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射频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多依 孙异临 +1 位作者 曲宝清 罗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4-467,439,共4页
目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组)和治疗组(CC... 目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组)和治疗组(CCI+PRF组)。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可见髓鞘被严重损伤,轴索溶解或偶见残存的线粒体,雪旺氏细胞形成异染色质,同时可见大量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治疗组,可见部分髓鞘外形不规则,板层结构节段性模糊、松散,并有髓鞘球形成。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神经纤维有明显的修复。结论:脉冲射频改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大鼠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坐骨神经慢性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伤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子普 任浩 +2 位作者 李倩 王婧爱 罗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机械痛阈、超微结构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假治疗组(SS组,n=10)、造模后假治疗组(CS组,n=10)、造模后脉冲射频治疗...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机械痛阈、超微结构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假治疗组(SS组,n=10)、造模后假治疗组(CS组,n=10)、造模后脉冲射频治疗组(CP组,n=10)。CS组和CP组大鼠复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伤(CCI)模型,SS组接受假手术。造模后14 d,CP组于坐骨神经干结扎处接受脉冲射频治疗3 min;SS组和C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干放置电极不通电。造模前,造模后1 d、7 d、14 d,治疗后1 d、7 d、14 d测量各组机械缩足阈值(HWT)。治疗后14 d取各组坐骨神经干结扎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DNF水平。结果造模后,CS、CP组大鼠HWT较SS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14 d,CP组HWT较CS组明显升高(P<0.01)。电镜下可见CP组结扎侧坐骨神经损伤较CS组减轻,GDNF表达明显高于CS组和SS组(P<0.01)。结论 PRF可能通过上调坐骨神经干中GDNF的表达,保护坐骨神经,缓解CCI所致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 脉冲射频 慢性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的实验性痛定量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任盼 徐晓丽 +4 位作者 黄蓉 王晓琳 邓晨 雷战军 李学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 目的: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疼痛行为进行定量检测,探索周围神经电损伤后出现的感觉功能障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电损伤65 V、75 V、100 V、125 V、150 V和坐骨神经慢性压榨(CCI)组,共7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周对大鼠后足进行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定量检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65 V和75 V组表现出明显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125 V组1周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减小,而2周和4周时则明显增大。150 V组1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无明显变化,2周和4周时明显增大。100 V、125 V和150 V均表现为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CCI组不论机械还是热刺激,其缩足反射阈值均减小。结论:坐骨神经电损伤可引起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的改变,其中较低电压损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减小,而较高电压组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和热刺激阈值反而增高,说明较高电压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完全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损伤 热刺激足反射潜伏期 机械足反射阈值 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芸 李振宗 +2 位作者 申颖 孟岚 崔秀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行为学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行为学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组),脉冲射频治疗组(CCI+PRF组)。测定大鼠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结果:模型组及脉冲射频治疗组治疗前MW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MW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脉冲射频治疗组于脉冲射频术后8、10、12及14天MWT显著升高(P<0.01)。结论:脉冲射频能明显减轻慢性坐骨神经缩窄大鼠的机械性超敏,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脉冲射频 慢性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制备和效果比较 被引量:43
5
作者 金小高 罗爱林 张广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脊神经结扎(SNL)、保留性神经损伤(SNI)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产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200 g的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对照组(n=4)切开左后肢皮肤和肌肉,暴...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脊神经结扎(SNL)、保留性神经损伤(SNI)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产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200 g的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对照组(n=4)切开左后肢皮肤和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后立即缝合,CCI组(n=4)、SNL组(n=4)和SNI组(n=7)分别于左后肢制作CCI、SNL、SNI疼痛模型.术前3 d至术后11 d隔日使用机械和热辐射刺激测定术侧后趾,比较它们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差异.结果CCI、SNL、SNI疼痛模型50%缩爪阈值于手术7 d后趋于平稳,各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 d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50%缩爪阈值分别为(14.13土1.49)、(2.55±0.47)、(1.52±0.58)和(0.79±0.36)g,大小依次为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CI组对热辐射刺激的缩腿潜伏期的差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SNL组和SNI组对热辐射刺激的缩腿潜伏期的差异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CI组、SNL组、SNI组对热辐射刺激所产生的抬腿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NI疼痛模型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效果优于SNL、CCI模型,并仅对机械刺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制备方法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 C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IL-33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剑刚 左玲 +6 位作者 许维澄 林小雯 李芸 赵菲 苗贵申 孙涛 傅志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大鼠脊髓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于CCI前1天、CCI后第1、4、7、14、21天...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大鼠脊髓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于CCI前1天、CCI后第1、4、7、14、21天各时间点测定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后立即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5只,取L4~6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IL-3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术侧机械痛阈及热痛阈明显降低,脊髓IL-33水平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侧和假手术组术侧;IL-33蛋白水平于CCI后第1天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P〈0.01),于CCI后第21天仍维持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CCI致大鼠脊髓IL-33活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 白介素-3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可通过抑制TRPV1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3
7
作者 华璐 郭杨 +4 位作者 马丽 傅佳 邱玲 赵姣妹 欧册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机制。方法构建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给予PGB或瞬时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1蛋白受体(the transient...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机制。方法构建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给予PGB或瞬时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1蛋白受体(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TRPV1)的抑制剂辣椒平(capsazepine,CPZ)或TRPV1的激动剂辣椒素(capsaicine,CP)以观察PGB的镇痛效果。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与疼痛正相关的TRPV1蛋白在CCI大鼠脊髓中的表达。结果PGB和TRPV1的抑制剂CPZ都能有效地提高CCI大鼠模型的痛阈(P<0.05),CPZ+PGB和CPZ的镇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PGB可减低CCI模型大鼠脊髓中TRPV1蛋白的表达。同时给予PGB和TRPV1激动剂CP干预CCI大鼠后,CCI+PGB+CP组痛阈低于CCI+PGB组(P<0.05),且与C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B可通过抑制TRPV1蛋白的表达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瞬时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1蛋白受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模型 辣椒平 辣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中氧化相关基因及信号分子的观察
8
作者 蒋凤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65-1965,共1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信号分子 模型组 免疫组化测定 大鼠 病理形态学 氧化损伤 腹主动脉 信号转导 二维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