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光化性皮炎凋亡蛋白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浩 邓丹琪 +1 位作者 周晓鸿 樊应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7-51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蛋白表达 CHRONIC 检测 敏性皮肤病 角质形成细胞 中老年男性 表达情况 细胞凋亡 研究观察 发病机制 CAD 多发病 皮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氯喹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成 胡华英 +2 位作者 周晓鸿 张佩莲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报告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羟氯喹治疗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患者男,63岁。面部、颈部、双手背、胸部V形区反复弥漫浸润性红斑丘疹10余年。2011年12月开始口服羟氯喹,2个月后躯干、四肢出现银屑病样皮损,结合皮损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慢... 报告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羟氯喹治疗后发生银屑病样皮损。患者男,63岁。面部、颈部、双手背、胸部V形区反复弥漫浸润性红斑丘疹10余年。2011年12月开始口服羟氯喹,2个月后躯干、四肢出现银屑病样皮损,结合皮损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慢性光化性皮炎和银屑病样皮损(药疹?寻常性银屑病?),停用羟氯喹2个月后躯干、四肢皮损消退,半年后无复发,银屑病样皮损考虑为服用羟氯喹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羟氯喹 银屑病样皮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才惠 段西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6-448,共3页
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慢性光敏性病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光敏物质的持续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色氨酸代谢障碍、过敏性体质、细胞敏感性增高、皮肤组织中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紫外... 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慢性光敏性病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光敏物质的持续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色氨酸代谢障碍、过敏性体质、细胞敏感性增高、皮肤组织中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紫外线的易感性增强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当今,探索CAD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病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线性皮肤病病例分享——慢性光化性皮炎
4
作者 陈崑 顾恒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5期77-80,共4页
患者,男性,60岁,农民。面颈部、双手背红斑、斑块伴瘙痒7年,加重3年。7年前春季始,面部及颈前“V”区出现小片红斑,其上散在红色丘疱疹伴轻度渗出,自觉瘙痒剧烈。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局部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皮损渐消退... 患者,男性,60岁,农民。面颈部、双手背红斑、斑块伴瘙痒7年,加重3年。7年前春季始,面部及颈前“V”区出现小片红斑,其上散在红色丘疱疹伴轻度渗出,自觉瘙痒剧烈。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局部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后皮损渐消退。后每年春夏季病情反复,日晒后皮损加重,秋冬皮损逐渐缓解。初期表现为红斑及渗出,病程较长时渐转为暗红色黄豆大小扁平肥厚性丘疹,部分融合成数厘米大小的斑块,无明显渗出,边界清晰。皮损分布于面部、颈部、双手背及前臂伸侧等光暴露部位。近3年病情加重,无明显季节性,皮损渐扩展至躯干等非光暴露部位,瘙痒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 局部外用 苔藓样 丘疹 浸润性 慢性线性皮炎 斑贴试验 变应原 皮炎湿疹 PUVA 红色斑块 红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海波 刘海春 王振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1-72,7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sFas、sFas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48例(观察组),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和ABC-ELISA双抗体... 目的:观察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sFas、sFas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48例(观察组),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和ABC-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A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l7相关因子、IL-17、IL-22和外周血凋亡蛋白sFas、sFasL的表达,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CD3+CD4+/CD3+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2、sFas、sFas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IL-1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参与其迟发型超敏反应;IL-22在CAD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外周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异常亦在其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凋亡蛋白 白介素-17(IL-17) 白介素-22(IL-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105例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跃 阎春林 +1 位作者 魏明辉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3-644,共2页
目的:总结日光模拟器对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进行光试验的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30名正常人和105例CAD患者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测定。结果:在UVA波段,当剂量<40J/cm2时... 目的:总结日光模拟器对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进行光试验的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30名正常人和105例CAD患者进行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测定。结果:在UVA波段,当剂量<40J/cm2时,30名正常人均无红斑反应,而105例CAD患者中6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反应(60%);在UVB波段,CAD患者的MED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结论:采用日光模拟器对CAD患者进行光试验,有助于对CAD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慢性化性 长波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IL-17、IL-22、可溶性Fas及其配体水平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才惠 段西凌 +3 位作者 李福民 董巍 朱世幸 廖金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6-348,共3页
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是一组中老年男性多发、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病谱性疾病[1],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CAD主要是免疫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
关键词 皮炎 化性 慢性 白介素-17 白介素-22 细胞凋亡因子 可溶性FAS 可溶性FAS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线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建美 吴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5期73-76,共4页
太阳光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连续光谱构成的,根据波长范围分为紫外线(100~400 nm),可见光(400~780 nm)和红外线(>780 nm)。紫外线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00~290 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和长波紫外线(UVA,... 太阳光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连续光谱构成的,根据波长范围分为紫外线(100~400 nm),可见光(400~780 nm)和红外线(>780 nm)。紫外线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00~290 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而 UVA 又可进一步分为UVA1(340~400 nm)和 UVA2(320~340 nm)[1,2]。其中 UVC 对生命细胞的杀伤能力最强,但一般均被地面大气层中的氧及臭氧所吸收,因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主要是 UVA(占到达地表 UV 总量的95%)和 UVB(占到达地表 UV 总量的5%),所以 UVA 和 UVB 是导致皮肤损伤的主要作用光谱。目前认为 UVA2的生物学作用与 UVB 类似。在紫外线和可见光光谱内,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因此,UVB 仅累及表皮,而 UVA 和可见光对真皮影响最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皮肤病 皮肤损伤 接触性皮炎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 UVB 敏性皮肤病 鉴别诊断 UVA 湿疹样改变 慢性光化性皮炎 慢性线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氯喹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才惠 段西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羟氯喹1955年被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羟氯喹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眼损害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如能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疗程和用法,定期进行... 羟氯喹1955年被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羟氯喹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眼损害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如能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疗程和用法,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羟氯喹仍不失为安全有效的皮肤科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光化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临床皮肤科杂志》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10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 试题 皮肤科 杂志 慢性光化性皮炎 慢性线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临床皮肤科杂志》继续医学教育考试卷
11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i001-i002,共2页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 皮肤科 雄激素性脱发 杂志 慢性光化性皮炎 慢性线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