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曼 徐曼曼 +2 位作者 王鑫 栗光明 陈煜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8,共7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肝外器官衰竭,短期病死率高。肝移植是ACLF患者的唯一治愈方法,但供肝短缺和分配系统的限制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接受移植。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器官分配体系存在低估ACLF患者肝移植紧迫性的风险,开发更好的评估工具以确定哪些ACLF患者最有可能从肝移植中受益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流的ACLF定义、ACLF肝移植治疗适应人群的选择以及ACLF肝移植预后的评分进行综述,以期为ACLF患者肝移植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急性衰竭 器官衰竭 终末期病模型评分 预后 静态评估 动态评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2
作者 邓凯 崔佳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采用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5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血浆交换...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采用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5例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血浆交换人工肝组(54例)和常规组(81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治疗,血浆交换人工肝治疗组根据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情况,选择以血浆交换为中心的人工肝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肝治疗组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527.96±1504.21)显著高于常规组(1854.75±940.23)(P=0.004);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合并糖尿病和肝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30、0.030);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以及直接胆红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值分别为<0.001、<0.001、0.040、0.030、0.040、0.006),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40);人工肝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感染、腹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0、0.020);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病情复杂的ACLF患者更推荐直接采取以血浆交换为中心的人工肝治疗,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动态监测白介素-6、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可作为人工肝疗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治疗 急性衰竭(ACLF) 终末期病模型(MELD)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sPD-1/sPD-L1与T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古丽沙提·海米提 朱玥洁 +4 位作者 谢忻汝 郭文宏 丁剑冰 鲁晓擘 张峰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7-823,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病程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病程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sPD-L1)、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水平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确诊为HBV-ACLF患者的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根据研究对象28 d的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40例和死亡组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及CD8+T细胞的比例。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sPD-1和sPD-L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GF-β和IL-10的表达。Pearson法分析HBVACLF患者血清中sPD-1/sPD-L1与患者MELD评分、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外周血及血清中CD4+T细胞百分比、sPD-1、sPD-L1、IL-10和TGF-β高于存活组,而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存活组(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sPD-1水平与IL-10、TGF-β和CD4+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sPD-L1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IL-10、TGF-β和CD4+T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sPD-1/sPDL1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应答,通过综合考虑患者sPD-1和sPD-L1水平可以为HBV-ACLF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T细胞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son病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唐露露 陈怀珍 +4 位作者 张静 董婷 李俊 江海林 杨文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WD)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70例WD-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2周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 目的探讨Wilson病(WD)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70例WD-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2周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36)与死亡组(n=3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D-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对模型整体系数进行综合检验,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分析新建模型以及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CLIF-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硬化分级(CTP)评分对WD-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70例WD-ACLF患者,生存组36例,男22例,女14例,中位年龄30.0(17.3,40.0)岁;死亡组34例,男25例,女9例,中位年龄34.0(28.8,41.0)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组病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死亡组,白细胞计数(WBC)、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铜蓝蛋白(CER)水平,以及感染、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比例低于死亡组,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Na^(+)、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1.176,95%CI1.043~1.325)、INR(OR=7.635,95%CI1.767~32.980)、TBIL(OR=1.012,95%CI1.003~1.021)、上消化道出血(OR=11.654,95%CI 1.029~131.980)是影响WD-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WD-ACLF预后联合模型,该模型评估WD-ACLF预后的AUC为0.941,大于CLIF-SOFA评分(AUC=0.802)、MELD评分(AUC=0.897)、CTP评分(AUC=0.722)。结论病程、INR、TBIL、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WD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预后模型能更为准确地预测WD-ACLF患者的预后,其预测价值优于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和CTP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急性衰竭 预后 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终末期病模型 硬化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ld-Pugh、MELD和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被引量:2
5
作者 彭颖 祁兴顺 郭晓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63-863,共1页
【据《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年4月报道】题:Child-Pugh、MELD和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作者Peng Y等)来自中国沈阳军区总医院的Peng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来探讨Child-Pugh、MEL... 【据《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年4月报道】题:Child-Pugh、MELD和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作者Peng Y等)来自中国沈阳军区总医院的Peng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来探讨Child-Pugh、MELD和总胆红素-白蛋白(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ALBI评分 CHILD-PUGH MELD 死亡风险 沈阳军区 总胆红素 病学会 特征曲线 能力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系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磊 王凤梅 +4 位作者 阚志超 李岩 肖时湘 刘华 李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几种不同评分系统比较,找出更适合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方法。方法:将142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其3个月后的存活及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n=72)及病死组(n=70),分别计算CTP、MELD、ANN、SOFA、... 目的:通过对几种不同评分系统比较,找出更适合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方法。方法:将142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其3个月后的存活及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n=72)及病死组(n=70),分别计算CTP、MELD、ANN、SOFA、SMSVH、LRM等评分,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ANN、SOFA、LRM、MELD、CTP、SMSVH,相应数值分别为0.92、0.89、0.89、0.87、0.78和0.69。ANN、SOFA、LRM、MELD的AUC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N、SOFA、LRM、MELD的AUC值>CTP、SM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P的AUC值>SM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SOFA、LRM、MELD较好;CTP稍差;SMSVH最差,不适用于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ANN可能为最佳评分系统,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动态的临床观察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系统 乙型 急性衰竭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且补体C3和C4含量降低 被引量:12
7
作者 童杨 管世鹤 +4 位作者 周强 杨凯 方亚平 韦玉 潘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IgA和补体C3、C4的含量,并评估其在预测HBV-ACL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HBV-ACLF患者及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CHB组...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IgA和补体C3、C4的含量,并评估其在预测HBV-ACLF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HBV-ACLF患者及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CHB组、HBV-ACLF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各组血清IgA和补体C3、C4含量,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A、C3和C4评估CHB患者发生HBV-ACL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HB组和HBV-ACLF组血清IgA含量显著增高,且HBV-ACLF组血清IgA含量高于CHB组,而HBV-ACLF组血清C3、C4含量较CHB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显示,血清IgA、C3及C4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898和0.791,即C3的AUC最大,当C3的截断值(cut off)为0.71时,评估HBV-ACLF风险值的敏感性为87.5%,特异度为90%。结论CHB患者与HBV-ACLF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C3、C4含量降低,对CHB发生HBV-ACLF有潜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乙型炎相关性急性衰竭 IGA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谢仕斌 吴元凯 +5 位作者 朱建芸 张英 陈淑如 凌莉 柯伟民 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4-840,共7页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方法】55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按9∶1分成训练样本(499例)和测试样本(59例)。首先进行单变量分析,选择对预后最有影响且临床易于评估的...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方法】55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按9∶1分成训练样本(499例)和测试样本(59例)。首先进行单变量分析,选择对预后最有影响且临床易于评估的一些因素并按其程度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计算患者综合评分。利用这些指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求得判别方程和判别界值。运用判别方程在训练样本中做回代判别和交互验证,在测试样本中进行组外考核,利用判别符合率评估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准确性。【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起病前有无肝硬化基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多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选择临床上易于评估且对预后最有影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肝性脑病、腹水程度、肝肾综合征及感染情况等6项指标,分别按其程度赋予一定分值,建立了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6项指标综合评分为6、7、8、9、10分的患者其死亡率分别为34.9%、66.7%、76.7%、85.7%、91.7%;综合评分≥11分者死亡率为100%。判别方程的回代判别符合率75.9%~88.9%,交互验证符合率为75.1%~88.9%,组外判别符合率74.3%~88.0%。【结论】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且简单、方便计算。动态评估能很好地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9
作者 任艺 刘璐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0-1910,共1页
【据《Hepatol Res》2018年6月报道】题: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作者Ren Y等)建立并验证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预警模型。回顾性分析474例重症化CH... 【据《Hepatol Res》2018年6月报道】题: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作者Ren Y等)建立并验证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预警模型。回顾性分析474例重症化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474例患者分为建模组(n=280)和验证组(n=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炎患者 急性衰竭 预警模型 重症化 临床资料 RES C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BeAg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肝炎复发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转归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佳聪 李小鹏 +4 位作者 程晓宇 车媛梅 雷弯 周观林 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肝炎复发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病情转归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后肝炎复发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病情转归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停用NUC后致HBV-ACLF的CHB患者。根据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57)和HBeAg阴性组(n=5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征和入院时TBil、DBil、ALT、AST、PT、活化部分PT(APTT)、PT/INR、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以及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情况、HBV-ACLF病情转归差异。同时,选取48例持续NUC抗病毒治疗>2年且HBV DNA<20 IU/mL的CHB患者,收集并检测其血清HBV pgRNA水平,探讨影响停药时不同HBeAg状态患者HBV-ACLF预后差异的可能原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108例停药复发HBV-ACLF患者中,HBeAg阳性组好转率49.1%,HBeAg阴性组好转率74.5%。HBeAg阴性组的好转率高于HBeAg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06)。HBeAg阳性组入院时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8,P=0.002)。在48例长期NUC抗病毒治疗达到病毒学应答的CHB患者中,HBeAg阳性组HBV pgRNA载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H=2.814,P=0.049)。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停用NUC抗病毒治疗后肝炎复发致HBV-ACLF的病情好转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基线HBV pgRNA水平差异可能与不同HBeAg状态HBV-ACLF的病情转归存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慢性 炎e抗原 乙型 急性衰竭 核苷类 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风险指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单中心159例经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政俊 李杰群 +5 位作者 宾阳阳 陈广顺 李强 齐海智 司中洲 胡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LIF-C ACLFs),将受体分为CLIF-C ACLFs<48组(78例)和CLIF-C ACLFs≥48组(81例)。分别观察各组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指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受体肝移植术后90 d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DRI<1.65组与DRI≥1.65组的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LIF-C ACLFs <48组和CLIF-C ACLFs≥48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的ICU住院时间为4(3~14)d,明显短于CLIF-C ACLFs≥48组的7(1~33) d(P<0.05)。CLIF-C ACLFs评分是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DRI<1.65组与DRI≥1.65组的术后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受体术后90 d生存率为94%,明显高于CLIF-C ACLFs≥48组的79%(P<0.05)。结论 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与选用供体的DRI无明显相关性,应早期及时行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移植 供体风险指数 慢性衰竭联盟-器官衰竭评分 慢性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 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10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萱 赵红霞 许青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101例,按发病基础分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3组,比较它们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1)3组...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101例,按发病基础分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3组,比较它们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1)3组患者的ALT、ALB、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HBV携带者组中的ALT、ALB、CHE明显高于其它两组。(2)3组并发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3组患者发病年龄以慢性HBV携带者组最小,肝硬化组年龄最大。3组预后,以慢性HBV携带者组最好,肝硬化组最差。结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病的急性肝衰竭,在生化指标、合并症、预后均有差异。肝硬化组预后最差,应尽早进性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携带者 慢性 硬化 急性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郑建铭 黄翀 +1 位作者 鱼康康 李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CHB-ACLF)患者中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住院,使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且出院诊断为C...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CHB-ACLF)患者中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病死率。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住院,使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且出院诊断为CHB-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56例患者纳入研究,拉米夫定组36例,恩替卡韦组20例。拉米夫定组患者7、14和28 d生存率分别为94%、72%和64%,恩替卡韦组患者分别为70%、65%和65%。拉米夫定组7 d病死率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4 d和28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分和ACLF 0-1级患者两组28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拉米夫定组7 d的病死率低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14 d和28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ACLF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第1周生存率高于恩替卡韦,但短期(28 d内)生存率与恩替卡韦相似,有肝硬化基础或有肝移植意愿的患者也可考虑拉米夫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 急性衰竭 核苷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蓓蓓 管世鹤 +3 位作者 杨凯 王爱华 潘颖 张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新型预测模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数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新型预测模型在预测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24例HBV-ACLF患者中,28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22.6%;Logistic回归方程多变量筛选出直接胆红素(DBIL)与凝血酶原时间(PT-S)是影响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新型预测模型与MELD分数呈正相关性(r=0.629,P<0.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新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明显高于MELD评分的AUC(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IL与PT-S是HBV-ACLF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包含DBIL与PT-S的新型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急性乙型衰竭 终末期病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韩成美 任运华 丁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CLF患者(HBV⁃ACLF组)、同期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5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CHB组)和门诊接诊的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计算COSSH⁃ACLF评分,检测血清IL⁃37、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收集HBV⁃ACLF组临床资料和入院30 d临床结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94例)。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HBV⁃ACLF组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ALT、AST、TBIL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CHE、Alb低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肝性脑病、低HBV⁃DNA、高COSSH⁃ACLF评分、高IL⁃37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798、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71.43%、91.43%;85.11%、76.60%、94.68%。结论HBV⁃ACLF患者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水平显著增加,COSSH⁃ACLF评分、IL⁃37与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有关,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可提高对HBV⁃ACLF近期预后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急性衰竭 乙型炎病毒 中国重型乙型炎研究组⁃急性衰竭评分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估预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世德 YANG F +1 位作者 LIU Y ZENG B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80-2080,共1页
【据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1年7月报道】题: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估预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作者Yang F等)在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多由重症化慢性HBV感染者加重发展而来,早期预测重症化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进... 【据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1年7月报道】题: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评估预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作者Yang F等)在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多由重症化慢性HBV感染者加重发展而来,早期预测重症化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进展是提高ACLF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既往研究发现肝损伤程度是决定重症化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重症化慢性HBV感染者肝损伤程度由急性及慢性肝损伤程度组成,因此,理论上在不同肝损伤程度的患者中决定向ACLF进展的肝纤维化程度应该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慢性HBV感染者 慢性乙型炎患者 慢性损伤 重症化 损伤程度 纤维化程度 病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爱华 管世鹤 +5 位作者 杨凯 王琴 周强 陈礼文 张浩 孙蓓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分析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HBVACLF)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其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潜在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中诊断明确的HBV-ACLF患者80例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例,发色底物法分析患者AT-... 目的分析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HBVACLF)抗凝血酶原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其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潜在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中诊断明确的HBV-ACLF患者80例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例,发色底物法分析患者AT-Ⅲ活性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能否作为影响HBV-ACLF临床预后的潜在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与CHB患者相比,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降低,其它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指标除ALB和PTA减少外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患者AT-Ⅲ活性水平与TBIL、PT-INR、PTA均具有相关性,HBV-ACLF患者预后分组中AT-Ⅲ活性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AT-Ⅲ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6,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52.9%,界值为16.4%;采用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敏感性76.5%,特异性55.9%,界值为28.5;AT-Ⅲ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88.2%,界值为AT-Ⅲ:20.1%,MELD评分:25。结论AT-Ⅲ与HBV-ACLF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病情进展相关,临床联合MELD评分在预测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原Ⅲ 急性衰竭 慢性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8
作者 易慧敏 +8 位作者 刘剑戎 陆平兰 黎利娟 范明明 易小猛 吕海金 魏绪霞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合并肝外器官衰竭综合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ACLF唯一的有效手段。ACLF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感染防控、营养及器官功能的维护等难题仍存在探讨空间。中国医师协会器官...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合并肝外器官衰竭综合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ACLF唯一的有效手段。ACLF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感染防控、营养及器官功能的维护等难题仍存在探讨空间。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肝移植加速康复学组组织了相关专家从手术时机、器官保护、营养支持、感染防控、康复锻炼以及内环境调节等方面对ACLF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急性衰竭 慢性 手术时机 器官保护 营养支持 感染防控 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2
19
作者 彭文婷 顾慧敏 +3 位作者 蒋川 刘槿晴 张暕 傅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1,共8页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 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死率很高。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 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病死率很高。早期快速降低HBV-DNA载量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诺福韦等。新上市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以其更强效的抗病毒作用、更高的转氨酶复常率、更好的骨肾安全性及零耐药等优点,得到临床医师的极大关注。但关于TAF治疗中国HBV-ACL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较少,且缺乏药物经济学评价。本研究旨在比较TAF与ETV治疗HBV-ACLF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96例,其中前期66例、早期57例、中期43例和晚期30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TAF组80例,ETV组11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的生化及病毒学指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比较2种药物的成本-效果比值,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4周时,2组疗效(肝功能、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TV组相比,TAF组的血肌酐水平更低[(80.35±18.77)μmol/L vs(105.59±82.32)μmol/L,P<0.0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更高[(95.65±23.21)mL/(min·1.73 m^(2))vs(82.68±26.32)mL/(min·1.73 m^(2)),P<0.05]。治疗12周时,2组的总体肝移植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肝衰竭前期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低于ETV组(0 vs 13.89%,P<0.05)。在肝衰竭早期、中期、晚期,2组的肝移植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04%vs 17.65%、37.50%vs 37.04%、54.55%vs 68.42%,均P>0.05)。在12周的观察期内,2组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TAF组的成本-效果比值较低,治疗成本较低。结论:TAF与ETV在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及降低病毒载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二者的安全性相当。TAF对肾功能的保护更具优势,可降低肝衰竭前期患者的肝移植率+病死率;TAF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面优于E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相关急性衰竭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疗效 安全性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不同肝病基础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及可逆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红敏 胡瑾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45-2545,共1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作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诊断标准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否能作为ACLF的慢性肝病基础是争议的一个焦点。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联盟(AARC)认为肝硬化进展到失代偿期...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作为一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诊断标准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否能作为ACLF的慢性肝病基础是争议的一个焦点。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联盟(AARC)认为肝硬化进展到失代偿期后肝脏储备功能显著下降,遭受急性损伤时不具备ACLF可逆性的特征,所以将失代偿期肝硬化从ACLF的慢性肝病基础中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硬化 慢性 脏储备功能 急性衰竭 临床综合征 可逆性 诊断标准 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