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玉洁 王艳 +4 位作者 王立华 左雅蓓 牛志云 林凤茹 张敬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分子靶标。方法:总结14例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CNL患者中男性(... 目的: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分子靶标。方法:总结14例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CNL患者中男性(9例)多于女性(5例),中位年龄57岁。CSF3R突变检出率为92.86%(13/14),包括12例(85.71%)T318I突变和1例Y799X突变,另1例未检测到CSF3R突变;42.86%(6/14)患者检测到ASXL1突变,且均为无义突变,分别为R693X(4例)和E705X(2例);14.29%(2/14)患者检测出SETBP1突变,均为D868N,未发现ASXL1、SETBP1突变同时存在的患者,JAK2和CALR突变均未检出,所有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正常核型。中位生存期30(95%CI 13.19-46.80)个月,年龄是否大于60岁对总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21.83 vs 35.35个月,P=0.011)。结论:CNL诊断较困难,CSF3R T618I突变是其特异性突变,ASXL1突变及SETBP1突变对其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确诊时年龄大于60岁为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SF3R T618I突变 ASXL1突变 SETBP1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学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既往诊断标准无特异性,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新近发现CSF3R和SETBP1基因突变,为本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特异的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同时,也为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 目的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既往诊断标准无特异性,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新近发现CSF3R和SETBP1基因突变,为本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特异的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同时,也为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性肿瘤 CSF3R SET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内分泌肿瘤合并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3
作者 林叶 吴穗晶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37-2237,共1页
患者女,53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近半年肿物增大较快,如核桃大小.遂于2006年7月3日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T36℃、P84次/分、R20次/min、BP112/82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无... 患者女,53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近半年肿物增大较快,如核桃大小.遂于2006年7月3日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T36℃、P84次/分、R20次/min、BP112/82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黏膜无出血。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可触及,质硬。余无异常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内分泌肿瘤 乳腺 浅表淋巴结 体格检查 皮肤黏膜 心肺检查 异常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慧 肖葵霞 +4 位作者 闫树昕 王冉 于媛 秦雪梅 陈春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112-1112,共1页
患者男性,60岁,于2013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右侧疝气修补术时发现脾肿大、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波动在20×109/L左右,分叶核粒细胞约占85%,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正常,未见幼稚细胞。2014年1月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 患者男性,60岁,于2013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右侧疝气修补术时发现脾肿大、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波动在20×109/L左右,分叶核粒细胞约占85%,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正常,未见幼稚细胞。2014年1月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无骨髓纤维化(图1-3),NAP积分为310分,阳性率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SF3RT618I突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阎拂蒙(综述) 陈春燕(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64-967,共4页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骨髓增殖性肿瘤。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3 receptor,CSF3R)突变为特征性分子学标志。目前,CNL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靶向药物芦可替尼(r...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骨髓增殖性肿瘤。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3 receptor,CSF3R)突变为特征性分子学标志。目前,CNL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靶向药物芦可替尼(ruxolitinib)等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仍然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随着CNL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因素被证明与预后相关。本文综述了影响CNL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细胞分子遗传学等因素,以期构建更为完善的预后评估系统,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 突变 风险模型 芦可替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耳部表现为首诊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6
作者 张静 李尧 +5 位作者 郭英 苏娟 王铭歆 张璐璐 张耕 周慧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25,共4页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疾病初期先后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及持续性眩晕两种不同类型的眩晕,并且双耳相继发生突发性听力下降、耳鸣,在临床少有报道,现对此例患者报道如下。本研究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IRB2024-YX-400-01),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持续性眩晕 突发性听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俊霞 蒋溪媛 席亚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5,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免疫学因素等影响因素有关。早期转换TKI、联合其他疗法以及靶向白血病干细胞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TFR率。本文就TKI停药的探索、影响TFR的因素、停药患者的选择、提高TFR的策略、停药后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CML患者实现TFR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停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无治疗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8
作者 韩美玲 刘冠 +1 位作者 金武 杜鹃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9-1091,共3页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诊治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难点问题,若并发其他特殊疾病则治疗难度加大,影响预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诊治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难点问题,若并发其他特殊疾病则治疗难度加大,影响预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为1.6/10万~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耐受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不同亚型MDSC与肿瘤负荷的相关性及疗效预测价值
9
作者 胡忠利 杨艳丽 +1 位作者 李佳佳 潘少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6-1573,共8页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L患者中各类MDSCs的比例。RQ-PCR检测WT1及BCR-ABL的相对表达量。以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CML患者中不同BCR-ABL表达量、不同WT1表达量、不同CD34^(+)细胞数、不同病程情况中MDSCs分布的区别,以及CML慢性期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各类MDSCs表达。同时检测不同阶段CM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比较淋巴细胞亚群及MDSCs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时为CML慢性期的患者G-MDSC及e-MDSC均较正常对照组比例明显增加(P<0.05)。初诊时即为加速期及急变期的CML患者中G-MDSC、e-MDSC的比例均较CML慢性期患者明显增加(P<0.05)。但在CML加速期M-MDSC的比例与CML慢性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ML患者中G-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5587,0.5307,0.5981),M-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1321,0.1446,0.1578),e-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6043,0.6207,0.6259)。G-MDSC在各治疗阶段的最佳反应组均明显低于警告/失败组;e-MDSC仅治疗3个月时,比例在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SC在各阶段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性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并且仅G-MDSC细胞比值与其BCR-ABL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7981)。CML急变期的T淋巴细胞较加速期及慢性期比例明显减少,NK细胞比例升高。仅G-MDSC比例与T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类MDSCs与BCR-ABL、WT1基因、CD34^(+)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与CML患者的肿瘤负荷程度呈正相关。但M-MDSC的相关性弱于G-MDSC及e-MDSC。治疗后CML患者随着病情的缓解,G-MDSC相应减少,但M-MDSC无明显变化,e-MDSC仅在早期3个月治疗阶段中存在差异。G-MDSC的比例变化或可预测CML治疗效果。MDSC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G-MDSC的抑制作用较M-MDSC及e-MDSC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抑制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 WT1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成功救治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鑫 张笑 +7 位作者 郭毅 冯俊 肖志源 解兆祥 武静 许冬蕊 魏俊吉 王裕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2,共6页
血小板升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的罕见表现。本文首次报道1例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CML合并脑出血病例。该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升高,凝血功能正常,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出现术区和其... 血小板升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的罕见表现。本文首次报道1例以血小板异常增高为表现的CML合并脑出血病例。该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升高,凝血功能正常,因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出现术区和其他系统出血,结合骨髓活检及基因检测确诊为CML。予以氟马替尼经空肠管给药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此项治疗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本文对该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警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小板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揭示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核心基因
11
作者 薛廷 郑乐婷 +1 位作者 董菲 钟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揭示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芯片数据GSE8545、GSE10006、GSE11906、GSE19407和GSE20257下载自GEO数据库,前4组数据差异表达基因(DEGs)取交集获得共有差异基因并... 目的: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揭示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芯片数据GSE8545、GSE10006、GSE11906、GSE19407和GSE20257下载自GEO数据库,前4组数据差异表达基因(DEGs)取交集获得共有差异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NETs相关基因集与共有差异基因重叠得到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差异表达基因(NETs-DEGs),并在GSE20257中进行验证和诊断效能评估、富集分析和小鼠肺气肿模型肺组织mRNA表达量验证。结果:149个共有DEGs被获取,DO分析富集于肺疾病和COPD。GO功能注释涉及烯烃化合物代谢、细胞激素代谢、内质网腔、信号受体和氧化应激活动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参与细胞色素P450代谢、化学致癌活性氧、甾类激素生物合成和吞噬体等。GSE20257验证发现NETs-DEGs TLR7和CYP4F3均上调,且AUC值为0.750和0.947。GO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集中于脂溶性维生素分解代谢信号通路、吞噬体、花生四烯酸单加氧酶活性、模式识别受体、花生四烯酸代谢、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NETs形成。相较于空气暴露组小鼠,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肺气肿小鼠肺组织TLR7和CYP4F3 mRNA表达量增多(P<0.05)。结论:TLR7和CYP4F3可能是COPD发病过程中NETs形成和释放的核心基因,有望成为COPD免疫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差异表达基因 中性粒细胞诱捕网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1-5p/ZNF705A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源外泌体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静 许晗 +3 位作者 汪万杰 许婷婷 戴霁菲 夏瑞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源外泌体(exosome,Exo)中miR-141-5p/ZNF705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电镜和NTA粒径分析检测CML患者外周血和K562细胞中的Exo形态大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K562细胞的Exo、BMSCs标记分子及黏附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黏附实验检测BMSCs的黏附能力;CCK-8法检测BMSCs活性、萤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ZNF705A结合情况等。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41-5p表达在CML患者和K562细胞源Exo中均明显降低;qRT-PCR和Western blot等结果表明,CML患者中BMSCs的黏附蛋白CD44和CXCL12表达明显降低,且能够吞噬K562细胞源Exo。进一步发现,与CD34^(+)细胞相比,K562源性Exo能够降低Exo促进的BMSCs中CD44和CXCL12表达和黏附作用;同时,双萤光素酶基因报告等验证miR-141-5p与ZNF705A靶向结合;最后发现通过上调K562细胞源Exo中miR-141-5p的表达,靶向抑制ZNF705A,进而促进BMSCs的活性和黏附功能。结论K562细胞下调Exo中miR-141-5p表达,减少对ZNF705A的靶向抑制,进而抑制BMSCs的黏附功能,从而调控CML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41-5p K562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ZNF705A 外泌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联合Treg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停药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陈曦 王欢 +4 位作者 李小龙 沈丽 刘洪涛 王碧薇 赵宏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00-2904,共5页
目的探讨NK细胞及Treg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停药患者中的变化及二者对TKI停药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CML的患者200例,分为停药组(n=100)... 目的探讨NK细胞及Treg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停药患者中的变化及二者对TKI停药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CML的患者200例,分为停药组(n=100)和未停药组(n=100),停药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复发组(n=41)和未复发组(n=59),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对停药后结局的影响,探讨患者停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K细胞及Treg对TKI停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停药组中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停药组(P<0.05),而前者NK细胞(P<0.05)及Treg细胞(P<0.01)的数量显著高于后者。与复发组患者相比,未复发组患者中应用干扰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前者(P<0.05),TKI治疗时间及深度分子学反应(deep molecular response,DMR)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复发组患者(P<0.05)。未复发组的N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复发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应用干扰素(OR=1.25,95%CI:1.11~2.03,P<0.001)、DMR持续时间(OR=1.16,95%CI:1.08~1.92,P<0.05)、NK细胞(OR=1.64,95%CI:1.14~2.28,P<0.01)、Treg细胞(OR=1.83,95%CI:1.15~2.42,P<0.01)均是停药后患者是否复发的关键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K细胞联合Treg细胞预测TKI停药后是否复发的AUC=0.892(95%CI:0.857~0.927,P<0.001)。结论NK细胞和Treg细胞在TKI停药未复发的患者中显著增加,二者联合对于CML患者停药是否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TREG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TKI停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
14
作者 宋奎 陈方平 +1 位作者 舒毅刚 李晓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224-1224,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青年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病例报道 国内外 细胞 老年人 20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枫云 胡文婷 +4 位作者 周芬 沈南平 陆红 孙霁雯 何梦雪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化疗的801例白血病...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 FN)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化疗的801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与既往史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白血病患儿FN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预测效果。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为33.46%。不同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以及既往史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是否发生FN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第5天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损、疾病复发、初次化疗、使用阿糖胞苷、第5天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FN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较高,应从初诊开始重视感染防治,尤其是复发、使用阿糖胞苷、年龄小、早期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儿,并加强对口腔黏膜炎、血常规、生命体征等的评估,积极防治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东萍 葛万文 +1 位作者 邵晶 孙延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CML的疾病靶点。筛选出药物和CML的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应用DockThor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利用CCK-8法测定秦巴硒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验证其对相关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共126种,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172个;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治疗CML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秦巴硒菇提取物在K562细胞中24、48 h的IC50分别为1.86、1.48 g·L^(-1),秦巴硒菇提取物可抑制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 秦巴硒菇提取物可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多种方式协同作用治疗CML,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硒菇提取物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酵解参与调控楝酰胺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玲芝 王春林 +3 位作者 刘务玲 杨奕樱 李艳梅 宋佳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04,77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参与楝酰胺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及机制。研究发现,楝酰胺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于K562细胞3 d的IC 50为21.70±5.68 nmol/L。楝酰胺阻滞K562细胞于G2/M期,诱导出现凋亡。...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酵解参与楝酰胺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及机制。研究发现,楝酰胺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于K562细胞3 d的IC 50为21.70±5.68 nmol/L。楝酰胺阻滞K562细胞于G2/M期,诱导出现凋亡。楝酰胺降低了K56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水平,抑制c-Myc和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的蛋白表达。K562细胞在进行去葡萄糖处理后生长减慢,乳酸生成水平降低,c-Myc蛋白表达下调。楝酰胺在无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含葡萄糖培养下K562细胞上的抑制率。以上结果说明楝酰胺具有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c-Myc和HK2介导的糖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酰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糖酵解 C-MYC H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菁 王振杰 李占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三元基序59(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DNR)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和K562细胞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特... 目的:探讨干扰三元基序59(TRIM59)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DNR)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 PCR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和K562细胞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转染法将TRIM59特异性小干扰RNA(si-TRIM59)转染至K562细胞,并用DNR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初治时骨髓组织相比,化疗耐药时患者骨髓组织中TRIM59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si-TRIM59组和DN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Bcl-2、Wnt3α、GSK-3β蛋白表达量、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si-TRIM59组和DNR组比较,si-TRIM59+DN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Bcl-2、Wnt3α、GSK-3β蛋白表达量、p-β-catenin/β-catenin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干扰TRIM59表达可增强K562细胞对DNR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5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柔红霉素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早期预测
19
作者 杨岚 曹丽霞 +1 位作者 任慧娟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9-1355,共7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患者的连续数据。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各时点疗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获得DMR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对DMR进行早期预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为患者获得MR4、MR4.5、stable MR4.5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HT的最佳截断值为28 d,与HT>28 d的患者相比,HT≤28 d的患者分别在2年、3年和5年更容易获得DMR(74.2%vs 27.3%,71.2%vs 22.7%,63.6%vs 25.0%,均P<0.001)。按照3个月BCR-ABL^(IS)水平及HT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结论:除了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之外,HT可作为CML疗效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于患者获得DMR具有更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伊马替尼 BCR-ABL 减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1-5p/ABCG1逆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
20
作者 许晗 许婷婷 +1 位作者 汪万杰 鲍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7-1896,共10页
目的探究miR-141-5p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IM耐药和敏感患者miR-141-5p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转染前后MMP-3、MMP-9、Bcl-2等蛋白的... 目的探究miR-141-5p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IM耐药和敏感患者miR-141-5p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转染前后MMP-3、MMP-9、Bcl-2等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活性;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ABCG1的结合情况;裸鼠成瘤验证miR-141-5p在体内对肿瘤的影响。结果miR-141-5p在IM耐药的CML患者和K562/G01细胞中下调,且miR-141-5p的过表达可以抑制IM耐药CML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对荷瘤小鼠的研究表明,miR-141-5p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miR-141-5p可以直接靶向作用于IM耐药CML细胞中的ABCG1调控CML发生。结论miR-141-5p和ABCG1形成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在IM耐药性中发挥作用,从而抑制CML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miR-141-5p 伊马替尼 ABCG1 耐药 K5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