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超 胡永珍 李雪松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以及众多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其中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该病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难以诊断,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以及众多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其中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该病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难以诊断,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已有文献报道了多个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具有预测作用的指标。本文旨在综述这些预测指标,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高危患者,从而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积水患者的早期发现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真 陈革 +4 位作者 宋为群 汪洁 周景升 刘霖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总结早期诊断慢性脑积水的方法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康复功能评价和影像学资料(除外其它导致脑室扩大疾病),28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脑积水...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总结早期诊断慢性脑积水的方法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康复功能评价和影像学资料(除外其它导致脑室扩大疾病),28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脑积水并及时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后积极开展肢体功能、语言、认知、心理、情感等神经康复治疗,强调预防性和主动性为主的康复治疗原则。结果:22例昏迷患者中,12例逐渐清醒,2例呈低反应状态,另外的6例非昏迷患者的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昏迷患者的GCS评分治疗前为(4.50±1.16)分,治疗半年后为(14.16±0.8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8例患者标准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为(22.66±2.15)分,治疗半年后为(65.88±10.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6个月内的患者康复效果较好,而损伤6个月以上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康复科医生是否能够早期发现慢性脑积水,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开展以预防性、主动性为主的全面的康复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积水 早期发现 临床研究 Barthel指数评分 脑室腹腔分流 康复效果 神经康复治疗 昏迷患者 影像学资料 GCS评分 脑外伤后 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 脑室扩大 功能评价 肢体功能 治疗原则 功能障碍 主动性 预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符传艺 陈健龙 +4 位作者 张茂 莫少伟 刘健 王鹏程 赵建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3-477,共5页
【摘要】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两种术式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栓塞... 【摘要】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两种术式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栓塞组和显微手术夹闭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 结果介入栓塞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36.0%,9/25)高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9.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P<0.05);介入栓塞组预后优良率(84.0%,21/25)高于显微手术夹闭组(58.3%,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P<0.05)。 结论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显微手术夹闭术,但预后更好,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显微手术夹闭 后交通动脉瘤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