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张瑞 陈双 +1 位作者 骆婷婷 曲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探讨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Treg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CLL患者和20例健康人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Treg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TI... 目的:探讨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Treg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CLL患者和20例健康人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Treg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TIGIT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受试者外周血B细胞和DC细胞上CD155的表达水平。结果:CLL患者组外周血PD-1^(+)TIGIT^(+)CD4^(+)T细胞、PD-1^(+)TIGIT^(+)Treg细胞、CD155^(+)DC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LL患者的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P<0.05)。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均与CD155^(+)DC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742,r=0.766)。随着Binet分期进展,PD-1^(+)TIGIT^(+)CD4^(+)T细胞、PD-1^(+)TIGIT^(+)Treg细胞、CD155^(+)DC细胞比例逐渐增加(P<0.05),CD38≥30%、IGVH未突变、染色体异常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上述三种细胞比例均增高(P<0.05)。结论:PD-1和TIGIT共抑制分子可能参与了CLL晚期患者的免疫耗竭,具有临床预后参考价值。双抑制分子靶向治疗为CLL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抑制性分子 PD-1 TIG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在人血γδT细胞体外抑制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增殖中的作用
2
作者 曾雪娇 谢仁古丽·阿力木 +3 位作者 张瑞 玛利娅·木哈什 古丽巴旦木 曲建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49,56,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对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EC-1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人γδT细胞,第1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人γδT细胞百分比例。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0、50、100、200 nmol/L)作用于γδT细胞,干预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对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EC-1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人γδT细胞,第1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人γδT细胞百分比例。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0、50、100、200 nmol/L)作用于γδT细胞,干预48 h后ELISA测定γδT细胞IL-17、IL-12、IFN-γ、TNF-α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蛋白表达。收集各组γδT细胞上清与MEC-1间接共培养,共培养实验分为DMSO组、雷帕霉素组、γδT组、雷帕霉素干预γδT组和对照组,48 h后CCK-8测定各组MEC-1细胞存活率。结果:雷帕霉素浓度为100 nmol/L时,γδT细胞IL-12、IFN-γ、TNF-α分泌量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浓度为50 nmol/L时,γδT细胞IL-17分泌水平最高(P<0.05),且随着雷帕霉素浓度升高,γδT细胞IL-17分泌水平逐渐减弱;DMSO组、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干预γδT细胞组、γδT细胞组上清中MEC-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3.48±2.52)%、(71.44±4.31)%、(83.93±1.54)%及(57.97±2.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雷帕霉素干预组γδT细胞mTOR蛋白水平均降低,随着雷帕霉素浓度升高,mTOR蛋白上游AKT、pAKT分子及下游特异性转录因子4EBP-1蛋白表达均呈递减趋势(P<0.05)。结论:雷帕霉素浓度与γδT细胞IL-17、IL-12、IFN-γ、TNF-α分泌呈量效关系;雷帕霉素及γδT细胞均可抑制MEC-1细胞增殖,且100 nmol/L雷帕霉素干预γδT细胞可增强γδT细胞对ME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雷帕霉素可使γδT细胞AKT通路减弱,雷帕霉素联合γδT细胞对白血病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ΓΔT细胞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EC-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和肺腺癌双原发3例
3
作者 李晶晶 张宁妹 黄凌燕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病例1:男性,60岁。2022年1月7日因突发头晕1天余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外基底段磨玻璃结节影(图1A)。PET-CT示:盆腔左侧髂外血管旁、双侧腹股沟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影,最大最浓位于左侧腹股沟,大小约2.5 cm,SUVm... 病例1:男性,60岁。2022年1月7日因突发头晕1天余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部CT示:右肺下叶外基底段磨玻璃结节影(图1A)。PET-CT示:盆腔左侧髂外血管旁、双侧腹股沟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影,最大最浓位于左侧腹股沟,大小约2.5 cm,SUVmax4.1。患者遂行左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mall-cell lymphoma,SLL),见图2A~2E。骨髓涂片未见肿瘤细胞骨髓侵犯。流式免疫分型可见异常B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46,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 肺腺癌 第二原发恶性肿瘤 同时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受体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向丽 田思锐 吴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7-1854,共8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成熟B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研究表明,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是CLL发病机制的核心。近些年,多种BCR信号通路抑制剂显著改善了CLL患者的预后。本文综述BC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C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成熟B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研究表明,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是CLL发病机制的核心。近些年,多种BCR信号通路抑制剂显著改善了CLL患者的预后。本文综述BC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CLL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及临床应用、BCR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和BCR介导的代谢重编程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受体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通过IL-9对Treg及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杨蕊雪 曾雪娇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C2、Treg水平,检测其中28例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内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9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ILC2细胞后分别培养,ELISA测两组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磁珠分选CLL患者ILC2与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加入人慢性B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共培养,其中一组加入IL-9抗体,另一组不加。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测两组Treg比例、Treg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8^(+)T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IL-9水平;AnnexinⅤ-PI法测MEC-1细胞凋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L组ILC2、Treg、IL-9水平增加明显;CL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呈正相关;分选ILC2培养后CLL组培养上清IL-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升。细胞实验中,加入IL-9抗体组Treg上PD-1、TIGIT水平明显下降,CD8^(+)T细胞内颗粒酶B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9抗体组培养上清ELISA结果提示IL-9水平明显下降。加入IL-9抗体组MEC-1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在CLL中,ILC2通过IL-9对CD8^(+)T细胞及Treg均有影响,可减弱CD8^(+)T细胞抗肿瘤作用,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在CLL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细胞介素9(IL-9) 调节性T细胞(Treg)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D7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6
作者 汪彦屿 刘兰 +2 位作者 赵玉洁 石耿辉 闵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CD19/CD7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CLL患者以及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CLL患者外周血CD19、CD73的水平,并... 目的:探讨CD19/CD73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CLL患者以及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CLL患者外周血CD19、CD73的水平,并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LL组的血红蛋白、CD19/CD7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19、CD73、β_(2)-MG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经ROC曲线分析,CD19/CD73对CLL诊断的AUC值为0.980(95%CI:0.949-1.000,P<0.05),特异度为92.50%,敏感度为98.30%。脾肿大的CLL患者的CD19/CD73明显小于非脾肿大的患者(P<0.01)。CLL患者CD19/CD73与血红蛋白无显著相关性(r=0.056,P>0.05),与β_(2)-MG存在正相关性(r=0.837,95%CI:0.7402-0.8996,P<0.01)。根据CD19/CD73的中位数12.84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两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组18个月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08%、93.25%,高表达组分别为96.41%、99.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19/CD73在CLL患者机体中呈低水平,可作为CLL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CD19/CD73与患者脾肿大密切相关,CD19/CD73低表达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CD7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 脾肿大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PVT1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柳善伟 刘艳芬 +1 位作者 孟庆华 孙宪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lncRNA-PVT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按照CCLG-ALL-2015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随访患儿的总生存期(OS)。在首次确诊(T1)、早期强化治疗前(T2)、巩固治疗前(T3)、延迟强化治疗前(T4)、维持治疗前(T5)进行骨髓检查及lncRNA-PVT1检查。收集同期2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ALL组和对照组的lncRNA-PVT1表达情况。将ALL患儿按照T3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统计两组的lncRNA-PVT1表达变化。分析lncRNA-PVT1与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L患儿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PVT1诊断ALL的AUC为0.919(95%CI:0.863-0.975),最佳截断值为1.465,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8.80%。根据lncRNA-PVT1的中位值2.18将64例ALL患儿分为低表达组(lncRNA-PVT1<2.18)和高表达组(lncRNA-PVT1≥2.18)。高表达组存在更高的Day 33 MRD,与低表达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T3、T4、T5时,高危组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均P<0.01);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非高危组在5个时间点的lncRNA-PVT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的中位OS为35(9-37)个月,高表达组为25(5-33)个月(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Day 33 MRD(>10^(-2))、lncRNA-PVT1(≥2.18)是影响ALL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ncRNA-PVT1参与儿童ALL的发病,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易位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诊断价值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艳玲 李杰 +1 位作者 袁军 李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0,共7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小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一种,也是B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该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趋于惰性,但目前仍不可治愈。异常的信号转导机制是CLL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小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一种,也是B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该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趋于惰性,但目前仍不可治愈。异常的信号转导机制是CLL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在CLL中,常见的异常信号通路包括B细胞受体信号、细胞凋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以及Notch信号通路等。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研发了一系列的靶向药物,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杜韦利西布)、B细胞淋巴瘤2抑制剂(维奈克拉)等,在临床上显著改变了患者的预后。其他靶向药物如fenebrutinib、nemtabrutinib、厄布利塞等,还有免疫肿瘤学和T细胞工程领域发展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目前尚在临床试验阶段。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正在探索,未来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选择。该文对CLL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就CLL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子机制 靶向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9
作者 韩宜霏 许张娣 +9 位作者 吴佳竹 孔祎琳 潘必慧 李悦 梁金花 申浩睿 尹华 王莉 李建勇 徐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目的:探讨携带exportin 1(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且检测出XPO1基因... 目的:探讨携带exportin 1(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且检测出XPO1基因突变的CL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初诊未治(treatment native,TN)和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R/R)XPO1突变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结果:在543例CLL患者中,15例(2.8%)患者XPO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TN组(368例)、R/R组(175例)中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9例(2.4%)及6例(3.4%),存在热点突变(E571K)。患者疾病分期多为RaiⅢ/Ⅳ期,Binet B/C组,且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variable region,IGHV)无突变。XPO1基因突变与NOTCH1、SF3B1、KMT2D、TP53等基因可同时出现,且与疾病状态无关,而TP53与XPO1基因突变同时发生多见于R/R组(TN:11.1%;R/R:50.0%)。XPO1突变患者的中位至首次治疗时间(time to first treatment,TTFT)为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40.0个月;XPO1无突变组患者TTFT为8.1个月,PFS为32.5个月,OS为49.8个月。结论:XPO1突变在CLL中为低频突变且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同时发生。R/R患者携带XPO1突变多于TN患者,且肿瘤负荷更高。XPO1突变组患者的TTFT、PFS较XPO1无突变组患者趋向于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XPO1突变 二代测序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17/Th17/Tc17细胞在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曾雪娇 张瑞 +4 位作者 谢仁古丽·阿力木 玛利娅·木哈什 赵芳 古丽·巴旦木 曲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γδT17/Th17/Tc17细胞的比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3例初诊维吾尔族CLL患者及30例健康者,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3、IL-6、IFN-γ的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γδT17/Th17/Tc17细胞的比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3例初诊维吾尔族CLL患者及30例健康者,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3、IL-6、IFN-γ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维吾尔族CLL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中γδT/γδT17/Th17/Tc17细胞的比例,观察上述指标在CLL Binet分期中的变化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维吾尔族CLL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γδT17细胞、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γδT17细胞占总淋巴细胞比例较Th17细胞、Tc17细胞均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疾病分期进展,γδT及γδT17细胞比例均增高(P<0.05)。维吾尔族CLL患者外周血IL-17、IL-23、IL-6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且随着疾病分期进展,外周血IL-17水平逐渐减低(P<0.05)。结论:γδT及γδT17在维吾尔族CLL中异常高表达,并与疾病分期有关,参与了CLL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ΓΔT细胞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丹 王美懿 田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3-646,共4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一种相对惰性的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上市,化疗逐渐被靶向治疗所取代,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并减低了治疗副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CLL/SLL靶向治疗药物有BTK抑制剂、P...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一种相对惰性的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上市,化疗逐渐被靶向治疗所取代,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并减低了治疗副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CLL/SLL靶向治疗药物有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SY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本文就不同种类靶向治疗药物在CLL/SLL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淋巴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TKi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研究
12
作者 王远丽 唐培霞 +5 位作者 陈凯莉 郭光耀 龙金兰 邹杨清 梁鸿宇 许贞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经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后的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9例CLL患者的病历信息,对其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经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后的免疫功能重建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9例CLL患者的病历信息,对其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9例CLL患者中位年龄为60.5(36-78)岁;BTKi治疗1年后,51例(86.4%)的CLL肿瘤克隆(CD5+/CD19+)明显缩小,治疗前后分别为(46±6.1)×10^(9)/L和(2.3±0.4)×10^(9)/L(P=0.0013),而非肿瘤克隆(CD19+减去CD5+/CD19+)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IgA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分别为(0.75±0.09)g/L和(1.31±0.1)g/L(P<0.001),但IgG和IgM下降,分别为(8.1±0.2)g/L和(7.1±0.1)g/L(P<0.001)、(0.52±0.6)g/L和(0.47±0.1)g/L(P=0.002)。BTKi治疗前后CLL患者的T细胞亚群出现明显变化,表现为总T细胞数从(2.1±0.1)×10^(9)/L减少至(1.6±0.4)×10^(9)/L(P=0.042),CD4+细胞数从(0.15±6.1)×10^(9)/L增加至(0.19±0.4)×10^(9)/L(P<0.001),CD8+细胞数从(0.27±0.01)×10^(9)/L增加至(0.41±0.08)×10^(9)/L(P<0.001),NK/T细胞数从(0.11±0.1)×10^(9)/L下降至(0.07±0.01)×10^(9)/L(P=0.038);白细胞介素(IL)-2表达上调、IL-4和干扰素γ表达下降,但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变化不大;TCR和BCR组库多样性都得到恢复,完全缓解患者比部分缓解患者恢复更明显,完全缓解患者BTKi治疗前后TCR组库香农指数分别为0.02±0.008和0.14±0.01(P<0.001),部分缓解患者分别为0.01±0.03和0.05±0.02(P>0.05),而BCR组库香农指数分别是0.19±0.003和0.33±0.15(P<0.001)、0.15±0.009和0.23±0.18(P<0.05)。结论:BTKi治疗可以缩小CLL克隆,促进IgA表达,增加功能性T细胞数量,调节IL-2、IL-4、干扰素γ等分泌,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节状态;BTKi治疗还能促进TCR和BCR免疫组库多样性的恢复。BTKi治疗有助于CLL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功能重建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慢性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诊断参考值(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昭璟 徐瑞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98-404,共7页
本研究建立中国健康成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各种免疫标志的参考范围 ,为临床正确诊断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提供基础信息。采用全血溶RBC法和SSC/CD19设门技术以三色流式细胞术对来自 4 1名健康成人EDTA K2 抗凝静脉血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 本研究建立中国健康成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各种免疫标志的参考范围 ,为临床正确诊断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提供基础信息。采用全血溶RBC法和SSC/CD19设门技术以三色流式细胞术对来自 4 1名健康成人EDTA K2 抗凝静脉血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外周血B淋巴细胞几乎全部表达CD2 2 ,CD2 0 ,CD6 2L ,CD4 0 ,CD2 4 ,CD79b ,CD79a和FMC 7分子 ,几乎不表达CD11a ,CD80 ,CD10 3,CD10 ,CD4 0L ,CD5 4 ,CD95L ,CD86和CD95分子 ,CD18,CD4 4 ,CD2 3,CD5 ,CD11c和CD4 3的阳性率各不相同 ,78%的B细胞为IgD阳性、κ/λ比例为 1.2 6。结论 :为了对患者的免疫分型资料进行准确判读和对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必须考虑正常B细胞群体中各种标志的表达情况。同时 ,在临床工作中不宜直接套用国外的标准 ,而必须注意中国人和西方人群之间在某些B细胞标志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成人 外周血 B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 免疫表型 慢性B细胞白血病 淋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的甲基绿-派洛宁染色鉴别诊断
14
作者 师睦然 刘妍 +2 位作者 王佳宁 王成才 何书海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为探索一种经济实用的病理形态学诊断方法鉴别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和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以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和马立克氏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淋巴细胞性AL和MD病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尸体剖检... 为探索一种经济实用的病理形态学诊断方法鉴别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和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以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和马立克氏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淋巴细胞性AL和MD病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尸体剖检、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甲基绿-派洛宁特殊染色法对二者进行诊断鉴别。结果表明,淋巴细胞性AL和MD鸡肝脏均肿大,表面和切面可见灰白色肿瘤结节,其他内脏器官亦可见肿瘤结节;肝脏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淋巴细胞样瘤细胞增生灶,但无法从形态区分两种肿瘤细胞;经甲基绿-派洛宁特殊染色,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鸡肝脏肿瘤细胞的胞质呈紫红色,而MD病鸡肝脏肿瘤细胞胞质呈蓝色。综上,该试验所建立的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可有效鉴别诊断淋巴细胞性AL和MD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 甲基绿-派洛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不同亚型MDSC与肿瘤负荷的相关性及疗效预测价值
15
作者 胡忠利 杨艳丽 +1 位作者 李佳佳 潘少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6-1573,共8页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L患者中各类MDSCs的比例。RQ-PCR检测WT1及BCR-ABL的相对表达量。以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CML患者中不同BCR-ABL表达量、不同WT1表达量、不同CD34^(+)细胞数、不同病程情况中MDSCs分布的区别,以及CML慢性期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各类MDSCs表达。同时检测不同阶段CM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比较淋巴细胞亚群及MDSCs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时为CML慢性期的患者G-MDSC及e-MDSC均较正常对照组比例明显增加(P<0.05)。初诊时即为加速期及急变期的CML患者中G-MDSC、e-MDSC的比例均较CML慢性期患者明显增加(P<0.05)。但在CML加速期M-MDSC的比例与CML慢性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ML患者中G-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5587,0.5307,0.5981),M-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1321,0.1446,0.1578),e-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6043,0.6207,0.6259)。G-MDSC在各治疗阶段的最佳反应组均明显低于警告/失败组;e-MDSC仅治疗3个月时,比例在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SC在各阶段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性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并且仅G-MDSC细胞比值与其BCR-ABL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7981)。CML急变期的T淋巴细胞较加速期及慢性期比例明显减少,NK细胞比例升高。仅G-MDSC比例与T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类MDSCs与BCR-ABL、WT1基因、CD34^(+)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与CML患者的肿瘤负荷程度呈正相关。但M-MDSC的相关性弱于G-MDSC及e-MDSC。治疗后CML患者随着病情的缓解,G-MDSC相应减少,但M-MDSC无明显变化,e-MDSC仅在早期3个月治疗阶段中存在差异。G-MDSC的比例变化或可预测CML治疗效果。MDSC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G-MDSC的抑制作用较M-MDSC及e-MDSC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抑制细胞 慢性细胞白血病 BCR-ABL WT1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lncRNA MALAT1、LincRNA-p21和GAS5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琦 沙辉 +6 位作者 陈龙 吕龙龙 徐声鸣 张泽天 赵松 靳凤艳 牛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ALAT1、LincRNA-p21和GAS5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阐明3种lncRNA在MM与CLL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MM患者(MM组)、60例CLL患者(CLL组)和60名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ALAT1、LincRNA-p21和GAS5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阐明3种lncRNA在MM与CLL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MM患者(MM组)、60例CLL患者(CLL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3组研究对象血浆lncRNA MALAT1、LincRNA-p21和GAS5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MM组患者血浆lncRNA MALAT1和GAS5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CLL组患者血浆LincRNA-p2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血浆LincRNA-p21诊断CL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850,95%可信区间(CI)为0.780~0.921;血浆lncRNA MALAT1和GAS5在MM诊断中的AUC分别为0.898和0.815,95%CI分别为0.836~0.959和0.740~0.890;血浆lncRNA MALAT1、LincRNA-p21和GAS5在CLL和MM鉴别诊断中的AUC分别为0.878、0.778和0.805,95%CI分别为0.814~0.942、0.691~0.865和0.727~0.882。结论:血浆lncRNA MALAT1和GAS5的高表达与MM的发病有关,而血浆LincRNA-p21低表达与CLL的发病有关,上述3种lncRNA的血浆相对表达水平可作为MM和CLL诊断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浆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D200的改良型Matutes免疫标志积分系统在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文锦 方鹏 +2 位作者 傅敢 梁慧 彭敏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89-1694,共6页
目的:免疫标志分型技术是诊断与鉴别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其他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B-CLPD)的重要手段。CD200在CLL中普遍强表达。本研究旨在... 目的:免疫标志分型技术是诊断与鉴别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其他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B-CLPD)的重要手段。CD200在CLL中普遍强表达。本研究旨在分析含有CD200的改良型Matutes免疫标志积分(modified Matutes score,MMS)系统在诊断CL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的103例B-CLPD患者,其中CLL 64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11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14例、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6例,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ic lymphoma/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LPL/WM)7例。比较CLL组及非CLL组CD分子表达的差异,并比较MMS与英国马斯登皇家医院(Royal Marsden Hospital,RMH)免疫标志积分系统在诊断CLL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临床的一致性。结果:CLL组及非CLL组在CD5、CD23、FMC7、CD22、CD79b、CD200、sIg表达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42、54.98、30.71、11.67、55.26、68.48、17.88,均P<0.01)。在诊断CLL上,RMH免疫标志积分≥4时,敏感性79.7%,特异性100%;MMS≥3时,敏感性95.3%,特异性100%。RMH免疫标志积分系统Kappa系数为0.677,MMS系统Kappa系数为0.860。结论:与RMH免疫标志积分系统比较,含有CD200的MMS系统在诊断CLL上有更好的敏感性、相同的特异性,且与临床有更高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0 免疫标志积分系统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雯雯 牛小青 王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浸润的发病率、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以头晕、复视、肢体无力为首发表现的CLL患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浸润的发病率、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以头晕、复视、肢体无力为首发表现的CLL患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尸解研究显示CLL浸润CNS的发生率为8%-71%,而患者生前出现有症状CNS浸润的发生率较低约1%,发生原因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及疾病变异无明确相关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细胞形态学结合流式细胞分析,鞘内化疗及放疗可使多数患者CNS症状及脑脊液改善,未治疗的患者均迅速恶化死亡。结论:CLL有症状的CNS浸润较少见,一旦发生预后差,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是获得长期缓解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髓外T淋巴细胞急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管妍 刘琼 +1 位作者 黄东平 何合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8-1533,共6页
目的:报道1例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髓外T淋巴细胞急变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血常规、骨髓学、染色... 目的:报道1例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髓外T淋巴细胞急变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血常规、骨髓学、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结果,考虑该患者为CML,患者淋巴结病理提示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发现淋巴结病变中存在BCR-ABL融合信号,最终诊断为CML髓外T淋巴细胞急变。给予达沙替尼(140 mg/d)联合化疗,患者一直未达完全缓解。结论:新诊断的CML急变期患者相对少见,以CML髓外T淋巴细胞急变为特点并伴有附加染色体11q23的患者更为罕见。CML髓外T淋巴细胞急变的患者预后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许是唯一有希望治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髓外T淋巴细胞急变 11q23 荧光原位杂交 达沙替尼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AP-70在24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雨洁 李建勇 +2 位作者 朱光荣 宋君红 肖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为了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zeta链相关蛋白-70(zeta-associatedprotein-70,ZAP-70)的表达及其与其他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ZAP-70和CD38的表达。结... 为了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zeta链相关蛋白-70(zeta-associatedprotein-70,ZAP-70)的表达及其与其他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ZAP-70和CD38的表达。结果显示:①37.5%B-CLL患者表达ZAP-70,其中BinetA期患者有20%(3/15)表达ZAP-70+,BinetB+C期患者有66.7%(6/9)表达ZAP-70+,ZAP-70+表达在BinetA期和BinetB+C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29.1%B-CLL患者表达CD38,其中BinetA期患者有3例;在此3例中2例同时伴有ZAP-70+,CD38+在BinetA期和BinetB+C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83.3%(20/24)患者表达ZAP-70+CD38+或ZAP-70-CD38-,ZAP-70和CD38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常规实验室可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ZAP-70高表达与B-CLL临床分期、染色体及CD38表达等预后相关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ZAP-70 CD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