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内上皮-间质转化机制在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梅梅 聂晶 +2 位作者 杨松 宋悦 孙华威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肺内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在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表达。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BPD组和对照组,于建模第3、7、14、21天检测肺功能,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 目的:探讨肺内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在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表达。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BPD组和对照组,于建模第3、7、14、21天检测肺功能,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EMT标记物SP-B与FSP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SP-B、FSP1基因mRNA水平。结果:BPD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肺组织显示肺泡数量减少、间隔增厚、胶原沉积增加,肺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显示BPD组肺泡上皮细胞逐渐向间质细胞转化,SP-B基因表达在21 d低于对照组(P<0.001),FSP1表达在21 d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高氧诱导的BPD小鼠存在肺组织损伤及EMT过程,SP-B、FSP1的动态表达变化参与了BPD的肺纤维化进程,EMT机制或成为BPD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内上皮-间质 SP-B FS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在高氧诱导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霍梦月 梅花 +2 位作者 张钰恒 张艳波 刘春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4,共8页
目的:探讨miR-34a在高氧诱导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80只新生SD大鼠于生后2 h内随机分配到高氧组(FiO 2=60%)及空气组(FiO 2=21%),每组40只,分别于生... 目的:探讨miR-34a在高氧诱导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80只新生SD大鼠于生后2 h内随机分配到高氧组(FiO 2=60%)及空气组(FiO 2=21%),每组40只,分别于生后第1、7、14、21天提取各组SD大鼠肺组织标本,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记录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s,RAC),并测量平均肺泡直径(mean alveolar dia-meter,MAD)和肺泡间隔厚度(alveolar septal thickness,AST)以评价肺泡发育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高氧组与空气组大鼠肺组织中miR-34a、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2,Tie-2)的基因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肺组织中Ang-1及Tie-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氧组大鼠生后第7、14、21天体重较空气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氧组大鼠肺组织随氧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肺泡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结构简单化、肺泡腔明显增大和肺泡间隔增厚等肺发育受阻表现;高氧组大鼠生后第7、14、21天RAC较空气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大鼠生后第7、14、21天MAD和AS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氧组大鼠肺组织miR-34a在生后第7、14、21天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大鼠肺组织中Ang-1和Tie-2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在生后第14、21天均低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新生SD大鼠持续暴露于60%的高氧环境中可成功构建大鼠新型BPD模型,在新生大鼠新型BPD模型的肺组织中miR-34a表达上调,miR-34a可能通过调控Ang-1/Tie-2信号通路在BP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微小RNA-34a 血管生成素-1 酪氨酸激酶受体-2 高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的构建
3
作者 罗德艳 莫霖 +2 位作者 刘玉琳 郭蓉 王紫娟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目的: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形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初稿,于2022年9月—11月通过2... 目的: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提供参考。方法: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指导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形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初稿,于2022年9月—11月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共17名专家完成2轮专家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0.8。最终构建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包括评估、干预和评价3个部分,评估部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干预部分包括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评价部分包括1个一级指标和2个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居家照护指导方案较为科学、全面且易于操作,为护理人员及家庭照护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发育不良 居家护理 德尔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机制中肺泡上皮细胞转分化关键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梦玥 周建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重症病例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BPD是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肺泡简单化和肺微血管发育障碍。肺泡上皮细胞是肺泡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肺泡Ⅰ型(alveol...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重症病例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BPD是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肺泡简单化和肺微血管发育障碍。肺泡上皮细胞是肺泡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肺泡Ⅰ型(alveolar type 1,AT1)和肺泡Ⅱ型(alveolar type 2,AT2)细胞,其中AT1细胞参与气血屏障构建,发挥气体交换作用,AT2细胞具有增殖分化的干细胞特性,维持肺内环境稳态、修复肺损伤。肺损伤修复的核心是AT2细胞向AT1细胞的转分化,而激活转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分类总结,探讨肺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及研究进展,为阐述BPD发病机制及探索BPD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上皮细胞 转分化 信号通路 支气管发育不良(B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师卉 王依闻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究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新生大鼠和MLE-12肺上皮细胞的高氧BPD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高氧组和低、中、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干预组。运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CCK8细胞凋... 目的探究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新生大鼠和MLE-12肺上皮细胞的高氧BPD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高氧组和低、中、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干预组。运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CCK8细胞凋亡实验、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评估枸橼酸咖啡因的作用。进一步通过活性氧(ROS)免疫荧光检测、电镜观察、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检测线粒体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枸橼酸咖啡因干预可提高高氧暴露后新生大鼠的生存率,促进体重增长,改善肺组织损伤;枸橼酸咖啡因干预提高了MLE-12细胞的存活率,减少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丢失并抑制细胞凋亡。机制上,枸橼酸咖啡因可降低ROS水平,修复线粒体结构,调节线粒体应激通路(eIF2α-ATF4-CHOP)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论枸橼酸咖啡因通过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改善高氧诱导的肺损伤,在早产儿BPD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支气管发育不良 线粒体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合肺力咳合剂佐治急性期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杨洋 李雪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急性期患儿采用肺力咳合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5月—2024年8月该院诊治的CB急性期患儿12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儿均分为两组,其中一... 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急性期患儿采用肺力咳合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5月—2024年8月该院诊治的CB急性期患儿12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儿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西药组60例),另一组则加用肺力咳合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消失时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咳嗽、咳痰、喘息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NLR、MLR、RDW、PDW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CB急性期患儿加用肺力咳合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来促进患儿症状的缓解,从而进一步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 力咳合剂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肺组织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减少且向RORγt^(+)FOXP3^(+)Treg转换
7
作者 何朗粤 卢红艳 +4 位作者 朱莹 江健锋 鞠慧敏 乔瑜 魏善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型转换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成空气组及高氧组,每组10只,高氧组建立新生小鼠高氧暴露的BPD动物模型。在小鼠生后7 d和14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出...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型转换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成空气组及高氧组,每组10只,高氧组建立新生小鼠高氧暴露的BPD动物模型。在小鼠生后7 d和14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出新鲜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叉头盒P3(FOXP3)^(+)Treg及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FOXP3^(+)Treg占CD4^(+)淋巴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 IL-6的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FOXP3^(+)Treg与SP-C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以及RORγt^(+)FOXP3^(+)Treg与IL-17A、 IL-6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肺泡结构简单化,放射状肺泡计数与SP-C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高氧组FOXP3^(+)Treg占比减少,RORγt^(+)FOXP3^(+)Treg占比增多,肺组织IL-17A、 IL-6含量明显升高。FOXP3^(+)Treg与SP-C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ORγt^(+)FOXP3^(+)Treg与IL-17A、 IL-6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BPD小鼠肺组织FOXP3^(+)Treg数量减少并向RORγt^(+)FOXP3^(+)Treg转换,可能参与高氧所致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调节性T细胞(Treg) 叉头盒P3(FOXP3) 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miR-21-5p靶向SKP2缓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焰 王小勤 +5 位作者 梅鸿 刘鑫鑫 廖贞亮 余琨 冯帮海 覃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298-3305,共8页
目的探讨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外泌体(exosomal,Exos)-miR-21-5p(简称miR-21)靶向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对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 目的探讨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Ⅱ)外泌体(exosomal,Exos)-miR-21-5p(简称miR-21)靶向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对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60只6~8周龄的SD大鼠,其中30只通过差速贴壁离心法提取原代AEC-Ⅱ并进行培养。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于获得AEC-Ⅱ来源的外泌体,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于提取AEC-Ⅱ培养基中囊泡,并通过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对其验证,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以确认miR-21与SKP2的靶向关系。剩余的30只大鼠按照3∶1的雌雄比例混合,以便于进行怀孕检测。将这些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个不同的实验组:空气对照组(Con组)、高氧处理组(BPD+PBS组)、接受高氧和外泌体治疗的小鼠(BPD+Exos-miR-21组),以及高氧联合外泌体miR-21抑制剂处理组(BPD+Exos-AV-miR-21组)。新生SD大鼠将暴露于85%的氧气环境中,以此建立BPD模型。经过14 d高氧处理后,使用RTq-PCR技术检测肺组织和外泌体中miR-21的表达水平。肺组织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了平均肺泡线性截距(MLI)和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氧簇(ROS)水平。此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SKP2、NR2F2和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镜及粒径分析结果显示AEC-Ⅱ细胞提取的小泡结构物质属于外泌体,miR-21在外泌体中表达显著上调(P<0.01),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证实SKP2为miR-21的作用靶标。与Con组比较,BPD+PBS组及BPD+Exos-AVmiR-21组肺组织HE可见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增大、简化,ROS、MDA、MLI增高及SKP2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RAC、SOD、T-AOC、miR-21下调及NR2F2、VEGF-A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BPD+PBS组比较,BPD+Exos-miR-21组肺组织HE可见无肺泡数目增加,肺泡简化程度好转,同时MLI、ROS、MDA降低及SKP2蛋白表达降低(P<0.01);而ROC、SOD、T-AOC、miR-21上调及NR2F2、VEGF-A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AEC-Ⅱ来源的Exos-miR-21可能靶向SKP2通过促进NR2F2、VEGF-A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促进肺泡发育改善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泡上皮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21-5p 支气管发育不良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珂 饶兴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0-1118,共9页
目的:构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构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378例,依据是否发生BPD分成单纯NRDS组(n=271)与NRDS合并BPD组(n=107),选取与NRDS患儿BPD发病风险有关的高危因素,通过套索回归分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的方法优化NRDS患儿发生BPD风险预测模型的指标,最终缩减为4个与NRDS患儿BPD发病高度相关的指标,分别是:胎龄、出生体质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时间、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时间;对这4个指标列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软件构建NRDS患儿发生BP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该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方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该列线图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其预测的准确度。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比值比(odds ratio,OR)=0.99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97~0.999]、CPAP时间(OR=1.128,95%CI=1.093~1.164)、IMV时间(OR=1.121,95%CI=1.056~1.090)是NRDS患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与校准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06(95%CI=0.877~0.938);通过Bootstrap方法对样本进行1000次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AUC=0.904(95%CI=0.807~1.000),本研究在校准曲线中显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出生体质量、CPAP时间、IMV时间是NRDS患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功构建NRDS患儿发生BPD的Nomogram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Nomogram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及肺部菌群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宁涛 陈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随着围产期综合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多种围产期因素影响着早产儿未成熟的肺,造成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健康。人体微生物群对人类生命过程有着复杂且持... 随着围产期综合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多种围产期因素影响着早产儿未成熟的肺,造成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健康。人体微生物群对人类生命过程有着复杂且持久的影响。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体微生物及其功能被揭秘。目前有很多证据表明,在早产儿的肺发育过程中,肠道及肺部菌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菌群失调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对菌群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仍知之甚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本文综述了早产儿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特点,以及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变迁,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肠道菌群 部菌群 肠-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参麦冬汤对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边红恩 陈团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7-1333,I0019,共8页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作用下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大鼠肺的发育情况,阐明沙参麦冬汤对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所致新生大鼠慢性BP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只新生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和高剂量沙参麦冬汤组,每...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作用下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大鼠肺的发育情况,阐明沙参麦冬汤对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所致新生大鼠慢性BP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只新生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和高剂量沙参麦冬汤组,每组4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采用持续吸入高氧造模,沙参麦冬汤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灌胃给予6.00和24.0 mg·kg-1沙参麦冬汤及0.75μg·kg-1地塞米松注射液,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1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值,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观,计算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辐射状肺泡计数(RAC),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间介素1(IL-1)、白细胞间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值明显升高(t=3.144,P<0.05),可见明显肺水肿;氧暴露21 d后肺泡腔扩大、结构简化,间隔增厚,RAC明显减少(t=3.989,P<0.05),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MDA、SOD、GSH-Px、IL-1和TNF-α水平以及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6.562,t=1.971,t=1.972,t=20.241,t=32.808,t=22.663,t=19.234,P<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t=7.857,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不同剂量沙参麦冬汤组大鼠肺水肿程度改善,肺组织W/D值明显降低(t=1.018,t=2.691,t=0.760,P<0.05),肺泡结构紊乱情况减轻,肺组织中MDA、SOD、GSH-Px、IL-1和TNF-α水平以及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6.562,t=1.971,t=1.972,t=20.241,t=32.808,t=22.663,t=19.234,P<0.05),IL-10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7.857,t=7.743,P<0.05),且以高剂量沙参麦冬汤组效果为佳。结论:沙参麦冬汤能有效保护由高氧造成的新生大鼠支气管和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沙参麦冬汤 高体积分数氧 辐射状泡计数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慢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59-1860,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慢性疾病 新生儿 长时间机械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儿 治疗 诊断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病原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俊 张玲 +3 位作者 顾东伟 郑磊 赵祝香 赵子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的诱因,但相关病原学研究相对匮乏。目的分析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BE)与BCOS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比较两者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住院的支扩患者5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将患者分为两组:BE组(未合并慢阻肺,335例)和BCOS组(合并慢阻肺,2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药敏结果及变迁,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结果584例支扩患者共分离299株病原菌,BE组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59.59%),革兰阳性菌3株(2.05%),分枝杆菌9株(6.16%),真菌47株(32.19%);BCOS组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52.29%),革兰阳性菌1株(0.65%),分枝杆菌2株(1.31%),真菌70株(45.75%);BCOS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构成比高于BE组(χ^(2)=5.274,P=0.022)。两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10.64%、25.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8%、15.91%,环丙沙星12.77%、21.28%,阿米卡星2.13%、2.13%;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0、1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14.29%,环丙沙星15.38%、35.71%,阿米卡星0、7.14%;BCOS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于BE组(P=0.026)。BCOS组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χ^(2)=4.357,P=0.037)及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均高于BE组(χ^(2)=5.593,P=0.018)。2016—2022年支扩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均最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在2021、2022年明显升高,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2020—2022年分离分枝杆菌株数及2021—2022年分离曲霉菌株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BCOS作为一种特殊表型,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铜绿假单胞菌目前是BE及BCOS患者常见分离致病菌,近年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分枝杆菌、曲霉菌株数较前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尤其是B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疾病重叠综合征 铜绿假单胞菌 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怡波 蔡成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的慢性肺部疾病,尤其是极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32周)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围产期救治及护理取得了进步,但现代临床管理仍然缺乏专门促进肺修复和肺生长的疗法。间充质干细胞(me...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的慢性肺部疾病,尤其是极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32周)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围产期救治及护理取得了进步,但现代临床管理仍然缺乏专门促进肺修复和肺生长的疗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其最新进展揭示了干细胞/祖细胞修复受损器官的前景。但MSCs本身存在的临床风险导致其无法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在BPD动物模型中,MSCs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EVs)可以通过下调纤维化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等途径促进肺血管生成和肺泡的发育,减少肺动脉高压和炎症,在BPD肺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MSC-EVs治疗早产儿BPD的有潜力的临床前证据及可能机制,为今后其在BPD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囊泡 支气管发育不良 新生儿 免疫调节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戚彩云 陈超 +2 位作者 姚明珠 石文静 邵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9-490,T001,共3页
为了解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 (BPD)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 ,对17例新生儿BP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3例 ,女4例 ,胎龄(31.4±3.4)周 ,出生体重(1643±327) g。结果17例BPD原发病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5例 ,胎... 为了解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 (BPD)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 ,对17例新生儿BP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3例 ,女4例 ,胎龄(31.4±3.4)周 ,出生体重(1643±327) g。结果17例BPD原发病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5例 ,胎粪吸入性肺炎1例 ,肺炎4例 ,呼吸暂停7例。出生后均长时间吸氧、机械通气 ,平均机械通气时间 (26.8±9.7)d。病程第 (16.2±5.6)d ,胸片肺部出现囊状透亮区 ,以后肺呈囊泡样蜂窝样改变。所有病例均并发肺部感染。9例康复出院 ,1例自动出院 ,7例死亡。1例做尸检 ,光镜下两肺广泛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增生 ,肺泡壁增厚 ,符合BPD诊断。提示早产、长时间吸氧、机械通气、反复肺部感染是BPD的主要发病因素 ,早产儿机械通气超过2周要高度警惕发生B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支气管发育不良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高氧致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慧 陈欣欣 +5 位作者 陈剑锋 赵宏 王斌 郑娓 吕娟娟 杜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6-822,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小鼠模型,将36只幼鼠出生后立即给予实验处理,依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4组:空气+维生素D组,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维生素D组,高氧+生理...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小鼠模型,将36只幼鼠出生后立即给予实验处理,依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4组:空气+维生素D组,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维生素D组,高氧+生理盐水组。将各组实验鼠称重后处死,同时抽取心室内血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离肺组织病理切片制作和组织细胞形态学检查取不同处理组小鼠的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并分析肺终末呼吸单位的组织形态;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辐射状肺泡计数、肺泡次级间隔体积密度,比较不同处理组的肺终末呼吸单位损伤参数;取不同处理组实验小鼠的肺组织,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R2水平。结果空气+生理盐水组和空气+维生素D组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大于高氧+生理盐水组;空气+生理盐水组和空气+维生素D组的肺组织重量大于高氧+生理盐水组(P<0.05)。辐射状肺泡计数,高氧+生理盐水组的RAC降低(P<0.001),而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辐射状肺泡计数升高(P<0.001),且当稀释倍数降低,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辐射状肺泡计数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升高(P>0.01)。与高氧+生理盐水组相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次级突起计数显著升高(P<0.001),且当稀释倍数降低,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次级突起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升高(P>0.01)。高氧+生理盐水组的VEGFR2表达量低于空气+生理盐水组(P<0.05),空气+维生素D组的VEGFR2表达量低于空气+生理盐水组(P<0.01);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VEGFR2表达量高于高氧+生理盐水组(P<0.001)和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P<0.001),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表达量也高于高氧+生理盐水组(P<0.05)。但是,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VEGFR2表达量高于高氧+生理盐水组与HE染色、辐射状肺泡计数以及次级突起计数的趋势相反。结论新生小鼠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状态下增加维生素D可增加肺组织重量,为肺成熟提供物质基础,高浓度维生素D更有助于对肺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肺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支气管发育不良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儿1岁以内再入院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维溪 贺孝良 +1 位作者 李昌崇 罗运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4-596,共3页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婴儿1岁以内再入院临床情况。方法对9例BPD患儿1岁以内再入院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23例次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平均住院时间15.4d。治愈出院18次,明显好转4次,好转不明显1次。5例患儿11次出现喘...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婴儿1岁以内再入院临床情况。方法对9例BPD患儿1岁以内再入院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儿23例次因下呼吸道感染再入院,平均住院时间15.4d。治愈出院18次,明显好转4次,好转不明显1次。5例患儿11次出现喘息,23次再入院20次需吸氧治疗,其中2次需机械通气治疗,16次需糖皮质激素治疗,9次给予支持治疗。4次继发院内感染鹅口疮,3次继发腹泻病。结论BPD患儿明显增加了生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再入院病情较重,住院时间较长,易继发院内感染,常需予以吸氧、糖皮质激素及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再入院 治疗 喘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洁锦 戴欢 +1 位作者 凌雅 钱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为B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114例,根据有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分为2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为B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114例,根据有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分为2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4例患儿中22例发生BPD(19.3%),为BPD组,其中17例治愈出院,5例放弃治疗死亡;92例未发生BPD,为对照组。BPD组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及1分钟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各种其他并发症如严重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重度HMD发生率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D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动脉导管未闭等相关,故积极预防早产、尽可能降低机械通气及吸氧时间、积极控制感染和关闭动脉导管,可能会降低B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支气管发育不良 早产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Elafin对慢性高氧诱导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炎性因子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凤梅 李可欣 +3 位作者 刘旭薇 陈飞兰 潘永全 韩文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17-152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Elafin对慢性高氧致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中炎性因子和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J新生24 h内小鼠随机分成空气组、高氧+L/R组及高... 目的:探讨重组人Elafin对慢性高氧致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中炎性因子和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J新生24 h内小鼠随机分成空气组、高氧+L/R组及高氧+Elafin组(n=10)。高氧+L/R组、高氧+Elafin组暴露于85%氧气中。21 d时进行基础肺功能测定,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气组[(7.85±0.24)g]比较,高氧+L/R组小鼠体质量[(5.33±0.63)g]显著下降(P=0.000),肺发育受阻;TNF-αm RNA、IL-1βm RNA(P=0.000)和NF-κB p65蛋白(P=0.001)表达增加,抗炎因子IL-4、IL-13 m RNA(P=0.000)表达降低。与高氧+L/R组比较,高氧+Elafin组小鼠体质量升高(P=0.014),肺泡形态趋于正常;TNF-α(P=0.011)、IL-1β(P=0.000)m RNA和NF-κB p65蛋白(P=0.001)表达降低,IL-4(P=0.047)、IL-13(P=0.000)mRNA表达增加。结论:Elafin能有效减轻高氧诱导的小鼠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及炎症因子释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炎症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 重组人Elafin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8例患儿6年临床随访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维溪 张海邻 +3 位作者 林振浪 陈尚勤 罗运春 李昌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总结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6年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8例BPD患儿分别在1、3和6岁龄时联系来院门诊随访或以电话随访,以探讨BPD的中远期随访结局。结果 1岁龄3例电话... 目的总结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6年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8例BPD患儿分别在1、3和6岁龄时联系来院门诊随访或以电话随访,以探讨BPD的中远期随访结局。结果 1岁龄3例电话随访,5例来院随访;3岁龄2例电话随访,6例来院随访;6岁龄均来院随访。因肺炎或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再入院治疗:1岁以内8例22例次,~3岁3例6例次,~6岁1例次。1岁以内4例10例次出现喘息,~3岁3例6例次出现喘息,~6岁2例3例次出现喘息。6岁龄时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5/8例(62.5%)提示小气道功能改变、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等;X线胸片检查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不规则实变影3例;毛玻璃样改变和囊泡形成3例;局限性肺气肿2例。结论 BPD患儿1岁龄时明显增加了再次入院风险,学龄前期趋于减少,但6岁时仍有62.5%病例提示常规肺通气功能异常,部分病例胸部影像学为毛玻璃样改变、囊泡形成和局限性肺气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再入院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