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HD-t DCS的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层区,刺激时间20 min/次,3次/周,共6周。通过Prokin平衡测试系统采集干预前、干预6周后3组受试者在双足睁眼站立、双足闭眼站立、优势足睁眼站立3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mm^(2))、运动轨迹周长(mm),评估其静态平衡功能。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1 m A组、2 m A组在双足睁眼、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3种测试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显著减小(P<0.05);假刺激组在3种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1 m A组与2 m A组在双足睁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数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2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2 m A组<1 m A组<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且2 m A电流强度的干预效果更优。展开更多
目的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目的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医脉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新西兰临床实践指南研究组、国际指南网中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的证据,检索的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4年5月。由2名经过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9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运动获益及安全、运动方案制订、运动方案实施、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监测6个方面进行整合,共汇总27条证据。结论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疼痛,锻炼肌肉,增强脊柱稳定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证据进行选择,为患者制订安全、科学、个体化的运动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展开更多
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近年来,本体感觉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成为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矫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本体感觉的减退和躯干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是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近年来,本体感觉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成为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矫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本体感觉的减退和躯干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是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复发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在CLBP的治疗中应重建本体感觉和加强躯干肌控制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本文通过查阅Cochrane、Medline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综述了本体感觉维持关节功能性稳定的机制、本体感觉减退诱发CLBP及其在CLBP康复中的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HD-t DCS的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层区,刺激时间20 min/次,3次/周,共6周。通过Prokin平衡测试系统采集干预前、干预6周后3组受试者在双足睁眼站立、双足闭眼站立、优势足睁眼站立3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mm^(2))、运动轨迹周长(mm),评估其静态平衡功能。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1 m A组、2 m A组在双足睁眼、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3种测试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显著减小(P<0.05);假刺激组在3种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1 m A组与2 m A组在双足睁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数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2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2 m A组<1 m A组<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且2 m A电流强度的干预效果更优。
文摘目的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医脉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新西兰临床实践指南研究组、国际指南网中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的证据,检索的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4年5月。由2名经过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9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运动获益及安全、运动方案制订、运动方案实施、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监测6个方面进行整合,共汇总27条证据。结论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疼痛,锻炼肌肉,增强脊柱稳定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证据进行选择,为患者制订安全、科学、个体化的运动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
文摘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近年来,本体感觉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成为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矫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本体感觉的减退和躯干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是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复发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在CLBP的治疗中应重建本体感觉和加强躯干肌控制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本文通过查阅Cochrane、Medline和CNKI等电子数据库,综述了本体感觉维持关节功能性稳定的机制、本体感觉减退诱发CLBP及其在CLBP康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