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慢性意识障碍促醒的效果
1
作者 化龙昂 赖海芳 +2 位作者 杨威 刘勇 叶祥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47,共9页
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对慢性意识障碍(p Do C)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p Do 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两组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对慢性意识障碍(p Do C)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p Do 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两组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a-VNS治疗,共4周。每组根据入组时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分为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植物状态(UWS/VS)、微小意识状态(MCS)两种类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CRS-R、脑电图(EEG)分级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评估。结果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因转院未能完成试验。治疗前,两组UWS/VS、MCS类型患者各项评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UWS/VS、MCS类型患者GCS评分(|t|>16.000,P<0.001)、CRSR评分(|t|>14.318,P<0.001)、SSEP的N20振幅(|t|>5.247,P<0.05)均提高,EEG分级降低(Z>2.264,P<0.05),SSEP的N20潜伏期缩短(|t|>2.884,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同类型患者(|t|>1.883,|Z|>2.244,P<0.05)。结论ta-VNS可促进p Do C患者从UWS/VS和MCS状态中觉醒,提升脑电活动和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孙凤侨 牛弘川 +2 位作者 杨艺 何江弘 赵元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手术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tSCS组和ltSCS组。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意识状态水平,根据CRS-R评分将患者的临床诊断分为植物状态、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MCS+和脱离微小意识状态4个等级。以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的提升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比较stSCS组和ltSCS组疗效差异。结果44.8%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通过脊髓电刺激治疗后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有所提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stSCS组和ltSCS组CRS-R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ltSCS组和stSCS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613)。结论stSCS和ltSCS均可显著提高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且stSCS可能能够取得与ltSCS相当的短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微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长时程脊髓电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慢性意识障碍治疗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瑜聪 周静 +4 位作者 林炜明 李冬霞 王娟 王昱棋 王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5-1071,共7页
目的 了解近5年慢性意识障碍(pDOC)治疗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方法 检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7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pDOC治疗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绘制作者、... 目的 了解近5年慢性意识障碍(pDOC)治疗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方法 检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7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pDOC治疗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绘制作者、国家、机构、关键词、共被引文献、共被引作者的知识图谱。结果 纳入411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力较大的作者为Aurore Thibaut,影响力突出的国家为比利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哈佛大学医学院。近5年的研究热点为pDOC患者的神经调控、预后评估以及护理和吞咽功能训练;主要使用的神经调控技术为经颅直流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深部刺激和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未来的研究趋势为pDOC患者的神经调控和意识恢复机制的探索,主要使用的神经调控技术为脑深部刺激和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结论 pDOC治疗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主要关注pDOC患者的神经调控、预后评估以及护理和吞咽功能训练,未来研究仍将集中于探讨pDOC患者的神经调控和意识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治疗 神经调控 护理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4
作者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1 位作者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9,共15页
1总则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是指由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各类脑损伤所导致意识丧失超过28天的病理状态,可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wakefulnes... 1总则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是指由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各类脑损伤所导致意识丧失超过28天的病理状态,可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UWS)、最低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1]。pDoC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严重、伴有复杂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康复周期长且难度大。因此,在pDoC患者的整个治疗周期中康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康复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垂体相关激素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艺 党圆圆 +5 位作者 夏小雨 徐珑 陈雪玲 耿小丽 刘伟明 何江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30-1436,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consciousness, 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激素水平与患者意识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 目的研究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consciousness, 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激素水平与患者意识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pDO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识改善的情况,分为意识恢复组(39例)和意识未恢复组(48例),测定两组患者的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tisol)、催乳激素(PRL)。根据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 CS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意识水平组: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VS)组(61例)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ness state, MCS)组(26例),分析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的变化水平与意识的关系;根据激素水平的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激素水平正常组(25例)与激素水平异常组(6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变化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病程、术前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及受伤部位等]。结果 87例pDOC患者中62例发生垂体激素异常(71.3%);42例发生单项激素异常(67.7%),两项以上改变的有20例(32.3%)。垂体激素异常的类型例数及比例依次为:GH 18例(29.0%)、TSH及FT3/FT4 19例(30.6%)、PRL 11例(17.7%)、ACTH 8例(12.9%)、COR 6例(9.7%)。比较两个不同意识水平(VS组和MCS组)垂体相关激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发现两组GH、TSH、PRL、AC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激素水平正常组相比,激素水平异常组的发病年龄更高(P=0.001),MCS患者所占比例(P=0.001)和CRS-R评分(P<0.001)更低,ICU停留时间更长(P<0.001),而合并阵发性交感神经多度兴奋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 PSH)的比率更高(P=0.001),单纯皮层损伤的比例偏低。采用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316,P=0.006)、CRS-R评分(OR=0.200,P=0.037),ICU停留时间(OR=3.991,P=0.040)和PSH症状(OR=11.874,P=0.045)是导致垂体激素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变化发生比例较高,与患者意识水平CRS-R评分正相关,年龄、ICU停留时间与PSH症状是垂体激素水平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垂体相关激素水平 疾病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特征在慢性意识障碍预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钟源 何佩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3-1498,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特征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脑损伤后28天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egetative state/unresp...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特征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脑损伤后28天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vegetative state/unresponsive arousal syndrome,VS/UWS)或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患者。在研究开始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定量脑电图特征,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通过对比入院第21—28天与入院当天的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意识改善组和意识未改善组。变量与意识改善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对意识改善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42例患者意识改善(46%),48例患者意识未改善(54%),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CRS-R评分、入院时意识状态、RAV分级、α相对频带能量、频谱熵是意识改善的相关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CRS-R评分、RAV分级以及α相对频带能量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改善的相关因素,α相对频带能量、RAV分级、CRS-R评分预测意识改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1、0.648、0.767。结论:α相对频带能量、RAV分级与慢性意识障碍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脑电图特征 慢性意识障碍 意识转归 预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蒙象强 熊琪 +3 位作者 陈庚发 白洋 邹田子 冯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0-947,共8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pDOC患者93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0岁)和老年组(>...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pDOC患者93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0岁)和老年组(>60岁),同时给予rTMS和MNS,共4周。治疗前及每周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进行评定,并比较促醒有效率;治疗4周后,CT灌注成像测量局部脑血流量(CBF)。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扩展量表(GO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开始,各组CRS-R、GCS和FOUR评分均升高(P<0.05)。每周治疗后,各组各种意识水平构成比、促醒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11.057,P>0.05)。治疗4周后,各组双侧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区等感兴趣区CBF均增加(|t|>2.495,P<0.05),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1.887,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各组GOS-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3.083,P=0.055)。结论rTMS联合MNS能够有效治疗不同年龄段的pDOC患者,老年人也能获得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正中神经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胡蕾 吴育红 +1 位作者 杨翼霞 崔月景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463-3467,共5页
总结慢性意识障碍的定义,回顾国内外慢性意识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提供充分的肠内营养信息支持,降低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病人营养支持状况。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融合特征的慢性意识障碍自动评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弓愉昇 王文华 +1 位作者 潘敏 张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是一种由严重脑损伤导致个体意识丧失状态持续时间超过28 d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包括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而MCS可进... 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是一种由严重脑损伤导致个体意识丧失状态持续时间超过28 d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包括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而MCS可进一步细分为MCS-和MCS+。PDOC的准确评估能够辅助医生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意识神经网络的恢复与重建。临床上,关于意识状态评估的主要方式为行为量表、神经影像学检查等,但这些检查方法只能获取某一时刻信息,并无法通过连续监测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来进行更为准确和完备的评估。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能够实时记录反映患者意识状态的生理病理电活动,且睡眠脑电活动与PDOC患者的意识状态紧密联系。基于此,从夜间EEG为主的多源数据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融合特征的慢性意识障碍自动评估方法。首先,对PDOC-EEG进行数据增广、滤波、去噪等预处理;其次,利用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方法分别提取用于刻画PDOC-EEG病理表现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设计了具有频带功率权重的通道相干性和刻画频带相关性的分散程度两个新特征。进一步,结合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与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数据,提取了一种新的基于多源数据的睡眠分期时长占比特征;最后,将所提取的多个特征进行融合并分别结合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分类器实现PDOC的自动评估。该文采用俄罗斯联邦重症监护与康复临床研究中心PDOC患者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PDOC自动评估的准确率、灵敏度分别达到94.2%和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脑电信号 睡眠分期 特征融合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炎 虞容豪 +4 位作者 倪啸晓 郭叶群 郑波 孙玲玲 曹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49-14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e, HIBI)后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pDOC)患者意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e, HIBI)后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pDOC)患者意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HIBI后pDOC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9例)和高压氧组(59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病程是否超过3个月将高压氧组分为长病程组(21例)和短病程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HBO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入院和出院时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 CRS-R)评分。出院1年后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进行随访。结果高压氧组患者出院时CRS-R(11.51±6.33)评分高于对照组(8.05±4.81),意识改善患者比例(66.10%)高于对照组(26.32%)。出院1年后,高压氧组患者GOS评分(2.53±1.12)高于对照组(1.42±0.69),病死率(20.34%)低于对照组(6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病程组出院时CRS-R评分(12.45±6.73)高于对照组(8.05±4.81),意识改善患者比例(71.05%)高于对照组(26.32%),出院1年后GOS评分(2.58±1.13)高于对照组(1.42±0.69),病死率(18.42%)低于对照组(6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病程组出院时意识改善患者比例(57.14%)高于对照组(26.32%),出院1年后GOS评分(2.43±1.12)高于对照组(1.42±0.69),病死率(23.81%)低于对照组(6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治疗可以改善HIBI后pDOC患者的意识,即使其病程超过3个月;HBO治疗可以改善远期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慢性意识障碍 意识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康复预后及照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汤时蓝 谢可欣 +2 位作者 刘玲谕 齐甜甜 杨燕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42-3348,3354,共8页
慢性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疾病负担极重。目前,多数资源和研究投入到了意识障碍患者的急性救治中,在评估检测、预测及促进意识恢复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对于急性期后的康复预后及照护了解有限。基于此,本文回顾了... 慢性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疾病负担极重。目前,多数资源和研究投入到了意识障碍患者的急性救治中,在评估检测、预测及促进意识恢复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对于急性期后的康复预后及照护了解有限。基于此,本文回顾了慢性意识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对慢性意识障碍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及照护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建议我国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完善我国pDoC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基础;(2)研究、应用针对pDoC康复预后干预措施的新技术,将临床实践、康复预测与预后管理结合起来;(3)进一步确定pDoC康复的关键要素和轨迹,以降低因病程过长而导致预后结果的不确定性;(4)基于pDoC康复轨迹,建立包括急性期过渡在内的亚急性期至慢性恢复期的连续性照护体系,以提高照护质量和获得的机会,实现照护质量的持续改进;(5)对已有的照护体系进行系统改革,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患者恢复的连续性照护体系,除了多学科团队,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社区、残疾机构等利益相关组织的参与合作。期望本文可以为我国开展慢性意识障碍相关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慢性意识障碍 康复 预后 照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榕 杨艺 何江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60-1464,共5页
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pDOC)及其漫长的康复过程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介绍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康复的临床特点,从pDOC病变模式、临床表现以及意识恢复顺序的特殊性,以及可能干扰康复进展的常见并... 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pDOC)及其漫长的康复过程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介绍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神经康复的临床特点,从pDOC病变模式、临床表现以及意识恢复顺序的特殊性,以及可能干扰康复进展的常见并发症等问题入手,总结康复治疗技术,讨论关于康复方案制定原则、治疗强度、时间安排等现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神经康复 疗效 并发症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三种听觉Oddball范式脑加工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建会 杜巨豹 +4 位作者 霍速 李冉 单桂香 张晔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617,666,共6页
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三组难度依次增大的... 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三组难度依次增大的听觉Oddball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分析比较各组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三组实验范式在所有健康志愿者中均诱发得到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和P300,TS组MMN和P300的潜伏期最短,OS组次之,RS组最长(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MMN的波幅TS组最大,OS组次之,RS组最小(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P300波幅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组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有一定的区分难度,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患者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失匹配负波 慢性意识障碍 植物状态 无反应觉醒综合征 最小意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