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D内镜术联合益胃四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黏膜修复血清调节功能及GSH-Px、HIF-1α、VEGF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炜 张佳 +1 位作者 马军伟 郝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SD)联合益胃四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期病变患者黏膜修复血清调节功能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CAG...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SD)联合益胃四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期病变患者黏膜修复血清调节功能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CAG癌前病变患者93例分组治疗,对照组46例予以胃复春片治疗,试验组47例予以益胃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修复[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机制、血管生成(HIF-1α、VEGF)机制与血清p53、丙二醛(MDA)、GSH-Px的相关性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时的EGF、EGFR表达,HIF-1α、VEGF表达,血清p53、MDA表达显著均低于对照组,GSH-P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总疗效(76.09%,35/46)明显低于试验组(91.49%,43/47)(P<0.05)。结论ESD内镜术联合益胃四君子汤能有效地降低CAG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黏膜修复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的过表达,提高GSH-Px表达,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内镜术 益胃四君子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 胃黏膜 p53 MDA GSH-PX 血管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乌药泻心汤合小六金健胃方对脾胃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居凌云 叶小峰 +3 位作者 李保良 殷燕 冯丽萍 董晓宇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3-677,共5页
目的考察百合乌药泻心汤合小六金健胃方对脾胃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合乌药泻心汤合小六金健胃方,疗程3个月。... 目的考察百合乌药泻心汤合小六金健胃方对脾胃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合乌药泻心汤合小六金健胃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实验室指标(PG-Ⅰ、PG-Ⅱ、IL-6、IL-8)、肿瘤标志物(CEA、CA125、AFP、CA72-4)、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IL-6、IL-8、肿瘤标志物降低(P<0.05),PG-Ⅰ、PG-Ⅱ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乌药泻心汤合小六金健胃方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脾胃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黏膜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向恶性肿瘤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乌药泻心汤 小六金健胃方 常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晓梅 安耀荣 +6 位作者 成映霞 段永强 张延英 白敏 刘梦雅 彭月 刘自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8-624,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香砂六君子汤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香砂六君子汤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利用Cy...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香砂六君子汤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香砂六君子汤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构建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运用Metascape网站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干预作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KEGG富集到的关键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以证实香砂六君子汤有效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机制。结果共筛选得到香砂六君子汤活性成分163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共98个;KEGG富集结果显示,IL-17通路可能是香砂六君子汤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分子途径之一。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萎缩且腺体排列稀疏紊乱,黏膜及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病理评分升高(P<0.05);CD11b和F4/80阳性细胞浸润增多;胃黏膜组织MIP-1β、CCL-3、CCL-5水平升高(P<0.05);IL-17A、IL-17RA、Hu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各剂量组均可改善胃黏膜组织病变情况,胃黏膜组织CD11b、F4/80、MIP-1β、CCL-3、CCL-5水平和IL-17A、IL-17RA、HuR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能够下调IL-17A/IL-17RA/HuR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抑制胃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调控胃黏膜炎症微环境,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IL-17A/IL-17RA/HuR通路 炎症反应 炎症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柴芍六君汤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文谦 齐景馨 +2 位作者 黄凯悦 洪银洁 甘慧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对柴芍六君汤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8只,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替普瑞酮组、柴芍六君汤组,每组8只,正常...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对柴芍六君汤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8只,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替普瑞酮组、柴芍六君汤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灭菌饮用水灌胃,其余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持续4周。观察大鼠宏观指标、胃黏膜组织形态,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IL-32、胃泌素-17(GAS-17)含量,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三叶因子2(TFF2)、前列腺素E_(2)(PGE_(2))mRNA表达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菌群,并分析菌群和屏障保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芍六君汤组和替普瑞酮组大鼠宏观指标、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果改善,IL-1β、IL-18、IL-32、GAS-17含量及PGE_(2)mRNA表达降低(P<0.01,P<0.001),NO、eNos、TFF2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替普瑞酮组异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等和柴芍六君汤组乳酸杆菌属、帕拉普氏菌属等丰度降低(P<0.05,P<0.01,P<0.001)。乳酸杆菌属、异杆菌属等与NO、eNos、TFF2 mRNA水平负相关,与PGE_(2)mRNA水平正相关,脱硫弧菌属、阿氏菌属等与NO、eNos、TFF2 mRNA水平正相关,与PGE_(2)mRNA水平负相关(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可能通过调节菌群丰度来恢复菌群的稳态,从而降低胃黏膜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胃黏膜屏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柴芍六君汤 肝郁脾虚证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 炎症介质 中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炎通络颗粒治疗脾虚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对照研究
5
作者 江晓涛 林洁 +11 位作者 邹雨杉 杨泽虹 潘静琳 熊哲锟 王昌龙 黄远程 王姝烨 严艳花 郑君辉 文艺 刘凤斌 李培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2-831,共10页
目的评价胃炎通络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纳入100例脾虚瘀阻型CAG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服用胃炎通络颗粒联合叶酸模拟剂,对... 目的评价胃炎通络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纳入100例脾虚瘀阻型CAG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服用胃炎通络颗粒联合叶酸模拟剂,对照组服用叶酸片联合中药颗粒模拟剂,2组疗程均为24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前后比较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分期和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治疗前后评估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患者报告结局量表(SSDPRO-CG)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安全性指标变化;ELISA法比较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磷酸化的核因子κB(p-NF-κB)、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蛋白水平,qPCR法比较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绒毛蛋白1(VIL1)、黏蛋白2(MUC2)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OLGA分期逆转率和OLGIM分期逆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2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逆转率未见显著差异;2组生理领域得分和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1);试验组生理领域、独立性、心理得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腹胀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便溏和面色暗滞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并未观察到此效应,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各证候条目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PGⅠ、PGⅡ、PGR、G-17含量,胃黏膜p-NF-κB、CDX2蛋白和IL-1β、IL-6、VIL1、MU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P<0.01),而对照组除PGⅡ外,其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P<0.01),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均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胃炎通络颗粒能一定程度改善CAG患者胃黏膜病理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炎症通路降低IL-1β、IL-6表达、下调CDX2抑制VIL1、MUC2肠化标志物转录,进而逆转炎症-肠化恶性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通络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瘀阻证 多中心 随机对照试验 NF-κB CD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方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
6
作者 王秋月 杨正宁 +2 位作者 黄晓峰 黄铭涵 王文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1-702,共12页
目的:探讨复方胃炎合剂(CGM)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联合分子对接分析和细胞实验验证其潜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CGM的药物活性成分,获取各... 目的:探讨复方胃炎合剂(CGM)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联合分子对接分析和细胞实验验证其潜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CGM的药物活性成分,获取各药物成分相应的靶点。采用GeneCards和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筛选CAG对应的靶点。于Venny2.1. 0网络平台中获取CGM与CAG的共同靶点,采用STRING在线平台对“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Cytoscape 3.9. 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筛选药物核心成分。采用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CGM与CAG的共同靶点,AutoDock分析软件对预测的药物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采用脂多糖(LPS)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构建CAG细胞模型。将GES-1细胞分为空白组(10%血清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g·L^(-1)LPS)和不同浓度CGM组(50、100、200、400、800和1 600 g·L^(-1)CGM+10 mg·L^(-1)LPS),共培育12、24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GES-1细胞增殖活性。将GES-1细胞分为空白组(10%血清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g·L^(-1)LPS)和CGM组(1 600 g·L^(-1)CGM+10 mg·L^(-1)LP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GES-1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IL-1β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表达水平。结果:筛选获得CGM成分198个,与CAG共有的靶点128个。CGM治疗CAG的药物成分主要为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主要作用于IL-6、TNF、AKT1、IL-1β和EGFR等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排名前15位靶点主要集中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BP),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表面和大分子复合体等细胞组分(CC),主要发挥蛋白质、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等分子功能(MF)。KEGG信号通路富集共获得158条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的通路、TNF信号通路、病毒感染、程度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PD-L1)/程度性细胞死亡受体1 (PD-1)通路、细胞凋亡、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EGFR和IL-17信号通路等。关键靶点IL-6、TNF、IL-1β、AKT1和EGFR与药物核心成分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的结合能均<-5 kcal·mol-1。CCK-8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培养24和48 h后,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且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更明显,因此选择LPS诱导48 h为造模时间;与模型组比较,800和1 600 g·L^(-1)GCM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1 600 g·L^(-1)GCM组细胞增殖活性促进作用更明显,故选该药物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RT-qPCR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IL-6、TNF、IL-1β、AKT1和EGF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GM组细胞中IL-6、IL-1β、AKT1和EGF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GCM可以通过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等多个药物成分,作用于IL-6、TNF、AKT1、IL-1β和EGFR等多个靶点蛋白,并涉及多种与“炎-癌”有关的通路,起到防治CAG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复方胃炎合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分析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欣 陈永祥 张秀芝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维酶素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低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中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维酶素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低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中剂量组(10只)、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联合饥饱失常饮食控制法制备CAG模型,连续造模16周。造模16周后,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维酶素组给予维酶素溶液(50 mg/kg)灌胃,香砂六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6、12、24 g/kg,每天1次,连续8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取材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以及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胃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组织TGF-β1、PI3K/p-PI3K和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组大鼠一般状况、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MTL水平高,Gas、SS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血清MTL水平低,Gas、SS水平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胃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TGF-β1、PI3K、AKT mRNA表达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胃组织中TGF-β1、PI3K、AKT mRNA表达低(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I3K/p-PI3K、AKT/p-AKT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和香砂六君子汤组中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I3K/p-PI3K、AKT/p-AKT低(均P<0.01)。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以上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可有效改善CAG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理变化 炎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8
作者 祖雅琪 唐旭东 +2 位作者 于琦 李鹊 李敬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4,I0001,共7页
目的对养胃颗粒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涉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共6个维度。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对养胃颗粒从6个维度进行数据整合分析。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企业资料搜集等方法获取养胃颗粒及3个同类... 目的对养胃颗粒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涉及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共6个维度。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对养胃颗粒从6个维度进行数据整合分析。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企业资料搜集等方法获取养胃颗粒及3个同类药物(摩罗丹、胃苏颗粒、香砂六君丸)临床证据。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模型对药物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准则层、指标层、备选方案权重。采用等频离散化法则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分为A、B、C、D 4个等级,为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提供依据。结果养胃颗粒的安全性研究包括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监测数据、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Ⅱ期临床试验。安全性证据显示,养胃颗粒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皮疹、瘙痒,无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认为安全性证据比较充分,风险处可控范围,安全性评为A级;临床研究表明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临床症状方面较西药三联疗法、四联疗法、替普瑞酮胶囊+叶酸片、吉法酯片、铝碳酸镁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效果好,有效性评为A级;养胃颗粒与摩罗丹、胃苏颗粒相比,日用药费低,只比香砂六君丸高,经济性评为B级;养胃颗粒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多种临床症状,并且在药品制备工艺方面有多项专利,创新性强,评为A级;在药品的临床使用和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养胃颗粒在问卷调查中得分较高,适宜性评为A级;药品药材供应可持续,疗程费用较低,但销售范围相对较小,可及性评为C级。结论综合评价后,养胃颗粒治疗CAG的临床价值评A类,建议该药可按程序转化为基本药物目录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综合评价 多准则决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瓦尔堡效应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的科学内涵
9
作者 刘亚 徐伟超 +5 位作者 郭敏 贾轲宇 李润田 吕莹 杨坤 杨国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45-1953,共9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常伴有肠化、异型增生等,少数可进展为胃癌。目前CAG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失调及瓦尔堡效应在CAG炎-癌转化中的影响。CA...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常伴有肠化、异型增生等,少数可进展为胃癌。目前CAG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失调及瓦尔堡效应在CAG炎-癌转化中的影响。CAG炎症微环境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紊乱,同时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下,进一步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微环境形成、免疫抑制等直接或间接干预宿主能量代谢,故肠道菌群与瓦尔堡效应之间复杂的对话机制与CAG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脾气亏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胃络血瘀是CAG炎-癌转化的驱动因素。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脾虚的微观体现,瓦尔堡效应是血瘀的生物学基础,在CAG炎-癌转化过程中,肠道菌群-Warburg效应与中医的脾虚血瘀病机相契合。从肠道菌群-瓦尔堡效应角度探讨CAG脾虚血瘀病机的生物学内涵,为CAG脾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瓦尔堡效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脾虚 血瘀 健脾活瘀法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附复萎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尤旭颖 蔡悦青 +5 位作者 张月林 王坤宁 白亚丽 景燕燕 姜莉云 袁红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结合体内实验验证,探讨姜附复萎颗粒(JFFW)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JFFW干预CAG的潜在靶点,再利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将SPF级SD雄性大...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结合体内实验验证,探讨姜附复萎颗粒(JFFW)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JFFW干预CAG的潜在靶点,再利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将SPF级SD雄性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大鼠(40只)。造模组大鼠使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生大黄颗粒+隔日禁食法来诱导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0只,分别予以蒸馏水、叶酸片+瑞巴派特片、JFFW灌胃治疗,为期12周。之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时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均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胱天蛋白酶8(Caspase8)是JFFW干预CAG的核心靶点;实验结果表明,JFFW可以显著改善大鼠胃黏膜病理情况,显著升高CAG大鼠血清中胃泌素17(GAS-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PGⅠ/PGⅡ)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CAG大鼠胃组织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TRADD)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DD)、Caspase8、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JFFW通过调控TNF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肿瘤效应,从而缓解或逆转CAG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慢性萎缩性胃炎 姜附复萎颗粒 TNF信号通路 扶阳流派 升举三阴法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涛 张晓明 +2 位作者 郭婷婷 鄢雪辉 利小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组,给予对照组患者(52例)西药(呋喃... 目的观察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组,给予对照组患者(52例)西药(呋喃唑酮片、西沙比利片)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胡氏益胃汤以及针刺疗法治疗,研究过程中中医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数据情况: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痞闷及反酸嗳气、腹痛胀满)变化及胃镜指标(肠化程度、胃黏膜特征以及胃萎缩程度)评分变化、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动力素以及生长抑制素胃泌素)变化、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变化、T淋巴细胞(Human lymphocyte CD_(4)^(+),human lymphocyte CD_(8)^(+)、CD_(4)^(+)/CD_(8)^(+))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痞闷及反酸嗳气、腹痛胀满)、胃镜指标(肠化程度、胃黏膜特征以及胃萎缩程度)评分、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动力素以及生长抑制素、胃泌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6、IL-8及TNF-α)、HP阳性率、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8)^(+)、CD_(4)^(+)/CD_(8)^(+))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痞闷及反酸嗳气、腹痛胀满)及胃镜指标(肠化程度、胃黏膜特征以及胃萎缩程度)评分、胃泌素水平、IL-6、IL-8及TNF-α水平、HP阳性率、CD_(8)^(+)指标均下降,胃动力素以及生长抑制素水平、CD_(4)^(+)、CD_(4)^(+)/CD_(8)^(+)指标均上升,中医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上升及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中医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胡氏益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HP阳性率,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针刺疗法 胡氏益胃汤 疗效 免疫功能 幽门螺杆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昊男 王小敏 +1 位作者 刘姝婷 许蕾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养胃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CAG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导入Cytosc...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养胃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CAG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导入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共同靶点-CAG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度值排名前五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获得养胃颗粒137个潜在活性成分,CAG与2765个靶点相关,潜在活性成分与CAG有170个共同靶点。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包括IL-6、TNF、TP53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的发病途径、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前五的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养胃颗粒治疗CAG的主要机制可能通过槲皮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IL-6等靶点发挥作用,为深入阐明养胃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中下气汤”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靖 松长青 +2 位作者 高丽丽 张海梅 刘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1,共4页
目的评价“调中下气汤”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以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12例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56例患者实施西药常规治疗,口服胃复春片,4片/次,3次/d。幽门螺杆菌(Heli... 目的评价“调中下气汤”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以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12例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56例患者实施西药常规治疗,口服胃复春片,4片/次,3次/d。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者采用HP根除方案治疗,四联用药予以10 d时长的治疗。研究组56例患者则另外口服“调中下气汤”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不间断地实施3个月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脘冷痛、胃脘痞胀、喜温喜按、呕吐清水、气短懒言、大便稀溏等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病理积分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变化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疗效方面,研究组较参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寒证的相关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相关积分的改变幅度较参照组更高(P<0.05)。胃镜下的病理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较参照组更高(P<0.05)。GAS水平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SS和EGF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治疗后研究组血清GAS、SS和EGF的改变幅度均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调中下气汤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可以将患者的中医证候相关积分降低,让胃黏膜萎缩状态缓解,调节胃肠激素,让胃泌素不会过度地分泌,从而保护胃黏膜,加快胃相关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中下气汤 胃黏膜保护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 血清胃泌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龙华 李柏 +6 位作者 李萍 王凤磊 李静 张福文 张玉柱 田德禄 丁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34-2338,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从CAG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CAG提出治本独取阳明,补虚泻实,顾护脾胃,升降气机,调气和血,祛瘀通络,祛邪解毒,甘平凉润,和胃护...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从CAG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CAG提出治本独取阳明,补虚泻实,顾护脾胃,升降气机,调气和血,祛瘀通络,祛邪解毒,甘平凉润,和胃护络的辨治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治思路 对策 中医 胃癌前疾病 病因 病机 独取阳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G-17、PGⅠ、PGⅡ水平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兵 钱小情 +2 位作者 李丽乐 王健 杨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192,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以及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以及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Hp阳性CAG患者总共98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9例归纳到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余下49例归纳到观察组(于前组基础上加以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疗效、Hp根除比例、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Hp根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Hp阳性CAG患者疗效理想,能提高其Hp根除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G-17、PGⅠ、PGⅡ分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晶日基于因机论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对选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强 吴思雨 +1 位作者 郑丽红 张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谢晶日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载,学识深邃,医术精湛,立足因机论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中独树一帜。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虚、滞、湿、热、瘀、毒联系密切,基本病机无外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气血失调、湿热内... 谢晶日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四十余载,学识深邃,医术精湛,立足因机论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中独树一帜。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虚、滞、湿、热、瘀、毒联系密切,基本病机无外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气血失调、湿热内蕴、胃络瘀阻、邪毒互结。谢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审病求因,紧扣病机,因机论治,精准选用药对,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的进展,防止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谢晶日 病机 药对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痞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硕 李江辉 +7 位作者 洪嘉辉 李素 吴冬萍 陈梅芳 谢君灵 顾新月 陈少东 林秋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88-3292,共5页
目的考察消痞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胰酶肠溶片,观察组给予消痞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脑肠肽指标(C... 目的考察消痞汤对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胰酶肠溶片,观察组给予消痞汤,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脑肠肽指标(CGRP、5-HT、SP、NPY)、Hp转阴率、胃液成分(游离酸、胃蛋白酶、亚硝酸盐、总酸)、胃肠激素(GAS、MLT、SS)、胃黏膜病理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脑肠肽指标、NPY、SS、游离酸、胃蛋白酶、总酸升高(P<0.05),MLT、亚硝酸盐、黏膜炎症和黏膜萎缩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Hp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汤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胃黏膜炎症和萎缩,改善胃液成分和胃肠激素,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肠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痞汤 常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象、脉象与胃镜象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萌 于靖文 +5 位作者 丁媛 夏晨曦 田志华 陈丁铭 王少丽 刘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象、脉象与胃镜象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舌象特征、脉象特征、胃镜...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象、脉象与胃镜象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舌象特征、脉象特征、胃镜报告结果,通过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象、脉象与胃镜象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黯红舌与黏膜粗糙呈正相关(OR=2.806,P=0.003),沉脉与黏膜水肿呈负相关(OR=0.346,P=0.026),弦脉与黏膜充血呈正相关(OR=3.722,P=0.003)。结论 CAG患者的舌象、脉象与胃镜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舌象 脉象 胃镜象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中医证素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俊 于立恒 +2 位作者 华自森 洪飞 孙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中医证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112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 目的分析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中医证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112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胶体果胶铋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龙骨牡蛎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皮素(Endothelin,ET)、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各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通过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后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龙骨牡蛎汤加味 胃功能 中医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晶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角药介绍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国英 李梦圆 孙志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7,共4页
角药即3味中药的联合应用,是临床中配伍用药的特殊形式。根据中药性味归经及七情和合等原则同时应用3味中药,可发挥相互促进、相反相成、减毒增效的作用。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联合应用多组角药,常获事半... 角药即3味中药的联合应用,是临床中配伍用药的特殊形式。根据中药性味归经及七情和合等原则同时应用3味中药,可发挥相互促进、相反相成、减毒增效的作用。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联合应用多组角药,常获事半功倍之效。谢晶日教授多年从事临床工作,尤擅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诊治颇有心得,认为CAG的病机多属湿阻、湿热、肝郁、血瘀、阴亏、脾胃虚寒,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在治疗上,湿阻者应芳香化湿,湿热者宜清利湿热,肝郁者可疏肝理脾,血瘀者宜行气活血,阴亏者应滋养胃阴,虚寒者应温脾散寒,同时将宏观辨病、微观辨证贯穿其中,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癌变。现将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6组角药及用药心得总结归纳,希望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角药 临床经验 谢晶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