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美辛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D34^+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晶 冯敏 +4 位作者 刘毅 刘张玲 李会 黄峥兰 冯文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2-478,共7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IN)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慢粒慢性期、急变期患者骨髓标本和正常脐带血标本中的CD34+细...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IN)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慢粒慢性期、急变期患者骨髓标本和正常脐带血标本中的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选纯度,瑞氏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34+细胞中β-catenin和BCR/ABL的表达及定位。使用IN联合伊马替尼(IM)处理CD34+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β-catenin蛋白变化,瑞氏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定量PCR检测靶基因c-myc和cyclin D1的m 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CR/ABL蛋白变化。结果成功分选出CD34+细胞,纯度达90%以上;β-catenin和BCR/ABL均在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IN与IM联用能够显著抑制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使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明显增加细胞的凋亡,明显降低c-myc和cyclin D1的m RNA水平,并使BCR/ABL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但对正常CD34+细胞没有影响。结论 IN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增强IM对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杀伤力,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β-catenin的表达,抑制c-myc和cyclin D1的转录及BCR/ABL的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变 CD34+细胞 β-catenin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真真 房佰俊 +3 位作者 宋永平 张莉 周健 罗长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7-258,共2页
目的观察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规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性期患者12例,应用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 目的观察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规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性期患者12例,应用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可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其中完全血液学缓解率36.36%(4/11),部分血液学缓解率36.36%(4/11),总的血液学缓解率达72.72%(8/11);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18.18%(2/11),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45.45%(5/11),总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达63.64%(7/11)。结论TPA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常规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变期患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变 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 伊马替尼(格列卫)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慧 马立元 +1 位作者 闫金松 梁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39-42,共4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 )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CML 病程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慢性期(chronic phase,CP )、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AP )及急变期(blast crisis, BC )。同一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 )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CML 病程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慢性期(chronic phase,CP )、加速期(accelerate phase,AP )及急变期(blast crisis, BC )。同一疾病的不同演变阶段,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却截然不同。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粒系增生,骨髓、外周血和脾脏中大量粒细胞积聚,主要是接近成熟的中、晚幼粒细胞为主,此阶段患者对于羟基脲、干扰素、温和化疗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相关治疗反应好,能很快获得完全缓解,部分患者缓解后可以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从而达到长期无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变 BCR ABL 转录因子 慢性 加速期 CM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耳部表现为首诊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4
作者 张静 李尧 +5 位作者 郭英 苏娟 王铭歆 张璐璐 张耕 周慧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25,共4页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疾病初期先后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及持续性眩晕两种不同类型的眩晕,并且双耳相继发生突发性听力下降、耳鸣,在临床少有报道,现对此例患者报道如下。本研究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IRB2024-YX-400-01),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持续性眩晕 突发性听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俊霞 蒋溪媛 席亚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5,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免疫学因素等影响因素有关。早期转换TKI、联合其他疗法以及靶向白血病干细胞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TFR率。本文就TKI停药的探索、影响TFR的因素、停药患者的选择、提高TFR的策略、停药后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CML患者实现TFR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停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无治疗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6
作者 韩美玲 刘冠 +1 位作者 金武 杜鹃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9-1091,共3页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诊治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难点问题,若并发其他特殊疾病则治疗难度加大,影响预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诊治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难点问题,若并发其他特殊疾病则治疗难度加大,影响预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为1.6/10万~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耐受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不同亚型MDSC与肿瘤负荷的相关性及疗效预测价值
7
作者 胡忠利 杨艳丽 +1 位作者 李佳佳 潘少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6-1573,共8页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L患者中各类MDSCs的比例。RQ-PCR检测WT1及BCR-ABL的相对表达量。以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CML患者中不同BCR-ABL表达量、不同WT1表达量、不同CD34^(+)细胞数、不同病程情况中MDSCs分布的区别,以及CML慢性期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各类MDSCs表达。同时检测不同阶段CM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比较淋巴细胞亚群及MDSCs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时为CML慢性期的患者G-MDSC及e-MDSC均较正常对照组比例明显增加(P<0.05)。初诊时即为加速期及急变期的CML患者中G-MDSC、e-MDSC的比例均较CML慢性期患者明显增加(P<0.05)。但在CML加速期M-MDSC的比例与CML慢性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ML患者中G-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5587,0.5307,0.5981),M-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1321,0.1446,0.1578),e-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6043,0.6207,0.6259)。G-MDSC在各治疗阶段的最佳反应组均明显低于警告/失败组;e-MDSC仅治疗3个月时,比例在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SC在各阶段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性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并且仅G-MDSC细胞比值与其BCR-ABL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7981)。CML急变期的T淋巴细胞较加速期及慢性期比例明显减少,NK细胞比例升高。仅G-MDSC比例与T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类MDSCs与BCR-ABL、WT1基因、CD34^(+)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与CML患者的肿瘤负荷程度呈正相关。但M-MDSC的相关性弱于G-MDSC及e-MDSC。治疗后CML患者随着病情的缓解,G-MDSC相应减少,但M-MDSC无明显变化,e-MDSC仅在早期3个月治疗阶段中存在差异。G-MDSC的比例变化或可预测CML治疗效果。MDSC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G-MDSC的抑制作用较M-MDSC及e-MDSC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抑制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 WT1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成功救治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鑫 张笑 +7 位作者 郭毅 冯俊 肖志源 解兆祥 武静 许冬蕊 魏俊吉 王裕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2,共6页
血小板升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的罕见表现。本文首次报道1例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CML合并脑出血病例。该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升高,凝血功能正常,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出现术区和其... 血小板升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的罕见表现。本文首次报道1例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CML合并脑出血病例。该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升高,凝血功能正常,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出现术区和其他系统出血,结合骨髓活检及基因检测确诊为CML。予以氟马替尼经空肠管给药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此项治疗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本文对该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警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小板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5p/ZNF705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源外泌体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鲍静 许晗 +3 位作者 汪万杰 许婷婷 戴霁菲 夏瑞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562细胞中的Exo形态大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K562细胞的Exo、BMSCs标记分子及黏附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黏附实验检测BMSCs的黏附能力;CCK-8法检测BMSCs活性、萤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ZNF705A结合情况等。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41-5p表达在CML患者和K562细胞源Exo中均明显降低;qRT-PCR和Western blot等结果表明,CML患者中BMSCs的黏附蛋白CD44和CXCL12表达明显降低,且能够吞噬K562细胞源Exo。进一步发现,与CD34^(+)细胞相比,K562源性Exo能够降低Exo促进的BMSCs中CD44和CXCL12表达和黏附作用;同时,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等验证miR-141-5p与ZNF705A靶向结合;最后发现通过上调K562细胞源Exo中miR-141-5p的表达,靶向抑制ZNF705A,进而促进BMSCs的活性和黏附功能。结论K562细胞下调Exo中miR-141-5p表达,减少对ZNF705A的靶向抑制,进而抑制BMSCs的黏附功能,从而调控CML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41-5p K562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ZNF705A 外泌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联合Treg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停药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陈曦 王欢 +4 位作者 李小龙 沈丽 刘洪涛 王碧薇 赵宏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00-2904,共5页
目的探讨NK细胞及Treg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停药患者中的变化及二者对TKI停药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CML的患者200例,分为停药组(n=100)... 目的探讨NK细胞及Treg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停药患者中的变化及二者对TKI停药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CML的患者200例,分为停药组(n=100)和未停药组(n=100),停药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复发组(n=41)和未复发组(n=59),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对停药后结局的影响,探讨患者停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K细胞及Treg对TKI停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停药组中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停药组(P<0.05),而前者NK细胞(P<0.05)及Treg细胞(P<0.01)的数量显著高于后者。与复发组患者相比,未复发组患者中应用干扰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前者(P<0.05),TKI治疗时间及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复发组患者(P<0.05)。未复发组的N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复发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应用干扰素(OR=1.25,95%CI:1.11~2.03,P<0.001)、DMR持续时间(OR=1.16,95%CI:1.08~1.92,P<0.05)、NK细胞(OR=1.64,95%CI:1.14~2.28,P<0.01)、Treg细胞(OR=1.83,95%CI:1.15~2.42,P<0.01)均是停药后患者是否复发的关键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K细胞联合Treg细胞预测TKI停药后是否复发的AUC=0.892(95%CI:0.857~0.927,P<0.001)。结论NK细胞和Treg细胞在TKI停药未复发的患者中显著增加,二者联合对于CML患者停药是否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TREG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TKI停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东萍 葛万文 +1 位作者 邵晶 孙延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CML的疾病靶点。筛选出药物和CML的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应用DockThor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利用CCK-8法测定秦巴硒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验证其对相关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共126种,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172个;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治疗CML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秦巴硒菇提取物在K562细胞中24、48 h的IC50分别为1.86、1.48 g·L^(-1),秦巴硒菇提取物可抑制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 秦巴硒菇提取物可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多种方式协同作用治疗CML,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硒菇提取物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酵解参与调控楝酰胺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玲芝 王春林 +3 位作者 刘务玲 杨奕樱 李艳梅 宋佳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04,77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参与楝酰胺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及机制。研究发现,楝酰胺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于K562细胞3 d的IC 50为21.70±5.68 nmol/L。楝酰胺阻滞K562细胞于G2/M期,诱导出现凋亡。...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参与楝酰胺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及机制。研究发现,楝酰胺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于K562细胞3 d的IC 50为21.70±5.68 nmol/L。楝酰胺阻滞K562细胞于G2/M期,诱导出现凋亡。楝酰胺降低了K56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水平,抑制c-Myc和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的蛋白表达。K562细胞在进行去葡萄糖处理后生长减慢,乳酸生成水平降低,c-Myc蛋白表达下调。楝酰胺在无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含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以上结果说明楝酰胺具有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c-Myc和HK2介导的糖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酰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糖酵解 C-MYC H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菁 王振杰 李占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三元基序59(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DNR)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和K562细胞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特... 目的:探讨干扰三元基序59(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DNR)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和K562细胞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特异性小干扰RNA(si-TRIM59)转染至K562细胞,并用DNR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初治时骨髓组织相比,化疗耐药时患者骨髓组织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i-TRIM59组和DN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Bcl-2、Wnt3α、GSK-3β蛋白表达量、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si-TRIM59组和DNR组比较,si-TRIM59+DN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Bcl-2、Wnt3α、GSK-3β蛋白表达量、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干扰TRIM59表达可增强K562细胞对DNR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5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柔红霉素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早期预测
14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患者的连续数据。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各时点疗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获得DMR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对DMR进行早期预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为患者获得MR4、MR4.5、stable MR4.5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HT的最佳截断值为28 d,与HT>28 d的患者相比,HT≤28 d的患者分别在2年、3年和5年更容易获得DMR(74.2%vs 27.3%,71.2%vs 22.7%,63.6%vs 25.0%,均P<0.001)。按照3个月BCR-ABL^(IS)水平及HT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结论:除了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之外,HT可作为CML疗效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于患者获得DMR具有更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 BCR-ABL 减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基因和转录因子FoxO3a在初发和急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穆会君 谢平 +1 位作者 沈云峰 蒋元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发和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和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EVA Green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BCR/ABL、FoxO3a和GAPDH的方法,检测25例CML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B...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发和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和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EVA Green建立实时荧光RT-PCR检测BCR/ABL、FoxO3a和GAPDH的方法,检测25例CML初发和25例CML急变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BCR/ABL融合基因和FoxO3a的表达,以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中FoxO3a的表达,以GAPDH为内参基因,各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T相对定量法。结果:CML急变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初发患者的4.72倍,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中FoxO3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CML初发和急变患者的143.39倍和8.18倍。结论:BCR/ABL融合基因的高表达与转录因子FoxO3a的低表达可能与CML不同阶段的病理过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 FOXO3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实时荧光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1-5p/ABCG1逆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
16
作者 许晗 许婷婷 +1 位作者 汪万杰 鲍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7-1896,共10页
目的探究miR-141-5p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IM耐药和敏感患者miR-141-5p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转染前后MMP-3、MMP-9、Bcl-2等蛋白的... 目的探究miR-141-5p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IM耐药和敏感患者miR-141-5p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转染前后MMP-3、MMP-9、Bcl-2等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活性;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ABCG1的结合情况;裸鼠成瘤验证miR-141-5p在体内对肿瘤的影响。结果miR-141-5p在IM耐药的CML患者和K562/G01细胞中下调,且miR-141-5p的过表达可以抑制IM耐药CML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对荷瘤小鼠的研究表明,miR-141-5p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miR-141-5p可以直接靶向作用于IM耐药CML细胞中的ABCG1调控CML发生。结论miR-141-5p和ABCG1形成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在IM耐药性中发挥作用,从而抑制CML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miR-141-5p 伊马替尼 ABCG1 耐药 K5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卫治疗加速期、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秀群 盛瑞兰 +2 位作者 葛峥 徐卫 李建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6-647,共2页
2002年4月~2003年3月我院使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加速期2例及急变期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 格列卫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BCR/ABL e13a3转录本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急变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方圆 王淼 +3 位作者 黄志卓 王毓 刘玉鹏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2-324,共3页
1病例资料男,汉族,13岁,因“发热5 d”于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图1为患儿临床信息时间轴。患儿5 d前出现发热,体温38.9℃,伴流涕,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发热无缓解。个人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均无异常。结合查体、辅助检... 1病例资料男,汉族,13岁,因“发热5 d”于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图1为患儿临床信息时间轴。患儿5 d前出现发热,体温38.9℃,伴流涕,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发热无缓解。个人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均无异常。结合查体、辅助检查(图1)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予氟马替尼600 mg·d^(-1)规律口服,偶有全身荨麻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科大学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信息 头孢类抗生素 病例报告 病例资料 时间轴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儿应用生长激素后出现急变1例病例报告
19
作者 郑方圆 王淼 +1 位作者 贾月萍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477,共3页
1 病例资料女,5岁11个月,因“消瘦、腹痛1个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我院)。个人史及家族史: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 kg。父亲身高170 cm, 母亲身高152 cm。体格检查:身高112 cm(位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曲线P_(3)~P_(10)),体重2... 1 病例资料女,5岁11个月,因“消瘦、腹痛1个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我院)。个人史及家族史: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 kg。父亲身高170 cm, 母亲身高152 cm。体格检查:身高112 cm(位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曲线P_(3)~P_(10)),体重20 kg(P_(50)~P_(75)),脾肋下4.4 cm, 其余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9×10^(9)·L^(-1),Hb 99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顺产 病例报告 病例资料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75 出生体重 生长激素 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单中心十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菲 张晓洁 +6 位作者 张荣艳 肖承京 卢炜 饶佳 周玉兰 陈国安 杨赣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32-437,共6页
目的:总结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初治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5例cM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5例为入组格列卫... 目的:总结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初治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5例cM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5例为入组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行伊马替尼治疗、30例为干扰素(IFN-α)治疗、50例为羟基脲单药治疗和30例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的患者,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治疗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ompletehematologicremission,CHR)均为96.7%,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ompletecytogeneticremission,CCyR)为89.7%和93.3%,完全分子学缓解率(completemolecularremission,CMoR)为49.7%和83.3%(P=0.001);而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组CHR、CCyR和CMoR均明显低于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治疗组。伊马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明显优于其他组(P〈0.001),甚至优于Allo-HSCT治疗组(10年OS为89.0%vs.67.O%,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HR=5.267,95%CI为1.054~1.940,P=0.022)和获得CCyR(HR=9.541,95%CI为1.692~10.513,P=0.002)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结论:CML初治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cHR和CCvR,且OS更优,伊马替尼适合作为中国初治cML患者的一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