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军军 史罗宁 +3 位作者 肖祎 王玫 杨亚林 杜昌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隧道组在术中经皮下隧道引出引流管,对照组在术中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血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皮下隧道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血肿侧别、血肿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手术时间[(27.68±4.1)min vs.(27.50±4.02)min、住院时间[(7.39±1.04)dvs.(7.42±1.04)d]、拔管时间(24.30±4.82)h vs.(25.37±5.02)h]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vs.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7,P<0.001)。随访6月时,皮下隧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11例出现血肿复发,皮下隧道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vs.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P=0.042)。结论将皮下隧道法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的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技术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外引流术 皮下隧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潜在机制
2
作者 王涛宁 杜昌旺 +1 位作者 李瑞春 梁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40,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chEMBL、NCBI PubChem Compound、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DisGeNET等网络数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chEMBL、NCBI PubChem Compound、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DisGeNET等网络数据库获取阿托伐他汀靶基因及CSDH的相关基因,韦恩图筛选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的潜在靶基因并使用R语言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阿托伐他汀药物分子与靶基因编码蛋白之间的结合能力。建立内皮细胞炎症模型,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FITC-Dextran透过实验检测阿托伐他汀对炎症模型中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19个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的潜在靶基因。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基因主要与调控炎症、血管生成和凝血/纤溶过程有关。根据蛋白互作分析结果,选择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介素-8(CXCL-8/IL-8)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家族成员1(SERPINE-1)等5个靶基因与阿托伐他汀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靶基因编码蛋白与阿托伐他汀分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效果。在内皮细胞炎症模型中,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上述基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炎症标志分子的表达或分泌(IL-6:F=64.526,P<0.001;CXCL-8/IL-8:F=37.779,P<0.001;ICAM-1:F=86.253,P<0.001;VCAM-1:F=39.631,P<0.001;MMP-2:F=264.413,P<0.001;MMP-9:F=86.675,P<0.001;SERPINE-1:F=71.180,P<0.001),并能减轻由于炎症所导致的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F=343.890,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治疗CSD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振生 魏庭丰 +7 位作者 孙勇 匡雄伟 王友伟 吴臣义 段晓春 齐文涛 彭爱军 张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初步评估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脑膜中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脑膜中动脉栓塞(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MMAE)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1例(15.... 目的初步评估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脑膜中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脑膜中动脉栓塞(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MMAE)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1例(15.2%)外科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并接受MMAE治疗的20例单侧CSD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于3D-TOF MRA测量患侧MMA直径、相对血流速度,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外科钻孔引流术后未复发的20例CSDH患者作为对照。随访观察MMAE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复发组患侧MMA平均直径(1.55±0.45)mm明显大于对照组(1.32±0.3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28)。复发组相对血流速度(SI比值均数,1.45±0.23)明显大于对照组(SI比值均数,1.23±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3,P=0.001)。复发组血肿外膜强化分级评分(2.25±0.55)分,对照组(1.60±0.6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02)。MMAE术后影像学随访血肿完全吸收19例(95%),其中3个月完全吸收8例(40%),6个月完全吸收16例(95%),中位吸收时间16周(IQR:7~22)。除1例复发症状反复外,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与非复发者相比,外科术后复发侧血肿外膜血供更丰富、MMA管径更粗、血流速度更快,MMAE是治疗此类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复发 中动脉 血管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钦江 洪伟 +4 位作者 李锐 李文勇 万纯友 李硕 杜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钻孔引流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术后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复发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年化,基础疾病多,手...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钻孔引流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术后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复发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年化,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大,部分患者甚至由于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手术禁忌。近年来,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口服阿托伐他汀可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吸收、小剂量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及脑膜中动脉栓塞手术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复发率。同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钻孔 复发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性硬膜下血肿血管内治疗的脑膜中动脉造影解剖研究
5
作者 周富佳 魏庭丰 +6 位作者 孙勇 匡雄伟 王友伟 段晓春 齐文涛 彭爱军 刘振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脑膜中动脉(MMA)造影解剖,探讨其对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期间80例CSDH患者的102支MMA造影解剖图像,由2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独立评估,参照...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脑膜中动脉(MMA)造影解剖,探讨其对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期间80例CSDH患者的102支MMA造影解剖图像,由2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独立评估,参照Adachi分型进行MMA分型,记录MMA分型、起源和变异、危险吻合、栓塞策略、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结果共对101支MMA(79例)进行分型,Ⅰ型44支(43.6%),分型结果一致性程度中等(Kappa=0.54,95%CI:0.39~0.69);A型32支(31.7%),分型结果一致性程度强(Kappa=0.84,95%CI:0.72~0.96)。MMA异位起源于眼动脉(OA)1支(1.0%),OA发自MMA 2支(2.0%),MMA与OA侧支吻合5支(4.9%),与对侧MMA吻合8支(7.8%)。术后随访出现影像学复发2例。结论熟悉MMA造影解剖,尤其是MMA分型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吻合,对指导MMAE治疗CSDH栓塞剂的选择及栓塞策略制定,提高CSDH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危险吻合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丁菲 李真保 +5 位作者 张子焕 赵心同 刘佳强 秦飞云 胡立英 周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评价脑膜中动脉(MMA)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采用单纯MMA栓塞术治疗的14例(17枚)CSDH患者临床资料。微导管均超选至MMA,使用Onyx-18胶栓塞其... 目的评价脑膜中动脉(MMA)介入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采用单纯MMA栓塞术治疗的14例(17枚)CSDH患者临床资料。微导管均超选至MMA,使用Onyx-18胶栓塞其主干及分支。出院后30、90 d影像随访评估血肿吸收情况,mRS评分较基线值降低≥1分为临床症状改善。结果14例CSDH(17枚)患者MMA栓塞术均成功完成,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所有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11例患者90 d血肿量减少90%以上,1例90 d血肿量减少40%以上,2例30 d血肿量减少30%以上。血肿完全吸收占比为11/14,部分吸收占比为3/14。结论MMA介入栓塞治疗新发或复发性CSDH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中动脉 介入栓塞 液体栓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对比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笑 银锐 +3 位作者 李鹏涛 常健博 孙思帅 魏俊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60,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8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予以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8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予以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19例)和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钻孔组,19例),计算血肿腔厚度变化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评估神经功能预后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和脑脊液漏发生率。结果内镜组与钻孔组血肿腔厚度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8,P=0.396)。内镜组和钻孔组出院时mRS评分低于入院时(Z=⁃4.116,P=0.000;Z=⁃4.195,P=0.000),BI指数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Z=⁃1.557,P=0.119;Z=⁃0.091,P=0.928);出院时两组mRS评分(Z=⁃0.502,P=0.616)和BI指数(Z=⁃0.853,P=0.3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术后引流时间长于钻孔组(t=2.488,P=0.018),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钻孔组(t=⁃3.894,P=0.000);而两组总住院费用(t=1.175,P=0.248)和脑脊液漏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P=0.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无论采取神经内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还是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均安全、有效,可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膜下 慢性 神经内窥镜检查 引流术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硬脑膜中动脉阻断并血肿清除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技术方法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菲菲 邵琳 +2 位作者 马晓樾 李志红 王庆怡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5,共6页
目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常见、症状严重且治疗棘手。现有的手术方式无法同时解决清除血肿改善症状及预防血肿复发的难题,导致血肿复发率居高不下。本研究开发了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验证其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CSDH及硬脑膜中动脉... 目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常见、症状严重且治疗棘手。现有的手术方式无法同时解决清除血肿改善症状及预防血肿复发的难题,导致血肿复发率居高不下。本研究开发了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验证其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CSDH及硬脑膜中动脉的解剖特点,作者首次提出了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并硬脑膜中动脉切断术(EHEMMA)。本研究结合病例描述了该手术方式,并通过回顾性队列对照分别收集EHEMMA术及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EHE)术的患者资料以及临床结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有32名及41名患者纳入EHEMMA及EHE组。术后180 d时,EHEMMA组患者血肿复发率显著低于EHE组(P=0.048)。EHEMMA组患者中无接受二次手术者,EHE组中6名患者接受二次手术。两组患者良好预后率、死亡率、术后颅内急性出血率及术区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EHEMMA术安全性与EHE术相当,可以显著降低CSDH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率并减少二次手术的需求,并以更小的代价达到与EHE术相当的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袁盾 赵杰 +2 位作者 刘劲芳 蒋星军 袁贤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4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年龄段分成3组:0~39岁组、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从性别、外伤史、潜在出血因素、受伤至就诊时间、脑萎缩、首发症状和血肿量等方面进行临床特...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4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年龄段分成3组:0~39岁组、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从性别、外伤史、潜在出血因素、受伤至就诊时间、脑萎缩、首发症状和血肿量等方面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外伤史、潜在出血因素、脑萎缩、首发精神意识障碍、偏瘫症状出现概率增加,而首发颅高压、癫痫症状出现概率减少(P〈O.001)。60岁以上组受伤至就诊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O.05),随年龄的增加血肿量有加大的趋势(P〈O.O5)。结论:不同年龄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首发症状、外伤史、潜在出血因素、是否合并脑萎缩、受伤至就诊时间、血肿量等方面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特点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瓣成形开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志旺 常会民 +2 位作者 邱炜 苏军 吴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加深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认识,引导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瓣成形开颅治疗的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术中发现、术后并发症,探讨开颅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适应证。结果:分隔型血肿13例,血肿... 目的:加深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认识,引导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瓣成形开颅治疗的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其影像学资料、术中发现、术后并发症,探讨开颅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适应证。结果:分隔型血肿13例,血肿内缘的反"3"形压迹及腔内条索状分隔为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机化型血肿4例,血肿MRI T1,T2呈高信号,其内网状分隔、增厚内膜呈低信号。单纯钻孔引流不充分,骨瓣成形开颅清除血肿完全,除1例复发外,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可首选骨瓣成形开颅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分隔 机化 骨瓣成形开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颅单纯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佘晓春 陈勇军 +2 位作者 陈爱明 李金林 孙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97-397,共1页
关键词 治疗方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 冲洗术 钻颅冲洗引流术 并发症 引流 单纯 病理生理 颅内血肿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微创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宋业纯 吕胜青 +2 位作者 张银 杨辉 安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比较单骨孔、双骨孔及小骨窗技术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5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单骨孔组31例,骨孔直径1 cm;双骨孔... 目的比较单骨孔、双骨孔及小骨窗技术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5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单骨孔组31例,骨孔直径1 cm;双骨孔组50例,骨孔直径1 cm,分别于血肿前后各钻骨孔1个;小骨窗组44例,术中将骨孔扩大成直径2~3 cm的骨窗。结果 3组患者术后7 d的残存血肿量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单骨孔组的手术时间较双骨孔组及小骨窗组明显缩短(P<0.05)。单骨孔及双骨孔组在住院天数、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较小骨窗组明显增高(P<0.05)。单骨孔组的复发率较双骨孔组及小骨窗组明显增高(P<0.05),后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相对于单骨孔技术,双骨孔技术复发率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48,95%CI 0.026~0.847,P=0.032)。结论小骨窗技术可作为治疗CSDH首选的治疗方法,双骨孔技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尤其适用于术后复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骨孔开颅 小骨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引流量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世文 刘守勋 +4 位作者 何百祥 姜海涛 张晓东 鲍刚 王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意义 闭式引流术 血肿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配合单孔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邹超 周晓平 +4 位作者 岳志健 黄清海 赵瑞 王来兴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配合单孔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阿托伐他汀钙配合单孔双管冲洗引流治疗的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预后及随访结果。男33例、女9例,年龄为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配合单孔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阿托伐他汀钙配合单孔双管冲洗引流治疗的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预后及随访结果。男33例、女9例,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为(70.0±5.8)岁。42例患者均有头痛、头晕症状,36例有不同程度肢体肌力障碍。结果 42例患者中36例为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所有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和肌力障碍术后24 h内均改善,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41例完全治愈,其中22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复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血肿完全消失,19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复查头颅CT示血肿完全消失;1例(2.38%)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因心房颤动口服华法林,术后1个月时复查头颅CT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在随访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配合单孔双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确实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双管钻孔冲洗引流 阿托伐他汀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引流改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减少远离术区颅内出血风险 被引量:21
15
作者 旷仁钊 李舜 +1 位作者 唐文国 唐晓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远离术区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8年3月行CSDH钻孔引流术患者700例,将350例常规术式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另35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改进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远离术区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8年3月行CSDH钻孔引流术患者700例,将350例常规术式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另350例患者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术中缓慢释放血肿液及术后设置引流装置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速度这两方面来改进钻孔引流术,设为手术改进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离术区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及3个月随访的残疾率。结果 CSDH术后远离术区颅内出血常规组(14例,4.00%)高于手术改进组(2例,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死亡率(2例,0.57%)高于手术改进组(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9);术后3个月常规组残疾率高于(7例,2.00%)手术改进组(1例,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通过术中缓慢释放血肿液及术后设置引流装置的高度来控制引流速度这两方面来改进钻孔引流术,能有效降低CSDH术后远离术区颅内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颅引流延迟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凤强 吴厚慧 +2 位作者 屠美萍 芮奕峰 彭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 改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 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简称 :微创针 )锥颅 ,闭式引流 ,延迟冲洗治疗 4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  41例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时间缩短至 3~ 5min ,多数病例术后颅内完全没有积气... 目的 改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方法 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简称 :微创针 )锥颅 ,闭式引流 ,延迟冲洗治疗 4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  41例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时间缩短至 3~ 5min ,多数病例术后颅内完全没有积气。 9例病人冲洗后次日有 30 0~ 5 0 0mL脑脊液引出 ,但夹管及拔针后病情无反复。无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出血、癫等并发症。随访 1~ 6个月 ,无复发。结论 采用锥颅、引流一体化设计的微创针行闭式引流、延迟冲洗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能显著减小创伤及缩短手术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锥颅 冲洗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6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寰 程佳 +1 位作者 智冬梅 石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2-943,共2页
颅骨钻孔引流术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对其围手术期集束化的病情评估、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提供临床证据及线索。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引流管护理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护麻醉下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伟 任春光 +2 位作者 徐广军 赵勇 刘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50-1854,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均分为D组和DS组(每组均为48例)。当2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达到3分时,于钻孔处行局部浸润...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均分为D组和DS组(每组均为48例)。当2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达到3分时,于钻孔处行局部浸润麻醉。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需要实施补救药物的人数、初次使用补救药物的时间、术中患者体动次数、术后恢复时间、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降低(13.68±3.13 vs.11.82±2.43 min,P=0.002)。D组患者需要更多咪达唑仑来达到术前设定的镇静标准(31.25%15/48 vs.12.50%6/48,P=0.023),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需要芬太尼补救者(10.42%5/48 vs.27.08%13/48,P=0.036)和总需要量(89.48±23.27 vs.125.28±33.52μg,P=0.000)明显减低,芬太尼初次使用时间(18.34±4.45 vs.14.34±3.63 min,P=0.000)明显延长。与此同时,D组患者体动次数明显多于DS组(35.42%17/48 vs.16.67%8/48,P=0.036),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DS组(17.54±5.92 vs.12.57±5.28 min,P=0.000),且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DS组(P<0.05)。D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37.50%18/48 vs.18.75%9/48,P=0.041)和低血压(37.50%18/48 vs.14.58%79/48,P=0.011)的发生率较DS组高。结论:对于监护麻醉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较单纯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中患者体动和药物补救措施及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监护麻醉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欣 只达石 +1 位作者 张赛 张国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治疗 锥孔引流术 CT检查 钻孔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45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文川 江峰 +3 位作者 马杰 吴伟烈 徐顺清 刘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20-221,共2页
目的 评估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SCSH)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 通过单一钻孔用内窥镜显微剪分离血肿腔内隔膜并冲洗引流血肿液 ,治疗 4 5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有效 ,原有意识状况、定位体征改... 目的 评估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SCSH)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 通过单一钻孔用内窥镜显微剪分离血肿腔内隔膜并冲洗引流血肿液 ,治疗 4 5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有效 ,原有意识状况、定位体征改善 ,无血肿复发、感染、脑水肿、颅内出血、积气及新的神经功能缺失。 结论 神经内窥镜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便捷的微侵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神经内窥镜 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侵袭术 SCSH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