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O数据库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基因集富集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1
作者 韩露 周扬 +3 位作者 万月 管宁 方如男 李建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5-1410,I0001,共7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表达谱芯片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深入了解CSU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72541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并...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表达谱芯片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深入了解CSU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72541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GSEA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ssGSEA方法对表达谱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与血小板活化及其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在CSU血清中上调,与Th1细胞趋化相关的基因在CSU血清中下调;与凝血级联反应、血管通透性的调节、免疫及炎症反应以及神经精神的调控等方面相关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在CSU组上调;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活化的B细胞、未成熟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以及Th2细胞在CSU组显著下调。结论: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反应与Th1/Th2免疫细胞失衡在CSU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基因集富集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凝血级联反应 自身免疫 TH1/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脾虚湿蕴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徐俊涛 王莹 +2 位作者 王丽 刘爱民 方玉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42-145,共4页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脾虚湿蕴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8例CS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脾虚湿蕴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8例CS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瘙痒、风团数目、风团直径、风团出现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瘙痒、风团数目、风团直径、风团出现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风团数目、风团直径、风团出现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组胺、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组胺、IgE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LQ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脾虚湿蕴证CSU患者疗效确切,在症状改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生活质量等改善上均优于单独依巴斯汀片治疗,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脾虚湿蕴证 依巴斯汀 麻黄附子细辛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2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柳 蔡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36-1440,共5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充分阐明。近年较受关注的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1(helper T lymphocyte 1,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学说,其中Th2细胞因子可直接...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充分阐明。近年较受关注的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1(helper T lymphocyte 1,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学说,其中Th2细胞因子可直接或间接诱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异常分泌与CSU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此外,近年来Th17细胞因子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对CSU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相关细胞因子的药物治疗也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本文综述了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CSU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登艳 杜茂涛 谭燃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37,共8页
目的:调研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发病的相关性以及Hp血清特异性抗体对CSU发病的影响.方法: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CSU组和健康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制备Hp尿素... 目的:调研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发病的相关性以及Hp血清特异性抗体对CSU发病的影响.方法: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CSU组和健康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制备Hp尿素裂解液并表达、纯化、鉴定Hp-Lpp20蛋白,ELISA法分别检测CSU组和非CSU对照组中血清抗Hp全菌及抗Lpp20的IgE,IgG,IgA水平.结果:标准Hp-ELISA试剂盒检测显示,CSU组的血清抗Hp抗体阳性率(73.46%, 155/211)高于对照组(51.82%, 71/137),表现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p=0.000);ELISA法检测显示,CSU(+)Hp(+)组血清的抗Hp全菌-和抗Lpp20-IgE水平(0.082±0.002, 0.085±0.003)与CSU(-)Hp(+)组(0.078±0.003, 0.082±0.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1=0.382,P2=0.597);CSU(+)Hp(+)组抗Hp全菌-IgG和IgA水平(1.053±0.022, 0.660±0.022)显著低于CSU(-)Hp(+)组(1.222±0.034, 0.849±0.037)(P1=0.000,P2=0.019),两组间抗Lpp20-IgG和IgA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459±0.012, 1.494±0.016,P1=0.087;1.229±0.020, 1.251±0.033,P2=0.548).结论:Hp感染和CSU发病密切相关,但Hp和其Lpp20特异性血清抗体并不是触发荨麻疹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特异性抗体 体液免疫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闫思聿 陈旺青 +6 位作者 粟娟 陈明亮 朱武 张江林 易梅 陈翔 李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60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下降是否小于50%将患者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利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第二代抗组胺药疗效等临床特征资料与CRP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中重度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其CRP水平存在差异(t=–2.715,P<0.01);同时,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时,有效组治疗前CRP水平低于无效组[分别为(2.5764±2.5059)和(3.6715±4.7732)mg/d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P<0.0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CRP水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且在不同疗效的患者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临床特征 疗效 疾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NA1C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严晋洁 李清霖 +3 位作者 罗宇雪 闫思聿 贺毅憬 陈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9-936,共8页
目的:本实验选取CACNA1C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rs58619945, rs7316246和rs216008,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以及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91名慢性自发性... 目的:本实验选取CACNA1C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rs58619945, rs7316246和rs216008,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以及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91名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并收集统计上述患者服用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非索非那定时荨麻疹疾病活动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 7,UAS7)及生活质量评分(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变化,通过PubMed检索系统选取可能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相关的SNPs位点,即CACNA1C基因rs58619945,rs7316246和rs216008位点。将上述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数与千人基因组计划资料的对应数据进行对比,运用χ2检验完成基因型明确的189例患者和105例正常中国南方人群(千人基因组数据)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之间易感性及使用非镇静类第二代抗组胺药疗效的比较。结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携带CACNA1C rs58619945 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中国南方人群[OR(95%CI)=0.660(0.470~0.925),P=0.016],而rs7316246和rs216008位点的突变在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以上3个SNPs位点与非镇静类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总体疗效无明显相关性(rs58619945:OR=0.843,P=0.454;rs7316246:OR=2.103,P=0.102;rs216008:OR=0.237,P=0.363),但在单药分析时地氯雷他定的病例中rs216008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间疗效存在差异[OR(95%CI)=0.480(0.247~0.933),P=0.029],而咪唑斯汀的病例疗效未观察到与3个SNPs位点(rs58619945,rs7316246和rs216008)的相关性。结论:rs58619945位点在患者中的A/G突变可能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相关,而rs216008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可能与地氯雷他定药物作用的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易感性 遗传多态性 CACNA1C基因 非镇静类第二代抗组胺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汪浩 胡国华 刘宏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U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左西替利嗪口服(2~6岁:5 m L/次,>6岁:10 m L/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维生素...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U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左西替利嗪口服(2~6岁:5 m L/次,>6岁:10 m L/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联合维生素D口服(2~5岁:400 IU/d,>6岁:800 IU/d)。4周为1个疗程,同时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其临床疗效、血清25-(OH)D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4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7.31%(3/41)]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8/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P<0.01)。结论 :维生素D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治疗儿童CSU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儿童CSU的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维生素D 左西替利嗪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易红 雷铁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58-460,共3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肥大细胞驱动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目前对CSU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依赖于临床经验判断,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找到一种(组)监测疾病的活动度、病程以及治疗反应性的生物标志物,有利于对CSU患者进行合理...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肥大细胞驱动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目前对CSU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依赖于临床经验判断,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找到一种(组)监测疾病的活动度、病程以及治疗反应性的生物标志物,有利于对CSU患者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诊疗。该文对与CSU病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生物标志物 活动度 病程 治疗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白璐 张丽君 朱才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1-275,共5页
目的: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患者病情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检测48例CSU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其与CSU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将25-羟维生素D... 目的:评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患者病情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检测48例CSU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其与CSU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将25-羟维生素D缺乏的CS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B组,A组予枸地氯雷他定、富马酸酮替芬及碳酸钙D3颗粒,B组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和富马酸酮替芬,6周后评价有效率,治疗终结2个月后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前CSU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是(17.97±8.41)μg/L和(27.99±10.4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8,P=0.000)。25-羟维生素D水平与CSU病情呈负相关(r=-0.375,P=0.000)。治疗A组有效率(78.26%)高于B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1,P<0.025)。A组的复发率(4.34%)低于B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1)。结论:CSU患者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以显著提高CSU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疗效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698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晓 郑冰洁 +3 位作者 陈黎 陈茜岚 黄迎 钱秋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 总结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CSU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98例CSU患儿,男356例、女34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0(2.0~7.0)岁,1~7岁474例(67.9%),为高发年龄段;中位病程6.... 目的 总结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CSU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98例CSU患儿,男356例、女34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0(2.0~7.0)岁,1~7岁474例(67.9%),为高发年龄段;中位病程6.0(3.0~12.0)月。119例(17.1%)发病前有感染、食物、疫苗等诱发因素。伴发特应性疾病者最多,共211例(30.2%)。79例患儿进行了抗核抗体(ANA)检查,16例(20.3%)阳性。共84例CSU患儿进行了25-(OH)D检测,中位血清25-(OH)D水平为55.1 nmol/L(26.3~80.6 nmol/L),对照组为70.2 nmol/L(55.9~93.5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CSU有自身的临床特点,存在一定比例ANA阳性以及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现象,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临床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5和-33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帮友 刘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5、IL-33的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健康人对照30例,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5、IL-33的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健康人对照30例,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25、IL-33水平,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IL-25、IL-3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分别为(149.58±25.47)ng/L、(95.41±25.59)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0.52±28.16)ng/L、(80.25±25.03)ng/L,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和<0.05),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分别为O.54和0.67,均P<0.01)。结论:IL-25、IL-3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白细胞介素25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与临床及实验室生物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高澎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7-320,共4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是自发性风团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是基于皮疹的特点,尚缺乏可用于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慢性自发性荨麻...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是自发性风团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是基于皮疹的特点,尚缺乏可用于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特应性 免疫球蛋白E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团”未必都和过敏有关
13
作者 任珊珊 周晋安 《农村新技术》 2020年第4期68-68,共1页
"风团"学名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又称风疹团、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并非同一疾病),表现为迅速发生与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风团发作时,皮肤异常刺痒,随着痒感和搔抓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 "风团"学名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又称风疹团、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并非同一疾病),表现为迅速发生与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风团发作时,皮肤异常刺痒,随着痒感和搔抓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或苍白色风疹块。少数情况下,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大部分急性荨麻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过敏导致,过敏原因非常复杂,通常有食物、花粉、尘螨、药物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