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红芹 柏雪梅 +1 位作者 罗玉琼 沈琼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5-1160,共6页
目的:观察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根据入院时间及组间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 目的:观察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根据入院时间及组间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X-Y理论指导下的阶段性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疾病认知、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基础知识、治疗认知、日常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疾病管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时用药、良好生活习惯及适当运动方面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综合征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版慢性肝病生存质量调查表(CL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沟通交流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Y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人疾病认知,减轻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X-Y理论 阶段性干预 生活质量 并发症 疾病认知 遵医行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熊明鹏 王振常 黄晶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08-1910,共3页
目的:评价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6月间该院收治并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支... 目的:评价柔肝化纤颗粒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6月间该院收治并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支持治疗,B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G-CSF皮下注射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TBIL、PT、ET均明显改善(P<0.05),B、C组比A组改善更为明显,而C组比B组明显改善(P<0.05);3组ALT也均明显下降(P<0.05),但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A组HBV DNA无明显变化(P<0.05),但B、C组血清HBV DNA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C组比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8周后3组HBV DNA阴转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均最高。结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柔肝化纤颗粒与G-CSF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及内毒素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化纤颗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