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妍 吴整军 +3 位作者 仝战旗 陈利平 臧倩 刘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观察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健方组(7.26 g/kg组、4.84 g/kg组、3.23 g/kg组),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CUMS)。采用旷场实验、糖... 目的:观察养生保健1号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健方组(7.26 g/kg组、4.84 g/kg组、3.23 g/kg组),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CUMS)。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CUMS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大脑Ach和Ach E含量变化。结果:应激刺激3周,与正常组相比,大鼠糖水偏嗜度显著下降(P<0.05),模型建立成功。保健方给药8 d后各剂量组糖水的偏嗜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运动的总得分低于正常组(P<0.01),保健方各个剂量组的运动总路程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潜伏期长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健方各剂量组的潜伏期缩短(P<0.05)。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原台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P<0.01),而保健方各剂量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1)。保健方3个剂量组大鼠脑浆上清中Ac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Ach 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生保健1号具有改善CUMS大鼠学习障碍、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与对调节胆碱能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保健1号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模型 学习记忆能力 ACH ACH 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参提取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HPA轴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伟 章国磊 +3 位作者 李铮 陆勃帆 李慧 吴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7-385,共9页
目的:研究林下参提取物(understory Panax ginseng extract,UPGE)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的影响。方法:超高... 目的:研究林下参提取物(understory Panax ginseng extract,UPGE)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的影响。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鉴别UPGE中的皂苷成分。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CUMS),文拉法辛组(10 mg·kg^(−1)Ven)以及林下参提取物组(100 mg·kg^(−1)UPGE)。除空白组外,均采用CUMS诱导各组小鼠抑郁,灌胃给药21 d后通过小鼠体质量,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分析其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法观察小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细胞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显色法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UPGE中含16种皂苷成分。相比于模型组,UPGE给药组小鼠糖水偏好度显著提升(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距离增加和垂直站立次数增加(P<0.05,P<0.01)、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降低(P<0.05)、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P<0.05,P<0.01)、能够缓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血浆中ACTH、CORT和CRH水平降低(P<0.05),海马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结论:UPGE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PA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参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瑛毓 韦震 +6 位作者 任梓溢 刘佳萌 孙晶 范蓓 刘新民 卢聪 王凤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6-732,共7页
为探究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小鼠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空白组(Con)、模型组(CUMS)、雌马酚低剂量组(Eq-L,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Eq-M,20 mg·kg-1... 为探究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小鼠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空白组(Con)、模型组(CUMS)、雌马酚低剂量组(Eq-L,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Eq-M,20 mg·kg-1)和雌马酚高剂量组(Eq-H,40 mg·kg-1),在预防给药14 d后,对模型组和雌马酚组进行CUMS造模刺激,造模42 d之后监测体重,依次进行空场、糖水偏爱、悬尾、强迫游泳和新奇抑制摄食5种行为学试验,并检测血清中皮质酮(CORT)水平。行为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UMS模型组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未受到显著影响,体重和糖水偏爱指数显著下降,悬尾、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和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与模型组相比,雌马酚没有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显著提高了小鼠的糖水偏爱指数,缩短了悬尾、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此外,CUMS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ORT显著上调,雌马酚给药显著改善上述异常指标。该结果表明雌马酚可以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亢进发挥改善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抑郁模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小鼠内侧前额叶的能量代谢障碍及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竞予 刘恺 +4 位作者 曾善美 陈纯辉 邓燕佳 靖林林 文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小鼠活体状态下内侧前额叶灰质体积和自发活动的变化,及其与mTORC1能量信号通路的关联及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未予处理)和抑郁模型组(n=16,CUMS方法造模8周)。旷...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小鼠活体状态下内侧前额叶灰质体积和自发活动的变化,及其与mTORC1能量信号通路的关联及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6,未予处理)和抑郁模型组(n=16,CUMS方法造模8周)。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糖水摄取实验检测小鼠抑郁倾向,利用结构功能磁共振探究小鼠脑灰质体积和低频振幅的改变。而后,将抑郁模型组的CUMS小鼠随机分成CUMS治疗组(n=8,氯胺酮活化mTORC1通路)和CUMS对照组(n=8,生理盐水)。取小鼠内侧前额叶组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并比较正常对照组、CUMS治疗组及CUMS对照组3组小鼠mTORC1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ELISA法检测ATP和NADP+/NADPH为代表的3组小鼠组织能量代谢情况。结果经过CUMS后小鼠出现明显抑郁行为倾向,CUMS小鼠的糖水偏爱百分比下降(P<0.05)、糖和水的总摄取量减低(P<0.01),旷场实验总运动距离(P<0.05)及中央区域运动距离(P<0.01)缩短,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小鼠不动时间增加(P>0.05),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检测发现CUMS小鼠内侧前额叶灰质体积增大,mALFF显著增高(P<0.01,Alphasim矫正);mTORC1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减低,ATP和NADP+/NADPH降低(P<0.05),经过氯胺酮治疗,mTORC1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ATP显著升高(P<0.05)。结论CUMS小鼠内侧前额叶存在更高的自发活动以及更低的产能效率,这种自发活动与产能效率的不匹配提示内侧前额叶存在mTORC1磷酸化减低相关的能量代谢方面的障碍,且此障碍可以通过氯胺酮活化mTORC1通路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功能磁共振 mTORC1 能量代谢 内侧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四逆散的治疗效应研究
5
作者 邵奇 李婷 +3 位作者 马重阳 陈思敏 孙资金 程发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目的建立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并探讨四逆散的治疗效应。方法40只雄性C57 BL/6J小鼠随机区分为空白组(CON)、高蔗糖富含胆固醇饮食组(CHR)、复合模型组(CS+CHR)、百洛特组(BLT)、四逆散组(SNS)。除CON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建立心理应激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并探讨四逆散的治疗效应。方法40只雄性C57 BL/6J小鼠随机区分为空白组(CON)、高蔗糖富含胆固醇饮食组(CHR)、复合模型组(CS+CHR)、百洛特组(BLT)、四逆散组(SNS)。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CHR饮食,且CS+CHR组、BLT组、SNS组每天随机给予2种不同应激,共60 d。BLT组、SNS组于造模后30 d进行灌胃给药。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计算肝指数、胸腺指数、脂肪指数,检测肝组织TC、TG含量,油红O、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醛固酮(ALD)、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G)含量。结果与CON组相比,CHR组脂肪指数、TC含量升高(P<0.05),CS+CHR组直立次数下降(P<0.05),脂肪指数及TC、TG、CORT、ALD、GCG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CHR组相比,CS+CHR组直立次数下降(P<0.05),TC、TG、ALD、INS、GCG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CS+CHR组相比,SNS散组直立次数回升(P<0.05),TG、ALD含量显著降低(P<0.01),BLT组脂肪指数、TC含量降低(P<0.05),ALD含量显著降低(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CS+CHR组可见少量脂滴,BLT组与SNS组均有减轻;而HE石蜡染色结果显示,CHR组可见少量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部分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CS+CHR组可见大量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脂滴数量较多,部分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而BLT组与SNS组均有减轻。结论CUMS联合CHR饮食可以更好地构建心理应激相关NAFLD小鼠模型,四逆散改善此疾病可能与其降低血清醛固酮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心理应激 四逆散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睾丸细胞老化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彬伟 孙磊 +7 位作者 凌曦 陈卿 王童 杨桓 刘晋祎 曹佳 敖琳 邹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698-2706,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睾丸细胞老化的影响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上述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4~6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20~14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睾丸细胞老化的影响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上述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4~6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20~14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组和CUMS+RU486组。DMSO组采用DMSO皮下注射,剂量为0.5 mL/(kg/d);RU486组采用米非司酮皮下注射,剂量为1 mg/(kg/d);CUMS组采用CUMS单独造模处理;CUMS+RU486组在CUMS造模的同时采用RU486皮下注射,剂量为1 mg/(kg/d),以上4组均连续处理42 d。造模结束后采用动物行为学试验评估大鼠心理应激状况。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omputer-aided sperm analysis,CASA)系统检测各组大鼠精子密度。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性激素和炎症因子浓度。分别采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H_(2) O_(2)、NAD+/NADH和ATP试剂盒检测各组动物睾丸组织MDA、H_(2) O_(2)、NAD+/NADH和ATP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β-gal、p16和GR等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精原细胞线粒体结构。结果与DMSO组比较,CUMS组精子密度、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浓度显著下降而血清CORT和雌二醇(estradiol,E 2)浓度升高(P均<0.001),血清促炎因子IL-6和TNF-α浓度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浓度降低(P均<0.05),睾丸组织ATP含量和NAD+/NADH比值降低而MDA和H_(2) O_(2)含量升高(P均<0.05),睾丸细胞老化标志物β-gal、p16和G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精原细胞线粒体呈现肿胀及空泡化改变。与CUMS组比较,CUMS+RU486组精子密度和血清睾酮水平显著升高,β-gal、p16和G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诱导大鼠睾丸损害,表现为精子密度和血清睾酮水平下降,其机制可能与GR介导的细胞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理应激 慢性不可温和应激 生殖损害 细胞老化 糖皮质激素受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xTg-AD转基因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认知相关病理改变与比较
7
作者 唐静荣 余小雨 +4 位作者 郭权宪 魏亚诺 田家欣 武胜昔 项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方法:3xTg-AD小鼠3月龄时交替进行为期8 d的应激刺激,通过行为学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并制订评价标准,进行认知行为的检测及分析,取海马部位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聚集情况、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结果:抑郁相关行为学结果提示CSDS+CUMS组小鼠出现抑郁相关表型。认知行为检测发现CSDS+CUMS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显示CSDS+CUMS组的空间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条件恐惧实验中CSDS+CUMS组小鼠无明显恐惧记忆丧失。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SDS+CUMS组小鼠海马区4月龄出现Aβ沉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加(P<0.001),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丢失(P<0.001);8月龄时CSDS+CUMS组小鼠提早出现tau蛋白聚集。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3xTg-AD小鼠抑郁后提早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区神经元AD相关病理沉积增多,并伴随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海马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抑郁症模型下证候差异的品系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欣 薛文达 +5 位作者 李守雪 张海楼 夏宝妹 曲淼 陈刚 唐启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疾病与证候关系的本质是中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遗传(先天禀赋)参与决定疾病证候的原理,研究小鼠品系差异对抑郁症证候的影响。方法:使用皮质酮皮下重复注射及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两种方式,在Balb/c和129/S1两种近... 目的:疾病与证候关系的本质是中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遗传(先天禀赋)参与决定疾病证候的原理,研究小鼠品系差异对抑郁症证候的影响。方法:使用皮质酮皮下重复注射及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两种方式,在Balb/c和129/S1两种近交系小鼠上进行抑郁症疾病造模。对模型动物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实验、旷场实验等行为学检测,以及对小鼠证候表型特征:皮毛状态、掌纹血色度、抓力和负重游泳实验进行检测。结果:雄性Balb/c小鼠在两种模型中分别表现出阈下抑郁样行为和抑郁样行为,但是在抓力及掌纹血色表型上都显示气虚样证候。雄性129/S1小鼠在两种模型下都表现出抑郁样行为,从行为绝望分析表现为气郁样证候。两个品系在两种模型下皮毛评分都增加,提示此表型与气虚与气郁都有关系。结论:本研究显示抑郁症证候呈现品系依赖性,且一定程度上独立于造模方法。这为我们进一步利用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现代技术研究病证相关性的现代生物学本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抑郁症 品系 皮质酮 慢性温和不可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耀月 李佳佳 +3 位作者 董世芬 张荣 袁悦莹 孙建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68-1473,共6页
目的建立痰浊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滞血瘀大鼠模型,研究不同血瘀状态动物模型的特征。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慢性刺激组(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高脂饲料+慢性刺激组,分别采用相应因... 目的建立痰浊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滞血瘀大鼠模型,研究不同血瘀状态动物模型的特征。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慢性刺激组(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高脂饲料+慢性刺激组,分别采用相应因素干预6周。于2、4、6周动态监测动物体重、旷场行为、血脂和血清皮质酮指标;实验终点(6周)采用小动物超声和左心室插管法检测心功能,采用黏度仪、红细胞变形/聚集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性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采用高脂饲料、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后均可引起血瘀状态,对动物的行为学、血脂、心脏功能、血液黏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两因素叠加时,血瘀相关指标变化最明显,表现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降低(P<0.01),2周时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时间均减少(P<0.01或P<0.05),2周、4周时,血清皮质酮上升(P<0.01或P<0.05),4周、6周时TG明显上升(P<0.01)。6周时,血流速度减慢(P<0.01),收缩末期左室前壁、后壁厚度均增厚(P<0.01或P<0.05),舒张期左心室指数上升(P<0.01),左心室最大收缩速率降低(P<0.05),全血黏度上升(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和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均可形成血瘀状态,但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当两因素叠加时,动物可明显出现行为学、血液黏度、心脏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异常,可为血瘀证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刺激 高脂饲料 气滞 痰浊 血瘀证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爽 王凤荣 +2 位作者 王帅 何璠玙 关宇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高脂饲养同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模型,并为后期研究中医药防治情志失调合并AS疾病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10只C57... 目的:探讨通过高脂饲养同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的方法建立情志失调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模型,并为后期研究中医药防治情志失调合并AS疾病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2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AS组、AS+CUMS组,每组各10只。各组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除了空白组给予普通基础饲料外,其余两组更换为高脂饲料喂养,同时AS+CUMS组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造模16周后对模型进行评价。实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状态、进食量、兴奋度、毛发色泽等一般形态;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指标(糖水偏嗜实验、旷场实验);ELISA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ELISA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对比,AS+CUMS组小鼠兴奋度、进食量明显下降;AS组小鼠糖水消耗和活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AS+CUMS组小鼠糖水消耗和活动能力均明显减弱(P<0.01);AS组和AS+CUMS组小鼠血清5-HT水平均有降低,其中AS+CUMS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小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水平均有升高,其中AS+CUMS组显著升高(P<0.01);AS组和AS+CUMS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两组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AS组和AS+CUMS组小鼠主动脉管腔中斑块面积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结论:高脂喂养同时给予CUMS建立情志失调合并AS小鼠模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情志失调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血脂水平 HPA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注意偏向的神经递质基础:来自大鼠抑郁症模型的证据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立伟 王苏妍 +3 位作者 高野 宋若冰 张芷毓 李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化学物质对大鼠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注意偏向测试;采集2组大鼠海马附近神经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 目的探讨神经化学物质对大鼠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注意偏向测试;采集2组大鼠海马附近神经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A)、去甲肾上腺素(NE)、3,4-二羟苯乙酸(DOPAC)、内啡肽(EP)、高香草酸(HVA)水平;分析神经递质水平与注意偏向的相关性。结果CUMS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抑郁症状;实验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负性偏向;实验组大鼠5-HIAA、DOP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HT、EP和HV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5-HIAA和HVA与注意偏向的变化有显著关联,5-HT和DOPAC水平的变化对注意偏向有影响。结论CUMS抑郁症模型适用于大鼠。抑郁症大鼠神经递质水平明显不同于正常大鼠,神经递质对抑郁症大鼠的注意偏向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注意偏向 不可慢性温和应激抑郁症模型 大鼠 五-羟色胺 5-羟(基)吲哚乙酸 去甲肾上腺素 高香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模型大鼠制备与评价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媛媛 张碧涛 +2 位作者 范培健 崔子龙 王少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5-1113,共9页
目的 制备并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抑郁组(D组)、关节炎组(RA组)、模型组(RAD组),每组8只。N组正常饲养,D组施加1周孤养与3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 目的 制备并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抑郁组(D组)、关节炎组(RA组)、模型组(RAD组),每组8只。N组正常饲养,D组施加1周孤养与3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RA组予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方法建立关节炎模型,RAD组在建立CIA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1周孤养与3周CUMS建立RAD动物模型。通过观测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arthrits index, AI),滑膜、踝关节病理和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评价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通过测定体重、摄食量、糖水偏好率、旷场行为学(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水平及海马病理变化评价大鼠抑郁状态。模型大鼠同时符合上述抑郁状态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检测,则表明RAD动物模型制备成功。结果 与N组比较,RA组与RAD组大鼠足趾容积、AI评分及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关节间隙增宽,滑膜增生明显并延伸至关节腔,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D组与RAD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运动总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好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CRH、ACTH、COR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神经元细胞减少,伴有部分细胞核萎缩,模型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联合孤养与CUMS可较好地模拟RAD模型动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指标变化,可为RAD疾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抑郁症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慢性不可温和应激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通过上调海马LASP1改善父系应激致子代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
13
作者 王雪琴 王来法 +2 位作者 张辉 邓玲 崔艳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2-548,共7页
目的探索丰富环境(environmental enrichment,EE)在父系应激致子代焦虑、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给予雄性C57BL/6小鼠(F0)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mild stress,UCMS),随后与正常雌鼠交配获得F1子代(F... 目的探索丰富环境(environmental enrichment,EE)在父系应激致子代焦虑、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给予雄性C57BL/6小鼠(F0)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mild stress,UCMS),随后与正常雌鼠交配获得F1子代(F1-UCMS)小鼠。在F1-UCMS子代小鼠幼年期(3~5周龄)分别给予标准环境(standard environment,SE)和丰富环境(EE)干预,成年后(8周龄)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maze test,EPM)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糖水偏好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年F1-UCMS小鼠海马LIM和SH3结构域蛋白1(LIM and SH3 domain protein 1,LAS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父系的F1子代(F1-Nor)相比,应激父系的F1子代F1-UCMS小鼠在OFT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EPM的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P均<0.05),表现出明显焦虑样行为;F1-UCMS组小鼠在FST的不动时间百分比增加、SPT的糖水消耗百分比减少(P均<0.01),表现出明显抑郁样行为。与SE组相比,EE组小鼠在OFT的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雄性:(7.44±0.75)%vs.(14.93±1.74)%,P<0.01;雌性:(8.89±1.06)%vs.(15.10±1.82)%,P<0.05]、EPM的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雄性:(8.09±1.05)%vs.(14.15±1.88)%,P<0.05;雌性:(9.13±1.14)%vs.(14.04±1.37)%,P<0.05],表明EE改善父系应激导致的F1-UCMS小鼠焦虑样行为;EE组小鼠在FST的不动时间百分比减少[雄性:(58.63±4.51)%vs.(42.15±3.81)%,P<0.05;雌性:(57.96±4.19)%vs.(43.25±4.22)%,P<0.05]、SPT的糖水消耗百分比增加[雄性:(50.38±3.47)%vs.(70.39±3.12)%,P<0.01;雌性:(52.42±2.84)%vs.(69.99±3.55)%,P<0.01],表明EE改善父系应激导致的F1-UCMS小鼠抑郁样行为。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F1-Nor组相比,SE组子代小鼠海马LASP1表达减少(雄性P<0.01,雌性P<0.05);与SE组相比,EE组小鼠海马LASP1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EE可改善父系应激导致的F1-UC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F1-UCMS小鼠海马LASP1表达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焦虑 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应激(UCMS) LAS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探讨疏肝和胃汤抗抑郁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琦 李娟 +4 位作者 胡俊杰 周贤 梅国强 刘松林 陈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80-2599,共20页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探究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探究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复刻抑郁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疏肝和胃汤组(7.34 g·kg^(-1)·d^(-1))和氟西汀组(1.58 mg·kg^(-1)·d^(-1)),每组10只,连续造模和灌胃共6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ntitativ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差异代谢物进行检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疏肝和胃汤中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信息。最后借助Cytoscape软件对差异代谢物及蛋白靶点进行联合分析,运用ELISA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的含量。结果从血清代谢组中共鉴定得到47个差异代谢物,疏肝和胃汤可回调其中18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impact>0.1)。利用网络药理学手段筛选出疏肝和胃汤71种活性成分和47个关键靶点蛋白,联合分析中花生四烯酸及相关靶点所占比重最大。经过验证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A(P<0.05)、IL-6(P<0.01)和TNF-α(P<0.01)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疏肝和胃汤组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疏肝和胃汤有效组分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疏肝和胃汤参与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样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汤 慢性不可温和刺激 花生四烯酸代谢 炎症因子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苷-Ⅰ抗抑郁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
15
作者 阿楠 肖繁 +1 位作者 宋亚恒 于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9-1418,共10页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交系数、悬尾不动时间、游泳不动时间等抑郁样行为评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元的抗抑郁药效;采用LPS诱导的炎症模型,考察西红花苷-Ⅰ对主要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采用基于HPLCqTOF/MS、LC/MS-MS测定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递质组测定方法,研究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对血液循环系统和肠内容物中小分子、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结果:西红花苷-Ⅰ及其苷元具有快速、高效抗抑郁作用,显著改善了CSDS小鼠社交系数、游泳不动时间和尾悬不动时间三项行为学指标。西红花苷-Ⅰ对LPS诱导的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三种典型的抗炎药物成分芍药苷、水飞蓟宾、异甘草酸镁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增加,但不能改善CSDS模型小鼠社交回避及绝望样行为。CUMS、CSDS小鼠血浆与肠内容物中小分子代谢出现明显异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浆和肠内容物代谢表型趋向正常。其中血浆和肠内容物中多种内源性小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5-羟色胺(5-HT)、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以及γ-氨基丁酸(γ-GABA)等神经递质出现异常变化,西红花苷元对上述内源性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神经递质等具有调节作用。结论:西红花苷元具有与西红花苷-Ⅰ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西红花苷-Ⅰ抗抑郁作用与其体内主要代谢物西红花苷元有关,西红花苷元抗抑郁药效与其调节抑郁模型小鼠循环系统、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神经递质有关,与炎症因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元 慢性社交挫败压力应激模型 慢性不可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籽油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田俊生 郑晓芬 +1 位作者 张丽增 秦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79-282,共4页
采用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观察沙棘籽油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程序(CUMS)复制大鼠抑郁模型,观察沙棘籽油对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行为活动等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沙棘籽油的抗抑郁作用,发现其新的... 采用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观察沙棘籽油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程序(CUMS)复制大鼠抑郁模型,观察沙棘籽油对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行为活动等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沙棘籽油的抗抑郁作用,发现其新的功效。结果表明:沙棘籽油能明显减少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05,P<0.01),对CUMS模型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行为活动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表明沙棘籽油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抗抑郁 悬尾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慢性温和不可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氏片抗抑郁症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安妮 高越 +5 位作者 刘世钰 赵亚红 薛丹 柴逸峰 张海 张国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考察养心氏片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抑郁模型及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模型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 目的考察养心氏片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抑郁模型及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模型和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性抑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养心氏片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从建模第1天起,每天灌胃给药,进行大鼠蔗糖水偏好测试、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小鼠悬尾实验、旷场实验,并检测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皮质酮(CORT)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小鼠大脑海马组织及血清中相关因子。结果模型组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养心氏片各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养心氏片能明显改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大鼠的抑郁状态及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的血管性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片 药理作用 抗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刺激(CUMS) 血管性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GalR1在雌性CUMS C57小鼠海马表达及M617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艳 杨伟毅 +2 位作者 孙颖志 雷革胜 宿长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究GalR1在雌性CUMS C57小鼠海马表达及GalR1激动剂M617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实验组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通过糖水偏好、悬尾实验及血清皮质酮比较两组的抑... 目的:探究GalR1在雌性CUMS C57小鼠海马表达及GalR1激动剂M617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实验组给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通过糖水偏好、悬尾实验及血清皮质酮比较两组的抑郁水平;部分小鼠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组海马DG的增殖情况;另一部分小鼠行qPCR检测,比较两组海马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2)行细胞培养,传代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M617处理3 d,取每组细胞铺板并加入10μmol/L的Brd U,继续孵育4 h后PFA固定,行Brdu免疫荧光染色并比较各组的阳性细胞数。结果:(1)第2、3周的糖水偏好实验显示两组糖水的消耗量未见差异,第4周CUMS组糖水消耗量少于对照组(P<0.05);悬尾实验中,CUMS组静止不动时间延长(P<0.05);CUMS组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CUMS组海马DG区的Brd U+及Ki67+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q PCR结果显示CUMS组甘丙肽及GalR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4)不同浓度M617对干细胞增殖无明显组间差异。结论:(1)GalR1在雌性CUMS C57小鼠海马表达增高,可能参与调节抑郁症的发生过程。(2)不同浓度M617对干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提示GalR1可能不参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应激 甘丙肽受体 神经发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弗林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杞 王云 +4 位作者 徐秋月 严函 肖哲 黄熙 任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0-59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大鼠慢性应激引起的行为学和血清代谢组变化以及辛弗林抗抑郁的有效治疗,发现潜在的抗抑郁新药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辛弗林组。模型组为6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大鼠慢性应激引起的行为学和血清代谢组变化以及辛弗林抗抑郁的有效治疗,发现潜在的抗抑郁新药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辛弗林组。模型组为6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用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好、开场实验作为抑郁评估指标,后2周辛弗林(Syn 20 mg/kg)干预治疗后采集大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测定,研究CUMS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变化,以及辛弗林的干预作用,寻找其抗抑郁潜在的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并找到相关靶向代谢通路。结果辛弗林干预后,在增加CUMS大鼠体质量、提高糖水偏好率、增加开场运动总距离和理毛次数的同时,还能逆转CUMS大鼠血清中磷酸乙醇胺、苯甲酸、胆固醇、谷氨酸等14种代谢物的变化使其趋于正常组,并发现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9条主要牵涉辛弗林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辛弗林可能通过调节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生物学途径发挥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弗林 抑郁症 慢性温和不可应激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神方颗粒对CUMS大鼠递质代谢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玲辉 黄杰聪 +1 位作者 谢炜 伍志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讨安神方颗粒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递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神方颗粒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2周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刺激;在后续3周进行... 目的:探讨安神方颗粒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递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神方颗粒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2周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刺激;在后续3周进行CUMS 1 h前,安神方颗粒组每天给予安神方颗粒质量分数40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变化;运用强迫游泳(FST)和糖水偏好实验(SPT)评估大鼠抑郁行为的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BDNF和GABA_ARα2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P <0. 01),FST累积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 <0. 01),糖水偏好值减少(P <0. 01),海马BDNF和GABA_ARα2表达水平下降(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安神方颗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快(P <0. 01),FST累积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 <0. 01),糖水偏好值升高(P <0. 01),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降低,BDNF和GABA_ARα2表达水平上升(P <0. 01).结论:安神方颗粒可能参与干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上调海马组织BDNF和GABA_ARα2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安神方颗粒 慢性温和不可刺激 递质代谢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