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
1
作者 徐丽 张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1,共5页
2024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聚焦冠状动脉心外膜大血管和心脏微血管,将微血管病变纳入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定义,并提出了可疑CCS诊断的4步管理方法,诊断流程更加细化。同时对长期治疗... 2024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聚焦冠状动脉心外膜大血管和心脏微血管,将微血管病变纳入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定义,并提出了可疑CCS诊断的4步管理方法,诊断流程更加细化。同时对长期治疗做出了具体推荐,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全面且精准地识别和管理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心脏病学会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9
2
作者 薛亚男 欧敏行 +2 位作者 张秀杰 孟庆雪 刘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73-2178,2191,共7页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因心脏流入或流出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脏或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巨大的个人、经济与社会负担。2023年7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6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因心脏流入或流出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脏或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巨大的个人、经济与社会负担。2023年7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6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提供了一种以循证为基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综合管理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内容涉及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对患者的评估、诊断与风险分层、治疗、特殊人群管理,患者随访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建议,强调了健康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远离烟草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更新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相关治疗推荐,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最新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的管理策略进行要点解读,旨在为国内相关指南的制订与更新提供依据,不断规范与完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专科诊疗照护,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改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疾病 管理 指南解读 美国心脏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19,共8页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等六大学会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的总体管理理念和重视生活方式改善对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新型药物推荐等作出了新的阐述,指南内容的更新对于指导我国临床医生为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治疗 管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训练对慢性冠状动脉狭窄猪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袁红洁 励建安 +2 位作者 黄澎 王红星 周士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2-74,86,共4页
目的 :研究有氧训练对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动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心肌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Ameroid缩窄器制备小型猪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 ,术后 4w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不运动 ) ,运... 目的 :研究有氧训练对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动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心肌侧枝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Ameroid缩窄器制备小型猪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 ,术后 4w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不运动 ) ,运动 4w组 ,运动 6w组 ,运动 8w组。运动组进行平板训练 :速度 2 .90km/h ,坡度 5 % ,时间30min/d ,5d/w。病理学分析心肌侧枝血管生成 ,Westernblot分析VEGF蛋白表达。结果 :运动组缺血心肌部位的毛细血管数目显著高于非运动组 (6 .9± 1 .3vs 4 .6± 0 .9条 /HPR ,P <0 .0 1 )。VEGF蛋白条带的密度分析显示 :运动 4w组 (652 7± 1 0 89)、运动 6w组 (6739± 1 72 0 )和运动 8w组 (9556± 2 32 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936± 1 61 0 ,P <0 .0 1 )。运动组合计平均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运动组 (782 8± 81 8vs 2 936± 1 61 0 ,P <0 .0 1 )。结论 :有氧训练可以促进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后心肌VEGF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肌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影响 VEGF 慢性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老年冠心病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2019年ESC发布了《2019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指南》[1]。摒弃了以往稳定性冠心病的概念,明确提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oroniccor-onarysyndrome,CCS)的概念。由于CCS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了解《2019ESC慢性冠状动... 2019年ESC发布了《2019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指南》[1]。摒弃了以往稳定性冠心病的概念,明确提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oroniccor-onarysyndrome,CCS)的概念。由于CCS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了解《2019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指南》更新的概念内涵和诊治原则对于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十分重要。1 CCS定义更新的内涵CCS是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外的冠心病临床类型,不仅包括既往的劳力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ACS后的稳定阶段(均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还包括变异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管痉挛所致)和微血管心绞痛(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所致)[2-5]。而相对应的是ACS,包括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型AC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急性血栓形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 生活方式 药物疗法 诊断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残余炎症风险中的意义
6
作者 吕彩霞 臧玉琴 +6 位作者 苑晓烨 邵伟华 王素星 孔超敏 白雪冬 姚丽霞(指导) 张明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34-1936,1942,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残余炎症风险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且LDL-C水平已达治疗目标,根据hsCRP水平筛选并分为血清hsCRP正常组(0~2 mg/L)及hsCRP升高组(≥2 mg/L);检测... 目的:探讨合并残余炎症风险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且LDL-C水平已达治疗目标,根据hsCRP水平筛选并分为血清hsCRP正常组(0~2 mg/L)及hsCRP升高组(≥2 mg/L);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炎症标志物水平,并进行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相比于hsCRP正常组,hsCRP升高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降低,致炎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升高(P<0.05);受试者血清hsCRP与调节性T细胞表达、炎症标志物明显相关(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残余炎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残余炎症风险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微循环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及ATP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郁婷燕 黄朝旭 +3 位作者 蒲朝霞 蒋峻 李华俊 张鞠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微循环病变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腺苷三磷酸(ATP)负荷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6例CCS(包括微循环病变33例,无微循环病变23例),并选取24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STE评估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纵向应变及ATP负荷的影响。结果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和下壁心肌纵向应变绝对值低于对照组(F=4.47、2.75、2.60、6.24、3.70,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及前间隔、前壁、下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纵向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47、2.75、2.60、1.02、3.70、1.06,P均>0.05)。ATP负荷后,与各组基础状态比较,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及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4.31、3.52、4.95、3.32、3.22、2.52、4.07,P均<0.05),无微循环病变组左心室GLS和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壁和后间隔心肌的纵向应变绝对值增加(t/Z=6.07、2.28、4.12、5.02、3.22、3.96,P均<0.05)。结论CCS微循环病变患者可能存在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ATP负荷可改善CCS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微循环 斑点追踪技术 腺苷三磷酸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患者支架术再通前后心功能和侧支循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波 邓江红 陈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临床意义及侧支循环对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并侧支循环良好的20例患者,支架术前后分别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试验中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最大氧...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对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临床意义及侧支循环对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并侧支循环良好的20例患者,支架术前后分别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试验中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最大氧耗量,最大运动量,最大运动时间。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和泵功能变化。观察侧支循环开闭情况及室壁运动情况。结果支架术后运动所达到的最大心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最大运动量明显提高(P<0.01),运动诱发的心电图相应导联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5),运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侧支循环关闭。与支架术前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泵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患者支架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泵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明显增加,良好的侧支循环对缺血心肌和心功能有保护作用,但多数不能消除负荷所致的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复杂左主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胡遵 胡湖 +7 位作者 龙宇博 李军山 荣晶晶 何晋 王长录 张宇 彭建强 潘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2-567,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复杂左主干病变患者90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 目的:初步分析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所有复杂左主干病变患者90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观察组,n=30)及右冠未发生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对照组,n=60),对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术中情况、造影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58例(64.4%)。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P均>0.05)、左主干病变情况(P=1.000)、左主干钙化情况(P=0.249)、术前TIMI血流分级(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无复流发生率(3.3%vs.5.0%,P=1.000)、低血压发生率(10.0%vs.8.3%,P=1.000)、心包积液发生率(3.3%vs.0%,P=0.333)、血管内超声(IVUS)使用率(86.7%vs.90.0%,P=0.635)、术中使用循环辅助装置(P=0.699)、术中冠状动脉旋磨率(26.7%vs.21.7%,P=0.5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4.50(11.83,15.85)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心原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31.0%vs.32.1%,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右冠CTO的复杂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行PCI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鉴别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患者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任俊立 任丽臣 +1 位作者 姚广 张永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组62例和次全闭塞组72例。测量患者闭塞长度、闭塞头端形态(钝形/锥形)、侧支血管作为解剖学相关参数。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第10、第50、第90个百分位数)建模相关因素和CTO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糖尿病(OR=0.423,95%CI:0.186~0.963)、闭塞长度(OR=1.088,95%CI:1.031~1.148)、钝形头端(OR=2.453,95%CI:1.042~5.773)是鉴别老年CTO和次全闭塞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闭塞长度鉴别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34~0.792,P=0.001)。结论CCTA可用于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LOGISTIC模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次全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介入术前双源CT评估及指导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宁 蒲红 +3 位作者 王娜 李刚 陶客言 赵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 目的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3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共涉及340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双源CT血管重建可获得病变具体长度,钙化识别率上可达76.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41.2%),220例涉及240处完全闭塞病变先后接受介入治疗,有120处(50%)获得成功。结论双源CT在钙化病变鉴别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以冠脉血管为目标对象,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从而科学指导介入治疗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 介入术 血管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栓锁 汤磊 +2 位作者 陈晖 仇兴标 方唯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CTO)有心肌梗死和无心肌梗死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256例诊断为CTO(堵塞时间≥3月)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史、心肌酶谱、心电图、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其分... 目的比较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CTO)有心肌梗死和无心肌梗死患者侧枝血管、室壁运动和射血分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256例诊断为CTO(堵塞时间≥3月)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史、心肌酶谱、心电图、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后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n=138)和非心肌梗死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堵塞血管的位置分布和支数、非堵塞血管病变位置分布和严重程度、侧枝血管Rentrop分级、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及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堵塞冠状动脉位置分布、堵塞血管支数、非堵塞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分布、病变严重程度、侧枝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室壁节段运动正常发生率和射血分数均低于非心肌梗死组,但运动消失和矛盾运动发生率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完全堵塞3个月以上,不管堵塞血管支配区域是否发生心肌梗死,Rentrop侧枝血管分级已无差异。虽然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侧枝血管可以保护心肌完全避免心肌梗死发生,但对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和整体功能的保护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冠状动脉堵塞 心肌梗死 侧枝血管 室壁节段运动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雷 刘斌 +3 位作者 赵佳怡 祝金明 王智慧 李淑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8-40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23例,成功率87%,平均手术时间(1.2±0.4)h,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22例,成功率64%,平均手术时间(2.1±0.6)h,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Finecross微导管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存活心肌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姜春玉 杨钰 王艳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967-2968,共2页
目的:探讨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CTO病变行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43例经CAG证实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分别行UCG检查测定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及应... 目的:探讨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CTO病变行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43例经CAG证实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分别行UCG检查测定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及应用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数,分析上述指标术前及术后的变化。结果: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患者LVESV降低,LVEDV、LVEF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UCG检出337个运动异常节段心肌,经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228个节段,非存活心肌109个节段,PCI术后6个月证实存活心肌269个节段,非存活心肌68个节段。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80.67%,特异性83.82%,阳性检出率95.18%,阴性检出率52.29%。结论: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明显改善了心功能,并挽救了许多存活心肌。SDDSE能有效有检测出存活心肌细胞,对PCI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 存活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病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荆亚军 朱劲舟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是否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TO患者。运用Rentrop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99例)和无侧支循环组(26例);...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是否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TO患者。运用Rentrop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有侧支循环组(99例)和无侧支循环组(26例);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性肾病是CTO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2,P=0.021)。结论合并慢性肾病的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相对危险是不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5.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阻塞性病变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慢性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苏艳红 郑红梅 +3 位作者 郭旭 王晓鸥 张新忠 张大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0-603,608,共5页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慢性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A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00例SCAD患者按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Hcy组(Hcy≥15μmol/L,n=53)和对照组(Hcy<15μmol/L,n=47)。...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慢性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A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00例SCAD患者按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Hcy组(Hcy≥15μmol/L,n=53)和对照组(Hcy<15μmol/L,n=47)。观察肾功能指标与Hcy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结果 HHcy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AP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肌酐(r=0.379,P<0.001)、尿酸(r=0.238,P=0.019)、胱抑素C(r=0.513,P<0.001)及IL-6(r=0.561,P<0.001)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r=-0.288,P=0.023)及APN水平(r=-0.428,P<0.001)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示,IL-6与肌酐(r=0.406,P=0.002)、尿酸(r=0.359,P=0.007)、胱抑素C(r=0.387,P=0.007)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r=-0.370,P=0.005)呈负相关;APN与肌酐(r=-0.694,P<0.001)、尿酸(r=-0.420,P<0.001)、胱抑素C(r=-0.553,P<0.001)呈负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r=0.251,P=0.034)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cy水平可能对SCAD人群肾功能减退具有预测价值。在SCAD人群中,血浆Hcy可能通过引发机体促炎和抗炎机制失衡来加重SCAD患者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炎症状态 肾功能不全 慢性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逆向微导管注射造影剂指导正向导丝开通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志勇 张学洪 李华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1,共1页
1临床资料受控制性正向-逆向内膜下寻径(CART)技术的启发,右冠状动脉(右冠)慢性闭塞病变(CTO)在使用平行导丝技术、反向CART技术失败后,通过微导管注射造影剂造成夹层,成功开通右冠CTO并成功置入支架。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注射造影剂 微导管 导丝 逆向 冠状动脉 ART技术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ssBoss^(TM)穿透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承义 李敏 +5 位作者 宋丹 彭剑 鄢华 汪敏 蔡建华 苏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评估Cross BossTM穿透导管(以下简称Cross Bos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2月20例患者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因CTO病变行PCI时应用了Cross Boss(Boston ... 目的评估Cross BossTM穿透导管(以下简称Cross Bos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2月20例患者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因CTO病变行PCI时应用了Cross Boss(Boston Scientific,Natick,MA,USA)穿透导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技术成功率和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主要研究终点为PCI技术成功率。结果20例患者共有21处CTO病变入组。应用Cross Boss开通CTO病变,PCI技术成功率为85.7%(18/21),其中2例支架内闭塞型CTO病变全部成功开通,4例既往PCI失败的CTO病变中3例成功开通。应用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CTO病变的两组间PCI技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比75.4%,χ2=2.006,P=0.289)。应用Cross Boss的PCI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25)min,对比剂使用剂量为(98±22)ml,均显著低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均为P<0.05)。围术期PCI相关心肌梗死2例(10.0%)。术后随访12个月,6例发生MACE,总体MACE发生率与未应用Cross Boss的PCI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比16.0%,χ2=2.534,P=0.111)。结论冠状动脉CTO病变PCI术中应用Cross Boss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CrossBoss 正向夹层再次进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35%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管浩 崔锦钢 +2 位作者 胡奉环 袁建松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验。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CTO-PCI治疗,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35... 目的:总结单中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验。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CTO-PCI治疗,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35%患者,共纳入39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按照CTO病变是否成功行PCI,分为成功组、失败组、部分开通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CTO-PCI操作相关并发症、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等;以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MACCE)及操作相关并发症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例患者,其中成功组26例,失败组6例,部分开通组7例。共计52处CTO病变,计划开通43处,旷置9处,成功开通37处(86.0%)。MACCE:失败组明显高于成功组、部分开通组(100%vs.38.5%vs.28.6%,P=0.035);操作相关并发症:部分开通组低于成功组、失败组(0%vs.23.1%vs.33.3%,P=0.028)。结论:LVEF≤35%合并CTO病变患者,选择性CTO-PCI是合理的短期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选择性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