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证候要素治疗方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彬 陈静 +2 位作者 赵慧辉 王娟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及SF-36量表各维度积分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SF-36量表为评价工具:组间比较:2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健康变化等5项的积分没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3项的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用药28 d后,2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较治疗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证候要素 生活质量 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客观指标及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甲东 赵芝焕 +3 位作者 万崇华 杨铮 许传志 张晓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62-3364,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客观指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124例Ⅱ~Ⅲ级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18μg噻托溴铵,1次/...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客观指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124例Ⅱ~Ⅲ级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18μg噻托溴铵,1次/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得分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动脉血氧分压(PaO2),C-反应蛋白水平(CRP)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及FEV1%pre,PaO2,CRP均显著性改善(P<0.05);且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与FEV1%pre,PaO2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ECOPD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后改善了生存质量、FEV1%pre、PaO2、CRP(P<0.05);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与客观指标FEV1%pre和PaO2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生存质量 噻托溴铵 客观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华 黄健萍 +2 位作者 林芳 黄丽云 杜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25-1326,共2页
目的:调查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1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孕产... 目的:调查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1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孕产史、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生活卫生习惯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盆腔炎可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应加强对未生育患者的干预,降低复发率。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减轻其经济负担可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生存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孔丹莉 张广恩 +2 位作者 潘海燕 于海兵 丁元林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2,共3页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生存质量 慢性病患者 统计方法 潜在变 模型理论 多变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峰 李大治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76,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肝病患者 生存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特异性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判 模糊数学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证候要素辨证组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彬 陈静 +4 位作者 赵慧辉 王居新 李婷 王娟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28-1331,1336,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5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5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结果、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改善中医症状,提高LVEF值及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证候要素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患者 质量评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现代医学模式 生存质量 社会老龄化 发展中国家 血管疾病 慢性并发症 进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后抑郁对病人的影响及干预
8
作者 刘卿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 Β-受体阻滞剂 再入院率 病人 脏功能 室射血分数 生存质量 再摄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的新理念及其新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关欣 郑红光 +1 位作者 关宇鹏 杜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63-1165,共3页
研究并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疗效评价的新体系,提高CRF患者的生存质量。文章首先介绍了临床疗效的新理念,医生看病应把以治病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治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并介绍了生存质量研究现状及生存质量量表(WHOQOL_... 研究并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疗效评价的新体系,提高CRF患者的生存质量。文章首先介绍了临床疗效的新理念,医生看病应把以治病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治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并介绍了生存质量研究现状及生存质量量表(WHOQOL_BREF)的结构、内容、应用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CRF患者生存质量测评及疗效的评价,分析了中医辩证指标量化的必要性。中医更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和生存质量。因此可建立一个将生存质量、中医辨证指标量化和现代生物学指标三者组成中西医结合诊疗CRF患者疗效评价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生存质量 辨证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素侠 钟宝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躯干活动范围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躯干活动范围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4周。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变化,采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范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QOL评定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背疼痛减轻,VAS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躯干前屈、后伸、侧屈活动范围均有扩大(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减轻,ODI评分下降,SF-36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可减轻疼痛,增加躯干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肌内效贴布 数字模拟疼痛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 WHO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