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及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的32例(耳)胆脂瘤中耳炎和12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12个月,分析其术后...目的:探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及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的32例(耳)胆脂瘤中耳炎和12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12个月,分析其术后干耳率及听力提高情况。结果42例患者外耳道及乳突腔上皮化良好,干耳率达95.45%(42/44),1例术后两月鼓膜前下裂隙状穿孔,1例术后两月鼓膜穿孔伴感染;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62.47±21.01dBHL,平均气骨导差24.61±12.63dB,术后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46.33±17.50dBHL,平均气骨导差18.21±11.05 dB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1)。结论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可以最大程度清除病灶,术后干耳率高,可有效保存和提高患者的听力。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及听力重建,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总结手术技术要点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干耳时间3-14周,平均6.7周;鼓膜穿孔愈合率92%(46/50耳),3耳因术后感染及1耳胆脂瘤上皮残留导致鼓膜穿孔不愈,经再次手术愈合。患耳的气导平均纯音听力(pure tone average,PTA)由术前53.7±6.9 d BHL提高到术后36.3±9.1d BHL,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由术前26.4±7.3 d BHL缩小到术后15.0±4.2d BHL,手术听力提高成功率(术后PTA-ABG≤20d BHL)为72%(36/50耳)。结论 IBM术式保留的"骨桥"对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片和鼓膜移植物起到支撑作用,结合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保持了中上鼓室含气腔和正常外耳道后壁形态结构,减少术后鼓膜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47例(47耳)患者,结合患者专科检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A、B两组,A组行上...目的探讨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47例(47耳)患者,结合患者专科检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A、B两组,A组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B组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5~7年。每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气导(AC)和术前、术后骨导(BC)的比较以及术前、术后气骨导差(ABG)的比较。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气导改善值及气骨导差缩小值。结合听力改善程度、成功率、复发率、干耳时间,分析并探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在中耳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听阈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气导阈值改善≥30 dB5例(16.7%),20~30 dB11例(36.7%),10~19 dB10例(33.3%),<10 dB 4例(13.3%),术后ABG小于20 dB 28例(93.3%)。两组术后均未见鼓膜穿孔及内陷,未见复发,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2~4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4~7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更短。结论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及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的32例(耳)胆脂瘤中耳炎和12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12个月,分析其术后干耳率及听力提高情况。结果42例患者外耳道及乳突腔上皮化良好,干耳率达95.45%(42/44),1例术后两月鼓膜前下裂隙状穿孔,1例术后两月鼓膜穿孔伴感染;术前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62.47±21.01dBHL,平均气骨导差24.61±12.63dB,术后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46.33±17.50dBHL,平均气骨导差18.21±11.05 dB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1)。结论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可以最大程度清除病灶,术后干耳率高,可有效保存和提高患者的听力。
文摘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及听力重建,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总结手术技术要点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干耳时间3-14周,平均6.7周;鼓膜穿孔愈合率92%(46/50耳),3耳因术后感染及1耳胆脂瘤上皮残留导致鼓膜穿孔不愈,经再次手术愈合。患耳的气导平均纯音听力(pure tone average,PTA)由术前53.7±6.9 d BHL提高到术后36.3±9.1d BHL,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由术前26.4±7.3 d BHL缩小到术后15.0±4.2d BHL,手术听力提高成功率(术后PTA-ABG≤20d BHL)为72%(36/50耳)。结论 IBM术式保留的"骨桥"对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片和鼓膜移植物起到支撑作用,结合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保持了中上鼓室含气腔和正常外耳道后壁形态结构,减少术后鼓膜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
文摘目的探讨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47例(47耳)患者,结合患者专科检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A、B两组,A组行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B组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5~7年。每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气导(AC)和术前、术后骨导(BC)的比较以及术前、术后气骨导差(ABG)的比较。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气导改善值及气骨导差缩小值。结合听力改善程度、成功率、复发率、干耳时间,分析并探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在中耳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听阈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气导阈值改善≥30 dB5例(16.7%),20~30 dB11例(36.7%),10~19 dB10例(33.3%),<10 dB 4例(13.3%),术后ABG小于20 dB 28例(93.3%)。两组术后均未见鼓膜穿孔及内陷,未见复发,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2~4周,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4~7周,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时间更短。结论上鼓室径路保留乳突的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局限于上鼓室区病变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