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素霞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的经验
1
作者 李明远 施卫兵 +1 位作者 施玲 杨素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342-343,共2页
杨素霞是我院著名的肝病专家,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科研及教学,从医40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尤其对慢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随诊,今将临证体会加以归纳总结,以飨同道。
关键词 杨素霞 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被引量:9
2
作者 吴银亚 谭善忠 +3 位作者 沈建军 肖倩 梁重锋 蒋淑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肝郁脾虚型92例,瘀血阻络型3例,肝肾阴虚型2例,脾肾阳虚型0例。HBeAg阴性携带者分别为4、87、5、4、0例。2组均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散在出现,没有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 中医证型 肝郁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的测定
3
作者 张冬霞 徐传和 李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7期24-25,共2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sAgcarrier,CASC)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的分析,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CASC血清中的TBA、CHE与正常对照组血... 目的通过对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sAgcarrier,CASC)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的分析,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CASC血清中的TBA、CHE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BA、CHE结果。结果在156例CASC的试验组中,TBA为(19.87±7.34)μmol/L,CHE为(4.12±1.88)kU/L;对照组TBA为(6.05±3.34)μmol/L,CHE为(10.29±1.26)kU/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TBA高于正常参考值者47例,占30.8%;CHE低于正常参考值者25例,占16.0%。结论CASC应定期作包括TBA、CHE等多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CASC) 总胆汁酸(TBA) 胆碱酯酶(CHE)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60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润东 申康 《国医论坛》 2004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血清学检查 抗病毒药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0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 干扰素治疗 复制标志 解毒中药 小剂量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对策略
6
作者 刘士敬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11期14-14,共1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应对策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暂时不需抗病毒治疗。但应每3~6个月进行生化学、病毒学、甲眙蛋白和影像学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可用IFN-α或核苷(...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应对策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暂时不需抗病毒治疗。但应每3~6个月进行生化学、病毒学、甲眙蛋白和影像学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可用IFN-α或核苷(酸)类似物冶疗。对年龄〉40岁,特别是男性或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即使丙氦酸氦基转移酶正常或轻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 临床 影像学检查 治疗适应证 IFN-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子宁 张立平 +2 位作者 黄象安 彭龙 何光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874-1878,共5页
目的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 目的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载量、转氨酶水平、以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滴度、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 0. 05)。扶正祛毒方干预12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和HBe Ag滴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表达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 <0. 05);同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基线时血清HBV-DNA和HBe Ag复制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2表达较前上升(P <0. 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 <0. 05);对照组12周后与基线时比较,血清HBV-DNA和HBe Ag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及IL-10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1)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P <0. 05);(2)扶正祛毒方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肝脏炎症反应无激活(P <0. 05),疗效安全;(3)扶正祛毒方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P <0. 05),这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核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扶正祛毒方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