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少一 李幼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4-657,共4页
慢性放射性肠炎是腹部恶性肿瘤经放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常发生在治疗后半年至2年之间,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原发、复发肿瘤及良性炎性病变,从而造成患者治疗和恢复的延误。文中基于影像学的角度,分析总结了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诊断。
关键词 慢性放射性肠炎 诊断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在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邵国益 赵振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研究肌少症在慢性放射性肠炎(CRE)合并肠梗阻病人中发生率及对手术治疗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CRE合并肠梗阻并接受病变部位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病人中,肌少症35例(41.67%)。肌少症组病人放疗时程、营养风... 目的:研究肌少症在慢性放射性肠炎(CRE)合并肠梗阻病人中发生率及对手术治疗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CRE合并肠梗阻并接受病变部位外科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病人中,肌少症35例(41.67%)。肌少症组病人放疗时程、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非肌少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肌少症组病人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非肌少症组显著增加,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 <0.05)。肌少症与放疗时程、NRS 2002评分差异、hs-CRP呈负相关(r=-0.786、-0.698、-0.639,P <0.05)。结论:肌少症在CRE合并肠梗阻病人中发生率较高,可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与病人放疗时程、营养风险及炎症状态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慢性放射性肠炎 营养风险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炎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海红 李小凡 王建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索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炎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宫颈癌接受放射治疗至少6个月但不足2年的患者粪便样本,通过临床放射性肠炎诊断、改良的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及Vaizey问卷... 目的:探索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炎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宫颈癌接受放射治疗至少6个月但不足2年的患者粪便样本,通过临床放射性肠炎诊断、改良的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及Vaizey问卷的评估,将患者分为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轻微毒性组(mild,M)和症状较重的严重毒性组(severe,S)。用16S rRNA测序方法对粪便样本提取的DNA进行测序及生物统计学分析,分析指标包括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类学组成分析、分类等级树图及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效应量(LDA effect size,LEfSe)。结果:从物种多样性来看,M组α多样性大多数指标高于S组,尽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也一定程度地表明了物种多样性低与肠道症状较严重之间的相关性。两组之间β多样性在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两组之间微生物特征的不同。从物种组成来看,在菌门的水平上M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66.5%(M)vs.56.0%(S)]更高,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1%(M)vs.13.9%(S)]更低。在菌属的水平上两组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志贺氏菌属(Shigella)2.7%(M)vs.8.5%(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7.0%(M)vs.2.7%(S)、毛螺菌科-梭菌属(Lachnospiraceae_Clostridium)1.3%(M)vs.4.7%(S)。通过LEfSe也进而发现了一些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M组中嗜胨菌属(Peptoniphilu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这些物种丰度显著较高,而在S组中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红杆菌目(Rhodobacterales)这些物种丰度显著较高。分类等级树图也在空间上直观地表现出了两组在各分类水平物种组成上的差别。结论: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肠道微生物的特征与组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慢性放射性肠炎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彤晶 念家云 +1 位作者 王笑民 张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02-810,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资讯,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万方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搜集中医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出文献207篇,根据文献纳排标准,排除189篇,最终纳入18项临床研究,142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724例,对照组703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RR=1.31,95%CI为1.25~1.39,P<0.00001)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镜下黏膜损伤缓解率(RR=1.33,95%CI为1.08~1.65,P=0.008)较对照组为高,观察组在减少炎症介质、提高免疫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组在提高生命质量水平方面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可有效缓解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腹痛、腹泻、便血、乏力等相关症状,且能有效促进肠黏膜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放射性肠炎 疗效 系统评价 文献检索 偏倚评估 亚组分析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仝教授基于伏邪理论辨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经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孙立巧 康宁 李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462-1466,共5页
慢性放射性肠炎是发生于盆腔、腹部恶性肿瘤放疗结束后1~5年,或急性放射性肠炎迁延3个月以上不愈,或潜伏数十年才出现的一类疾病。慢性放射性肠炎常引起出血、肠梗阻、肠瘘、肠穿孔等并发症,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给患者带... 慢性放射性肠炎是发生于盆腔、腹部恶性肿瘤放疗结束后1~5年,或急性放射性肠炎迁延3个月以上不愈,或潜伏数十年才出现的一类疾病。慢性放射性肠炎常引起出血、肠梗阻、肠瘘、肠穿孔等并发症,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该病治疗难度大,迄今尚无规范有效的统一治疗方案。李仝教授治疗本病关键点是基于中医伏邪理论,结合患者的体质和原发病进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对李仝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概括总结,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放射性肠炎 伏邪理论 名医经验 @李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经直肠超声表现 被引量:8
6
作者 曹飞 马腾辉 +6 位作者 王磊 王怀明 文艳玲 刘小银 黄斌杰 钟清华 刘广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发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造瘘组),45例未行横结肠造瘘术(非造瘘组),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记录可探及范围内直... 目的 观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发生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其中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造瘘组),45例未行横结肠造瘘术(非造瘘组),采用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并记录可探及范围内直肠肠壁厚度和层次、溃疡及直肠阴道瘘等情况;能量多普勒观察肠壁血流,并根据Limberg标准进行分级。分析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的相关性;比较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病变肠壁厚度、血流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病变肠壁平均厚度(7.88±2.05)mm,肠壁血供Ⅲ~Ⅳ级35例(35/52,67.31%);肠壁厚度与血供分级存在相关性(rs=0.48,P〈0.01);造瘘组与非造瘘组患者肠壁厚度、血供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直肠超声特征性表现为病变肠管壁弥漫性增厚、血流信号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放射性肠炎 经直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陈娴 伊力亚尔·努尔如拉 +3 位作者 许明燕 冯荣 赵萌 肖蕾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8-446,共9页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在前列腺癌放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肠道菌群与疾病进展和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例前列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随访。采用16S r...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在前列腺癌放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肠道菌群与疾病进展和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例前列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粪便样本,并进行随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随着放疗剂量累积,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等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P<0.05),β多样性显著增高(P=0.001)。前列腺癌进展组放线菌门较无进展组相对丰度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组中萨特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等菌属的相对丰度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放射性肠炎组中的疣微菌门及其分支下的阿克曼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与非肠炎组相比更高(P<0.05),非肠炎组的粪球菌属_1和卡塔杆菌属较肠炎组显著富集(P<0.05)。结论:放疗剂量累积显著重塑菌群结构,变形菌门下的萨特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等可能成为治疗后早期复发的前列腺癌的关键菌群。阿克曼氏菌属的丰度升高可能增加慢性放射性肠炎风险,而毛螺菌科分支下的菌群可能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肠道菌群 放射治疗 慢性放射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