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
作者 罗智燕 徐泽俊 +3 位作者 杨学芳 王丽 李萍 蒋晓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价和整合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通过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以及数据库中关于慢性伤口疼痛评估与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4月。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 目的评价和整合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通过检索国内外专业网站以及数据库中关于慢性伤口疼痛评估与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4月。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1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3篇最佳临床实践,2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1篇类试验研究。从疼痛管理总原则、疼痛评估内容、疼痛评估时机和工具、非药物干预措施、药物干预措施5个维度32个条目总结了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策略。结论总结目前关于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科学管理慢性伤口疼痛提供循证依据,减轻患者痛苦和疾病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疼痛 评估 管理 生活质量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可穿戴设备用于慢性伤口处理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扬 陈德凤 +4 位作者 彭婉琳 董旭辉 李蓓 李佳宝 何梦欣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优势集中于动态监测、按需治疗、远程协作等方面,具有降低慢性伤口管理成本,提升慢性伤口护理效率等作用。该文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其在慢性伤口状态监测、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综...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优势集中于动态监测、按需治疗、远程协作等方面,具有降低慢性伤口管理成本,提升慢性伤口护理效率等作用。该文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其在慢性伤口状态监测、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在国内慢性伤口患者中推广柔性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问题,旨在为提升慢性伤口的护理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柔性可穿戴设备 伤口护理 伤口监测 伤口愈合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在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颜君 李阁 +3 位作者 周艳 崔雪玲 程爱娟 刘晓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应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对于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互联网+... 目的探究应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对于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焦虑与抑郁量表评分、VAS与睡眠质量评分和伤口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伤口恢复情况比较,P<0.05。结论对于慢性伤口患者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伤口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慢性伤口 居家护理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骨科慢性伤口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张改 林梅 王艳如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温通刮痧联合刺络放血在骨科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慢性伤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 目的:探讨温通刮痧联合刺络放血在骨科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慢性伤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评分及肉芽组织覆盖率,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肉芽组织覆盖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刮痧联合刺络放血应用于骨科慢性伤口患者,可明显改善创面条件,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刮痧 刺络放血 骨科 慢性伤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护理病例汇报规范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佩英 王艺 +6 位作者 齐心 路潜 傅晓瑾 郭彤 刘瑾 关辉 陈欣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 构建慢性伤口护理病例汇报规范指标体系。方法 2020年10-11月在文献回顾、质性访谈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0.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 目的 构建慢性伤口护理病例汇报规范指标体系。方法 2020年10-11月在文献回顾、质性访谈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0.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0.95,专家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196、0.176(P<0.001)。最终形成慢性伤口护理病例汇报规范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评估与诊断、处理、总结与分析及整体评价;20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慢性伤口护理病例汇报规范指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操作性强,可为规范慢性伤口护理病例的汇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护理病例 汇报规范 专家函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用于慢性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扬 陈德凤 +4 位作者 李蓓 董旭辉 彭婉琳 何梦欣 李佳宝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在伤口评估、敷料制备、伤口愈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伤口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应制定统一的伤口图像采集标准、优化人工智能设计、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使人... 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在伤口评估、敷料制备、伤口愈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伤口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应制定统一的伤口图像采集标准、优化人工智能设计、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伤口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伤口护理 伤口图像 伤口敷料 伤口愈合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基复合水凝胶慢性伤口敷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巧雨 孙争光 +1 位作者 张玉红 陈朝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81,共9页
水凝胶敷料具有保湿性、吸湿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有利于促进慢性伤口的快速愈合。聚乙烯醇(PVA)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良好,基于PVA制备的复合水凝胶有望成为慢性伤口的理想敷料。文中综述了物理、化学及辐射交联等常见的PVA基复... 水凝胶敷料具有保湿性、吸湿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有利于促进慢性伤口的快速愈合。聚乙烯醇(PVA)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良好,基于PVA制备的复合水凝胶有望成为慢性伤口的理想敷料。文中综述了物理、化学及辐射交联等常见的PVA基复合水凝胶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列举了改性后慢性伤口修复PVA水凝胶在止血、抗菌、抗氧化、促进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目前PVA水凝胶伤口敷料实际应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前景和临床转化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复合水凝胶 伤口敷料 慢性伤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居家照护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志英 顾亚丽 +3 位作者 甘翠丽 凌玉芳 王巧娜 黄梅雪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析慢性伤口患者在居家照护期间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伤口愈合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 目的 探析慢性伤口患者在居家照护期间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伤口愈合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8例)实施传统延续护理,观察组(48例)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延续护理。比较2组在出院时、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伤口愈合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症状生活干扰评估量表、慢性伤口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6个月后的TIME-H伤口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各时间点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优于同组出院时(P均<0.05)。结论 将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的居家照护中,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居家照护 互联网 多学科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冲洗负压引流装置在合并窦道潜行慢性伤口中的应用
9
作者 武林 胡庆新 +2 位作者 胡振兴 王艺桦 胡素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169-171,190,共4页
目的探讨简易冲洗负压引流装置在合并窦道潜行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9例合并窦道潜行的慢性伤口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把采用简易冲洗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的36... 目的探讨简易冲洗负压引流装置在合并窦道潜行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9例合并窦道潜行的慢性伤口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把采用简易冲洗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常规换药的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治疗时间及治疗后伤口体积变化。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4、21天伤口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冲洗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合并窦道潜行慢性伤口能显著提高愈合效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冲洗负压引流装置 伤口窦道 潜行 慢性伤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何燕敏 杨晓伊 嵇会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门诊部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8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 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门诊部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8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实施延续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伤口及创面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较对照组的85.00%更高(P<0.05)。出院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和创面相对愈合速率均较同期对照组更大(P均<0.05),且2组在出院2个月及3个月后均高于出院1个月后(P均<0.05)。出院1个月及3个月后,2组的中文版Cardiff伤口影响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出院时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延续护理对慢性伤口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升、创面快速愈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延续护理 临床疗效 创面愈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伤口门诊为主导的链式管理路径在慢性伤口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郑小丽 胡秀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以伤口门诊为主导的链式管理路径应用于慢性伤口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门诊管理)和实验组(以伤口门诊为主导的链... 目的:探讨以伤口门诊为主导的链式管理路径应用于慢性伤口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门诊管理)和实验组(以伤口门诊为主导的链式管理路径干预),每组50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伤口愈合状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伤口愈合状况各维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实验组干预后伤口愈合状况各维度、HAMA、HAMD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上升(P<0.05)。结论:以伤口门诊为主导的链式管理路径应用于慢性伤口中可促进伤口愈合,提升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管理路径 慢性伤口 伤口愈合状况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李瑞 常允云 赵秀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随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慢性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随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负压技术加湿性敷料。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7 d和14 d后,2组的伤口面积和深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优于入院第1天,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肉芽覆盖时间、肉芽痊愈时间、换药次数和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慢性伤口患者实施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干预,可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负压技术 湿性敷料 护理 伤口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负压吸引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欧肃珍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5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简易负压吸引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观察组实施简易负压吸引... 目的:分析简易负压吸引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观察组实施简易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病死率、截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简易负压吸引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负压吸引 慢性伤口 换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周春兰 刘颖 +3 位作者 甄莉 朱木兰 罗祥蓉 吴艳妮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8期25-29,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溃疡患者疼痛评分最高;镇痛药、分散注意力和采取舒适体位是减轻基础疼痛比较有效的措施。94.3%慢性伤口患者存在换药相关疼痛;慢性伤口不同换药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清洗伤口和清创时疼痛评分最高;换药过程中短暂休息、分散注意力和换药时有支持关系存在等是缓解换药相关疼痛有效的措施。结论慢性伤口患者普遍存在基础疼痛和换药相关疼痛,医务人员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疼痛 基础疼痛 换药相关疼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飞 张欣 +3 位作者 张冬梅 罗晶 罗艳虹 李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8-1611,共4页
目的: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并分析其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团队,制定工作制度及确定人员职责,对接社区慢性伤口管理平台,培训社区医务人员伤口管理技能、指导社区慢性伤口... 目的: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并分析其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团队,制定工作制度及确定人员职责,对接社区慢性伤口管理平台,培训社区医务人员伤口管理技能、指导社区慢性伤口患者管理,形成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联动前后慢性伤口患者收治例数、护理满意度,以及社区护士慢性伤口理论、技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模式实施后,社区54个卫生站加入慢性伤口管理平台,共同收治转诊慢性伤口患者53例,治愈51例,治愈率为96.23%。现场会诊88次,远程指导452次;2018年(实施后)与2015年(实施前)相比,社区医务人员慢性伤口理论、技能考核合格率均提升(P<0.001);社区慢性伤口患者满意度提高(P<0.001)。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的实施,提升了社区医务人员慢性伤口管理能力,规范了社区慢性伤口管理方法;有利于慢性伤口患者得到连续性有效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社区慢性伤口患者得到分级管理,完善慢性伤口护理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联动 慢性伤口 照护 模式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4 位作者 徐元玲 彭青 周昕 李洋 黄秀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或填充,隔日处理1次,连续干预28d,随访3个月。结果干预前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和耐药菌阳性率分别为76.40%和67.42%,病原菌10种,排序前3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46%)、铜绿假单胞菌(13.48%)和大肠杆菌(8.43%)。含银敷料干预后7d病原菌阳性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14d和28d阳性率进一步下降,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最明显。干预后14d伤口面积缩小,干预后7d疼痛计分下降,干预28d面积缩小和疼痛减轻最明显。干预期内和随访期内愈合率分别为18.54%(33例)和87.08%(155例)。结论慢性伤口中存在高阳性率的病原菌,影响伤口愈合。含银敷料对不同细菌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性,至少连续使用2~4周才能奏效。临床需结合伤口类型、细菌种类等综合分析,动态调整,合理使用含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病原菌 伤口感染 含银敷料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癌变筛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6 位作者 周济宏 彭青 黄秀玲 周昕 王海 李晓华 李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慢性伤口长期反复感染增加处理难度和癌变风险。文中旨在探讨慢性伤口癌变筛查方法、临床特征及干预方法,为临床及早发现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初诊为慢性伤口患者共358例,分为手... 目的慢性伤口长期反复感染增加处理难度和癌变风险。文中旨在探讨慢性伤口癌变筛查方法、临床特征及干预方法,为临床及早发现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初诊为慢性伤口患者共358例,分为手术治疗组(n=78)和非手术治疗组(n=280),2组均包扎伤口使用银敷料抗感染,全身采用口入营养食谱、心理调适等整体干预方案,前者实施病灶切除和转皮瓣手术,2组干预观察期均为从伤口处理开始至第9周。观察指标包括癌变检出率、致病菌阳性率、癌变伤口愈合率等。结果 358例患者癌变检出率为6.70%,癌变伤口患者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52.50 d,癌变伤口类型构成比分别为不典型伤口(58.33%)、切口难愈(25%)、压疮(8.33%)、静脉性溃疡(4.17%)、外伤溃疡(4.17%)。致病菌阳性率67.32%,2组患者干预期内无死亡,伤口总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但手术治疗组癌变伤口愈合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75.00%vs 37.50%,P=0.040)。结论长期感染是诱发慢性伤口癌变的可能原因,手术治疗是癌变伤口和引流不畅深部伤口的有效干预手段,非手术治疗是癌变伤口姑息治疗的可选方法和大部分未癌变伤口的有效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感染 癌变伤口 活检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护理的误区 被引量:69
18
作者 胡爱玲 邓云珍 +2 位作者 戴平 梁雪妍 张冰燕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伤口 护理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银敷料对慢性伤口愈合及渗液酸碱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9
19
作者 邓红艳 郭春兰 +1 位作者 周欣 吕玉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对伤口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指导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5类慢性伤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2... 目的比较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对伤口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指导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5类慢性伤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A组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B组使用纳米银敷料,分别接受30d的伤口局部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伤口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伤口愈合评分及渗液pH值。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伤口愈合计分和渗液pH值均较治疗前下降,A组患者伤口愈合计分显著优于B组(P<0.01);两组伤口渗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均能促进伤口愈合,但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更优;两种银敷料均能降低伤口渗液pH值且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伤口感染 银敷料 伤口愈合计分 渗液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闭合技术在处理慢性伤口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2 位作者 胡素琴 彭青 周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负压闭合技术是治疗伤口的新技术,国内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刚起步。文中探讨负压闭合技术用于处理慢性伤口的操作流程、适宜疗程及效果。方法:12例伤口面积〉100 cm2或有潜行、腔道引流不畅或久治难愈(病程≥1个月)的慢性或伴... 目的:负压闭合技术是治疗伤口的新技术,国内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刚起步。文中探讨负压闭合技术用于处理慢性伤口的操作流程、适宜疗程及效果。方法:12例伤口面积〉100 cm2或有潜行、腔道引流不畅或久治难愈(病程≥1个月)的慢性或伴发感染的伤口,采用"便携式压力可控式负压伤口治疗仪"和十步法操作流程行负压伤口治疗,规定疗程30-50 d。观察治疗前后伤口愈合计分、治愈率、愈合方式和愈合时间。结果:12例负压治疗时间(27.7±22.6)d,9例愈合,1例好转,2例经湿性治疗后转外科手术治疗愈合,治愈率91.7%,愈合时间(59.36±22.88)d。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所需愈合时间越长,其他因素与愈合时间和治愈率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负压闭合技术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的慢性伤口,适宜疗程30-50 d,有助于提高难愈伤口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负压辅助闭合伤口 湿性疗法 慢性伤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