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一华 张锦 +3 位作者 蒋玉娇 门冰欣 胡娜娜 张亚苹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条主要冠状动脉存在CTO病变的患者30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条主要冠状动脉存在CTO病变的患者30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entrop标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n=109)和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n=19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脂蛋白(a)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显著低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水平升高(OR=1.004,95%CI:1.003~1.006)、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OR=1.546,95%CI:1.038~2.301)均与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独立相关(P均<0.05)。结论:SII、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独立相关,可能是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的建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司淦 程增为 +3 位作者 李敏 高世毅 高大胜 康品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0-786,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影响的调节机制。方法8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至少1支血管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Cohen-Rentrop分级标准将侧支循环建立水平分为2组,0~1级为侧支循环水平低患者42例,2~3级...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影响的调节机制。方法8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至少1支血管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Cohen-Rentrop分级标准将侧支循环建立水平分为2组,0~1级为侧支循环水平低患者42例,2~3级为侧支循环水平高患者45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别比较胰岛素抵抗(IR)水平。应用数学模型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IR指数(HOMA-IR)。22例患者介入术中获得侧支循环及外周血标本,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比较侧支循环与外周血代谢物差异。结果两组在NT-proBNP(P<0.05)和LVEF(P<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非糖尿病CTO患者中,侧支循环水平0~1级组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2~3级组(P<0.01)。CTO伴糖尿病与CTO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侧支循环及外周血中存在明显差异性代谢物,在侧支循环中,上调代谢物63种,下调48种;外周血中,上调代谢物23种,下调14种。侧支循环中差异性代谢物显著相关的富集通路为芳香化合物降解,脂肪酸生物合成,类固醇降解通路;在外周血中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为戊糖磷酸代谢,细菌趋化性,己内酰胺降解,甘油磷脂代谢,赖氨酸降解通路。结论CTO非糖尿病患者中侧支循环建立水平较低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芳香化合物的降解,脂肪酸生物合成,类固醇降解通路与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胰岛素抵抗 侧支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昊 慕朝伟 +5 位作者 丰雷 尹栋 朱成刚 刘帅 赵志勇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介入治疗的CTO患者1 363例。根据介入治疗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成功组(n=1 090)和失败组(n=27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介入治疗的CTO患者1 363例。根据介入治疗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成功组(n=1 090)和失败组(n=27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造影情况,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与成功组相比,失败组吸烟(68.1%vs 60.6%, P=0.023)及既往PCI患者(28.2%vs 22.2%,P=0.036)比例更高,失败组右冠状动脉CTO更常见(57.1%vs 44.0%,P=0.000),迂曲病变(70.7%vs 60.9%,P=0.003)和中、重度钙化病变(30.0%vs 21.2%,P=0.002)的比例更高。在平均29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成功组MACE(14.6%vs 23.1%,P=0.000)和再次血运重建(12.0%vs 22.3%,P=0.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组,而全因死亡(2.3%vs 0.7%,P=0.112)和心肌梗死(1.3%vs 1.1%,P=0.796)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CTO介入治疗成功仍然可以减少术后的MACE风险(HR=0.661,95%CI:0.488~0.894,P=0.007)。当靶病变为左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时,成功组MACE事件显著减少;当靶病变为左回旋支时,成功组和失败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可以减少患者远期MACE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减少了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需要,而在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方面,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长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跃进 宋雷 +9 位作者 李向东 钱杰 窦克非 慕朝伟 崔锦钢 赵杰 高立建 尹栋 李昂 孙中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7-421,共5页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过去10余年,经过全球顶尖介入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不断完善,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技术为主,逆向技术为辅的...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过去10余年,经过全球顶尖介入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不断完善,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技术为主,逆向技术为辅的CTO处理策略与流程(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主干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及三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崔锦钢 田涛 +15 位作者 管常东 胡奉环 杨伟宪 杨跃进 吴永健 袁晋青 袁建松 唐熠达 窦克非 刘海波 高展 陈珏 徐波 陈纪林 高润霖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LM)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LM介入治疗的患者3960例,按照LM病变是否合并CTO病变,分为LM... 目的:探讨左主干(LM)合并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LM介入治疗的患者3960例,按照LM病变是否合并CTO病变,分为LM合并CTO病变组(n=91)和LM不合并CTO病变组(n=386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结果:与LM不合并CTO病变组患者相比,LM合并CTO病变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比例较高(26.1%vs.40.7%),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63.1±7.7)%vs.(59.6±10.4)%],病变长度[(27.1±19.3)mm vs.(40.9±25.5)mm]及置入的支架长度[(31.9±19.8)mm vs(.45.8±27.1)mm]均较长,SYNTAX评分[(22.9±7.2)分vs.(27.2±7.3)分]较高,再狭窄病变(2.8%vs.6.6%)、LM钙化病变(12.5%vs.19.8%)、血栓性病变(1.1%vs.13.2%)比例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率(7.4%vs.16.5%)、介入操作并发症发生率(2.0%vs.5.5%)均较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中3年全因死亡率为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M合并CTO病变组3年全因死亡率(11.0%vs.3.4%)和心肌梗死发生率(13.2%vs.4.1%)均明显高于LM不合并CTO病变组(P均<0.05)。结论:PCI对适宜的LM病变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对于LM合并CTO病变患者,PCI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增加,因此此类患者应慎行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双侧远端桡动脉入路逆行造影并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一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丹 王欢欢 +7 位作者 高立建 郭继东 张强 王磊 韩艺辉 奴儿巴哈提·黑沙 王喜萍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3-102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作性胸痛5 h"就诊于我院。吸烟史20余年,无冠心病病史。血压140/85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图Ⅰ、aVL、V4~V6、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05~0.10 mV,T波低平。心肌坏死标志物高敏心肌肌...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作性胸痛5 h"就诊于我院。吸烟史20余年,无冠心病病史。血压140/85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图Ⅰ、aVL、V4~V6、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05~0.10 mV,T波低平。心肌坏死标志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0.102ng/ml(参考值<0.014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24 ng/ml(参考值<6.22 ng/ml),血脂、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远端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尹栋 窦克非 +14 位作者 杨跃进 徐波 陈珏 刘海波 姚民 秦学文 吴永健 李建军 乔树宾 尤士杰 袁晋青 戴军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PES)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04至2006-10期间,在我院行择期支架置入术的399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入选...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和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PES)2年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04至2006-10期间,在我院行择期支架置入术的399例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入选患者分为Firebird组(296例)和Taxus组(103例)。临床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比较了两组间各种临床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同时通过倾向性得分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间的2年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2年,Firebird组全因死亡率(1.03%比4.95%)、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71%比5.94%)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3.78%比8.91%)低于Taxus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支架内肯定或可能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irebird组全部血栓形成率低于Taxus组(1.37%比5.94%)。两组间经倾向性得分调整后的各临床事件的风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PS方法调整后,对于CTO病变,与Taxus PES相比,使用Firebird SES在全因死亡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紫杉醇洗脱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管浩 崔锦钢 +5 位作者 袁建松 王天杰 田涛 管常东 胡奉环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3-960,共8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0%)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及远期(5年)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行CTO-PCI的患者资料,选...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0%)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及远期(5年)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行CTO-PCI的患者资料,选取术前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1:1)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随访5年,以复合终点(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作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作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LVEF≤50%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LVEF>50%组[(19.27±9.03)分vs(.17.09±9.22)分,P=0.00]。两组间支架成功置入率(71.9%vs.74.3%,P=0.52)和并发症发生率(35.0%vs.34.3%,P=0.86)相近。548例(90.4%)患者完成5年随访,LVEF≤50%组5年主要研究终点事件率明显高于LVEF>50%组(18.5%vs.12.5%,P<0.05),差异主要由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12.9%vs.7.9%,P<0.05)驱动。LVEF≤50%组5年次要研究终点事件,除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LVEF>50%组外,其余次要研究终点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住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主要研究终点事件发生风险(HR=0.52,95%CI:0.31~0.88,P=0.02)。结论:LVEF≤50%的CTO患者PCI后即刻手术安全性、有效性良好,但远期主要研究终点事件风险高于LVEF>50%组,特别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突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影响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雷 刘斌 +3 位作者 赵佳怡 祝金明 王智慧 李淑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8-40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23例,成功率87%,平均手术时间(1.2±0.4)h,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22例,成功率64%,平均手术时间(2.1±0.6)h,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Finecross微导管 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管浩 管常东 +3 位作者 崔锦钢 胡奉环 袁建松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5年随访)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成功行CTO-PCI且术前LVEF≤50%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5年随访)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成功行CTO-PCI且术前LVEF≤50%患者临床资料,按CTO靶病变支配心肌节段术前超声室壁运动情况分为室壁运动正常患者(运动正常组)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患者(运动减低组)。随访记录临床疗效,以复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定义: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支架内血栓)为研究终点,以单项MACE作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共纳入228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其中运动正常组60例,运动减低组167例。CTO血管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运动减低组左前降支比例最高(58.7%),运动正常组左回旋支比例最高(41.7%)。与运动正常组比较,运动减低组5年MACE有增加趋势(36.6%vs.28.1%,P=0.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变量后,运动减低组和运动正常组MAC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7.1%和22.9%,HR=1.41,95%CI:0.81~2.44,P_(log-rank)=0.23。结论:对于LVEF≤50%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的CTO病变介入治疗风险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存活心肌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春玉 杨钰 王艳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967-2968,共2页
目的:探讨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CTO病变行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43例经CAG证实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分别行UCG检查测定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及应... 目的:探讨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CTO病变行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43例经CAG证实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分别行UCG检查测定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及应用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数,分析上述指标术前及术后的变化。结果: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患者LVESV降低,LVEDV、LVEF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UCG检出337个运动异常节段心肌,经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228个节段,非存活心肌109个节段,PCI术后6个月证实存活心肌269个节段,非存活心肌68个节段。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80.67%,特异性83.82%,阳性检出率95.18%,阴性检出率52.29%。结论: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明显改善了心功能,并挽救了许多存活心肌。SDDSE能有效有检测出存活心肌细胞,对PCI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SYNTAX评分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超 袁建松 +7 位作者 管常东 王心宇 许浩博 滕浩波 胡奉环 杨伟宪 徐波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6-1201,共6页
目的:研究残余SYNTAX评分(rSS)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2306例CTO病变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研究残余SYNTAX评分(rSS)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2306例CTO病变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操作资料,并计算基线SYNTAX评分(bSS)和rSS,根据rSS数值分为rSS=0组(n=302)、0<rSS≤8组(n=746)、rSS>8组(n=1258)。所有患者接受5年随访。结果:较高的rSS与较高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发生率相关,随着rSS增高,任意血运重建比例(8.6%vs.15.6%vs.26.6%,P=0.0000)、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比例(3.7%vs.8.8%vs.17.6%,P=0.0000)、以及复合终点(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任意血运重建)发生率(17.5%vs.22.9%vs.35.5%,P=0.0000)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bSS(RR=0.966,95%CI:0.953~0.980,P<0.0001)是5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rSS(RR=1.054,95%CI:1.042~1.067,P<0.0001)和既往CABG(RR=1.866,95%CI:1.349~2.581,P=0.0002)为5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χ2=79.3526,P<0.0001),敏感度可达75.26%,截断点在8分,对5年复合终点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在接受CTO介入治疗的患者人群,rSS增高与较高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任意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相关,是5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残余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35%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管浩 崔锦钢 +2 位作者 胡奉环 袁建松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验。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CTO-PCI治疗,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35... 目的:总结单中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验。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CTO-PCI治疗,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35%患者,共纳入39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按照CTO病变是否成功行PCI,分为成功组、失败组、部分开通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CTO-PCI操作相关并发症、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等;以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MACCE)及操作相关并发症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例患者,其中成功组26例,失败组6例,部分开通组7例。共计52处CTO病变,计划开通43处,旷置9处,成功开通37处(86.0%)。MACCE:失败组明显高于成功组、部分开通组(100%vs.38.5%vs.28.6%,P=0.035);操作相关并发症:部分开通组低于成功组、失败组(0%vs.23.1%vs.33.3%,P=0.028)。结论:LVEF≤35%合并CTO病变患者,选择性CTO-PCI是合理的短期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选择性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6 Fr单指引导管逆向开通具有同侧侧支的左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懿 方填元 +3 位作者 宫明莲 安涛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阐明经桡动脉6Fr单指引导管逆向开通具有同侧侧支的左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技术要点。方法:纳入由2位术者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完成的4例经桡动脉6Fr单指引导管逆向开通具有同侧侧支的左前降支或左...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阐明经桡动脉6Fr单指引导管逆向开通具有同侧侧支的左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技术要点。方法:纳入由2位术者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完成的4例经桡动脉6Fr单指引导管逆向开通具有同侧侧支的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CTO的患者。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均<65岁,左前降支CTO2例,左回旋支CTO2例,同侧侧支血管均是弯曲成角的心外膜侧支。手术操作全部采用桡动脉6FrEBU单指引导管,逆向导丝应用对吻导丝技术或控制性前向和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CART)通过闭塞病变,最后采取RG3导丝或者Rendezvous技术,完成体外化。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在选定解剖结构的病例中,通过同侧心外膜或间隔侧支通道,仅采用单根6Fr指引导管逆向开通左冠状动脉CTO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单指引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小外径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缪绯 刘映峰 何维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75-2177,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1.25mm的快速交换型(monorail)球囊和1.5整体交换型(over the wire,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的应用。方法:20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 目的:观察联合1.25mm的快速交换型(monorail)球囊和1.5整体交换型(over the wire,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的应用。方法:20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在行逆行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前,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经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血管,首先使用1.5mm的OTW球囊供血血管内行超选择造影,以便了解侧支循环血管的走行,指引导丝成功逆行通过侧支血管,然后采用1.25mm的monorail球囊全程顺序低压力(3~5atm)扩张侧支循环血管,从而减少侧支血管对导丝前行的阻力,为1.5mm OTW球囊或微导管通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逆行扩张闭塞病变做准备。结果:所有1.25mm的monorail球囊均成功扩张侧支血管,1.5mmOTW球囊均逆行到达靶血管远端并完成靶病变的初次扩张,随后完成支架置入,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结合目前现有的医疗器械,联合使用1.25mm的monorail球囊和1.5mm 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CTO中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快速交换型球囊 整体交换型球囊 逆行导丝技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评分系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颖 谷国强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397-400,共4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最富有挑战性及最容易失败的一类冠脉病变,如何评估此类病变介入治疗的难度及预测成功率至关重要,本文就影响CTO介入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及最新的评分系统做一综述。对于30 min内导丝通过病变的预测,J-CTO...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最富有挑战性及最容易失败的一类冠脉病变,如何评估此类病变介入治疗的难度及预测成功率至关重要,本文就影响CTO介入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及最新的评分系统做一综述。对于30 min内导丝通过病变的预测,J-CTO积分系统的价值高,CT-RECTOR系统更优于J-CTO积分,但两者对于预测CTO最终成功率的价值有限或不确定。CL-SCORE评分系统对最终CTO手术成功率预测价值高。除此之外,不同冠脉血管病变、侧支循环的情况及手术者的技术均是预测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耐心 李旭 +7 位作者 艾虎 李辉 赵迎 唐国栋 杨国建 孙福成 姚稚明 张慧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登记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对CTO病变行PCI治疗的312例患者,其中36例于CTO病变开通前及开通12个月后均进行了门控心肌灌注显...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登记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对CTO病变行PCI治疗的312例患者,其中36例于CTO病变开通前及开通12个月后均进行了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检查纳入本研究。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PCI开通CTO病变前后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差值总积分(SDS)、灌注可逆性节段数(RS)、灌注不可逆节段数(NRS)、心肌总灌注缺损范围(TP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静息和负荷的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相位标准差(PSD)等指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LVEF与PBW和PSD的关系。结果36例患者CTO病变开通后,SSS(7.2±7.9比10.8±6.9,t=3.612,P=0.001)、SRS(4.4±6.3比5.9±5.9,t=2.721,P=0.010)和SDS(2.8±3.1比4.7±4.0,t=2.727,P=0.010)均较开通前显著降低,RS(1.9±1.9比3.5±2.1,t=3.843,P=0.001)和负荷TPD(10.0%±11.1%比14.7%±10.0%,t=3.838,P=0.001)也较开通前明显减少。在心肌收缩同步性参数中,负荷PBW[(66.7±26.8)°比(83.1±33.0)°,t=3.365,P=0.002]和PSD[(18.3±6.9)°比(22.8±9.7)°,t=2.972,P=0.005]较开通前显著降低。无论是CTO病变开通前还是开通后,LVEF与静息或负荷状态下的PBW和PSD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LVEF≥50%患者的静息PBW、PSD和负荷PBW、PSD均显著低于LVEF<50%者(均为P<0.05)。结论CTO病变经PCI开通后心肌可逆性缺血和负荷状态下的心肌收缩同步性可得到改善,LVEF与心肌收缩同步性指标呈负相关,高LVEF的CTO患者的心肌收缩同步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心肌灌注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斌 吴开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837-3840,共4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时间≥3个月,远端无前向造影剂通过(TIMI 0级)的病变。CTO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病变类型之一,有研究显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约1/3存在CTO病变[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时间≥3个月,远端无前向造影剂通过(TIMI 0级)的病变。CTO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病变类型之一,有研究显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约1/3存在CTO病变[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CTO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CTO-PCI临床研究进展快,新技术不断推出,本文将简要介绍CTO-PCI最新研究动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闭塞 CTO TIMI 病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策略及操作技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跃进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1,共2页
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介入医师需要攻克的"最后保垒",占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0%。病变一旦成功开通,能改善左心功能防治心力衰竭,治愈缺血改善患者预后。经桡动脉介入病人创伤小恢复快,致命并发症少,故优势突出。... 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介入医师需要攻克的"最后保垒",占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0%。病变一旦成功开通,能改善左心功能防治心力衰竭,治愈缺血改善患者预后。经桡动脉介入病人创伤小恢复快,致命并发症少,故优势突出。发展经桡动脉 CTO 病变的处理更显重要。本文从术前病人及病变评估、术中器械选择、病变处理原则、基本操作技巧及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以期能普及提高经桡动脉 CTO 病变的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桡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