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代谢风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邹玉萍 姚莉 +3 位作者 邹军 李立威 蔡福庆 黄杰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5-1112,共8页
目的 探讨高代谢风险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无创预测模型,评估其与FIB-4、APRI、GPR及Forns指数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527例高... 目的 探讨高代谢风险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无创预测模型,评估其与FIB-4、APRI、GPR及Forns指数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527例高代谢风险CHB患者,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368)和验证组(n=159)。在建模组中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以判断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列线图预测模型与其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OR=0.993,95%CI:0.988~0.999,P=0.019)、凝血酶时间(OR=1.182,95%CI:1.006~1.385,P=0.047)、log_(10)TBil(OR=1.710,95%CI:1.239~2.419,P=0.001)、log_(10)AFP(OR=1.327,95%CI:1.052~1.683,P=0.018)是高代谢风险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其AUC为0.837(95%CI:0.788~0.888),特异度为73.5%,敏感度为84.7%,诊断效能高于FIB-4(0.739)、APRI(0.802)、GPR(0.800)、Forns指数(0.709)(Z值分别为2.815、2.271、1.989、2.722,P值分别为0.005、0.017、0.045、0.006)。结论 基于前白蛋白、凝血酶时间、log_(10)TBil、log_(10)AFP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高代谢风险 肝硬化 影响因素分析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及其比值变化与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明华 常远 +2 位作者 刘芳 黄雁翔 徐航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1和Ang-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Ang-1和Ang-2及Ang-1/Ang-2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Ang-1、Ang-2、Ang-1/Ang-2与HBV DNA、AL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671.0 pg/mL)相比,CHB组(479.0 pg/mL)和肝硬化组(208.4 pg/mL)Ang-1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198.0 pg/mL)相比,CHB组(286.1 pg/mL)和肝硬化组(438.4 pg/mL)Ang-2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2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3.4)相比,CHB组(1.6)和肝硬化组(0.5)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CHB组Ang-1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0.394,P值均˂0.00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5、0.351,P值均˂0.001);Ang-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73,P值均˂0.001);而肝硬化组Ang-1、Ang-2及Ang-1/Ang-2均与HBV DNA和ALT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CHB、肝硬化患者血清Ang-1、Ang-2及Ang-1/Ang-2有显著改变,其中肝炎组Ang-1、Ang-2及Ang-1/Ang-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患者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化浊方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作用及对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戎蓉 连博 范兴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浊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乙肝)(Hepatitis B virus,HBV)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定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82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浊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乙肝)(Hepatitis B virus,HBV)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定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82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基础上结合清热利湿化浊方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4周。比较两组治疗24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载量,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Messenger RNA,JNK)mRNA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TBIL和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和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CⅣ)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A、LN、PCⅢ和C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LR4和JNK mRNA表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TLR4和JNK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浊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乙肝病毒载量,减轻炎症反应,及下调TLR4/JNK信号传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方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许丹青 张映媛 +5 位作者 木唤 撒采芬 牟春燕 王远珍 李卫昆 刘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4-1370,共7页
目的 研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硬化患者再代偿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并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517例。查阅患者资料,至少1年内无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 目的 研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硬化患者再代偿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并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517例。查阅患者资料,至少1年内无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者纳入再代偿组(n=207),未再代偿者为持续失代偿组(n=310)。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再代偿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rms”程序包建立列线图;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度;使用“Calibration Curves”程序包绘制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207例(40.03%)发生再代偿。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代偿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史、基因分型、门静脉血栓、合并感染、Child-Pugh分级、年龄、Hb、PLT、总蛋白、Alb、ALT、TG、甘油三酯、肌酐、Na、IL-6、超敏C反应蛋白、门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与持续失代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PS史(HR=2.491,95%CI:1.325~4.681,P=0.005)、门静脉血栓形成(HR=0.345,95%CI:0.152~0.783,P=0.001)、Hb(HR=1.007,95%CI:1.000~1.013,P=0.028)、Alb(HR=1.048,95%CI:1.017~1.080,P=0.002)和门静脉宽度(HR=0.899,95%CI:0.835~0.967,P=0.004)是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再代偿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5个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Hosmer-Lemesho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χ^(2)=3.202,P=0.921),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敏感度为50.3%,特异度为85.0%,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再代偿发生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有TIPS史、Alb及Hb水平高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出现再代偿,合并门静脉血栓及门静脉宽度增加的患者不易出现再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云义 时克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520,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8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616例,随访观察30天,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488)与死亡组(n=12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8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616例,随访观察30天,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488)与死亡组(n=128)。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29,95%CI:1.014~1.044,P<0.001)、MELD评分(HR=1.118,95%CI:1.098~1.139,P<0.001)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R=1.036,95%CI:1.015~1.057,P=0.001)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当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患者死亡风险较高,30天内的病死率为57.1%(80/140);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30天内的病死率为3.9%(9/232)。结论 年龄、MELD评分及NLR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20分与NLR≥4的患者30天内的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脑病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比较 被引量:68
6
作者 尤红 吴晓宁 +8 位作者 王倩怡 吴鹏 丛瑞 杨爱婷 欧晓娟 马红 张福奎 王宝恩 贾继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不同阶段患者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观察以上患者应用恩替卡韦的2年抗病毒疗效。方法对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15例)和失代偿期(7例)患者应用恩...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不同阶段患者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观察以上患者应用恩替卡韦的2年抗病毒疗效。方法对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41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15例)和失代偿期(7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每3个月检测谷丙转氨酶等生物化学及HBV DNA等病毒学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基线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恩替卡韦治疗1年和2年ALT的复常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3组相似。每3个月检测的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5×105IU/mL)比例和下降的中位数3组相似,2年时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81.8%,5.4 lg IU/mL)、乙肝肝硬化代偿期(83.3%,6.0 lg IU/mL)和失代偿期(88.1%,5.8 lg IU/mL)。3组患者的HBVDNA血清浓度在各时间点的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3组患者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抗病毒疗效和HBV DNA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侯晓玫 杜琰 +2 位作者 郭世昌 陈曦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持续性炎症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和炎症均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影响致癌过程。表达异常的microRNA在慢性炎症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部分microRNA通过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持续性炎症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和炎症均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影响致癌过程。表达异常的microRNA在慢性炎症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部分microRNA通过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或炎症反应因子的表达加剧炎症反应;或通过激活肝星形细胞或产生胶原蛋白来加速纤维化过程;还可以通过打破促癌因子与抑癌因子的平衡来促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促炎介质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等表观遗传机制,进而促进HBV诱导肝细胞癌的进化发育过程。本文初步探讨了持续性炎症导致microRNA表达异常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制和异常表达的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占国清 郑三菊 +2 位作者 谢杏榕 邓文钦 李金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患者 Α-干扰素 早期肝硬化 苦参素 联合 治疗前后 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一项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9
作者 胡嘉伟 杜芳 +2 位作者 丁璐 王路翔 赵巍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3-2249,共7页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ir)患者合并高血压病(EH)时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探讨高血压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24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随访的经抗病毒治疗的CHB-...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ir)患者合并高血压病(EH)时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探讨高血压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24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随访的经抗病毒治疗的CHB-Cir患者为研究对象,形成CHB-Cir合并EH队列和CHB-Cir无EH队列,排除随访时间过短及主要数据缺失的病例,将两组队列中的患者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后构成EH组和无EH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HCC累积发生率;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HB-Cir合并EH时发生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结果高血压病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显著相关(HR=1.69,P=0.002),在多因素分析中,男性(HR=1.73,P=0.005)、肝癌家族史(HR=2.23,P<0.001)、甲胎蛋白升高(HR=2.83,P=0.001)、谷胱甘肽还原酶升高(HR=1.53,P=0.046)、高密度脂蛋白降低(HR=1.46,P=0.027)、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R=2.29,P=0.003)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相关,甘油三酯升高(HR=0.37,P<0.001)为肝细胞癌发生的保护因素。在EH组中,非RASIs药物治疗(HR=2.77,P=0.021)、未治疗/利尿剂治疗(HR=7.18,P<0.001)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及其特征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对这些患者应该强调高血压病控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奕宇 宋雅楠 +2 位作者 张贵彪 张永煜 苏式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q...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系统生物学 中医 证候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纤四项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冰昱 周少雄 +2 位作者 谢伟贤 薛耀明 曾科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03-280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肝纤四项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组)86例。测量体重、身高、肝功能、肝炎标志物(HBsAg、HBeAg)、糖脂代谢、肝纤四项...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所致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肝纤四项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组)86例。测量体重、身高、肝功能、肝炎标志物(HBsAg、HBeAg)、糖脂代谢、肝纤四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HD患者共65例,B组患者的HD发生率(50.0%)较A组(28.9%)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型胶原为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组患者中,层黏蛋白和四型胶原与餐后2 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纤四项促进了胰岛素抵抗的发展,并最终导致HD的发生;同时,高血糖也可参与、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并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肝源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异病同证”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呼雪庆 陈健 +2 位作者 陈启龙 陆奕宇 苏式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9期1452-1459,共8页
目的:本文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和慢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异病同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取慢乙肝及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 目的:本文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和慢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异病同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取慢乙肝及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样本,提取DNA进行Human Methylation450K芯片检测及分析。结果:慢乙肝和肝硬化异病同证湿热内蕴证特异性差异甲基化位点有9个,覆盖9个基因;肝郁脾虚证有30个,覆盖20个基因;肝肾阴虚证有22个,覆盖14个基因。其中,与正常组相比,湿热内蕴证中KCTD2和NAV1,肝郁脾虚证中LGR6和SH2D4B及肝肾阴虚证中CYP2E1、PCSK6、DEXI、HIST1H3B和SULT1C2的差异位点甲基化程度变化较大(|Delta Beta|>0.15)。结论:慢乙肝与肝硬化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其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证候 异病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疗效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占国清 郑三菊 +1 位作者 邓文饮 李金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早期肝硬化 硬化疗效 联合用药 干扰素Α 素治疗 动态观察 苦参 抗病毒治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2年抗病毒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4
作者 司慧远 靳雁斌 +1 位作者 李晓娟 周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不同阶段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正确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8例及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不同阶段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正确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8例及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三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观察。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定量、胆碱酯酶(CHE)、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ALT、AST、HBV DNA、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HBeAg、CHE、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较好的恢复肝功能、降低病毒载量的功效,且治疗各期肝硬化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代偿期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朝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翠萍 张琪 +3 位作者 戴素美 武军 田字彬 梁永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3,共1页
观察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对 5 0例血清HBsAg ,HBeAg ,抗HBc和HB 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活动性、代偿期 )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朝阳丸 (36例 )或干扰素 (14例 )治疗 ,3个月... 观察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对 5 0例血清HBsAg ,HBeAg ,抗HBc和HB 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活动性、代偿期 )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朝阳丸 (36例 )或干扰素 (14例 )治疗 ,3个月后评估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脏功能、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血清补体、血清肝炎标志物、HRVDNA、肝脏超微结构及血清干扰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朝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朝阳丸 中药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lncRNA-LE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兴杰 刘志慧 +4 位作者 崔凤梅 刘耀敏 王艳飞 张国民 刘金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09-271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ET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为肝硬化的早期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75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例(肝硬化组)...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ET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为肝硬化的早期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75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例(肝硬化组),无肝硬化病理改变患者123例(非肝硬化组),再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肝功能指标、外周血lncRNA-LET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外周血lncRNA-LET对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以及非肝硬化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TBil、总胆汁酸(TBA)、Alb以及AL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胆碱酯酶(Ch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肝硬化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TBil、TBA、Alb以及ALT均显著高于非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P值均<0.05)。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lncRNA-LET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其中肝硬化患者外周血lncRNA-LET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非肝硬化患者(P<0.05)。随着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lncRNA-LET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HB患者外周血lncRNA-LET相对表达量与肝纤维化分期、TBil、TBA、Alb、AL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52、-0.372、-0.364、-0.410,P值均<0.001),与Ch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40,P<0.001)。ROC曲线分析外周血lncRNA-LET对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最佳截断值为0.833,敏感度为84.57%,特异度为80.57%。结论外周血lncRNA-LET随着CHB肝纤维化进程的发展,其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且对CHB肝硬化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成为肝硬化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RNA 长链非编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春蕊 刘金星 +3 位作者 尹洪竹 孟淑静 李兵顺 甄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86-287,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损害,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通过化验肝功能、胆碱 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钙,测量骨密度(BMD),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密度与胆碱酯 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正相关,与丙...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损害,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通过化验肝功能、胆碱 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钙,测量骨密度(BMD),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密度与胆碱酯 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正相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无相关性。肝脏储备功能越差,骨代谢异常 越明显,ALT、TBil与骨代谢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胆碱酯酶 凝血酶原活动度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疫毒致病理论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震 姚乃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6-810,共5页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疫毒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可以证明"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对以疫毒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疫毒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可以证明"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对以疫毒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的疗效进行Cochrane系统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毒邪侵袭,肝络受损"的病机,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疫毒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柏伦 王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 目的:研究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血清内毒素、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其体内内毒素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岐三联活菌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功能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守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HBV慢性感染 HBV感染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高流行区 疾病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