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俊霞 蒋溪媛 席亚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5,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免疫学因素等影响因素有关。早期转换TKI、联合其他疗法以及靶向白血病干细胞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TFR率。本文就TKI停药的探索、影响TFR的因素、停药患者的选择、提高TFR的策略、停药后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CML患者实现TFR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停药 酪氨激酶抑制剂 无治疗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现克隆性增殖T淋巴细胞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永红 李惠芳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利用TCRβV基因指纹图谱分析 1例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CEL)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克隆变化 ,了解与CEL疾病相关的T细胞受体 (TCR) β可变区主要接触抗原的CDR3序列特征。用RT PCR扩增CEL患者的外周血TCRβV 1- 2 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 ,在变... 利用TCRβV基因指纹图谱分析 1例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CEL)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克隆变化 ,了解与CEL疾病相关的T细胞受体 (TCR) β可变区主要接触抗原的CDR3序列特征。用RT PCR扩增CEL患者的外周血TCRβV 1- 2 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 ,在变性测序胶上电泳 ,形成TCRβV基因指纹图谱 ,切割克隆性增生的电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TCRβV基因指纹图谱在 βV13.2家族中的分子量较小处出现一条明显扩增的条带 ,切割此条带并测序证实为单克隆性T细胞增殖 ,其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 :SFSYEQY ,其中SFSY基序为特异性保守序列 ,其它家族无异常改变。结论 :该CEL患者TCRβV13.2家族中出现了单克隆性增殖的T淋巴细胞群 ,可能是针对CEL恶性肿瘤细胞反应性增生的T细胞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克隆性增殖T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早期预测
3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患者的连续数据。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各时点疗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获得DMR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对DMR进行早期预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为患者获得MR4、MR4.5、stable MR4.5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HT的最佳截断值为28 d,与HT>28 d的患者相比,HT≤28 d的患者分别在2年、3年和5年更容易获得DMR(74.2%vs 27.3%,71.2%vs 22.7%,63.6%vs 25.0%,均P<0.001)。按照3个月BCR-ABL^(IS)水平及HT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结论:除了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之外,HT可作为CML疗效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于患者获得DMR具有更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 BCR-ABL 减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并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明 迟春花 胡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352-2354,共3页
肾细胞癌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副肿瘤综合征包括内分泌紊乱和血液学改变等;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多种恶性肿瘤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肾细胞癌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曾有个别病例报道,但均为中性粒细... 肾细胞癌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副肿瘤综合征包括内分泌紊乱和血液学改变等;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多种恶性肿瘤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肾细胞癌引起类白血病反应曾有个别病例报道,但均为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以异常嗜酸粒细胞升高为表现伴肉瘤样分化的肾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白血病反应 副肿瘤综合征 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玮 孙秉中 +1 位作者 药立波 刘新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变化,电镜及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STI571对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TI571作用后K562细胞中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图中的二倍体峰前可见一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峰(apoptosispeak),提示STI571能明显诱导K562细胞凋亡。电镜发现STI571作用于K562细胞12~72h后,诱导出各期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半定量PCR灰度扫描结果显示bcr-abl基因的mRNA表达下降,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荧光亮度减弱。结论:STI571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反馈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酪氨激酶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细胞周期 凋亡 STI571 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激酶抑制剂 基因治疗 K562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与P21^(WAF)基因克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玮 孙秉中 +4 位作者 刘新平 冯琦 尚振川 曹云新 药立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37-742,共6页
本研究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 71和P2 1WAF基因克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K5 62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治疗作用。RT PCR扩增P2 1WAF基因 ,胶纯化回收后连接到T载体测序 ,序列正确后构建P2 1 pcDNA3 .1载体 ,将P2 1 p... 本研究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 71和P2 1WAF基因克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K5 62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治疗作用。RT PCR扩增P2 1WAF基因 ,胶纯化回收后连接到T载体测序 ,序列正确后构建P2 1 pcDNA3 .1载体 ,将P2 1 pcDNA3 .1与空载体分别以脂质体转染入P2 1蛋白表达缺如的K5 62细胞 ,经筛选得到G4 18抗性的K5 62细胞株 ,Westernblot证实转染后有P2 1蛋白表达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表明 :表达外源性P2 1蛋白的P2 1 pcDNA3 .1 K5 62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K5 62细胞株 ,流式细胞仪显示G0 /G1期细胞增多 ,MTT法显示P2 1 pcDNA3 .1 K5 62细胞与STI5 71联合应用后 ,与单用STI5 71作用的K5 62细胞相比 ,凋亡细胞比例轻度减少 ,细胞存活率下降较慢。结论 :表达外源P2 1蛋白能抑制K5 62细胞增殖 ,同时对STI5 71的促凋亡作用有轻度抑制 ,并降低K5 62细胞对STI5 71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激酶抑制刑 ST1571 P21^WAF基因 基因克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源性栓塞和Löffler心内膜炎为特征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7
作者 杨婷 曾晓霞 +3 位作者 陈雪 罗瑞卿 丁卫江 漆学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46-849,共4页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心源性栓塞、L ffler心内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较罕见,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当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积极寻找脑梗死少见病因型,必要时完善骨髓涂片检查、白血病相关融...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心源性栓塞、L ffler心内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较罕见,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当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积极寻找脑梗死少见病因型,必要时完善骨髓涂片检查、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及对L ffler心内膜炎及心室内血栓的排查。该例以心源性栓塞、L ffler心内膜炎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改善,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本研究总结患者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希望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罕见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性卒中 细胞增多综合征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嗜酸性粒细胞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黎飞 韩冰 +3 位作者 马向杉 吴强强 郝红峰 王冬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在羟基脲(hydroxycarbmide,O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中对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的增强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机...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在羟基脲(hydroxycarbmide,O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中对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的增强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诊治的46例BCR-ABL阳性的CML初治患者,分为OHU单独治疗组(20例)和OHU联合IFN-α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范围和疾病分期等基本均衡;同时采集本院查体中心30名健康志愿者的标本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2、IL-17和IFN-γ的水平;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过氧化物酶(peroxydase,POX)的活性,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检测CML患者骨髓中IL-12、IL-17A和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er,MR)的表达情况。结果:CML患者血清IL-6、IL-12和IL-17含量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116.13±15.16)vs(90.98±12.32)pg/ml,(189.26±22.14)vs(96.60±4.92)pg/ml,(34.42±2.16)vs(23.74±1.36)pg/ml;均P<0.05]。单纯OHU治疗后,CML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7的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87.14±13.37)、(60.22±20.16)、(17.03±2.16)pg/ml,均P<0.05];与单纯OHU治疗组相比,OHU联合IFN-α组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7的水平显著上调[(122.04±10.25)、(101.12±27.16)和(40.16±4.11)pg/ml,P<0.05或P<0.01]。CML患者骨髓中EOS阳性表达IL-12、IL-17A和MR。IFN-α联合OHU治疗能减轻OHU对EOS的免疫抑制效应,患者骨髓中IL-12、IL-17A水平和MR阳性EOS数量较单纯OHU治疗组显著增加,且POX活性增强。结论:CML患者的EOS能分泌IL-12和IL-17,并表达MR。IFN-α联合OHU治疗能增强EOS的抗白血病效应,减轻OHU对EOS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 干扰素-Α 羟基脲 IL-12 IL-17A 甘露糖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与急淋变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亚琳 王晓宁 刘华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9-633,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分层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学基础。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分层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学基础。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CML急变期临床资料,其中24例急粒变及7例急淋变,对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嗜酸及嗜碱细胞百分比、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ML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别,在外周血及骨髓中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且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及嗜碱细胞少见。7例CML急淋变患者均为B系ALL,均表达CD10、CD19、CD34、HLA-DR,淋系积分≥1.5分;2例同时伴髓系CD13及CD33表达,髓系积分均为1分。24例慢粒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髓系积分≥2分,其中2例伴淋系积分别为0.5、1分。31例CML患者初诊时检测Ph染色体100%阳性,其中CML急粒变患者有3例同时检出其它染色体畸变。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的总生存率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结论:CML急淋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及嗜碱细胞较CML急粒变患者少见,B系ALL多见,主要表达CD10及CD19;CML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慢粒急变期患者均可伴有其他系抗原表达,但一般积分小于2;CML急粒变患者常伴有Ph染色体以外的畸变;CML急粒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总生存率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酪氨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锋奇 郜娜 +1 位作者 李磊 赵秀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0,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13年2月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间断应用羟基脲治疗。2014年4月20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入院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121×10~9/L,血红蛋白(Hb)... 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2013年2月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间断应用羟基脲治疗。2014年4月20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入院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121×10~9/L,血红蛋白(Hb)浓度10~3 g/L,血小板(PLT)计数708×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卫红齐 陈伟 +4 位作者 徐夏媛 刘志勇 莫江伟 邢洪瑜 曹忠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磷酸缓冲盐(PBS)]、SEB组(腹腔注射PBS,鼻腔滴入SEB)、OVA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OVA)及SEB+OVA组(腹腔注射OVA,鼻腔滴入SEB+OVA),每组6只。在d103获取小鼠鼻腔灌洗液(NLF),采用ELISA检测NLF中IFN-γ、IL-4、IL-5和IL-17A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鼻腔鼻窦黏膜息肉样病变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结果 OVA组和SEB+OVA组IL-4、IL-5浓度显著高于PBS组及SEB组(P<0.05);SEB+OVA组与OVA组比较,IL-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EB+OVA组小鼠鼻腔鼻窦见息肉样病变伴明显EOS浸润,息肉样病变以及EOS计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OVA组和SEB+OVA组鼻-鼻窦黏膜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ECP的阳性信号,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PBS组及SEB组,且SEB+OVA组表达ECP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OVA组(P<0.05)。结论 持续暴露OVA联合SEB可成功诱导ECRS,该模型的建立为ECR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慢性鼻-鼻窦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脾肿大体征的儿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诊断: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金全 冯海琳 +1 位作者 孙熠 庞菊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8-329,共2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儿童患者少见,约占同期儿童白血病总数的1.9%、3.2%、3.4%、5.9%左右。典型的CML主要表现为轻度贫血、乏力、低热、脾脏肿大,持续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儿童患者少见,约占同期儿童白血病总数的1.9%、3.2%、3.4%、5.9%左右。典型的CML主要表现为轻度贫血、乏力、低热、脾脏肿大,持续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并出现各阶段的幼稚粒细胞;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有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但〈20%,同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90%以上患者骨髓中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无脾肿大体征的儿童CML尚未见报道,本组报告3例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常规检查极不典型的早期CML,分析其患病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患者 早期诊断 无脾肿大 BCR/ABL融合基因 体征 碱性粒细胞增多 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艳梅 胡大鹏 +7 位作者 黄淑榆 赵文驱 梁健鹏 黄俊文 韩惠珊 杨淑銮 蔡绍曦 赵海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 探讨过敏史对呼出气一氧化氮预测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粒细胞价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门诊2016年11月-2021年10月超过3周主诉为咳嗽的病人共868例,包括亚急性咳嗽119例,慢性咳嗽749例,排除肺部感染,3-8周之... 目的 探讨过敏史对呼出气一氧化氮预测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粒细胞价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门诊2016年11月-2021年10月超过3周主诉为咳嗽的病人共868例,包括亚急性咳嗽119例,慢性咳嗽749例,排除肺部感染,3-8周之间的咳嗽定义为亚急性咳嗽,超过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预测值,应用曲线下面积评价FENO的预测准确性。采用患者就诊记录中所记载的过敏史、花粉过敏、动物(皮毛)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来确定患者的过敏状态。结果 共纳入868名患者,其中173名患者(19.9%)患有嗜酸性气道炎症。所有患者的中位FENO水平为18[12, 35]ppb,范围为5-300 ppb。慢性咳嗽伴过敏史患者的中位FENO水平高于无过敏史患者(Z=2.25,P=0.029)。FENO水平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显著相关(r=0.281,P<0.001)。FENO诊断有过敏史患者和无过敏史患者嗜酸性气道炎症的AUC分别为0.677(95%CI,0.548-0.806)和0.708(95%CI,0.660-0.756)。有过敏史患者预测嗜酸性气道炎症的FENO临界值明显高于无过敏史患者(72 ppb vs 28.5 ppb)。结论 过敏史可减弱FENO对慢性咳嗽患者痰中嗜酸性气道炎症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呼出气一氧化氮 粒细胞气道炎症性 慢性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 被引量:23
14
作者 蔡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NAEB)占我国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第三位,可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合并存在。慢性咳嗽是NAEB患者最主要、甚至常常是唯一的就诊症状。NAEB的诊断依据包括:慢性(亚急性)咳嗽症状,肺通... 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NAEB)占我国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第三位,可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合并存在。慢性咳嗽是NAEB患者最主要、甚至常常是唯一的就诊症状。NAEB的诊断依据包括:慢性(亚急性)咳嗽症状,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气道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以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极少数患者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上,通常推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但具体剂量和疗程尚无循证医学证据可供参考,经验性参考剂量为吸入性布地奈德400μg,2次/d,疗程至少4周,必要时可给予短期(3-5d)口服糖皮质激素,给予孟鲁斯特协同治疗能有效控制咳嗽症状、逆转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有助于降低激素剂量。低剂量吸入性变应原暴露可能是NAEB的重要发病机制,而肥大细胞炎性浸润部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NAEB与哮喘气道炎症相似,但病理生理和临床症状不同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粒细胞支气管炎 哮喘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昭 杜庆锋 +6 位作者 刘晓力 张嵩 朱红倩 龚峻梅 宋兰林 欧阳凌云 刘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4-706,711,共4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23例CML患者不同时期的40份骨髓标本的ABL激酶区,对扩增产物纯化、双向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7人(30.43%)检...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23例CML患者不同时期的40份骨髓标本的ABL激酶区,对扩增产物纯化、双向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7人(30.43%)检测出点突变,共导致5种类型的氨基酸替换:T315I3例,Y253H、E255K、F317L及G321W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点突变的例数分别为2例、2例和3例。其中6例患者测序前经400mg/d伊马替尼治疗无效,加大伊马替尼剂量至(600~800)mg/d,随访3~6个月,仅F317L患者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另外5例患者均无遗传学反应,且Y253H和1例T315I疾病进展至急变期。G321W为初治慢性期患者,经400mg/d伊马替尼治疗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BCR-ABL+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结论ABL激酶区点突变是CML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突变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完全相同,且并非所有点突变都会导致耐药的发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预测疗效并及早调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BL酪氨激酶 点突变 耐药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伴一过性骨髓坏死一例
16
作者 赵文敬 叶瑞武 张琦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2期214-215,共2页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伴一过性骨髓坏死一例赵文敬,叶瑞武,张琦(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郑州450052,洛阳钢厂职工医院内科洛阳471023,郸城县血液病专科医院郸城477150)患者,男,46岁,农民。因“头晕、乏...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伴一过性骨髓坏死一例赵文敬,叶瑞武,张琦(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郑州450052,洛阳钢厂职工医院内科洛阳471023,郸城县血液病专科医院郸城477150)患者,男,46岁,农民。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三个月,发热一月”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骨髓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消化道出血及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计成阜 孙爱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533-1533,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阴茎异常勃起 消化道出血 首发症状 bcr/abl融合基因 细胞清除术 阴茎持续勃起 碱性粒细胞 骨髓涂片 肾功能正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胺三唑对人嗜酸性粒细胞EOL-1增殖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和仪 朱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究羧胺三唑(CAI)对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EOL-1)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EOL-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0.625、1.25、2.5、5、10、20和40μmol·L^(-1)CAI处理对数生长期EOL-1细胞24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抑... 目的探究羧胺三唑(CAI)对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EOL-1)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EOL-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0.625、1.25、2.5、5、10、20和40μmol·L^(-1)CAI处理对数生长期EOL-1细胞24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_(50));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I对PDGFRα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结果CAI对EOL-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出量效和时效关系,CAI处理EOL-1细胞24和48 h的IC_(50)分别为4.22和1.82μmol·L^(-1);CAI降低PDGFRα、Stat3、Akt和Erk 1/2的磷酸化水平,但对总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CAI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EOL-1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DGFRα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胺三唑 EOL-1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DGFR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r6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9
作者 宋艳芳 罗丽 +4 位作者 施鹏冲 李钊钟 张太刚 曹颖平 祝先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Cyr6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伊马替尼(IM)耐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yr61含量,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yr61和Bcl-xL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APC试剂盒分析... 目的:探讨Cyr6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伊马替尼(IM)耐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yr61含量,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yr61和Bcl-xL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APC试剂盒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CML IM耐药细胞系K562G细胞中Cyr61的表达水平增高。特异性下调Cyr61的表达降低了K562G细胞对IM的耐药性,促进IM诱导的细胞凋亡;在CML小鼠模型中,特异性下调Cyr61的表达能够提高K562G细胞对IM的敏感性。机制研究提示,Cyr61介导CML细胞IM耐药与Cyr61调控ERK1/2通路和凋亡相关分子Bcl-xL有关。结论:Cyr61在促进CML细胞IM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Cyr61或其相关效应通路可能是克服CML细胞IM耐药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富含半胱氨蛋白61 耐药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心包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
20
作者 侯彩妍 李渤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9期2342-2342,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格列卫治疗 胸腔积液病 基因靶向治疗药物 酪氨激酶 护理 抗凋亡作用 药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