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组学联用技术探讨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费炳红 边猛 +2 位作者 付智慧 朱春胜 王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SHTB)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MOS,10 mg/kg)组,SHTB高(630 mg/kg)、低(210 mg/kg)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SHTB)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MOS,10 mg/kg)组,SHTB高(630 mg/kg)、低(210 mg/kg)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g以诱导STC大鼠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1次/d,连续14 d。第15天开始,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MOS组、SHTB高和低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次/d,连续7 d。末次给药后,每组6只大鼠灌胃墨汁,测定首粒黑便时间、24 h排便粒数及墨汁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每组10只大鼠,16S rDNA法检测肠道菌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TB高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缩短,24 h排便粒数与墨汁推进率增加(P<0.05),病理表现改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疣微菌门丰度减小,Prevotella_9、Prevotellaceae_UCG-001丰度增大(P<0.05)。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8种差异代谢产物,涉及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嘌呤代谢、初级胆汁酸合成传导和其代谢传导等7条代谢通路。结论:SHTB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进而调节胆汁酸代谢等相关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荟通便胶囊 慢性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血清代谢组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荣润肠舒合剂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D大鼠结肠5-HT、VIP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邹跃 张虹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5-hydroxytryptophan,5-HT)、血管活性肠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的含量,以明确中药制剂养荣润肠舒合剂对大鼠结肠5-HT、VI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的SD大鼠随... 目的探讨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5-hydroxytryptophan,5-HT)、血管活性肠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的含量,以明确中药制剂养荣润肠舒合剂对大鼠结肠5-HT、VI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模型组10只、莫沙必利组10只、养荣润肠舒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应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2 mL/200 g体质量)以复制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10 d)。期间记录大鼠首次排便时间,并收集粪便、测量粪便剂量、含水量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复制模型成功后进行药物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然后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测大鼠结肠5-HT、VIP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延后,且新鲜粪便的剂量、含水量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养荣润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大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均提前,且粪便的含水率、重量除使用养荣润肠低组外均有所增长(P<0.01)。③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养荣润肠舒合剂中组剂量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最好,首次排便时间最接近莫沙必利组且较短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粪便剂量最接近莫沙必利组且较重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水量明显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荣润肠舒合剂高剂量组大鼠排便状况与莫沙必利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沙必利组大鼠排便状况明显优于养荣润肠舒合剂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组的大鼠一般状况更佳,而低剂量组的大鼠状况较差,新鲜粪便的剂量、含水量较小。⑤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近端结肠组织5-HT、VIP的含量显著降低,OD值缩小(P<0.01)。⑥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及养荣润肠舒合剂低、中、高剂量SD大鼠结肠5-HT、VIP含量显著升高,OD值增加,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⑦治疗后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大鼠结肠的5-HT、VIP含量及OD值增加,最接近莫沙必利组且较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荣润肠舒合剂高剂量组大鼠状况及大鼠结肠5-HT、VIP含量与莫沙必利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与养荣润肠舒合剂高剂量组比较,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组大鼠结肠5-HT、VIP含量更高,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养荣润肠舒合剂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的5-HT、VIP含量相对较低,与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组相比OD值也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HT作为脑—肠轴的关键神经递质,VIP作为存在于中枢神经和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在慢性传输型便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方剂养荣润肠舒合剂能有效提高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5-HT、VIP含量,增强5-HT、VIP的表达有关;因此,作者认为养荣润肠舒合剂可能是通过这一机制改善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以补治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输型便秘 养荣润肠舒合剂 5-羟色胺(5-HT) 血管活性肠肽(VIP)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jal间质细胞自噬在慢性传输型便秘中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肸 颜帅 +1 位作者 张丹 钱海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660-662,共3页
文章概述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性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结合新近相关实验研究,证实ICC过度自噬后的造成的其自身细胞表型的改变、网状结构的破坏及基因表达的减少可造成胃肠动力学紊乱。中医药在基础研究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CC细胞... 文章概述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性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结合新近相关实验研究,证实ICC过度自噬后的造成的其自身细胞表型的改变、网状结构的破坏及基因表达的减少可造成胃肠动力学紊乱。中医药在基础研究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CC细胞过度自噬的状态,为临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细胞自噬 慢性传输型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便汤从肺论治便秘对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肺肠SP、VI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海霞 钱海华 +1 位作者 张相安 韩海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212-216,260,共6页
目的观察通便汤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肺肠组织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便秘从肺论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用复方苯已哌啶诱导STC便秘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通便汤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肺肠组织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便秘从肺论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用复方苯已哌啶诱导STC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120 d。造模结束后,造模组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治疗药物组(通便汤)、阳性对照组(福松),每组10只大鼠。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24 h大便数量及含水量,测定小肠碳末推进率,观察肺肠组织病理变化,用ELISA测定大鼠肺肠组织SP、VIP含量变化。结果药物干预后,治疗组各组大鼠24 h排便量及大便含水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通便汤在改善大鼠排便方面优于福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便汤组碳末推进率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福松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便汤组在推进小肠推进率方面优于福松组(P<0.05);药物干预后通便汤组及福松组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切片细胞形态学改变得到修复,通便汤较福松组修复程度高;通便汤及福松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肺肠组织SP含量均增加(P<0.05);治疗后福松组及通便汤组大鼠肺肠VI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通便汤和福松干预后两组肺肠SP、VIP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便汤能够明显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其治疗便秘从肺论治可能是通过上调肺肠组织SP含量,下调肺肠VIP含量来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 慢性传输型便秘 P物质(SP) 血管活性肠肽(VIP)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Cajal间质细胞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陆昕 易顺 +3 位作者 曾植唯 黄岚 张智彬 唐学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0-2235,共6页
慢性传输型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胃肠道疾病,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其与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中医药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综述近十年来Cajal间质细胞与慢性传输型便秘的实验结果以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研... 慢性传输型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胃肠道疾病,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其与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中医药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综述近十年来Cajal间质细胞与慢性传输型便秘的实验结果以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慢性传输型便秘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P3、AQP4、AQP9探讨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马雪巍 唐学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4,I0015-I0018,共10页
目的基于“升清降浊”理论基础,通过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中的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的研究,探讨STC的发病机制。方法清洁... 目的基于“升清降浊”理论基础,通过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中的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的研究,探讨STC的发病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由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伊托必利组,白术高、中、低剂量组。首先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通过对大鼠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其对各组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各组大鼠AQP3、AQP4、AQP9在结肠的含量、分布和表达情况,测定该区域的平均光密度(MOD)值。结果造模后AQP9含量减少,远端结肠组织减少得更明显,而AQP3含量增加,近端结肠组织更显著,结肠组织中AQP4含量亦明显增加;经药物干预治疗后,白术高剂量组及伊托必利组的AQP4含量明显减少,近端结肠AQP3含量明显减少,远端结肠AQP9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术中、低剂量远端结肠组近端AQP3有减少趋势,AQP9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QP3含量增加(近端),AQP4含量减少(全结肠),AQP9含量减少(远端),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白术下调AQP3、AQP4表达,上调AQP9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升清降浊”效应从而治疗ST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慢性传输型便秘 水通道蛋白3 水通道蛋白4 水通道蛋白9 伊托必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润肠方”用药分析及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药理学探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丁超 顾红 +3 位作者 陈玉根 杨柏霖 朱秉宜 陈红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329-2331,共3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以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类顽固性便秘,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名老中医朱秉宜根据"津不足,津不布"病机理论所创"养阴润肠方"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效果显著,它对研究目前发病...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以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类顽固性便秘,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名老中医朱秉宜根据"津不足,津不布"病机理论所创"养阴润肠方"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效果显著,它对研究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STC具有巨大而深远的价值。通过结合当代STC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通过中药配伍原则系统总结"养阴润肠方"治疗便秘的处方规律,再根据分析"养阴润肠方"中药物的药理成分和作用来探讨其在临床上治疗STC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润肠方 慢性传输型便秘 药用药理 发病机制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AQP9的影响及血清中5-HT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0
8
作者 马雪巍 刘传佳 唐学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129,I002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AQP3、AQP9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同时为研究中药的通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伊托必利组(C),增液汤低剂量组(D),增液汤中剂量组(... 目的通过研究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AQP3、AQP9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同时为研究中药的通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伊托必利组(C),增液汤低剂量组(D),增液汤中剂量组(E),增液汤高剂量组(F)。各组均通过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A组除外)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对应剂量的增液汤等药物灌胃治疗,后观察增液汤对慢传输型大鼠的通便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QP9在结肠的分布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选取具有特定颜色的所有区域,测定该区域的平均光密度(MOD)值,并取最终均值代表AQP9阳性表达参数;采用Q-PCR法检测AQP9在结肠组织中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9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5-HT的活性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近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无变化(P>0.05),远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明显下降(P<0.05),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B组相比,C^F组远端结肠AQP9含量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远端结肠组AQP9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中5-HT的浓度,B组大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小于C^E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F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降低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增液汤通过上调AQP9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增液行舟"效应从而治疗ST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液汤 慢性传输型便秘 水通道蛋白9 伊托比利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AQP3和血清中NOS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雪巍 刘传佳 唐学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8,I0022,I0023,共7页
目的通过给予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增液汤干预治疗,研究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中AQP3含量的影响及血清中NOS水平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及增液汤润肠通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正常组,... 目的通过给予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增液汤干预治疗,研究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中AQP3含量的影响及血清中NOS水平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及增液汤润肠通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伊托必利组,增液汤低剂量组,增液汤中剂量组,增液汤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观察增液汤对慢传输型大鼠的通便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QP3在结肠的分布和表达情况,测定其平均光密度(MOD)值,并取最终均值代表AQP3阳性表达参数;采用Q-PCR法检测AQP3在结肠组织中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3蛋白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NOS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增液汤中,高剂量组及伊托必利组的近端结肠AQP3含量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液汤低剂量近端结肠AQP3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血清中NOS的浓度,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S浓度较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增液汤低、中、高剂量组及伊托必利组的血清中NOS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伊托必利组与增液汤低剂量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含量增加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增液汤通过下调AQP3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增液行舟"效应从而治疗ST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液汤 慢性传输型便秘 水通道蛋白3 伊托比利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白术在通便汤中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肸 曾莉 +1 位作者 钱海华 张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60-246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白术在通便汤中对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不同疗效,以期确定最佳剂量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重剂量组),低剂量组中白术用量20 g,中剂量组40 g,重剂量...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白术在通便汤中对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不同疗效,以期确定最佳剂量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重剂量组),低剂量组中白术用量20 g,中剂量组40 g,重剂量组60 g。治疗8周,观察3组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便秘临床症状积分、粪便性状积分以及每次排便时间积分、排便时间间隔积分、排便困难积分及PAC-QOL评分)。结果:使用通便汤治疗后,3组患者排便时间均缩短,低、重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实,通便汤对慢性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且其药效与白术剂量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 白术 慢性传输型便秘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肌电活动及其对乙酰胆碱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显凯 胥基太 童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7-999,共3页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 ,测定大鼠结肠肌电生理活动及其对乙酰胆碱 (Ach)的反应变化。结果 “泻剂结肠”大鼠结肠慢波的频率减慢与振幅降低 ;结肠对Ach的...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 ,测定大鼠结肠肌电生理活动及其对乙酰胆碱 (Ach)的反应变化。结果 “泻剂结肠”大鼠结肠慢波的频率减慢与振幅降低 ;结肠对Ach的反应性明显减弱。结论 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 ,对结肠ENS有损害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传输型便秘 泻剂结肠 胃肠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