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胡止痛滴丸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大鼠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马骏 王怀弟 +7 位作者 郭影 李文基 胡佳惠 刘兴国 李坚 刘亚鹏 任一杰 贾继禧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探究元胡止痛滴丸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大鼠抗抑郁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片组(12.5 mg/kg)和元胡止痛滴丸低、中、高剂量组(0.38、0.75、1.50 g/kg),每组10只,构建CUMS抑郁症模型,... 目的探究元胡止痛滴丸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大鼠抗抑郁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文拉法辛片组(12.5 mg/kg)和元胡止痛滴丸低、中、高剂量组(0.38、0.75、1.50 g/kg),每组10只,构建CUMS抑郁症模型,灌胃给药30 d,在第15、30天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及敞箱实验。末次给药后,ELISA法检测脑组织5-HT、NA、DA水平,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BDNF、ERK、p-ERK、CREB、p-CREB表达,RT-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BDNF、ERK、CREB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第15、30天,元胡止痛滴丸中、高剂量组大鼠糖水偏好指数升高(P<0.05,P<0.01),水平运动路程、加快运动速度、增加直立次数增加(P<0.05,P<0.01),休息时间缩短(P<0.05,P<0.01),脑组织5-HT、NA水平升高(P<0.01),海马体CA1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减轻,排列整齐、密集,部分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加深,病变减轻,海马组织BDNF、ERK、p-ERK、p-CREB蛋白表达和BDNF、ERK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元胡止痛滴丸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脑组织5-HT、NA水平,保护海马组织,上调BDNF/ERK/CRE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滴丸 抑郁症 慢性不可知性温和刺激(cums) 神经递质 BDNF/ERK/CRE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致大鼠抑郁症模型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瑞 杜冠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41-143,149,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行为学、神经化学和其他生理病理导演的心理障碍。慢性暴露于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抑郁竱行为,包括糖水消耗减少等。并且CUMS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抑郁症。我们综述了CUMS致抑郁症动...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行为学、神经化学和其他生理病理导演的心理障碍。慢性暴露于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抑郁竱行为,包括糖水消耗减少等。并且CUMS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抑郁症。我们综述了CUMS致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包括了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等方面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知性刺激 病理改变 受体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霍军丽 马学燕 +1 位作者 董秋锋 刘志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UMS方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用VNS对大鼠进行治疗,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脑脊液...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UMS方法制备大鼠抑郁模型,用VNS对大鼠进行治疗,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UMS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P<0.05),糖水偏好率降低(P<0.05)且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5),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同时其脑脊液中5-HT、5-HIAA和NE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过VNS治疗,大鼠的体重增加明显(P<0.05),糖水偏好率增加(P<0.05)且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与之相适应的是脑脊液中5-HT、5-HIAA和NE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VNS能够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提高脑脊液中5-HT和NE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抑郁样行为 慢性不可知性温和应激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诱导抑郁症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珊珊 刘阳 高丽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3-550,共8页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意志活动衰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当今世界抑郁症患者高达4.3亿,数量仍持续上升且出现低龄趋势,同时,因患抑郁症引发的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了...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意志活动衰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当今世界抑郁症患者高达4.3亿,数量仍持续上升且出现低龄趋势,同时,因患抑郁症引发的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1],而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为单一机制抗抑郁靶点药物,仅能减轻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且易产生副作用[2]。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需要通过多水平、多维度的药理学实验来评价其疗效及作用机制,因此构建合理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是临床前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慢性不可知性温和应激 抑郁症 TOLL样受体4 炎症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瑛毓 韦震 +6 位作者 任梓溢 刘佳萌 孙晶 范蓓 刘新民 卢聪 王凤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6-732,共7页
为探究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小鼠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空白组(Con)、模型组(CUMS)、雌马酚低剂量组(Eq-L,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Eq-M,20 mg·kg-1... 为探究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小鼠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空白组(Con)、模型组(CUMS)、雌马酚低剂量组(Eq-L,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Eq-M,20 mg·kg-1)和雌马酚高剂量组(Eq-H,40 mg·kg-1),在预防给药14 d后,对模型组和雌马酚组进行CUMS造模刺激,造模42 d之后监测体重,依次进行空场、糖水偏爱、悬尾、强迫游泳和新奇抑制摄食5种行为学试验,并检测血清中皮质酮(CORT)水平。行为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UMS模型组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未受到显著影响,体重和糖水偏爱指数显著下降,悬尾、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和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与模型组相比,雌马酚没有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显著提高了小鼠的糖水偏爱指数,缩短了悬尾、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此外,CUMS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ORT显著上调,雌马酚给药显著改善上述异常指标。该结果表明雌马酚可以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亢进发挥改善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抑郁模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小鼠内侧前额叶的能量代谢障碍及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竞予 刘恺 +4 位作者 曾善美 陈纯辉 邓燕佳 靖林林 文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小鼠活体状态下内侧前额叶灰质体积和自发活动的变化,及其与mTORC1能量信号通路的关联及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未予处理)和抑郁模型组(n=16,CUMS方法造模8周)。旷...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小鼠活体状态下内侧前额叶灰质体积和自发活动的变化,及其与mTORC1能量信号通路的关联及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未予处理)和抑郁模型组(n=16,CUMS方法造模8周)。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糖水摄取实验检测小鼠抑郁倾向,利用结构功能磁共振探究小鼠脑灰质体积和低频振幅的改变。而后,将抑郁模型组的CUMS小鼠随机分成CUMS治疗组(n=8,氯胺酮活化mTORC1通路)和CUMS对照组(n=8,生理盐水)。取小鼠内侧前额叶组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并比较正常对照组、CUMS治疗组及CUMS对照组3组小鼠mTORC1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ELISA法检测ATP和NADP+/NADPH为代表的3组小鼠组织能量代谢情况。结果经过CUMS后小鼠出现明显抑郁行为倾向,CUMS小鼠的糖水偏爱百分比下降(P<0.05)、糖和水的总摄取量减低(P<0.01),旷场实验总运动距离(P<0.05)及中央区域运动距离(P<0.01)缩短,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小鼠不动时间增加(P>0.05),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检测发现CUMS小鼠内侧前额叶灰质体积增大,mALFF显著增高(P<0.01,Alphasim矫正);mTORC1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减低,ATP和NADP+/NADPH降低(P<0.05),经过氯胺酮治疗,mTORC1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ATP显著升高(P<0.05)。结论CUMS小鼠内侧前额叶存在更高的自发活动以及更低的产能效率,这种自发活动与产能效率的不匹配提示内侧前额叶存在mTORC1磷酸化减低相关的能量代谢方面的障碍,且此障碍可以通过氯胺酮活化mTORC1通路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功能磁共振 mTORC1 能量代谢 内侧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妍 吴整军 +3 位作者 仝战旗 陈利平 臧倩 刘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观察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健方组(7.26 g/kg组、4.84 g/kg组、3.23 g/kg组),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CUMS)。采用旷场实验、糖... 目的:观察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健方组(7.26 g/kg组、4.84 g/kg组、3.23 g/kg组),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CUMS)。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CUM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大脑Ach和Ach E含量变化。结果:应激刺激3周,与正常组相比,大鼠糖水偏嗜度显著下降(P<0.05),模型建立成功。保健方给药8 d后各剂量组糖水的偏嗜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运动的总得分低于正常组(P<0.01),保健方各个剂量组的运动总路程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潜伏期长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健方各剂量组的潜伏期缩短(P<0.05)。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原台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P<0.01),而保健方各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1)。保健方3个剂量组大鼠脑浆上清中Ac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Ach 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生保健1号具有改善CUMS大鼠学习障碍、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与对调节胆碱能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保健1号 慢性不可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 学习记忆能力 ACH ACH 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参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HPA轴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伟 章国磊 +3 位作者 李铮 陆勃帆 李慧 吴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7-385,共9页
目的:研究林下参提取物(understory Panax ginseng extract,UPGE)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的影响。方法:超高... 目的:研究林下参提取物(understory Panax ginseng extract,UPGE)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的影响。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鉴别UPGE中的皂苷成分。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CUMS),文拉法辛组(10 mg·kg^(−1)Ven)以及林下参提取物组(100 mg·kg^(−1)UPGE)。除空白组外,均采用CUMS诱导各组小鼠抑郁,灌胃给药21 d后通过小鼠体质量,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分析其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法观察小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细胞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显色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UPGE中含16种皂苷成分。相比于模型组,UPGE给药组小鼠糖水偏好度显著提升(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距离增加和垂直站立次数增加(P<0.05,P<0.01)、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P<0.05,P<0.01)、能够缓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血浆中ACTH、CORT和CRH水平降低(P<0.05),海马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结论:UPGE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PA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参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小鼠抑郁症状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付小彬 缑灵山 +6 位作者 何冬梅 贾根光 李岩 薛运生 李赛 蓝诺 刘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研究茶多酚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中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抑郁模型,通过小鼠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对茶多酚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 研究茶多酚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中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抑郁模型,通过小鼠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对茶多酚的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同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含量。给予茶多酚低高2个剂量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爬行格数与直立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P<0.001);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0.001;#P<0.05,△P<0.05),显示造模成功;此外,茶多酚可显著抑制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增加,并上调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提升小鼠脑组织中5-HT和NE的含量。茶多酚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部5-HT和NE的含量以及抑制脑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茶多酚 慢性不可知性刺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礞石滚痰汤对慢性应激小鼠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的调节作用
10
作者 丁一芸 魏蔚 +3 位作者 邢佳 姜思源 王雅璇 王素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58-3466,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小鼠行为学,血清、海马组织中炎症介质水平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变化,探讨加味礞石滚汤(JWMS)对模型小鼠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CUMS方法建立非自杀性自伤(NSSI)小鼠模型,以...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小鼠行为学,血清、海马组织中炎症介质水平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变化,探讨加味礞石滚汤(JWMS)对模型小鼠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CUMS方法建立非自杀性自伤(NSSI)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JWMS分组灌胃治疗。行为学评价测定小鼠行为学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活性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结果:应激6周后,CUMS小鼠自主活动度、探索程度和对新环境的好奇度均下降。血清和海马组织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IL-10明显降低(P<0.01);海马CA1、CA3区尼氏染色变浅(P<0.01),小胶质细胞激活(P<0.01),神经元减少(P<0.01),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明显。JWMS治疗后可以提升抗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炎症介质IL-6、TNF-α含量,同时改善海马神经受损。结论:慢性应激可造成炎症反应和神经免疫损伤,JWMS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神经元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知性温和应激 非自杀性自伤 情感障碍 炎症反应 免疫激活 神经元损伤 小胶质细胞 加味礞石滚痰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神方颗粒对CUMS大鼠递质代谢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玲辉 黄杰聪 +1 位作者 谢炜 伍志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讨安神方颗粒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递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神方颗粒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2周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刺激;在后续3周进行... 目的:探讨安神方颗粒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递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神方颗粒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2周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刺激;在后续3周进行CUMS 1 h前,安神方颗粒组每天给予安神方颗粒质量分数40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变化;运用强迫游泳(FST)和糖水偏好实验(SPT)评估大鼠抑郁行为的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BDNF和GABA_ARα2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P <0. 01),FST累积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 <0. 01),糖水偏好值减少(P <0. 01),海马BDNF和GABA_ARα2表达水平下降(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安神方颗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快(P <0. 01),FST累积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 <0. 01),糖水偏好值升高(P <0. 01),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降低,BDNF和GABA_ARα2表达水平上升(P <0. 01).结论:安神方颗粒可能参与干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上调海马组织BDNF和GABA_ARα2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安神方颗粒 慢性温和不可刺激 递质代谢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联合γ-氨基丁酸改善CUMS大鼠抑郁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月 付敏 刘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2-297,306,共7页
目的:观察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联合干预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大鼠抑郁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CUMS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不同剂量L-茶氨酸和GABA混合物或西酞普兰连续灌胃45 d,期间持续CUM... 目的:观察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联合干预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大鼠抑郁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CUMS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不同剂量L-茶氨酸和GABA混合物或西酞普兰连续灌胃45 d,期间持续CUMS刺激。另设对照组,常规饲养。监测大鼠体重变化、糖水偏好程度、以及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等行为学指标,测定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白介素-6(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β-内啡肽(β-EP)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MS大鼠体重、糖水消耗百分比、旷场水平和垂直运动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茶氨酸联合GABA干预可显著增加大鼠体重增量、糖水消耗百分比,运动距离和站立次数(P<0.05),抑郁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5-HT、DA以及BDNF、β-EP的含量增加(P<0. 05),降低IL-6的水平(P<0. 05)。结论:L-茶氨酸和GABA联合干预对CUMS诱发的抑郁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高剂量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γ-氨基丁酸(GABA)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cums)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探讨疏肝和胃汤抗抑郁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琦 李娟 +4 位作者 胡俊杰 周贤 梅国强 刘松林 陈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80-2599,共20页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探究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探究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复刻抑郁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疏肝和胃汤组(7.34 g·kg^(-1)·d^(-1))和氟西汀组(1.58 mg·kg^(-1)·d^(-1)),每组10只,连续造模和灌胃共6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ntitativ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差异代谢物进行检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疏肝和胃汤中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信息。最后借助Cytoscape软件对差异代谢物及蛋白靶点进行联合分析,运用ELISA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的含量。结果从血清代谢组中共鉴定得到47个差异代谢物,疏肝和胃汤可回调其中18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impact>0.1)。利用网络药理学手段筛选出疏肝和胃汤71种活性成分和47个关键靶点蛋白,联合分析中花生四烯酸及相关靶点所占比重最大。经过验证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A(P<0.05)、IL-6(P<0.01)和TNF-α(P<0.01)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疏肝和胃汤组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疏肝和胃汤有效组分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疏肝和胃汤参与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样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汤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花生四烯酸代谢 炎症因子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地黄汤对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雪 刘滨 +6 位作者 刘雅清 王敦方 刘丽 朱琳 刘海帆 张彩娟 杨伟鹏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0-787,共8页
目的:探究百合地黄汤对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孤养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刺激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经百合地黄汤给药后,采用糖水偏好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药效学评价,并对大鼠的结肠进行病理学检测;收集大鼠粪便,应用16S ... 目的:探究百合地黄汤对抑郁症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孤养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刺激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经百合地黄汤给药后,采用糖水偏好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药效学评价,并对大鼠的结肠进行病理学检测;收集大鼠粪便,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给药后,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有增加的趋势。糖水偏好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明显减弱(P<0.01);给药后,各剂量组糖水偏爱度均有增强的趋势,且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旷场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显著减弱(P<0.01);给药后,各剂量组大鼠自主活动均有增强的趋势,且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遭到破坏,经百合地黄汤给药后,各给药组结肠黏膜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菌群多样性方面,经百合地黄汤治疗后,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的丰度明显增加,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变形菌门及蓝藻门的丰度明显降低,其中变形菌门和蓝藻门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降低了norank_f__Muribaculaceae、瘤胃球菌属及粪球菌属等菌属的丰度,升高了乳酸菌属、罗姆布茨菌属、Turicibacter及芽孢杆菌属等菌属的丰度,其中norank_f__Muribaculaceae、罗姆布茨菌属、Turicibacter、norank_f__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Prevotellaceae_UCG-001及Prevotellaceae_UCG-001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预测显示,差异菌群的功能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神经系统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结论:百合地黄汤能够调节抑郁症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地黄汤 抑郁症 慢性不可知性温和应激刺激 糖水偏好试验 旷场试验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苷A抗抑郁的靶点识别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历 邵钰婷 +2 位作者 秦书华 杨文强 刘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 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明确SSA的抗抑郁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并验证SSA的作用靶点,并利用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和药物亲和力靶稳定性实验(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验证SSA的靶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研究SSA的抗抑郁作用机制。CUMS模型TST和FS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SA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表明SSA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证明了SSA与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XTR)结合效果较好,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可能是OXTR。CETSA结果表明在一系列温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明显延缓OXTR的热变性;DARTS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系列酶浓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显著降低OXTR对蛋白质水解的敏感性,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是OXTR。此外,SSA对OXTR下游的ERK通路没有激活作用。本研究表明SSA发挥抗抑郁作用的靶点可能为OXTR,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柴胡皂苷A 催产素受体 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 慢性不可知性温和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xTg-AD转基因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认知相关病理改变与比较
16
作者 唐静荣 余小雨 +4 位作者 郭权宪 魏亚诺 田家欣 武胜昔 项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方法:3xTg-AD小鼠3月龄时交替进行为期8 d的应激刺激,通过行为学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并制订评价标准,进行认知行为的检测及分析,取海马部位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聚集情况、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结果:抑郁相关行为学结果提示CSDS+CUMS组小鼠出现抑郁相关表型。认知行为检测发现CSDS+CUMS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显示CSDS+CUMS组的空间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条件恐惧实验中CSDS+CUMS组小鼠无明显恐惧记忆丧失。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SDS+CUMS组小鼠海马区4月龄出现Aβ沉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加(P<0.001),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丢失(P<0.001);8月龄时CSDS+CUMS组小鼠提早出现tau蛋白聚集。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3xTg-AD小鼠抑郁后提早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区神经元AD相关病理沉积增多,并伴随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海马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氏片抗抑郁症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安妮 高越 +5 位作者 刘世钰 赵亚红 薛丹 柴逸峰 张海 张国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考察养心氏片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抑郁模型及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模型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 目的考察养心氏片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抑郁模型及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模型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养心氏片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从建模第1天起,每天灌胃给药,进行大鼠蔗糖水偏好测试、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小鼠悬尾实验、旷场实验,并检测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皮质酮(CORT)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小鼠大脑海马组织及血清中相关因子。结果模型组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心氏片各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养心氏片能明显改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的抑郁状态及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的血管性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片 药理作用 抗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刺激(cums) 血管性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涉及改善海马NET和5-HTT表达 被引量:8
18
作者 费慧芝 胡小娅 +2 位作者 邱红梅 刘丹 周岐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478,共5页
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探讨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与改善海马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表达之间的关系。60只雄性SD大鼠随... 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探讨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与改善海马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表达之间的关系。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G)、模型组(MG)、丙戊酸钠对照组(VNG)及丙戊酸钠模型组(VMG)。通过开场实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通过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实时定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分析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NET、5-HT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MS致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不动时间明显增加,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海马NE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5-HT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丙戊酸钠干预可明显阻遏以上变化,但对对照组大鼠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丙戊酸钠抗抑郁作用可能涉及改善CUMS大鼠海马NET及5-HTT mRNA及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见性温和刺激(cums) 抗抑郁 丙戊酸钠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5-羟色胺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耿爽 王凤荣 +2 位作者 王帅 何璠玙 关宇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高脂饲养同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模型,并为后期研究中医药防治情志失调合并AS疾病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10只C57... 目的:探讨通过高脂饲养同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模型,并为后期研究中医药防治情志失调合并AS疾病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2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AS组、AS+CUMS组,每组各10只。各组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了空白组给予普通基础饲料外,其余两组更换为高脂饲料喂养,同时AS+CUMS组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造模16周后对模型进行评价。实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状态、进食量、兴奋度、毛发色泽等一般形态;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指标(糖水偏嗜实验、旷场实验);ELISA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ELISA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对比,AS+CUMS组小鼠兴奋度、进食量明显下降;AS组小鼠糖水消耗和活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AS+CUMS组小鼠糖水消耗和活动能力均明显减弱(P<0.01);AS组和AS+CUMS组小鼠血清5-HT水平均有降低,其中AS+CUMS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小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水平均有升高,其中AS+CUMS组显著升高(P<0.01);AS组和AS+CUMS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两组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AS组和AS+CUMS组小鼠主动脉管腔中斑块面积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结论:高脂喂养同时给予CUMS建立情志失调合并AS小鼠模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情志失调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血脂水平 HPA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样小鼠额叶体积的减少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下降有关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维维 龚莉雅 +5 位作者 陈纯辉 唐佳渝 金欣 李紫欣 靖林林 文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研究抑郁样小鼠灰质体积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将24只6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与造模组(n=12),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对小鼠进行35 d的抑郁造模。通过小动物磁共振对两组小鼠进行成像,观察抑郁小鼠较对... 目的研究抑郁样小鼠灰质体积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将24只6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与造模组(n=12),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对小鼠进行35 d的抑郁造模。通过小动物磁共振对两组小鼠进行成像,观察抑郁小鼠较对照组小鼠灰质体积的结构变化。利用免疫印迹与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小鼠相应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矿场实验中在中央位置的行走距离下降(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增加(P<0.05)。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造模组小鼠的额叶皮质体积下降(P<0.001,当团块水平≥10756时,过P=0.05的FDRc矫正)。在蛋白印迹实验中,额叶皮质内成熟BDNF的表达下降(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DNF在造模后表达下降,并且VBM分析得到的差异团块的体积大小与蛋白印迹实验中成熟BDNF表达水平的高低存在相关(P<0.05)。结论抑郁造模后小鼠额叶皮质体积的下降与额叶皮质内成熟BDNF表达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