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周轩 邵静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8-516,共9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受损引起的孤立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虽然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然而仍有10%~20%的儿童患者,以及高达75%的成人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该类患者对多种治疗手段的效果均不明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前,CITP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在内的一线疗法,以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TPO-RA)、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等二线疗法。近年来,随着对CITP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生物药物和免疫疗法,例如Fcγ受体(Fcγreceptor,FcγR)信号转导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补体抑制剂、免疫细胞靶向治疗、血小板去唾液酸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新型疗法通过针对CITP发病机制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旨在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该文就CITP的发病机制、二线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8
2
作者 尹萌萌 刘爱国 +2 位作者 张艾 王雅琴(综述) 胡群(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1-635,共5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4~5)/10万,多数(80%~90%)ITP患儿在确诊后12个月内血小板数可恢复正常,但少数(10%~20%)患儿血小板减少会超过1年,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有...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约为(4~5)/10万,多数(80%~90%)ITP患儿在确诊后12个月内血小板数可恢复正常,但少数(10%~20%)患儿血小板减少会超过1年,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现有研究认为是在患儿易感基因背景下,由于感染和免疫紊乱产生的自身免疫抗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文章综述慢性ITP的诊断,预测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 预测因素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相关进展
3
作者 范淑华 丁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7,I0027,共6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疾病,中医把ITP归类为“紫癜”或“血证”,根据ITP病因病机,从益气养血和祛瘀通络分析探索ITP有效治疗方法,以期为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探讨了Th17/Treg细胞平衡对儿童ITP疾病进程的影响,儿童ITP涉及免疫细胞平衡失调,尤其是Th17和Treg细胞的功能异常。Th17细胞通常与促炎反应相关,而Treg细胞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医通过养血通络法不仅改善血液循环,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环境来恢复Th17/Treg细胞的平衡,促进Treg细胞功能,抑制Th17细胞活性。中医临床治疗儿童ITP通过整合益气养血和化瘀通络,全面调节体内环境,控制疾病的发展,强调对症治疗,审证求因,尤其在虚实夹杂病机时需兼顾治疗。对中医养血通络法论治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总结梳理,从Th17/Treg细胞与儿童ITP、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ITP、养血通络法与Th17/Treg细胞平衡解析中医养血通络法对儿童ITP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同时,总结中医药干预治疗的相关进展,为中药治疗干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杂作用机制解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儿童 养血通络法 TH17/TREG 细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促进髓样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h17细胞/Treg比例
4
作者 李芹芝 段东升 +7 位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刘颖 王新有 王蕾 范文霞 宋梦婷 郭新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募集30例初诊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DC、Th17细胞、Treg比例,ELISA测定血清中HMGB1、白细胞介素6(IL-6)、IL-23、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盒转录因子P3(FOXP3)的mRNA表达,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上述细胞、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其与血小板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HMGB1对mDC及Th17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6、IL-23、IL-17水平及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Treg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ITP患者组mDC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mDC的比例与IL-6、IL-23的表达显著正相关;HMGB1的表达与mDC、IL-6、IL-23、RORγt mRNA、IL-1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mDC的比例、HMGB1的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HMGB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mDC的成熟并增加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h17细胞/Treg失衡,可能参与ITP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髓样树突状细胞(mDC) TH17细胞 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苗玮玮 杨向东 +3 位作者 房丽君 郝征 郭江水 白康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0-1015,共6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无明显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诊断仍为排他性诊断,病因涉及免疫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等。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表观遗传改变在免疫耐受失调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认知被不断加深。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目前已被证明参与ITP发病机制。异常的DNA甲基化引起机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诱发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导致免疫细胞异常激活,使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不足。因此,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基因在ITP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恢复患者免疫耐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DNA甲基化 自身免疫 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分析
6
作者 张佳伟 张冬寒 +4 位作者 柴二曦 王迎春 张蒙蒙 赵志芬 翟文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36-2542,共7页
目的:基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西医病证临床特点,对现有ITP模型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以期为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梳理国内外已发表的ITP动物模型相关研究资料,结合ITP中西医临床症状特征,对模... 目的:基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西医病证临床特点,对现有ITP模型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以期为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梳理国内外已发表的ITP动物模型相关研究资料,结合ITP中西医临床症状特征,对模型进行分类剖析,借助赋值法对模型的临床吻合度进行系统评估,并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评价。结果:ITP模型实验动物的选择以啮齿类居多,造模方法包括化学药物诱导、被动免疫诱导、自发免疫诱导和转基因造模4大类,各种模型的西医吻合度波动在30%~80%,中医吻合度均≤30%,其中被动免疫诱导模型中的抗血小板血清诱导模型的中西医吻合度最高(西医80%,中医30%)。结论:目前所报道的动物模型均能有效模拟血小板减少、骨髓未成熟巨噬细胞增多等典型临床表现,具有较好的表面有效性,抗血小板血清诱导是目前应用最多、也是目前最经典的ITP模型制备方法。目前所构建的ITP动物模型大多以西医病因学为依据,未能充分反映中医病因及证候特点,今后应多重视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模拟ITP的病理进程及发病机制,完善中西医评价指标,为今后ITP研究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动物模型 结合 中西医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1与CSF-1R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李丹露 宋海辰 +1 位作者 程永凤 严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 目的:探讨CSF-1(集落刺激因子-1)与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ITP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分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浆中M1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M2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及CSF-1的含量。RT-PCR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Arg-1)及CSF-1R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儿童PBMC中CSF-1R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CSF-1R与血小板计数、TNF-α、IL-6、IL-10、TGF-β、CSF-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血浆中IL-10、TGF-β、CSF-1的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TNF-α、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ITP患儿PBMC中M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iNOS)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TP患儿PBMC中M2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的mRNA水平相对于对照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rg-1的mRN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儿PBMC中CSF-1R的基因、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SF-1R在ITP患儿PBM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计数、IL-10、CSF-1呈正相关(r=0.822、0.481、0.405)。结论:在ITP患儿血浆中CSF-1含量明显降低,在ITP患儿PBMC中CSF-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M1/M2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F-1/CSF-1R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巨噬细胞极化 M1/M2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福利 陶美娇 +2 位作者 陈星洲 苏金峰 刘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紫癜病”范畴,临床多从火热亢盛、气虚失摄、脾不统血、肾虚火旺等方面论治。三焦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三焦具有通行原气,运化水液两大基本功能,该文首先对“三焦生精”的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基于“三焦生精”理论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及治法,最后通过对一则验案进一步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三焦 少阳 分消走泄 补中益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1单克隆抗体建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失败的初步分析
9
作者 张珺 朱瑞芳 +6 位作者 吕亚茹 李若兰 张淑文 力娜 宋凯 曾靖晖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通过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次数和不同剂量CD41单克隆抗体(MWReg30),探究该方法能否构建出一种稳定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并在造模结束后采用党参提取液干预此模型小鼠,以明确其对造模小鼠异常血小板计数的调整作... 目的:通过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次数和不同剂量CD41单克隆抗体(MWReg30),探究该方法能否构建出一种稳定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并在造模结束后采用党参提取液干预此模型小鼠,以明确其对造模小鼠异常血小板计数的调整作用。方法:首先,使用MWReg30的常用剂量对Balb/c小鼠建立慢性ITP模型,并在抗体注射结束后探究党参提取液对造模小鼠的影响;随后,分别对不同组别的小鼠进行MWReg30的2次注射和2倍剂量注射,明确注射次数和剂量的增加是否有助于建立慢性ITP模型。结果:向小鼠体内注射MWReg30的造模方式不能使Balb/c小鼠血小板数量长期维持低水平,并且通过增加抗体注射次数和剂量的方法也难以实现此目的。但是,MWReg30的2次注射和2倍剂量注射分别使小鼠血小板计数在抗体注射结束7 d内和14 d内反弹升高至较高水平,且低剂量党参提取液干预造模小鼠可使其异常升高的血小板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对小鼠腹腔注射MWReg30的造模方法无法复制出稳定的慢性ITP模型,此方法能否成为一种理想的慢性ITP模型建立方式仍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增加MWReg30的注射剂量能够延长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低水平的维持时间;且低剂量的党参提取液可能会对造模小鼠异常升高的血小板数量起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CD41单克隆抗体 党参 模型构建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玉霞 袁忠 +2 位作者 白玉盛 黄志惠 费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63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应用基础常规治疗及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63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应用基础常规治疗及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症状改善及起效时间比较。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1.8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提高血小板水平、改善出血症状及起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中3个不同证型患者疗效比较,气虚失摄型、血热妄行型优于阴虚火旺型(P<0.05);4)有8例患者在治疗起始阶段出现腹泻症状,经对症处理后腹泻即止。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与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在患者治疗后复查均无异常,无加重甚至减轻原有并发症。结论:白芍总苷联合中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高外周血小板水平,起效时间短,改善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小,尤适用于气血不摄型、血热妄行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白芍总苷胶囊 中医辨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晓燕 贺锐 +3 位作者 米乐园 尹姣姣 金斐斐 朱生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例),同期选择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NC中IL-17、IL-23、IL-10、TGF-β的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croRNA-3162-3p与血小板计数、IL-17、IL-23、IL-10、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的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IL-10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microRNA-3162-3p、IL-10在PBMNC中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数、IL-10呈正相关(r=0.716、0.667),与IL-17、IL-23、TGF-β呈负相关(r=-0.540、-0.641、-0.560)。结论: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调控Th17/Treg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162-3p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7/Treg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嘉榆 黄方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CMML和ITP的共存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维奈克拉联合抗CD20单抗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治疗该合并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维奈克拉 海曲泊帕 瑞帕妥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出血评分量表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刘福 杜春燕 +1 位作者 胡陶 刘文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4-1530,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出血评分量表(2019版儿童ITP评分量表)在儿童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及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2013 ITP-BAT)对422例ITP患儿进行出血评分并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出血评分系统与疾病分期、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估时间、评价一致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及出血评分的变化,以检测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的反应度。结果: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以1分及2分为主,对应出血为皮肤及黏膜出血,404例(95.7%)患者有出血表现其中皮肤出血249例(59.0%),黏膜出血144例(34.1%),器官出血11例(2.6%)其中2例(0.5%)患儿严重出血。两种出血评分与ITP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_(s)=-0.5032,r_(s)=-0.6084),与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P> 0.05)。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与2013ITP-BA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_(s)=0.7638),但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所需平均时间[88.64(40-181)秒]低于2013 ITP-BAT [104.12(47-285)秒](Z=17.792,P<0.001)。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能很好反应儿童ITP的治疗情况。激素组、丙球组、激素联合丙球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1周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19儿童ITP评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及反应度,与2013 ITP-BAT比较评分所需时间短,可作为病情评估、疗效判定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出血评分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沐尘 孙志强 庞艳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1625,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免疫失调在ITP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除直接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以外,还可通过诱导调节T细胞生成、降低...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免疫失调在ITP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除直接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以外,还可通过诱导调节T细胞生成、降低促炎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艾曲泊帕作为成人ITP的二线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艾曲泊帕在ITP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及如何减量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异常 艾曲泊帕 血栓 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诊年龄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结局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王艳珍 刘峥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探讨确诊时年龄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儿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于本院就诊的cITP患儿117例,根据患儿确诊ITP时年龄将其分为2组:<10岁组和≥10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确诊时年龄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儿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于本院就诊的cITP患儿117例,根据患儿确诊ITP时年龄将其分为2组:<10岁组和≥10岁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确诊时年龄对cITP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对结局的预测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确诊年龄<10岁组,确诊时年龄≥10岁组患儿应用二线药物治疗比例(41.46%对18.42%)明显更大,≥3级出血的比例(36.59%对13.16%)明显更大,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确诊5年后无治疗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是应用二线治疗、出现≥3级出血情况的不利/危险影响因素(OR>1,P<0.05)。但年龄不是确诊5年后无治疗出现CR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应用二线治疗与否及出现≥3级出血情况有一定的预测评估效能,AUC分别为0.741(95%CI:0.549-0.938)、0.786(95%CI:0.605-0.940),但对确诊5年后无治疗出现CR情况无预测评估价值。结论:确诊时年龄较大不利于cITP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儿童 病程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研究
16
作者 沈晨涛 夏亚林 +2 位作者 盛烨萍 褚培培 李建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D3^(+)水平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CC类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对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与PLT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法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ITP组患者CD4^(+)和CD3^(+)水平低于非ITP组,CD8^(+)水平高于非ITP组(P<0.05);ITP组患者CCL5、CXCL11和MCP-1水平均高于非ITP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P组患者CD4^(+)和CD3^(+)与PLT呈正相关(P<0.05),CD8^(+)、CCL5、CXCL11、MCP-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对儿童ITP诊断的截断值值分别为27.13%、24.02%、59.88%、41.02 ng/L、30.18 ng/L和188.27 ng/L,AUC分别为0.893、0.880、0.629、0.801、0.892和0.751,六者并联诊断(指并联检测时CD4^(+)、CD3^(+)中的一项及以上低于截断值和/或CD8^(+)、CCL5、CXCL11和MCP-1中的一项及以上高于截断值)的AUC为0.967,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儿童ITP患者与非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均具有差异,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可用于儿童ITP的诊断,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趋化因子 联合检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诊断效能 RO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琦 康虹阳 +4 位作者 范凌 张灵 刘洁 佟长青 张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成人c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成人c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口服西罗莫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WHO出血分级、实验室相关指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水平及相关量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ITP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ITP-PA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比较两组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5%(58/73),较对照组的64.4%(47/73)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修订的WHO出血分级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含量则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ACIT-F和ITP-PAQ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副反应率为11.0%(8/73),与对照组13.7%(10/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cITP的总体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血小板水平和下调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上调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成人 西罗莫司 骨化三醇 调节T细胞 维生素D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玉霞 袁忠 +2 位作者 马西虎 黄志惠 费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782-1785,共4页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临床疗效,为CITP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A)组、健脾益气摄血配...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临床疗效,为CITP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A)组、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B)组、泼尼松对照(C)组3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 d。对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止血及血小板疗效分级评分,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与止血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0/20)、75%(15/20)及45%(9/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血小板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止血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法中药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确有疗效,为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从脾论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19
作者 王敏敏 孟晓雪 +2 位作者 淡一航 张丽霞 张钲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胸痛8 h”于2024年1月18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8 h劳动后出现心前区剧烈搔刮样疼痛,持续3 h未见明显缓解,且出现大汗淋漓、胸闷、气短,就诊于外院。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自身免疫疾病 血小板减少 原发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晴晴 袁玉芳 +3 位作者 田兆方 张荣荣 朱海艳 王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7-1561,157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慢性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儿科诊断为ITP的161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慢性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儿科诊断为ITP的161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访1年以上,按照病程长短分为非慢性ITP组(84例)及慢性ITP组(7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ITP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①慢性IT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杀伤性T细胞(killer T cell,Tc)、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C3(P<0.05);②年龄、Th/Tc、血清胱抑素C、血清C3及四者联合预测慢性IT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95%CI:0.647~0.804)、0.741(95%CI:0.665~0.817)、0.706(95%CI:0.626~0.785)、0.635(95%CI:0.550~0.720)、0.853(95%CI:0.794~0.911);③Calibration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④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在0.10~0.85概率范围内的表现更好。结论:年龄、Th/Tc、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C3是儿童慢性IT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指标联合对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儿童 慢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