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果内酯对慢性应激导致小鼠抑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程英 惠爱玲 +1 位作者 吴泽宇 张文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2-1367,共6页
为了探究白果内酯(BB)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以40%白果内酯粗品为原料,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制备纯度为98.21%白果内酯。采用6~8周龄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 为了探究白果内酯(BB)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以40%白果内酯粗品为原料,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制备纯度为98.21%白果内酯。采用6~8周龄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 mg/kg)、低剂量组(BB 3.5 mg/kg)、中剂量组(BB 7.0 mg/kg)、高剂量组(BB 14.0 mg/kg)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通过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构建小鼠抑郁模型。实验过程中观察白果内酯干预后小鼠抑郁行为的变化,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相对表达量。研究发现,白果内酯的干预使得小鼠抑郁情况得到改善,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质量浓度,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质量比,并促进BDNF的表达。结果表明,白果内酯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发生和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BB) 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cums)模型 抗抑郁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自由基水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晓乐 韩世范 +12 位作者 程俊香 朱瑞芳 潘梦怡 游凯琪 武静 张红 张晓辉 张倩 赵瑜 宋杰 冯耀清 董文静 刘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013-4018,共6页
目的:观察氢自由基水的安全性及其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只雌雄各半的6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基于体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期间分别给予高浓度氢自由基水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目的:观察氢自由基水的安全性及其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只雌雄各半的6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基于体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期间分别给予高浓度氢自由基水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并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查。将32只雄性4周龄SD大鼠基于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对模型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大鼠进行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干预6周,构建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大鼠抑郁模型,通过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血清皮质酮水平评估氢自由基水对抑郁大鼠的影响;通过比较各组大鼠血常规、血生化及病理切片结果初步评价氢自由基水的短期安全性。结果:相同性别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期体重增长率、重要器官脏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为期6周的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干预大鼠呈现了抑郁样行为,低浓度组、高浓度组能有效缓解;各组血常规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碱性磷酸酶水平虽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镜下发现,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高浓度组更严重,模型组膀胱黏膜下层局部可见轻微炎症细胞浸润,而高浓度组未见,其余脏器组织高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未显示出氢自由基水有急性和短期毒性效应及毒作用特征,并发现其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具有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自由基水 慢性不可预测轻度(cums) 抑郁样行为 安全性 皮质酮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 T MR GluCEST成像评估抑郁症模型鼠疗效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张洁 聂泰明 +5 位作者 郑蕾 黄德龙 徐洋洋 齐凯 张树平 姜兴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utamate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GluCEST)成像技术定量评估抑郁症模型大鼠治疗前后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浓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通过慢性不...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utamate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GluCEST)成像技术定量评估抑郁症模型大鼠治疗前后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浓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通过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抑郁样行为,并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UMS组、氟西汀(fluoxetine)给药组(CUMS-fluoxetine)。每组12只大鼠。采用糖水偏爱测试(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强迫游泳测试(forced swimming test,FST)及旷场测试(open field test,OPT)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使用7.0 T小动物核磁共振扫描仪采集T2WI及GluCEST序列,用Matlab软件测定海马区Glu相对浓度值。将CUMS组与正常对照组、CUMS-fluoxetine组与CUMS组分别比较,三组大鼠双侧海马区分别进行组内比较,评估给药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糖水偏爱率降低、强迫游泳测试不动时间延长及旷场测试运动距离减少,CUMS-fluoxetine组糖水偏爱率提高、强迫游泳测试不动时间减少及旷场测试运动距离增加。(2)GluCEST测定值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UMS组双侧海马区Glu浓度明显升高(左侧P<0.001,右侧P=0.014);与CUMS组相比,CUMS-fluoxetine组双侧海马区Glu浓度明显减低(左侧P=0.002,右侧P=0.025);三组大鼠双侧海马区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左、右侧海马区Glu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UMS-fluoxetine组海马区Glu浓度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7.0 T MR GluCEST成像技术能够无创性定量反映抑郁症模型鼠治疗前后双侧海马区Glu浓度变化,为临床评估抑郁症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轻度模型 海马 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宏伟 李承德 +2 位作者 毛淑梅 宋玉萍 王艳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6-160,I0011,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激发法建立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28d... 目的探讨建立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激发法建立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28d,观察大鼠体质量、体征、肺组织结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等变化,并用Open-field实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通过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缓慢(P<0.05);肺组织呈哮喘样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Open-field实验,大鼠垂直活动得分、水平活动得分显著降低(P<0.05);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OVA激发复合CUMS可成功制备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抑郁 模型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法诱导内脏高敏感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侯雨君 赵映 +4 位作者 蒋慧灵 谭玉 张薇 李瑛 郑倩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观察母婴分离联合机械刺激法和药物联合慢性应激法建立的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的效应,并探讨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SD幼鼠、成年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联合机械刺激组(CRD组)和空白对照组(CRD对照组)、药物联合慢性应激组... 目的观察母婴分离联合机械刺激法和药物联合慢性应激法建立的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的效应,并探讨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SD幼鼠、成年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联合机械刺激组(CRD组)和空白对照组(CRD对照组)、药物联合慢性应激组(CUMS组)与空白对照组(CUMS对照组),模型建立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与大便情况,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与内脏痛阈值评价大鼠内脏敏感性,十字迷宫实验与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焦虑抑郁状态,在上述评价后,取大鼠远端结肠进行病理观察。结果与对应对照组相比,两个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增高、内脏痛阈值降低、粪便含水量增高。其中,药物联合CUMS组的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十字迷宫开臂停留时间缩短,旷场实验活动总距离与中心停留时间减少。结论两种造模方式诱导的模型均出现IBS内脏高敏感性和粪便性状改变,可较好地模拟IBS临床症状,且更趋向于腹泻型IBS;药物联合CUMS能更好地复制IBS的情绪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母婴分离 结直肠扩张 慢性不可预知轻度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在抑郁状态下提高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被引量:7
6
作者 欧阳雪岩 朱朕 +3 位作者 杨超 王丽 丁罡 姜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1387,共7页
目的探究抑郁对肿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CUMS),行为学检测后接种肿瘤,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肿瘤体积组间差异;给药刺激乳腺癌细胞并检测侵袭、迁移、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及免疫... 目的探究抑郁对肿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CUMS),行为学检测后接种肿瘤,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肿瘤体积组间差异;给药刺激乳腺癌细胞并检测侵袭、迁移、增殖及细胞周期分布;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受体及胞内信号通路。结果抑郁上调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p38MAPK的磷酸化程度增强,并导致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增加。结论抑郁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激活肾上腺素β受体,促进p38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从而增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乳腺癌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模型 去甲肾上腺素 P38MAPK 肾上腺素β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