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焦虑样行为及血脑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超然 冯楚文 +6 位作者 杨燕 孙忠人 王玉琳 屈媛媛 孙维伯 沈喆 杨添淞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174,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疲劳和焦虑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疲劳和焦虑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多因素复合应激方法造模35 d,予电针神庭透百会穴、大椎穴治疗28 d,1次/d,每次15 min。根据体质量和疲劳量表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旷场实验的穿格和进入中央区次数评价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海马组织Occludin、Claudin-5蛋白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疲劳评分、穿格和进入中央区次数升高(P<0.01);Occludin、Claudin-5蛋白与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评分、穿格和进入中央区次数减少(P<0.01);Occludin、Claudin-5蛋白与mRNA表达均增加(P<0.05;P<0.01)。结论电针能通过修复CFS模型大鼠BBB,缓解疲劳和焦虑,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疲劳综合征 焦虑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线粒体”相关从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2
作者 张思宁 刘溦溦 +5 位作者 韩秀珍 马紫慧 任娜 张晓蕾 马国海 商洪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虚是CFS的关键病机。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键因素,涉及氧化磷酸化途径受损、氧化应激激活、免疫炎症异常等多个病理...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虚是CFS的关键病机。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键因素,涉及氧化磷酸化途径受损、氧化应激激活、免疫炎症异常等多个病理机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脾-线粒体相关”理论,二者作为人体能量枢纽,在CFS患者的发病中紧密相关,涉及骨骼肌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等损害机制。健脾类中医疗法可以改善CFS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该研究基于“脾-线粒体”相关论系统阐述从脾论治CFS的中西医理论依据,揭示CFS“脾虚”病机的科学内涵,为中医治疗CFS患者提供客观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慢性疲劳综合征 免疫 炎症 氧化应激 脾为之卫 后天之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运动能力和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小慧 裴鑫 +2 位作者 谭若彤 谢文彬 李铁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运动能力和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16只。采用强迫负重游泳联合慢性应激刺激法建立CFS大鼠模型,造模21天成功建... 目的:探讨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运动能力和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16只。采用强迫负重游泳联合慢性应激刺激法建立CFS大鼠模型,造模21天成功建立CFS模型后,将造模组16只分为模型组8只和推法组8只。推法组在造模后给予背部推法干预,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4天。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采用网屏实验评分评估大鼠四肢抓握能力;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竖脊肌组织,采用生化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竖脊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的活性。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推法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较高(P<0.01),力竭游泳时间和网屏实验评分较低(P<0.01,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法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较低(P<0.01),力竭游泳时间和网屏实验评分较高(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竖脊肌组织ATP含量较低(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的活性下降(P<0.01);经背部推法干预后,推法组大鼠竖脊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的活性及ATP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或P<0.05)。结论:背部推法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提高CFS大鼠运动能力,改善疲劳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增加ATP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推拿 运动能力 骨骼肌线粒体功能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系
4
作者 王嘉昊 毋瑞朋 +6 位作者 梁一凡 郑盛杰 王艺霖 刘宇 彭祉莹 张禧燕 戴红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2-1167,共6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精神心理状况的异常、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不平衡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病过程。“一气周流”理论以脾土为基础,通过斡旋脾土起到左升木火,右降金水的目的...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精神心理状况的异常、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不平衡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病过程。“一气周流”理论以脾土为基础,通过斡旋脾土起到左升木火,右降金水的目的,使中气畅转,不生百病。中医认为肠道菌群与脾土相通,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脾土气机逆乱,升降轮转不利,中轴不定,导致血瘀气滞、痰浊中阻,进而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当乾定中轴,顺转四轮,使脾土中气流转全身,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机体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一气周流”理论 中医药 中医病机 理论探析 慢性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同年龄组人群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5
作者 徐乙莎 李春梅 +5 位作者 王城城 郭维 甘雨浓 张宇 张文 余葱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900-2907,2914,共9页
背景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衰弱性疾病,与肠道微生态失调和细菌代谢紊乱相关,CFS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通透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有关不同年龄CFS患者肠道菌群特征鲜见报道。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组CFS患者肠道... 背景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衰弱性疾病,与肠道微生态失调和细菌代谢紊乱相关,CFS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通透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有关不同年龄CFS患者肠道菌群特征鲜见报道。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组CFS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为不同年龄组CFS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10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设3组:青年组(18~34岁)20例、中年组(35~55岁)20例和老年组(56~80岁)20例。收集病例基本信息,采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CFS患者的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老年组肠道菌群Pielou_e指数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聚集菌群与另外两组存在差异(P<0.01)。青年组核心菌属为粪球菌属(Coprococcu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戴阿利斯特杆菌属(Dialis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老年组核心菌属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青年组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相对丰度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中年组丹毒丝梭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Sellimonas属的相对丰度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老年组埃格特菌科(Eggerthellaceae)、嗜胆菌属(Bilophila)相对丰度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CF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存在差异,初步发现不动杆菌属和丹毒丝梭菌属可作为区别老年、中年及青年CFS患者肠道菌群的关键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综合征 慢性 年龄组 肠道菌群 不动杆菌属 丹毒丝梭菌属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卢秋玉 刘金花 +3 位作者 宾彬 赖克道 魏海斌 唐爱存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杞强精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 目的:探讨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杞强精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采用游泳力竭实验造成大鼠体力疲劳,慢性束缚应激造成大鼠心理疲劳,同时给予番泻叶煎煮液灌胃造成脾肾阳虚证候,构建CFS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照各组剂量灌胃,连续给药21 d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浓度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MTT法检测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缓慢,精神萎靡,摄食水量减少,活动减少,便质稀软,力竭游泳时间减少,悬尾静止时间增加。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精神状态、体质量、摄食水量均显著改善,力竭游泳时间增加、悬尾静止时间减少(P<0.01或P<0.05);参杞强精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提升大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提高IgG、Ig M、IgA浓度和IL-2、IL-6、IFN-γ的含量,显著提高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能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T比值,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参杞强精颗粒能显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大鼠免疫功能,缓解疲劳症状,且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杞强精颗粒 慢性疲劳综合征 脾肾阳虚证 免疫调节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运动行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巧婷 钟叶蓓 +4 位作者 杨尚林 裴鑫 杨小慧 李武 李铁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究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运动行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法组,每组8只。选用强迫负重游泳联合慢性应激刺激的方法制备CFS大鼠模型,共造模21 d。推... 目的:探究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运动行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法组,每组8只。选用强迫负重游泳联合慢性应激刺激的方法制备CFS大鼠模型,共造模21 d。推法组在造模结束后给予背部推法,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4 d。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力竭游泳时间、旷场实验运动距离。实验结束后,收集所需标本,用HE染色法观察竖脊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计算肌纤维横截面面积和直径,Origin软件处理绘制肌纤维横截面面积频率分布图。检测大鼠竖脊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结果:(1)实验结束后,推法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1)、力竭游泳时间和旷场实验运动距离均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P<0.01)。(2)HE染色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竖脊肌肌细胞明显萎缩,而推法组大鼠肌细胞萎缩程度低于模型组。(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竖脊肌中的SOD、GSH-Px以及PGC-1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法组大鼠竖脊肌SOD、GSH-Px、PGC-1α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背部推法能够调节CFS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大鼠运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慢性疲劳综合征 运动行为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粪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燕 孙忠人 +7 位作者 李超然 冯楚文 王玉琳 屈媛媛 郭静 石天宇 孙闻 杨添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92,I0007,I0008,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行为学和粪便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多因素慢性复合应激法(跑台训练+束缚应激+睡眠干扰+拥挤环境)造模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和电针组(1...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行为学和粪便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多因素慢性复合应激法(跑台训练+束缚应激+睡眠干扰+拥挤环境)造模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和电针组(12只)。电针组大鼠取神庭穴透刺百会穴和大椎穴连续干预28天(1次/d)。治疗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一般情况(饮食、饮水、体重和高怀林疲劳量表)、旷场实验以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取各组大鼠的粪便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治疗结束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P<0.01),饮食量减少(P<0.05),高怀林疲劳量表评分升高(P<0.01),旷场实验中,穿格次数和进入中央区次数均增多(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定位航行到达平台潜伏期延长(P<0.01),空间探索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高怀林疲劳量表评分降低(P<0.01),旷场实验中,穿格次数减少(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定位航行到达平台潜伏期缩短(P<0.01),空间探索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与空白组相比,CFS大鼠肠道内有55种表现差异的代谢物,富集到11个代谢通路,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有31种差异代谢物,富集到14条代谢通路。结论电针神庭穴透刺百会穴和大椎穴可以改善CFS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并影响CFS大鼠粪便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粪便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尚林 林巧婷 +6 位作者 钟叶蓓 李洪亮 马思源 裴鑫 杨小慧 杨舟 李铁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CFS心脾两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归脾丸治疗,治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CFS心脾两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归脾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4周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疲劳量表-14(FS-14)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及FS-14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和FS-14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FS-14评分随时间而改变。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8周以及随访4周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8周以及随访4周的FS-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有助于改善CFS心脾两虚证患者躯体疲劳及精神疲劳症状,提高抗氧化能力,进而辅助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功法/太极康复六式训练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中枢机制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彬彬 冯楚文 +8 位作者 孙忠人 陈涛 屈媛媛 孙维伯 王玉琳 王庆勇 邵玉莹 鲁菁 杨添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9-463,共5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中枢系统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常伴认知困难、焦虑抑郁及痛觉改变等,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PET可为研究CFS中枢系统异常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就PET研究CFS中枢机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率低频振幅技术在延年九转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伴焦虑抑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芳芳 顾元嘉 +3 位作者 管翀 谢超群 许家佗 姚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3,共6页
目的比较延年九转法与认知行为治疗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伴焦虑与抑郁症状患者的大脑静息态下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的脑... 目的比较延年九转法与认知行为治疗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伴焦虑与抑郁症状患者的大脑静息态下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的脑区差异改变情况。材料与方法将3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延年九转法组和认知行为组,治疗12周后进行fMRI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fALFF变化与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的线性相关性。结果与认知行为组相比,延年九转法组fALFF减弱的脑区有左侧梭状回、左侧枕上回、左侧角回;增强的脑区有右侧颞中回。焦虑症状分值与梭状回(r=0.525,P=0.044)和枕上回(r=0.559,P=0.030)的fALFF平均值呈正相关,抑郁症状分值与梭状回(r=0.542,P=0.037)的fALFF平均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延年九转法可能通过梭状回、枕上回、角回、颞中回神经活动水平强弱客观反映CFS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焦虑抑郁 延年九转法 气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比率低频振幅 神经元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肌胞苷酸复合游泳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小鼠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骄 苏芮 +2 位作者 王婷婷 裴海鸾 王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目的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 目的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复合每天游泳,连续造模15 d,造模期间测定小鼠体重、进食量并进行疲劳量表评分,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包括力竭游泳、悬尾、机械痛阈和高架十字迷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品系模型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P<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两品系雄性模型鼠高架十字迷宫进入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显著降低(P<0.05、P<0.01),C57BL/6J雄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P<0.01),ICR雌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后有所升高。C57BL/6J对照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低于ICR对照组小鼠(P<0.01)。C57BL/6J模型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高于ICR模型组小鼠(P<0.01)。结论两品系小鼠在体重、疲劳程度及抑郁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同品系小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存在差异,雄性鼠焦虑程度重于雌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聚肌胞苷酸 病毒感染 品系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行为学评价方法应用进展
13
作者 屈媛媛 冯楚文 +7 位作者 孙维伯 孙忠人 李彬彬 鲁菁 邵玉莹 郭述豪 陈涛 杨添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3-1444,共12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其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诊断易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阐明其发病机制,从病因学和症状学双面发力进行治疗,对于CFS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限于其发病机制未明,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有限,目前治疗方式主要集中在改善临床症状。在此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同时对动物模型进行有效评价尤为重要。本文综合CFS诊断标准和基础研究开展情况,总结近5年CFS基础研究中涉及的模型评价相关的行为学实验方法,首次从一般状态评价、疲劳状态评价、认知功能评价、情绪状态评价和疼痛程度评价5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呈现现状、揭露问题、引发思考、推动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方法 行为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茹玉云 董海燕 +1 位作者 叶梦园 陆诗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072-4075,共4页
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及在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我国青少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ICBT)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青少年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流行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张蓉 李峰 +3 位作者 陈洁 张智杰 李军 郭志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流行特征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性别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体质及社会心理危险因素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振贤 张烨 +3 位作者 吴丽丽 陈敏 周长林 沈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体质及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对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1000例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体质及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对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1000例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人群更容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中,教师、人际不满意、白领、性格内向、不喜欢本职业,每天睡4~6h、人际一般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气虚质的形成与每天睡4~6h、不参加体育运动、女性、饮食不规律、性格内向正相关,余体质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中医体质、长期从事身心压力大的职业、不良生活习惯、不良情志刺激易促成C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体质 发病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敏 张振贤 +3 位作者 周展红 王晓静 张烨 吴丽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疲劳特征及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方法运用疲劳量表-14(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82例CFS及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评及统计分...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疲劳特征及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方法运用疲劳量表-14(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82例CFS及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评及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躯体疲劳程度、精神疲劳程度及疲劳总分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FS组患者可能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为39例(62.9%),伴有轻中度抑郁症状的患者为23例(37.1%),未发现肯定没有抑郁症状的患者;CFS组患者可能有焦虑症状的46例(74.2%),肯定有焦虑症状的16例(25.8%),未发现肯定没有焦虑症状的患者;CFS组HAMD总分显著低于轻中度抑郁症组(P<0.001),两组在焦虑/躯体化、阻滞两因子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绝望感各因子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CFS组HAMA总分显著低于轻中度焦虑症组(P<0.001),两组在精神性焦虑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性焦虑各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三组患者在临床中均表现为"郁"与"疲"的同时存在,在临床症状的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抑郁症 焦虑症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个体的情绪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勇 贺丹军 +1 位作者 江钟立 吴玉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个体的情绪特征,为今后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S-14)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29例慢性疲劳综合征及36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结果:CFS人群疲劳总分和躯体疲劳因子分显著高于对... 目的: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个体的情绪特征,为今后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S-14)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29例慢性疲劳综合征及36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结果:CFS人群疲劳总分和躯体疲劳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CFS人群SCL-90总分、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FS人群的疲劳以躯体疲劳为主,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和偏执等情绪问题,疲劳越重,抑郁和躯体化症状越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躯体疲劳 慢性疲劳综合征 抑郁 焦虑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穴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FS-14与FA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姚斐 房敏 +2 位作者 朱高峰 姜淑云 纪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穴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探讨推拿治疗CFS的简便易行的规范化方案。方法根据患者主症、兼症,结合疲劳量表(FS-14)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观察推拿治疗CFS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治疗CFS可以改善患者临床主观症状... 目的观察经穴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探讨推拿治疗CFS的简便易行的规范化方案。方法根据患者主症、兼症,结合疲劳量表(FS-14)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观察推拿治疗CFS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治疗CFS可以改善患者临床主观症状,有效降低FS-14和FAI疲劳积分(P<0.01)。结论经穴推拿治疗CFS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推拿 疲劳量表 疲劳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推拿疗法对慢性应激所致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重塑及其海马-HPA轴的负反馈机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潘明柱 李建 +2 位作者 荣兵 贾峻 李华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2-848,共7页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慢性应激所致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模型大鼠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海马-HPA)轴的影响,探讨其对海马神经的重塑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健康Wistar雌性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实验...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慢性应激所致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模型大鼠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海马-HPA)轴的影响,探讨其对海马神经的重塑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健康Wistar雌性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采用复合应激方法复制CFS模型,实验组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后进行腹部推拿干预,正常组大鼠不予以任何处理。采用行为学效应指标验证模型,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FK506结合蛋白(FKBPs)、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阳性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糖皮质激素(GC)水平。结果:大鼠行为学效应指标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干预前实验组大鼠悬挂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5),水平运动速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大鼠悬挂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水平运动速度明显增加(P<0.05)。电镜下观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胞体缩小,部分神经元胞膜内陷,有凋亡小体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病变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FKBPs、GR和NMDAR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海马组织中FKBPs、GR和NMDAR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TH、CORT、CRH和G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清中ACTH、CORT、CRH和GC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部推拿疗法可以促进慢性应激反应所致的损伤性海马神经重塑,降低ACTH、CORT和CRH激素水平,通过FKBPs-GR-NMDAR通路维持海马-HPA轴负反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负反馈 腹部推拿 慢性应激 慢性疲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