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贫血病因病机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梁亮 何学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53-54,共2页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成因各异,究其根本,一方面源其脾肾两虚,生血乏源;另一方面为邪浊壅滞,耗气伤血,二者并重。前者常贯穿疾病始末,后者常出现慢性肾脏病中、晚期。临床治疗当根据各期病因病机特点,扶正、泄浊各予侧重,辨证施治。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贫血 脾肾两虚 脾失健运 肾元亏耗 扶正 邪浊壅滞 泄浊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脾丸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杰 马俊杰 +1 位作者 张以来 魏善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归脾丸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CKD贫血,中医诊断为脾虚、血虚证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归脾丸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CKD贫血,中医诊断为脾虚、血虚证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脾丸,共治疗60d,2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b明显升高(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hs-CRP、IL-6皆有明显下降(P〈0.05~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归脾丸具有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丸 MHD 慢性肾脏病贫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