0±4.3)岁;Kellgren-Lawrence(K-L)分级:0级16例,Ⅰ级7例;扭伤2~15(5.7±2.9)次;受伤至手术时间4~18(9.0±3.3)个月。记录患者术后24个月术侧和健侧踝关节活动范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并采用X线K-L分级和踝关节核磁评分(MRI scoring of osteoarthritis of ankle,MSOA)评估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程度。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8(33.4±6.7)个月。所有患者行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术。术后24个月术侧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活动范围较健侧均减小,其中术侧踝关节背屈和外翻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跖屈和内翻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5.19±6.94)分提高至术后24个月的(93.77±3.42)分(P<0.05),23例均为优。VAS评分由术前的(5.30±1.12)分降低至术后24个月的(1.10±0.81)分(P<0.05)。术后24个月K-L分级:0级14例,Ⅰ级8例,Ⅱ级1例。手术前后K-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OA评分由术前的(3.74±2.54)分提高至术后24个月的(7.04±2.51)分(P<0.05)。结论:单隧道悬吊固定术式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创造了更好的腱骨愈合条件,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解剖重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恒 寿康全 +5 位作者 杨华瑞 鄢飞 谭玉林 邹亮 明兵杰 鲍同柱 《巴楚医学》 2023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外侧踝关节扭伤最容易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失败,逐渐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需行手术治疗。CLAI的首选治疗方式是Brostöm-Gould术,但开放式Brostöm-Gould术存... 外侧踝关节扭伤最容易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失败,逐渐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需行手术治疗。CLAI的首选治疗方式是Brostöm-Gould术,但开放式Brostöm-Gould术存在切口创伤及对关节内继发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困难等缺点。而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踝关节前外侧结构损伤小,能够处理关节内病变且术后效果与开放手术相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中骨性标志定位、锚钉应用、跟腓韧带及下伸肌支持带的处理等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就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的发展以及争议性问题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副韧带损伤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外侧副韧带修复术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价值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晓 侯新颖 刘亚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8-250,362,共4页
目的:探究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我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44例联合下肢运动... 目的:探究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我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44例联合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1 m后应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rating,CAIT)评分、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offset balance test,SEBT)、单腿站立试验(One leg standing test,OLS)检测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应用等速肌力检测仪检测患者的髋、膝周围肌力;应用平衡检测仪检测患者睁眼-硬地面、闭眼-硬地面、睁眼-软地面条件下的重心晃动指数;在患者住院期间统计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关节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AIT评分、SEBT高于对照组,OL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后伸肌群、髋外展肌群、膝伸直肌群峰力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睁眼-硬地面、闭眼-硬地面、睁眼-软地面条件下的重心晃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可提高踝关节稳定性,改善髋膝肌群肌力水平及踝关节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髋膝肌群肌力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