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误诊分析
1
作者 李杰 薛丽英 +3 位作者 郝洪岭 王超 王素云 张静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1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误诊 胸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组织病理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浦杰 《华夏医学》 2005年第4期528-530,共3页
目的:评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leukemia,CNL)骨髓塑胶切片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Hemapun865或Hemapun959简易三步塑包体系,观察15例CNL患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形态数值的测量。结果:CNL... 目的:评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leukemia,CNL)骨髓塑胶切片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Hemapun865或Hemapun959简易三步塑包体系,观察15例CNL患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形态数值的测量。结果:CNL患者骨髓切片以粒系细胞增殖而致增生异常活跃,M∶E比值常>10∶1,原始与早幼粒细胞比例不增多,巨核细胞不增多,也无微巨核细胞。本组10例伴轻至中度网硬蛋白纤维增生现象。结论:在CNL的诊断中,塑胶包埋切片对抽吸涂片有补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组织病理学塑胶包埋 网硬蛋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氏病伴类白血病反应误诊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3
作者 陈为民 杨瑞芬 +3 位作者 张文良 苏东东 梁平 林娜 《临床误诊误治》 1991年第4期27-28,共2页
<正> 病例:男性,42岁。于1988年2月体检发现脾肿大,约肋下4cm,当时无症状。7月开始感腹胀、胃脘痛,入我院检查。发现脾肋下6cm,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骨穿提示:感染性骨髓象。因事未治出院。11月因乏力、消瘦、脾增... <正> 病例:男性,42岁。于1988年2月体检发现脾肿大,约肋下4cm,当时无症状。7月开始感腹胀、胃脘痛,入我院检查。发现脾肋下6cm,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骨穿提示:感染性骨髓象。因事未治出院。11月因乏力、消瘦、脾增大再次入院。体检:无发热,无出血征,双侧腹股沟可触及1~3个约1×2cm 至1×3cm大小淋巴结,质硬,无压痛。朐骨无压痛。脾肋下7cm,质中。肝肋下未触及。化验:Hb164g/L;白细胞23.1×10~9/L~46.5×10~9/L,中性分叶核为85%~96%,杆状核3%~5%,嗜硷3%,嗜酸2%,淋巴细胞5%~7%,血小板325~516×10~9/L。中性粒细胞中可见中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病 白血病反应 误诊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国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7期151-151,15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5例确诊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其采用不等量的羟基脲进行治疗,密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口服...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5例确诊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其采用不等量的羟基脲进行治疗,密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口服化疗药是目前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常用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脾脏肿大及外周血WBC水平。结论羟基脲是目前主要的化疗药物,可对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瘀斑为首发表现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5
作者 车艳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23-23,26,共2页
患者男,72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瘀斑7天”于2009年5月11日入院.7天前因不明原因右臀部出现一包块,自行贴膏药并按摩后出现皮下瘀斑.5天前,右下肢突发广泛粗肿胀痛,右臀部瘀斑范围扩大,延及右股骨后部,伴疼痛.体格检查:肝肋下3厘米,脾... 患者男,72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瘀斑7天”于2009年5月11日入院.7天前因不明原因右臀部出现一包块,自行贴膏药并按摩后出现皮下瘀斑.5天前,右下肢突发广泛粗肿胀痛,右臀部瘀斑范围扩大,延及右股骨后部,伴疼痛.体格检查:肝肋下3厘米,脾侧卧位可触及.专科检查:右下肢广泛粗肿,皮肤厚韧,右臀部至骨后侧大片青紫色皮下瘀斑,触痛明显,未触及包块,右小腿腓肠肌紧韧,压痛阳性,右下肢皮温高于对侧,无浅静脉扩张,胫前无凹陷性水肿,霍曼氏征阳性,尼霍夫氏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瘀斑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三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彧 郑玉芬 +1 位作者 李秀兰 杨景霞 《临床误诊误治》 1997年第6期339-33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 临床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误诊二例
7
作者 苗百利 富疆 《临床误诊误治》 1997年第6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DF-15、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许静静 李岩 +1 位作者 李健 赵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粒蛋白C(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试验组...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粒蛋白C(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收治的13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血清GDF-15、S100A12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GDF-15、S100A12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S100A12表达水平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均升高(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呈负相关(P<0.05)。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为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GDF-15、S100A12为危险因素(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诊断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907,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80,大于GDF-15(Z=2.159,P=0.031)、S100A12(Z=3.780,P<0.001)单独诊断的AUC。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血清GDF-15、S100A12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生长分化因子15 钙粒蛋白C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成功救治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鑫 张笑 +7 位作者 郭毅 冯俊 肖志源 解兆祥 武静 许冬蕊 魏俊吉 王裕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2,共6页
血小板升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的罕见表现。本文首次报道1例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CML合并脑出血病例。该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升高,凝血功能正常,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出现术区和其... 血小板升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的罕见表现。本文首次报道1例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CML合并脑出血病例。该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升高,凝血功能正常,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出现术区和其他系统出血,结合骨髓活检及基因检测确诊为CML。予以氟马替尼经空肠管给药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此项治疗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本文对该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警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小板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竑 林江 +3 位作者 马吉春 刘嫣方 闻向梅 钱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标本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中,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均阳性,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阴性。在CML患者中,初发患者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患者相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39和0.001,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与缓解后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可以对CML与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做鉴别诊断,并对其病程进行监测,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BCR-ABL融合基因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谢枫云 胡文婷 +4 位作者 周芬 沈南平 陆红 孙霁雯 何梦雪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化疗的801例白血病...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化疗的801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与既往史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白血病患儿FN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预测效果。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为33.46%。不同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以及既往史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是否发生FN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第5天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损、疾病复发、初次化疗、使用阿糖胞苷、第5天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FN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较高,应从初诊开始重视感染防治,尤其是复发、使用阿糖胞苷、年龄小、早期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儿,并加强对口腔黏膜炎、血常规、生命体征等的评估,积极防治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误诊为感染性疾病
12
作者 梁化西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1期75-75,共1页
[病例]男,49岁.因头晕、乏力、间歇性牙龈出血、左上腹包块并劳累后腹胀2个月就诊.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误诊 感染性疾病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患者eGFR的相关性:基于NHANES数据库的横断面分析
13
作者 贾淳钰 王淦淦 +3 位作者 王佳慧 陈罡 郑可 李雪梅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5,共7页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方法基于2009-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方法基于2009-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确诊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合并/未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NLR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NLR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5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CKD 190例(22.2%),未合并CKD 667例(77.8%),且与后者比较,前者的NLR显著升高(2.94±1.69比2.36±1.98,P<0.001),eGFR显著降低[(43.54±12.79)mL/(min·1.73 m^(2))比(92.50±18.20)mL/(min·1.73 m^(2)),P<0.001]。按NLR四分位数分组分析后发现,随NLR增大,糖尿病患者eGFR逐渐下降[Q1组:(87.05±24.93)mL/(min·1.73 m^(2));Q2组:(83.68±24.98)mL/(min·1.73 m^(2));Q3组:(83.10±26.26)mL/(min·1.73 m^(2));Q4组:(72.55±28.15)mL/(min·1.73 m^(2));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eGFR呈弱负相关(r=-0.15,P<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表明,NLR与糖尿病患者eGFR存在独立的负相关性(OR=0.403,95%CI:0.210~0.772,P=0.006)。结论NLR与糖尿病患者的eGFR呈负相关,具有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及CKD风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HANES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金回 岳红梅 +3 位作者 刘苗苗 李雅亭 武兴东 朱浩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发生COPD后,中性粒细胞持续聚集可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发生COPD后,中性粒细胞持续聚集可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过度形成,在局部捕获与清除病原体、快速控制感染、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COPD发生与NETs形成机制以及NETs在COP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并梳理基于NETs进行COPD治疗的相关药物靶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靶向治疗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的护理 被引量:20
15
作者 蔡玮 吴智绚 +2 位作者 孙丹 范璟 熊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粒细胞刺激因子,加强肛周护理等。结果 6例患儿住院21~35d,NE症状基本消失、原发病完全缓解出院,继续后续化疗;随访至现在仍生存。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患儿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 护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薛磊 杨会志 +2 位作者 王兴兵 刘欣 朱薇波 《安徽医学》 2018年第8期944-947,共4页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早期(3个月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确诊CML的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7分为尼洛替尼组(18例)和伊马替尼组(111例)。两组患者服...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早期(3个月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确诊CML的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7分为尼洛替尼组(18例)和伊马替尼组(111例)。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后门诊复查骨髓形态学、BCR-ABL融合基因国际标准值(BCR-ABLIS),比较两组患者的BCR-ABLIS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主要指标为BCR-ABLIS≤10%的达标率、BCR-ABLIS≤0.0032%的比例)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血液学毒性;Q-T间期延长,以及肝功能损害、骨骼肌肉疼痛、水肿、皮疹、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尼洛替尼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达到BCR-ABLIS≤10%、BCR-ABLIS≤0.0032%的比例均高于伊马替尼组(94.44%vs 69.37%;55.55%vs 2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洛替尼治疗CML的早期分子学反应达标率以及患者分子学反应的深度均高于伊马替尼组,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慢性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静 甄建中 +3 位作者 李艳萌 尚晓燕 化罗明 郭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7期96-98,共3页
目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治疗以传统治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主,但因出现多药耐药等多种不利因素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治疗CML的二线用药。近年发现,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目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治疗以传统治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主,但因出现多药耐药等多种不利因素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治疗CML的二线用药。近年发现,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另有实验报道,As2 O3对CML亦有一定的诱导凋亡作用,并且其治疗机制涉及干预骨髓微环境、抑制VEGF、作用于BCR/ABL融合基因、去甲基化等多个途径,故As2 O3能否作为CML的二线用药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现将As2 O3在CML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Sk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小中 冯文莉 +4 位作者 涂植光 曾建明 史梅 曹唯希 黄宗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4期54-56,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 2 (Skp2 )的表达及其与p2 7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分别检测CML细胞中Skp2和p2 7蛋白水平及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 2 (Skp2 )的表达及其与p2 7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分别检测CML细胞中Skp2和p2 7蛋白水平及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CML细胞Skp2蛋白表达增高 (14 .3%± 2 .9% ) ,与正常对照 (8.6 %± 0 .9%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ML细胞中Skp2蛋白和p2 7蛋白呈负相关 (r=- 0 .75 ,P =0 .0 0 1)。但RT PCR结果显示 ,Skp2蛋白过度表达的CML细胞中p2 7mRNA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Skp2在调控p2 7蛋白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SKP2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临床意义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畅 于力 +1 位作者 谭业辉 李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3-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期及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标本中人紧密连接蛋白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分析,初步探讨其在CML病情发展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5例CML慢性期和10例CML... 目的通过对慢性期及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标本中人紧密连接蛋白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分析,初步探讨其在CML病情发展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5例CML慢性期和10例CML急变期患者骨髓标本中ZO-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在5例CML-CP患者中ZO-1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在7例CML-BP患者中ZO-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阳性率为70%(7/10);1例CML患者其慢性期骨髓标本ZO-1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而急变期则呈甲基化状态,经治疗恢复到慢性期时,则又表现为非甲基化状态。结论 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可能与CML病情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提示CML急变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慢性 ZO-1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S^+与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行白细胞去除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颉 郭辉 +2 位作者 陈志华 侯方 邵长峰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MCS+与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中行白细胞去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CML初诊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其中30例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MCS+组),20例使用COM.TEC血细... 目的比较MCS+与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中行白细胞去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CML初诊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其中30例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MCS+组),20例使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COM.TEC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WBC、Hb、HCT、PLT),记录两组血细胞分离术相关参数(循环总量、白细胞去除量、抗凝剂用量、运行时间)以及血细胞分离术相关不良反应(低钙血症、低血容量等)。结果行白细胞去除术后,两组WBC均降至100×109/L以下,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MCS+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b、HCT、PLT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COM.TEC组治疗前后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OM.TEC组比较,MCS+组白细胞去除量增加,运行时间缩短(P均<0.05),两组循环总量和抗凝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CS+组发生抗凝剂中毒1例、低血容量5例,COM.TEC组发生抗凝剂中毒3例、血流不畅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和COM.TEC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均能有效去除白细胞,达到临床预期效果,MCS+血细胞分离机去除白细胞的量更多、时间短,而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血液成分的保护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离机 细胞去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