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口黑鲈慢性气泡病的组织病理观察以及水体分层对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彭天辉 潘连德 唐绍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8-584,共7页
在池塘环境下,对自然发生鱼气泡病时水体的溶氧过饱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池塘水平均溶氧值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水体分层不明显的池塘比水体分层严重的池塘更易发生慢性气泡病。在实验室中模拟出各种与调查池塘溶氧过饱和度相似的环... 在池塘环境下,对自然发生鱼气泡病时水体的溶氧过饱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池塘水平均溶氧值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水体分层不明显的池塘比水体分层严重的池塘更易发生慢性气泡病。在实验室中模拟出各种与调查池塘溶氧过饱和度相似的环境,将鱼体质量均为50 g的100尾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随机分为4组,在不同溶氧饱和度条件下(50%~100%、100%~150%、150%~200%、200%~250%)饲养20 d,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条件下发病的大口黑鲈进行临床检查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条件下发病鱼的临床症状一致,均表现为眼球角膜突出、不透明,鳃丝、眼球后极和鳍条基部等处出现气泡;两者的组织病理变化一致,均表现为眼球视网膜与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增生,随后坏死消失,脉络膜丛出现大量气泡,角膜血管化;肝脏、肾小管、肠道微绒毛和鳃丝复层上皮等处细胞空泡化,未成熟血细胞增多,血细胞破裂后含铁血黄素沉着,导致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水体分层 慢性气泡病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气泡病发生机理及其衍生后遗症的危害
2
作者 蒋发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水温形成的养殖水体上下分层非常普遍且明显。晴天上表水层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池底有机物处于缺氧还原环境下脱氮产生的氮气,在上下水层不能进行交流的情况下,经常处于过饱和的现象。生存在这样水体的鱼类,不论是在鱼苗阶段还是... 水温形成的养殖水体上下分层非常普遍且明显。晴天上表水层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池底有机物处于缺氧还原环境下脱氮产生的氮气,在上下水层不能进行交流的情况下,经常处于过饱和的现象。生存在这样水体的鱼类,不论是在鱼苗阶段还是成鱼阶段,过饱和游离气体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其体内,使其患上气泡病。相对于鱼苗气泡病的急性发病症状,患上气泡病的成鱼不会有明显症状,称作慢性气泡病。目前由于人们对慢性气泡病产生机理了解不多或存在认识误区,致使气泡病常常成为继发病原性疾病的诱因,也是滥用药的入口。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慢性气泡病发生机理,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消除气体过饱和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气泡病 水温上下分层 氮气 后遗症 滥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