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抑郁新药-参味宁郁片对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及小鼠悬尾模型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雅欣 郭姗姗 +2 位作者 高英杰 图娅 崔晓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3326-3330,共5页
目的:研究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及小鼠悬尾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慢性应激,并在造模前1 h灌胃给药,共持续21 d。实验前后通过体质量变化、糖水实验... 目的:研究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及小鼠悬尾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慢性应激,并在造模前1 h灌胃给药,共持续21 d。实验前后通过体质量变化、糖水实验、自发活动开场实验测试,观察各组大鼠相应指标的评分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小鼠悬尾抑郁模型:连续给药7 d后用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记录活动次数,再将小鼠悬尾后记录小鼠不动时间,探究各给药组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在造模21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水平及垂直运动评分等方面均显著降低(P<0.05),参味宁郁片低剂量组在糖水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参味宁郁片3个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慢性应激模型大鼠CRF的含量,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ACTH水平(P<0.05)。小鼠悬尾抑郁模型:各给药组小鼠悬尾后的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及小鼠悬尾抑郁模型均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大鼠慢性应激模型 小鼠悬尾模型 自发活动开场实验 糖水偏好 放射免疫测定 参味宁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焦虑、抑郁及认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强萌 姜宁 +5 位作者 黄红 张亦文 陈芳 李召辉 刘新民 吕光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7,共13页
目的探讨白天和夜晚两个不同束缚时段的慢性束缚应激28 d对雌雄ICR小鼠情绪及认知样行为的影响,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性别和束缚时段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72只雌雄各半的ICR小鼠分为6组:雄性空白组、雄性白天束缚组、雄性夜... 目的探讨白天和夜晚两个不同束缚时段的慢性束缚应激28 d对雌雄ICR小鼠情绪及认知样行为的影响,为慢性束缚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性别和束缚时段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72只雌雄各半的ICR小鼠分为6组:雄性空白组、雄性白天束缚组、雄性夜间束缚组、雌性空白组、雌性白天束缚组、雌性夜间束缚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天束缚10 h,连续束缚28 d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通过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避暗实验等方法,观察不同时段的束缚对雌雄ICR小鼠情绪和认知行为的影响。结果将雌雄小鼠分组统计时,在悬尾实验中,雄性白天束缚组的不动时间与雄性空白组相比呈显著性增加(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雄性白天束缚组和夜间束缚组的不动时间与雄性空白组相比均显著性增加(P<0.05)。在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与雌性空白组相比,雌性白天束缚组的摄食潜伏期无明显差异,夜间束缚组显著性延长(P<0.05),且夜间与白天束缚组相比呈显著性延长(P<0.05);在夜间束缚时雌性的摄食潜伏期与雄性相比呈显著性延长(P<0.05)。旷场实验中,雌性空白组与雄性空白组相比,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呈显著性降低(P<0.05);雌性白天束缚组的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与雌性空白组相比呈显著性降低(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中,各组均无明显差异。避暗实验中,雄性白天束缚组的入暗潜伏期与雄性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夜间束缚组的入暗潜伏期与空白组相比显著性缩短(P<0.05)。将雌雄小鼠合并统计时,在悬尾实验中,白天雌雄束缚组的不动时间呈显著性增加(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白天和夜间雌雄束缚组的不动时间呈显著性增加(P<0.01,P<0.05);在旷场实验中,白天雌雄束缚组的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呈显著性缩短(P<0.05,P<0.01),夜间雌雄束缚组的中央区时间、中央区/边缘区时间、白天和夜间雌雄束缚组的平均速度和总路程无明显差异。结论白天时段慢性束缚应激28 d后雄性小鼠表现出抑郁情绪;慢性束缚应激28 d后雌性小鼠易致焦虑情绪;夜间时段慢性束缚应激28 d后雄性小鼠出现学习记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模型 抑郁症 焦虑症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魏宏文 矫玮 +2 位作者 张有志 赵楠 薛瑞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为了观察运动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复制抑郁模型大鼠,以经典抗抑郁剂氟西汀(Flu)作为对照,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训练(MIR)、小强度跑台训练(LIR)对抑郁模型大鼠巧克力牛奶快感缺乏实验、... 为了观察运动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复制抑郁模型大鼠,以经典抗抑郁剂氟西汀(Flu)作为对照,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训练(MIR)、小强度跑台训练(LIR)对抑郁模型大鼠巧克力牛奶快感缺乏实验、开场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的行为学表现和体重的影响。结果:(1)行为学研究:CUS明显使大鼠巧克力牛奶偏嗜度下降、自发活动减少、新奇环境中的摄食潜伏期延长;氟西汀可以明显对抗上述改变。慢性应激伴随进行运动具有与氟西汀一致的抗抑郁样行为作用。(2)体重变化:CUS显著抑制大鼠体重的增长,Flu、Flu+MIR、Flu+LIR均未能改善CUS大鼠体重增长的缓慢。MIR、LIR能够改善CUS大鼠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每周体重与CUS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证明:抑郁模型大鼠出现快感缺乏、自发活动下降、摄食潜伏期延长的抑郁样行为表现和体重增长缓慢的躯体症状。运动对CUS大鼠具有与抗抑郁药氟西汀一致的抗抑郁行为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运动医学 慢性抑郁模型 行为学 体重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腊梅叶醇提物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玉婷 丁虹 +2 位作者 邱春玉 宋伟 王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山腊梅叶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氟西汀为阳性对照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抑郁模型造模,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 目的探讨山腊梅叶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氟西汀为阳性对照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抑郁模型造模,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有量,观察模型小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均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试验不动时间明显增加,脑内的5-HT及NE含有量降低。山腊梅叶醇提物(10 g/kg、50 g/kg)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NE的含有量。结论山腊梅叶醇提物通过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腊梅叶 慢性抑郁模型 抑郁症 行为学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惠春 陈巧珍 钱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以大鼠体质...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模型大鼠局部脑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结合行为学改变,探讨抑郁的发病机理。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应激模型组,以大鼠体质量及行为学改变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2组大鼠额叶和海马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活动能力下降,兴趣丧失,与临床抑郁症的精神抑制症状相似,且额叶和海马NO含量[分别为(31.00±2.55)和(38.11±1.73)nmol/mg.pro]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97±1.38)和(36.06±0.87)nmol/mg.pro],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额叶和海马NO通路代谢异常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病理生理学 一氧化氮/血液 额叶/代谢 海马/代谢 慢性抑郁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果内酯对慢性应激导致小鼠抑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程英 惠爱玲 +1 位作者 吴泽宇 张文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2-1367,共6页
为了探究白果内酯(BB)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以40%白果内酯粗品为原料,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制备纯度为98.21%白果内酯。采用6~8周龄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 为了探究白果内酯(BB)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以40%白果内酯粗品为原料,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制备纯度为98.21%白果内酯。采用6~8周龄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 mg/kg)、低剂量组(BB 3.5 mg/kg)、中剂量组(BB 7.0 mg/kg)、高剂量组(BB 14.0 mg/kg)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通过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构建小鼠抑郁模型。实验过程中观察白果内酯干预后小鼠抑郁行为的变化,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相对表达量。研究发现,白果内酯的干预使得小鼠抑郁情况得到改善,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质量浓度,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质量比,并促进BDNF的表达。结果表明,白果内酯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发生和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BB) 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CUMS)模型 抗抑郁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和VEGF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佗婷婷 冯正直 +3 位作者 蒋娟 涂静 刘可愚 杜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变化,分析其在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意义。方法 20只体质量180~220 g...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变化,分析其在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意义。方法 20只体质量180~220 g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抑郁组),每组10只。利用21 d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chronic unpredie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造抑郁症模型。21 d后,采用敞箱实验(open-field behavior)、糖水消耗实验、摄食量和体质量增量等检测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并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2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抑郁组SD大鼠前额叶皮质层FGF-2(1.23±0.06)、VEGF蛋白表达(1.15±0.2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t-q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SD大鼠前额叶皮质层FGF-2的2-△△Ct值为0.47、VEGF的2-△△Ct值为0.51,提示二者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结论 FGF-2与VEGF基因在前额叶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在抑郁症病理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抑郁大鼠模型 FGF-2 VEGF 前额叶皮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 T MR GluCEST成像评估抑郁症模型鼠疗效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张洁 聂泰明 +5 位作者 郑蕾 黄德龙 徐洋洋 齐凯 张树平 姜兴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utamate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GluCEST)成像技术定量评估抑郁症模型大鼠治疗前后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浓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通过慢性不...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utamate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GluCEST)成像技术定量评估抑郁症模型大鼠治疗前后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浓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通过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抑郁样行为,并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UMS组、氟西汀(fluoxetine)给药组(CUMS-fluoxetine)。每组12只大鼠。采用糖水偏爱测试(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强迫游泳测试(forced swimming test,FST)及旷场测试(open field test,OPT)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使用7.0 T小动物核磁共振扫描仪采集T2WI及GluCEST序列,用Matlab软件测定海马区Glu相对浓度值。将CUMS组与正常对照组、CUMS-fluoxetine组与CUMS组分别比较,三组大鼠双侧海马区分别进行组内比较,评估给药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糖水偏爱率降低、强迫游泳测试不动时间延长及旷场测试运动距离减少,CUMS-fluoxetine组糖水偏爱率提高、强迫游泳测试不动时间减少及旷场测试运动距离增加。(2)GluCEST测定值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UMS组双侧海马区Glu浓度明显升高(左侧P<0.001,右侧P=0.014);与CUMS组相比,CUMS-fluoxetine组双侧海马区Glu浓度明显减低(左侧P=0.002,右侧P=0.025);三组大鼠双侧海马区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左、右侧海马区Glu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S-fluoxetine组海马区Glu浓度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7.0 T MR GluCEST成像技术能够无创性定量反映抑郁症模型鼠治疗前后双侧海马区Glu浓度变化,为临床评估抑郁症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轻度模型 海马 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麦大枣汤联合氟西汀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慢性应激小鼠抑郁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郑劼 许一凡 +4 位作者 陈艳燕 周祎靖 张雨恒 余雪瑞 洪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674,共8页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GMZ)联合氟西汀(Flx)是否通过调控小鼠肠道菌群改善慢性应激小鼠抑郁症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联合孤养复制小鼠CUMS抑郁模型,观察GMZ(7 g/kg)、Flx(10 mg/kg)、GMZ(7 g/kg)+Flx(10 mg/kg)灌胃给...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GMZ)联合氟西汀(Flx)是否通过调控小鼠肠道菌群改善慢性应激小鼠抑郁症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联合孤养复制小鼠CUMS抑郁模型,观察GMZ(7 g/kg)、Flx(10 mg/kg)、GMZ(7 g/kg)+Flx(10 mg/kg)灌胃给药对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百分比、尾悬累积静止不动时间、旷场水平运动次数及脑内5-HT水平的影响;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CUMS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和结构;采用粪菌移植实验评价移植GMZ+Flx粪菌对CUMS小鼠抑郁行为及脑内5-HT水平的影响。结果CUMS应激联合孤养可成功复制小鼠慢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GMZ+Flx给药能显著提高CUMS小鼠体质量(P<0.01)及糖水偏好百分比(P<0.01)、降低尾悬实验累积静止不动时间(P<0.01)、增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次数(P<0.05)、提高小鼠脑5-HT的水平(P<0.01);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小鼠肠道菌群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1),GMZ给药可显著降低门水平Firmicutes相对丰度(P<0.05),对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有升高趋势;在CUMS造模基础上,移植GMZ+Flx粪菌,可显著提高CUMS小鼠糖水偏好百分比(P<0.01)、降低尾悬累积静止不动时间(P<0.05)、增加旷场水平运动次数(P<0.01)、提高小鼠脑5-HT的水平(P<0.01)。此外,灌胃给药及粪菌移植实验均显示,GMZ对CUMS小鼠尾悬实验改善显著,Flx对旷场水平运动次数改善明显。结论甘麦大枣汤联合氟西汀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慢性应激小鼠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氟西汀 慢性抑郁模型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慢性轻度应激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龙 杨楠 +1 位作者 刘雁勇 左萍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轻度应激 (CMS)小鼠模型的自发活动与认知行为变化 ,中枢胆碱能毒蕈碱型(M)受体的改变及药物脱氢表雄酮 (DHEA)的干预作用。方法 :连续 3wk对小鼠采用 7种不可预知的应激原建立CMS模型 ,设DHEA低、高两个药物治疗组 ,用... 目的 :观察慢性轻度应激 (CMS)小鼠模型的自发活动与认知行为变化 ,中枢胆碱能毒蕈碱型(M)受体的改变及药物脱氢表雄酮 (DHEA)的干预作用。方法 :连续 3wk对小鼠采用 7种不可预知的应激原建立CMS模型 ,设DHEA低、高两个药物治疗组 ,用自发活动和水迷宫法测定行为改变 ,用放射性配基法测定皮层、海马、下丘脑和小脑的M受体改变。结果 :CMS组小鼠自发运动明显减少 ,寻找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 ,DHEA补充后可有效改善上述行为变化 ;CMS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的M受体特异性结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 (P <0 .0 5)。使用DHEA后 ,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CMS可使动物的自发运动减少 ,并使其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该变化与脑内胆碱能受体活性低下有关。补充DHEA可有效缓解上述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模型 脱氢表雄酮 M胆碱能受体 自发运动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慢性轻度应激鼠海马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晓云 俞瑾 +6 位作者 崔东红 傅迎美 吴根诚 江三多 翁史旻 张燃 江开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661,共6页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PUFAs)对慢性轻度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大鼠海马作用的相关基因。方法将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6只/组)给予相应处理8周:研究组...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PUFAs)对慢性轻度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抑郁大鼠海马作用的相关基因。方法将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6只/组)给予相应处理8周:研究组(ω-3PUFAs 3.1 ml.kg-1.d-1+CMS),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CMS)和正常对照组。每周进行行为学指标(体重和糖水摄入量)的测定。采用大鼠10,891条全基因组cDNA芯片,检测研究组(随机取3只大鼠)和模型对照组(全部大鼠)海马的差异表达基因,评价ω-3PUFA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整个试验过程,ω-3PUFAs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7、8周,研究组糖水摄入量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共35条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12条基因上调表达,23条基因下调表达,其中主要包括:转运蛋白基因(Slc17a9、Rtp4、Slc15a4、Kpnb1、Abcb7),信号转导通路基因(Jun、Strada),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基因(Vdac2),免疫功能蛋白基因(IgE受体β亚单位、IgG2a重链)等。结论ω-3PUFAs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转运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离子通道、免疫功能蛋白等多类基因的表达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芯片 慢性轻度抑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强迫游泳对大鼠行为及其脑内突触后致密蛋白95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贤浩 郑金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其脑内各部位PSD-95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慢性强迫游泳法制作单纯应激(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和药物干预慢性应激(每次强迫游泳应激前皮下注射MK801)大鼠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定量方法分别检测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其脑内各部位PSD-95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慢性强迫游泳法制作单纯应激(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和药物干预慢性应激(每次强迫游泳应激前皮下注射MK801)大鼠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定量方法分别检测对照(无应激)组、单纯应激组和药物干预组大鼠的海马、前额叶皮质、基底节的PSD-95含量。结果在强迫游泳第14天时,单纯应激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明显慢于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与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相比,单纯应激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强迫游泳期间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单纯应激组大鼠的海马、前额叶皮质的PSD-95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而基底节的PSD-95含量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强迫游泳大鼠是有价值的慢性应激模型;脑细胞内NMDA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功能亢进可能是这个动物模型的神经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强迫游泳 慢性应激模型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与舍曲林改善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陈怡环 +2 位作者 杨帆 彭正午 谭庆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舍曲林处理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 目的:比较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舍曲林处理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组、CUMS+rTMS组以及CUMS+舍曲林组,每组8只。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并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源性大麻素I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CB1R)的表达。结果:CUMS组糖水偏好值、水平活动度、中央活动次数以及CB1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而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UMS组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大于其它三组,而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TMS与舍曲林均能改善CUMS大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二者的改善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CB1R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经颅磁刺 舍曲林 慢性不可预见温和模型 内源性大麻素I型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注意偏向的神经递质基础:来自大鼠抑郁症模型的证据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立伟 王苏妍 +3 位作者 高野 宋若冰 张芷毓 李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化学物质对大鼠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注意偏向测试;采集2组大鼠海马附近神经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 目的探讨神经化学物质对大鼠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注意偏向测试;采集2组大鼠海马附近神经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A)、去甲肾上腺素(NE)、3,4-二羟苯乙酸(DOPAC)、内啡肽(EP)、高香草酸(HVA)水平;分析神经递质水平与注意偏向的相关性。结果CUMS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抑郁症状;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负性偏向;实验组大鼠5-HIAA、DOP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HT、EP和HV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5-HIAA和HVA与注意偏向的变化有显著关联,5-HT和DOPAC水平的变化对注意偏向有影响。结论CUMS抑郁症模型适用于大鼠。抑郁症大鼠神经递质水平明显不同于正常大鼠,神经递质对抑郁症大鼠的注意偏向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注意偏向 不可预知慢性温和抑郁症模型 大鼠 五-羟色胺 5-羟(基)吲哚乙酸 去甲肾上腺素 高香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苷A抗抑郁的靶点识别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历 邵钰婷 +2 位作者 秦书华 杨文强 刘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 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明确SSA的抗抑郁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并验证SSA的作用靶点,并利用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和药物亲和力靶稳定性实验(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验证SSA的靶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研究SSA的抗抑郁作用机制。CUMS模型TST和FS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SA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表明SSA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证明了SSA与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XTR)结合效果较好,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可能是OXTR。CETSA结果表明在一系列温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明显延缓OXTR的热变性;DARTS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系列酶浓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显著降低OXTR对蛋白质水解的敏感性,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是OXTR。此外,SSA对OXTR下游的ERK通路没有激活作用。本研究表明SSA发挥抗抑郁作用的靶点可能为OXTR,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柴胡皂苷A 催产素受体 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 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10通过下调焦亡信号通路缓解抑郁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一鸣 张荣 +3 位作者 孟莹 朱磊 李明强 刘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0-817,共8页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慢性应激束缚模型(CRS)抑郁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制备抑郁小鼠。将小鼠分为空白组(CON)、CRS组、单用辅酶Q10高剂量组(Q10-H,200 mg/kg)、模型组+辅酶Q10低剂量组(CRS+Q10-L,50 mg/kg...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慢性应激束缚模型(CRS)抑郁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制备抑郁小鼠。将小鼠分为空白组(CON)、CRS组、单用辅酶Q10高剂量组(Q10-H,200 mg/kg)、模型组+辅酶Q10低剂量组(CRS+Q10-L,50 mg/kg)、模型组+辅酶Q10中剂量组(CRS+Q10-M,100 mg/kg)、模型组+辅酶Q10高剂量组(CRS+Q10-H,200 mg/kg)、模型组+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VX765组(CRS+VX765,50 mg/kg)、模型组+氟西汀组(CRS+FLX,10 mg/kg)(n=8)。应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分析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率;高尔基染色检测神经元突触棘数量;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海马脑区GFAP及焦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与caspase-1 p10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S模型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辅酶Q10、VX765及FLX可改善上述情况;与对照组比较,CRS模型组海马脑区GFAP阳性率与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神经元突触棘显著减少(P<0.001),GSDMD-N、caspase-1、IL-1β表达显著增加(P<0.05),神经元与caspase-1 p10共标显著增加(P<0.001),辅酶Q10可改善上述情况。结论辅酶Q10通过下调焦亡信号通路缓解抑郁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模型 抑郁症 辅酶Q10 CASPASE-1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成分及抗抑郁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菲 敬思群 +4 位作者 张俊艳 刘根梅 叶俊 李玉扩 曹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12-621,共10页
揭示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及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化学成分;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从动物行为学、神经递质... 揭示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及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化学成分;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小鼠模型,从动物行为学、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海马组织病理学考察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抗抑郁作用。结果表明: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含有酮类(68.891%)、酯类(8.787%)、醇类(4.258%)、烯类(0.374%)及其他物质(12.879%),主要成分为α-香附酮(59.536%)、吉马酮(5.875%)。CUMS抑郁模型小鼠给药后,油莎草须根油树脂显著缩短了小鼠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悬尾静止时间;显著提高了中央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持续时间,油莎草须根油树脂高剂量组明显提升了小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含量、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油莎草须根油树脂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细胞膜基本完整。油莎草须根油树脂可能通过参与调节CUMS抑郁模型小鼠血清中5-HT和NE的表达,修复小鼠海马组织损伤来改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草须根油树脂 成分分析 慢性不可预见温和模型 抗抑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制备及抑郁小鼠大脑和血液样品中5-羟色胺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玉玲 麦婉莹 +4 位作者 王玉婷 方旖旎 张淼 王诗 丁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和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Chitosan Nano-composites,MWCNTs-CHIN)修饰丝网印刷电极(MWCNTsCHIN/SPE),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考察了5-HT在修饰丝网印刷电...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和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Chitosan Nano-composites,MWCNTs-CHIN)修饰丝网印刷电极(MWCNTsCHIN/SPE),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考察了5-HT在修饰丝网印刷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在优化条件下,应用SWV法,5-羟色胺在0.30V处可产生灵敏的响应电流,且与其浓度呈线性,线性范围为0.01-1.00μmol/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69,检出限(S/N=3)为0.005μmol/L。用该方法测定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小鼠大脑和血液中5-HT的含量,结果表明,氟西汀组与空白组中5-HT的含量相当,模型组中5-HT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丝网印刷电极 5-羟色胺 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在抑郁状态下提高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阳雪岩 朱朕 +3 位作者 杨超 王丽 丁罡 姜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1387,共7页
目的探究抑郁对肿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CUMS),行为学检测后接种肿瘤,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肿瘤体积组间差异;给药刺激乳腺癌细胞并检测侵袭、迁移、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及免疫... 目的探究抑郁对肿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CUMS),行为学检测后接种肿瘤,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肿瘤体积组间差异;给药刺激乳腺癌细胞并检测侵袭、迁移、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受体及胞内信号通路。结果抑郁上调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p38MAPK的磷酸化程度增强,并导致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增加。结论抑郁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肾上腺素β受体,促进p38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从而增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乳腺癌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模型 去甲肾上腺素 P38MAPK 肾上腺素β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艾挥发油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维 王玉莲 +3 位作者 张凯玲 解宇环 陈柏君 熊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Cang Ai,VOCA)对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氯米帕明,20 mg/kg)和苍艾挥发油组(14.6μL...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Cang Ai,VOCA)对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氯米帕明,20 mg/kg)和苍艾挥发油组(14.6μL/kg)各10只;后3组大鼠均采用6种不同刺激方式复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UMS).在CUMS造模第15~42天进行药物干预,除阳性药灌胃给药外,其他各组均雾化吸入相应剂量的药物或溶媒.于造模后第21、28、35、42天进行体质量、食量和毛态检测,造模结束后的第1天进行旷场实验和蔗糖偏好实验,以评价苍艾挥发油对应激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VOCA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水平运动总路程、穿行格子数和移动速度,同时缩短静止时间(P<0.01),提高蔗糖偏好度(P<0.05).VOCA在给药第7、14、21和28天可显著增加造模动物体质量增幅和进食量(P<0.05~0.01),毛态评分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VOCA能够明显增加海马齿状回中BDNF阳性细胞数和海马组织中Synaptophysin表达量(P<0.01).结论苍艾挥发油对抗大鼠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的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含量进而增加突触囊泡膜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突触传递效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挥发油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模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囊泡蛋白 突触后致密物-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