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档位脊神经后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被引量:3
1
作者 林鹋 苗羽 +3 位作者 朱谦 毛鹏 司马蕾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5-5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档位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TPRA)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接受LTPRA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档位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TPRA)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接受LTPRA治疗的92例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住院病人,根据LTPRA治疗的档位分为1档组(平均功率13 W,术区温度40℃左右,51例)与3档组(平均功率49 W,术区温度60℃左右,41例)。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第2周、1、3、6、12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或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评估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1、3、6、12个月两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下降;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发现,术后1个月至12个月3档组NRS评分均低于1档组,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至术后12个月,3档组ODI评分均低于1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档组中更多比例病人出现术后短期轻度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1档、3档治疗均有效,3档的治疗效果更优、持续时间更长,术后短期可能出现轻度的并发症,但术后并发症与1档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不同档位 NRS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忠海 褚进 +2 位作者 刘谟震 李振宙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意,42例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射频组),34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病人评价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ion Index, PSI),并行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观察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变化情况。所有病人接受6~3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后4周、12周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和腰椎整体ROM与治疗后2周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2周后各时间点,射频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整体RO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与治疗后2周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脊神经后内侧支 毁损术 经皮 关节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运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振宙 商卫林 +2 位作者 宋科冉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0-586,共7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慢性腰痛患者45例,经2次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 目的:前瞻性研究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慢性腰痛患者45例,经2次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采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包括封闭前、封闭后、术后1天、3个月、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评估术后12个月时腰椎MacNab功能评分。结果:术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1),而与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优27例,良17例,可1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 内窥镜 关节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2 位作者 商卫林 宋科冉 吴闻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45例接受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其余13例接受药物、理疗及认知治疗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封闭前、封闭后、治疗后l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记录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腰椎MacNab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腰痛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l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但均明显高于封闭后VAS评分(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牵涉痛疼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术后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27例,良17例,可l例;保守治疗组可6例,差7例。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 内窥镜 关节关节 关节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5
作者 吴桐 张书力 +3 位作者 李少军 钟亚春 冯丹 童胜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102例,随机均分成松解组和保守组,松解组采用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102例,随机均分成松解组和保守组,松解组采用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保守组采用镇痛药物配合理疗。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3、6、12、24个月两组腰痛评分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松解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在治疗后1周及1、3、6、12、24个月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解组腰椎功能障碍调查表得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在治疗后1周及1、3、6、12、24个月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松解组和保守组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X线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安全可行,近期、中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脊神经后内侧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 被引量:20
6
作者 谢杨 肖勇 +2 位作者 吴邦耀 周续祥 李长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96例,其中保守治疗60例,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36例。随访治疗前,治疗后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96例,其中保守治疗60例,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36例。随访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患者腰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骨科学会治疗评分(JOA),12个月随访腰椎改良Mac Nab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VAS、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后期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12个月改良Mac 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33.33%)。结论: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内侧支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关节突源性腰痛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射频消融术 关节关节 脊神经后内侧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臭氧水注射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勇 周友龙 王雷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腰椎的力学结构使腰椎关节突关节容易出现应力失衡,进而使关节突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出现功能失调,诱发局部产生无菌性炎性渗出,出现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1]。目前腰痛的研究多集中于椎间盘源性的疼痛,但研究表明10%~40%的腰痛来源... 腰椎的力学结构使腰椎关节突关节容易出现应力失衡,进而使关节突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出现功能失调,诱发局部产生无菌性炎性渗出,出现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1]。目前腰痛的研究多集中于椎间盘源性的疼痛,但研究表明10%~40%的腰痛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2]。临床上采用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注射、射频毁损、脊柱内镜切断等[3~5]方法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渗出 椎间盘 临床疗效 功能失调 射频毁损 力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动态机械加压诱导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吕游 王祖强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7-825,共9页
目的:尝试通过棘突间持续动态机械加压,诱导建立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大鼠模型,探讨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棘突间置入加压弹簧,在实验组大鼠中构建腰椎关节突关节持续动态加压模型,并与对照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进行... 目的:尝试通过棘突间持续动态机械加压,诱导建立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大鼠模型,探讨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棘突间置入加压弹簧,在实验组大鼠中构建腰椎关节突关节持续动态加压模型,并与对照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进行对照,从大鼠疼痛相关行为学和关节突关节滑膜TNF-α和IL-1β表达量两方面进行评估。疼痛行为学的评价方法包括von Frey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测量、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测量、步态分析,从而建立大鼠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模型。结果:实验组大鼠疼痛相关行为学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均发生明显改变,包括von Frey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降低、热刺痛阈值降低、足印面积减小、支撑相缩短、摆动相延长、摆动速度降低,同时实验组大鼠关节突关节滑膜TNF-α和IL-1β含量均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升高。结论:通过向大鼠活体内植入棘突间加压弹簧,实现大鼠腰椎关节突关节持续机械动态加压,能够成功构建机械诱导型大鼠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动物模型,可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关节 关节关节 动物模型 相关行为学 机械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行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廖翔 熊东林 +5 位作者 蒋劲 肖礼祖 郑虎山 沙彤 梁豪文 罗裕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节源性腰痛。随后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X线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2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不良发应。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196 d,B组为35 d(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 d),A组32名患者疗效评价仍为优良,B组为1名。A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1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关节 射频热凝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关节源性腰痛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忠海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遭受疼痛的反复折磨,而且对机体健康以及运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关于腰痛的原因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随着研究的深入,腰椎小关节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11年Goldthwait首...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遭受疼痛的反复折磨,而且对机体健康以及运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关于腰痛的原因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随着研究的深入,腰椎小关节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11年Goldthwait首次提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腰痛的一个重要因素。1927年,Putti提出腰椎小关节的退变和炎症可能通过神经激惹引起坐骨神经痛。1933年Ghormley将腰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的临床症状定义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5%~52%慢性腰痛患者的症状源于小关节退变,进一步说明了腰椎小关节在腰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3]。然而,目前针对小关节源性腰痛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无明确定论,笔者就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旨在加深对腰椎小关节病变引起腰痛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关节 椎小关节退变 椎小关节综合征 椎小关节病变 坐骨神经 临床症状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庆平 徐聪 +1 位作者 吴炳华 尹生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2-755,共4页
腰痛(low back pain,LBP)在骨科门诊中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并已成为引起劳动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因素,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1、2]。由于导致腰痛的原因复杂,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而小关节病变引起腰痛的机制研究却很少报道。随... 腰痛(low back pain,LBP)在骨科门诊中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并已成为引起劳动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因素,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1、2]。由于导致腰痛的原因复杂,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而小关节病变引起腰痛的机制研究却很少报道。随着CT和MRI等检查方法的进步及各种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关节源性腰痛(lumbar facet joint pain)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科门诊 关节病变 微创技术 劳动力 椎间盘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浩 项勇 +3 位作者 曲晨 成荣君 张雅萍 孙运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19,共3页
腰椎小关节(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是指由于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炎症等因素导致病程>3个月的腰痛,占慢性腰痛的15%—40%[1—2]。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症状越来越重。近年来,关于中医中... 腰椎小关节(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是指由于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炎症等因素导致病程>3个月的腰痛,占慢性腰痛的15%—40%[1—2]。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症状越来越重。近年来,关于中医中药、体外冲击波疗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毁损、射频脉冲等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报道逐年增多[3—5],但并未形成一套切实有效,并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6]。近年来,笔者在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椎小关节 慢性 发作症状 脊神经后支阻滞 关节关节 射频脉冲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柳万国 唐成林 +2 位作者 孙莉 李云峰 边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1-986,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男43例,女57例;年龄23~81岁,平均52.5岁。采用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的关...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男43例,女57例;年龄23~81岁,平均52.5岁。采用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间隙宽度、骨赘形成及骨质变化情况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相应赋予0~3分,按3个征象总分分为4级:0级,0分;Ⅰ级,1~3分;Ⅱ级,4~6分;Ⅲ级,7~9分。由初、中、高级职称3位医师在PACS系统对100例患者从L1/2至L5/S1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分别进行2次独立分级,Kappa分析评价3位医师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对患者腰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年龄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100例患者的1000个腰椎关节突关节进行分级,0级200~211个(20.0%~21.1%),Ⅰ级384~403个(38.4%~40.3%),Ⅱ级301~310个(30.1%~31.0%),Ⅲ级85~106个(8.5%~10.6%)。同一医师前后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4.1%~88.4%,Kappa值为0.773~0.833;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2.9%~87.9%,Kappa值为0.756~0.827。患者VAS评分和ODI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0.192,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55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与年龄呈正性相关,而与腰痛程度及腰椎ODI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关节 关节 CT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和IL-6的表达增强且与盘源性下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负相关 被引量:34
14
作者 杨剑 康建平 +2 位作者 冯大雄 王松 杨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评估、记录其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 JOA)评分,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同种族同地区30例45~65岁DLBP患者,另取10例以1年内无腰腿痛病史,因外伤...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评估、记录其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 JOA)评分,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同种族同地区30例45~65岁DLBP患者,另取10例以1年内无腰腿痛病史,因外伤导致腰椎骨折需行手术治疗,影像学资料未提示腰椎间盘退变作为对照。以腰痛m JOA评分评估DLBP的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LBP组与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中IL-1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L-1和IL-6的含量,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探讨IL-1、IL-6与m JO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LBP组椎间盘组织IL-1、IL-6表达明显增强。Western blot实验证实DLBP组椎间盘组织IL-1、IL-6水平明显升高。DLBP组术前m JOA评分最低分7分,最高分16分。DLBP组IL-1、IL-6含量与m JOA评分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和IL-6在DLBP退变椎间盘含量增加,且与下腰痛m JOA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DLBP)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改良日本骨关节学会(m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神经传入通路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金栋 侯树勋 彭宝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椎间盘 神经纤维分布 传入通路 椎间盘 产生疼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贾连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颈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人们对颈椎关节突关节研究的深入,许多证据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颈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退行性变波及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现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谓之颈椎关... 颈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人们对颈椎关节突关节研究的深入,许多证据表明,颈椎关节突关节病变是颈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退行性变波及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现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谓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引起慢性颈痛、颈源性头痛及继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关节关节 关节关节关节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症状 损伤关节 退变关节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如何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保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07-807,共1页
腰痛是非常复杂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状。就目前研究的结果,外科治疗腰痛的基础仅限于对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疾病的认识。目前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报道越来越多,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的资料和笔者的临床体会谈谈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痛是非常复杂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状。就目前研究的结果,外科治疗腰痛的基础仅限于对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疾病的认识。目前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报道越来越多,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的资料和笔者的临床体会谈谈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方法选择的粗浅认识,与同道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治疗 治疗方法 椎间盘疾病 综合症状 椎小关节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探讨—射频技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兴志 曲瑶 刘理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57-759,761,共4页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是南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导致。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1)游离神经末梢(痛觉受体)的存在;(2)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射频技术 椎间盘退行改变 治疗 应用 游离神经末梢 慢性 关节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腰背痛 请练撞背功
19
作者 梁兆松 《农家科技》 1994年第6期41-41,共1页
腰背痛是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甚高。发病的原因很多,一是非外伤性的脊柱病变,如腰椎部先天性畸形所造成的肌肉、韧带、关节面不对称、不平衡,老年人退行性或增生性病变等导致慢性腰背痛;二是外伤性的腰背部急性扭伤或多次扭伤,没有得到充... 腰背痛是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甚高。发病的原因很多,一是非外伤性的脊柱病变,如腰椎部先天性畸形所造成的肌肉、韧带、关节面不对称、不平衡,老年人退行性或增生性病变等导致慢性腰背痛;二是外伤性的腰背部急性扭伤或多次扭伤,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以致迁延为慢性腰肌劳损;三是长期劳损;也可因受凉、受潮或腰背部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背部肌肉 慢性肌劳损 扭伤 增生病变 脊柱病变 先天畸形 关节 非外伤 舒筋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慢性腰腿痛验方
20
作者 李红辉 《农村百事通》 1995年第4期60-61,共2页
下方对椎间盘突出症、肥大性脊椎炎、慢性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患引起的慢性腰腿痛有满意疗效: 制川乌、制草乌、麻黄、乳香、没药、千年健各30克,上别、细辛、田七、黑木耳各2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匀后将药料炒热,敷于病... 下方对椎间盘突出症、肥大性脊椎炎、慢性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患引起的慢性腰腿痛有满意疗效: 制川乌、制草乌、麻黄、乳香、没药、千年健各30克,上别、细辛、田七、黑木耳各2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匀后将药料炒热,敷于病变部位或压痛点处,每次敷2—4小时,每日1—2次。5天为一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慢性肌劳损 过敏反应 椎间盘出症 脊椎炎 肥大 黑木耳 风湿关节 病变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