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郑秀芬 陈朝辉 张春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9-157,共9页
本文利用台湾中央气象局布设的嘉义台CHY、民雄台CHN2和义竹台CHN8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波形互相关的SAM分析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发生在1999年9月20日台湾集集大地震(MW7.6)余震区的嘉义ML6.4和ML6.0级地震的震前序列,... 本文利用台湾中央气象局布设的嘉义台CHY、民雄台CHN2和义竹台CHN8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波形互相关的SAM分析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发生在1999年9月20日台湾集集大地震(MW7.6)余震区的嘉义ML6.4和ML6.0级地震的震前序列,开展了长达22个月的大震前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大致近东西向,与嘉义地区最大主压应力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该区的各向异性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临震期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90°跳跃事件的频繁发生,可以作为临震期大震应力预测的前兆指标.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揭示震源区应力变化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集集地震 余震区 嘉义地震 地震各向异性 剪切分裂 应力预测前兆 剪切偏振方向 剪切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乳山震群剪切波分裂参数的时间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苗庆杰 刘希强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31,共12页
2013年10月1日山东乳山发生M_L3.8地震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呈现出小震群特征,且持续至今,其中2014—2015年先后发生了4次M_L4.1—5.0显著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中乳山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测定了来自... 2013年10月1日山东乳山发生M_L3.8地震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呈现出小震群特征,且持续至今,其中2014—2015年先后发生了4次M_L4.1—5.0显著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中乳山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测定了来自乳山震群中224次小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的偏振优势方向与山东半岛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在这4次显著性地震发生前后均产生明显的变化,分裂时间延迟平均在震前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升高异常,在震前约12天出现下降异常变化.这些特征均可作为利用应力进行地震预测的前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震群 应力积累 剪切分裂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上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3
作者 李抒予 高原 +1 位作者 金红林 刘同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33,共18页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时间延迟2个各向异性参数,并对参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快波偏振方向以NEE为主导,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大致平行,祁连块体北部和东南部、羌塘块体北部存在NNW、NWW或近EW等多个相对较弱的第2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NW走向断裂近平行。柴达木块体东北缘的快波偏振方向较离散,受到应力、断裂、岩石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祁连块体北部逆冲断裂系东部的时间延迟大于西部,体现了两者应力环境的差异。祁连块体东南部及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大致相当的时间延迟分布可能与其具有类似的岩石类别物性及构造环境相关。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NWW向快波优势偏振方向和相对一致的时间延迟,可能是断裂在深部高压变质作用的响应。羌塘块体北部的时间延迟小于拉脊山断裂周缘(祁连块体东南部与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可能与岩石类别物性与构造环境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剪切分裂 各向异性 上地壳 偏振 时间延迟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各向异性:第一期观测资料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42
4
作者 太龄雪 高原 +1 位作者 刘庚 肖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79-4091,共13页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2013年)布设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本研究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布设在云南及相邻地区的部分流动台站记录到的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开展地壳各向异性分析.本文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2013年)布设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本研究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布设在云南及相邻地区的部分流动台站记录到的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开展地壳各向异性分析.本文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67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云南及周边地区复杂的构造、应力环境和纵横交错的断裂分布的影响,该地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PAZ)整体上显示出NNE向和NE向的优势取向,但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复杂,虽然大部分台站的PAZ与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但部分断裂附近台站的PAZ受到断裂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研究区内不同区域的PAZ有一定差异性.本研究划分了5个子区,西部3个不同区域的PAZ从北到南分别为NNW向、近N-S向和NE向,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东部的2个区域PAZ分别为NEE向和NNW向.研究证实,青藏东南缘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空间分布虽然非常复杂,但大体上与区域内的主压应力的方向和断裂分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分裂 剪切偏振方向(PAZ) 剪切时间延迟(δt) 主压应力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锦屏水库地区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及蓄水影响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邵玉平 高原 +2 位作者 戴仕贵 杜瑶 宋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57-4568,共12页
利用雅砻江流域地震台网2011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及四川省地震台网1个地震台站2008年5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期间记录的地震观测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得到了四川锦屏水库地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参数,即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 利用雅砻江流域地震台网2011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及四川省地震台网1个地震台站2008年5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期间记录的地震观测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得到了四川锦屏水库地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参数,即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台站的快波优势偏振方向存在明显的局部特征,左侧4个台站的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比较一致,右侧台站优势偏振方向各异.研究发现,台站MLI的快波偏振方向变化与水库水位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2013年7月,水库水位急剧升高到约1800m后,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也发生了90°变化,这是一种被称为90°翻转(90°-flip)的现象.蓄水导致的应力增加(以及可能的渗水)产生的高孔隙压影响了剪切波分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水库 剪切分裂 剪切偏振方向 剪切延迟时间 水位变化 应力 孔隙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对差应力变化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高原 高原 +3 位作者 李世愚 周蕙兰 刘晓红 刘绮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78-784,共7页
利用DZ95型多通道瞬态波形记录仪和GC-100型工程多波参数分析仪,对山东莱州大理岩进行了剪切波分裂观测研究.通过两组岩样的测量,在带有自然优势定向排列裂缝的岩样在无加载状态下发现剪切波的分裂现象,而带有优势层理走... 利用DZ95型多通道瞬态波形记录仪和GC-100型工程多波参数分析仪,对山东莱州大理岩进行了剪切波分裂观测研究.通过两组岩样的测量,在带有自然优势定向排列裂缝的岩样在无加载状态下发现剪切波的分裂现象,而带有优势层理走向的完整岩石则在加载到一定程度下才能观测到剪切波的分裂.随着载荷的增加,多数岩样在临近破坏时都记录到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有一个迅速的抬升,但抬升之前的变化过程不同,不同位置的观测结果也大不相同.实验还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即使载荷保持不变或卸载一加载,岩石中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仍然增加,我们称之为“惯性生长”.在实验中,还少量地记录到一些声发射事件,和人工源的效果一样,也可在接收波形中清楚地分辨出剪切波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分裂 时间延迟 微裂隙 大理岩 差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的剪切波分裂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莎 吴朋 +1 位作者 杨建思 苏金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7-795,共9页
选用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震源区的泸沽湖台站2008年9月—2013年9月连续5年的地震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从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初步获得了宁蒗-盐源地区的区域应力特征,以及该地震发生前后地壳应力的特征性变化.泸... 选用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震源区的泸沽湖台站2008年9月—2013年9月连续5年的地震数据进行剪切波分裂计算,从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初步获得了宁蒗-盐源地区的区域应力特征,以及该地震发生前后地壳应力的特征性变化.泸沽湖台站快波偏振方向结果显示,该台站具有NE向和SE向两个优势取向,与研究区域内断裂的走向相同.该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宁蒗-盐源MS5.7地震发生前后.在宁蒗-盐源地震发生前一年,泸沽湖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缓慢地增加,表明该地区地壳应力逐渐积累;直到该地震发生前一个月,泸沽湖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才开始急剧下降,表明地壳应力随着地震的发生而迅速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分裂 剪切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地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5月30日盈江6.1级地震序列剪切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金 高原 +3 位作者 徐甫坤 向阳 向元 刘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2014年5月24、30日,云南盈江分别发生了MS5.6和MS6.1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后在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地震台卡场台(KAC)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对盈江MS6.1地震序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初... 2014年5月24、30日,云南盈江分别发生了MS5.6和MS6.1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后在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地震台卡场台(KAC)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对盈江MS6.1地震序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MS6.1地震震前序列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震后相比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及更小的离散度,且盈江MS6.1地震余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前震序列可能有一个偏转。对比MS6.1地震的震前、震后发现,震前6天的数据显示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总体上呈现较低的水平,而震后的时间延迟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地震序列 前震 剪切分裂 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两期观测资料近场记录揭示的南北地震带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艺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81-2199,共19页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01-2014-06)及部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二期(2013-02-2015-12)的流动地震台阵记录到的小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SAM)方法,分析南北地震带的地壳各向异性,对剪切波分裂参数所反映的区域应力...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01-2014-06)及部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二期(2013-02-2015-12)的流动地震台阵记录到的小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SAM)方法,分析南北地震带的地壳各向异性,对剪切波分裂参数所反映的区域应力环境及构造特征,以及区域内主压应力方向与断裂分布的关系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由NE向逐渐转变为NNW向,与南北地震带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变化具有一致性.区域内分布的大量NE及WNW或NW向断裂构造同样对快波偏振方向有比较大的影响,位于走滑断裂附近的台站,其快波方向与断裂走向大致平行,部分位于走滑断裂附近的台站其快波方向几乎垂直于断裂走向,而与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性较好.个别台站表现出复杂快波优势方向特征,反映出研究区内构造环境的复杂性.慢波时间延迟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北段,反映了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更大,构造变形更加剧烈.对比南北地震带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推测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可能存在复杂的壳幔耦合现象,地壳剪切波分裂除了反映区域应力特征,还可以揭示出区域构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分裂 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构造 区域主压应力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剪切波分裂研究台湾北部地壳各向异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太龄雪 高原 +3 位作者 马国鳳 李恩慈 石玉涛 林欣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33-2242,共10页
研究主要使用台湾北部13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91年7月~2002年12月的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台湾北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位于宜兰盆地内的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方向,而位于山脉(西部麓山... 研究主要使用台湾北部13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91年7月~2002年12月的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台湾北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位于宜兰盆地内的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方向,而位于山脉(西部麓山带、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的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NE向或NE方向.位于海边或小岛上的台站得到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比较离散,常伴有2个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可能是受到不规则的地形或复杂的局部构造而引起的.从时间延迟的空间分布来看,以TWE台为界,该台站及以北地区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大于该台站以南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这可能意味着TWE台及以北地区的地壳地震各向异性强于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分裂 台湾北部 地壳地震各向异性 剪切偏振方向 主压应力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龙滩库区地震剪切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海霞 赵翠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606,共12页
利用在龙滩地震观测台网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记录到的16,452条地震波形数据,采用传统的相关系数法和偏振分析方法,对龙滩库区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讨论了库区范围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库区较大区域内地震台站附... 利用在龙滩地震观测台网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记录到的16,452条地震波形数据,采用传统的相关系数法和偏振分析方法,对龙滩库区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讨论了库区范围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库区较大区域内地震台站附近的偏振方向主要反映了区域整体应力场的作用方向,但局部构造和断层会控制或影响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归一化1km单位距离上的延迟时间为10~25ms/km,其中距离库坝区较远、水深较浅、蓄水后响应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LIL和XIL台单位距离上的延迟时间在10ms/km左右,而其他台站尤其库坝区附近蓄水后水深较深的则在20ms/km左右,这表明了库水渗透或载荷对库区裂隙状态的影响。研究还发现DPD和GAL台的快慢波延迟时间随水位变化而出现变化,其变化趋势呈现出与水位变化形态基本一致的现象,初步认为是与库区蓄水加载引起的裂隙进水扩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水库 剪切分裂分析 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坪铺水库水位变化对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莎 吴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06-4114,共9页
本文通过对2006—2009年四川紫坪铺水库库区8个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事件,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得了水库库区剪切波分裂参数,并结合地震活动性与水库水位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壳应力的变化特征.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该研... 本文通过对2006—2009年四川紫坪铺水库库区8个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事件,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得了水库库区剪切波分裂参数,并结合地震活动性与水库水位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紫坪铺水库库区地壳应力的变化特征.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快波偏振方向有两个,分别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充分体现了紫坪铺水库地区地壳应力是由北西向的区域主压应力与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综合作用的结果.慢波延迟时间平均值为5.8ms·km-1,慢波延迟时间较大的地区位于库坝和库尾,分别是水库蓄水排水引起地壳应力变化最大的区域.对比慢波延迟时间的变化和水库水位的变化显示了慢波延迟时间与水库水位之间的一致变化关系,揭示了水库的蓄水排水对地壳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水位 地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威远地区近震剪切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瑜 刘莎 郑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基于布设在四川威远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利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23个地震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显示:威远地区地震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多数为北西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基于布设在四川威远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利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23个地震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显示:威远地区地震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多数为北西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有个别台站可能由于受到局部构造环境的影响,快波偏振方向为北东向。而在地壳速度变化明显的威远背斜附近,有6个台站结果显示为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表明该地区快波偏振方向是区域应力场和局部构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威远地区慢波延迟时间均值为4.43 ms/km,威远背斜南侧区域的慢波延迟时间值普遍大于其北部区域,表明在威远地区南部区域的各向异性强度强于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分裂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区域主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临界状态下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以山东莱州大理岩为样品对岩样在破裂临界状态下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在两个样品上 ,得到破裂临界状态下的系列记录。结果表明 ,在岩石崩溃之前的临界状态下 ,即使载荷不变 ,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也可能会有涨落现象 。
关键词 剪切分裂 破裂临界状态 时间延迟 大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分裂揭示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想 高原 +2 位作者 吴鹏 周依 王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03-2517,共15页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流动地震台网和区域固定地震台网的近场地震波形资料,获得55个台站、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共计534条有效记录,得到每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展现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区域优势快波方向大致呈NE向,与华北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有所差别,揭示出研究区内山西地堑与太行山隆起等形成的盆山构造对地壳结构的影响.台站优势快波方向主要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或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表明断裂与局部地质构造对各向异性的影响以及断裂构造与应力场的相互影响.山西地堑优势快波方向呈NE向,其中大同盆地离散性较大.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优势快波方向呈WNW向,南侧呈NE向且离散较大.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优势快波方向同为NE向,第二优势快波方向近EW向,体现了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特征.山西地堑的时间延迟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但变化不大,分区平均值最大相差0.2 ms·km^(-1).太行山隆起与华北盆地交汇区的时间延迟和山西地堑北端与张-渤地震带交汇区北侧相对较小,表明该区上地壳变形程度相对较小,可能与该区地震活动较强、难以积累更强的地壳变形有关.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壳幔耦合关系不能用壳幔解耦或壳幔耦合进行简单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山西地堑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 剪切分裂 上地壳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研究(Ⅱ)—相关函数分析法 被引量:46
16
作者 高原 郑斯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0期22-32,共11页
本文提出剪切波分裂的相关函数分析方法,用之处理了唐山地区的震例,并对速度量与位移量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研究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适用于近场分析。
关键词 剪切分裂 相关函数 时间延迟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ar-wave splitting beforeand after the 1999 Xiuyan earthquake in Liaoning, China 被引量:15
17
作者 太龄雪 高原 +3 位作者 曹凤娟 石玉涛 吴晶 焦明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0-354,共15页
Using seismic waveform data recorded at station YK (Yingkou) of Liaoning Telemetry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Xiuyan MS5.9 (ML5.3) eart... Using seismic waveform data recorded at station YK (Yingkou) of Liaoning Telemetry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Xiuyan MS5.9 (ML5.3) earthquake in November 29, 1999 with SA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t YK is in direction of ENE-WSW,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North China; time-delays increasing before Xiuyan earthquake may shows accumulation of stress before earthquake.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t YK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correlate with the fault strike. The histogram of monthly average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shows that polarizations of fast shear-waves also seems to change from two months before the earthquake, but it still needs more data for ve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岫岩地震 剪切分裂 偏振方向 时间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朋 陈天长 +5 位作者 赵翠萍 苏金蓉 杨建思 黄春梅 刘莎 李兴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18,813,共16页
本文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终得到了40个台站的S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在地震主破裂区内观测到的快波优势取向为NE向,与余震分布的长轴方向一致;位于双石... 本文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包括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最终得到了40个台站的S波分裂结果.结果显示:在地震主破裂区内观测到的快波优势取向为NE向,与余震分布的长轴方向一致;位于双石—大川断裂以西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一致;位于荥经断裂附近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该断裂走向一致.快波偏振优势方向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主震前位于地震破裂区附近的TQU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均呈NE向;主震后TQU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为近EW向,而BAX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则不突出,反映出芦山地震主震前快波偏振方向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主震后受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各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为1.25—5.40ms/km,在余震覆盖密集区域,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均大于3.0ms/km,反映出震源区的各向异性程度较强.芦山主震后,各台站的延迟时间随时间变化持续减小,反映出震源区地壳应力随余震活动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S分裂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序列及强余震的S波分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曲延军 赵翠萍 +2 位作者 赵建政 聂晓红 孙甲宁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8-333,共6页
利用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后架设在震中区的三个数字地震台记录资料,分析了余震的S波分裂特征,发现震中区余震的快波偏振方向总体表现为近南北向,与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较为一致。3月16日5.1和3月31日5.3级强余震前慢波... 利用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后架设在震中区的三个数字地震台记录资料,分析了余震的S波分裂特征,发现震中区余震的快波偏振方向总体表现为近南北向,与主震的主压应力方向较为一致。3月16日5.1和3月31日5.3级强余震前慢波延迟时间总体表现出逐步减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伽师地震 S分裂 延迟时间 偏振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宜宾地区S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朋 苏金蓉 +2 位作者 黄春梅 黄东剑 段云歌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本文采用纵横比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2013年4月25日~2015年12月31日四川宜宾地区10个台站S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结果表明,华蓥山断裂两侧台站呈现不同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断裂带以西的台站偏振优势方向为N... 本文采用纵横比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2013年4月25日~2015年12月31日四川宜宾地区10个台站S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结果表明,华蓥山断裂两侧台站呈现不同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断裂带以西的台站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应力场方向一致;位于断裂带以东的台站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在地震密集分布区域内的CNI台的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台站附近的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域南段的3个台站(JLI、YAJ、XWE)优势偏振方向近NS向。各个台站平均慢波延迟时间在3.07~11.95ms/km范围内,慢波延迟时间最大的台站是CNI台,距离2013年4月25日06时10分M_L5.2地震震中位置最近,这反映出震源区地震波各向异性程度较强。CNI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显示,在2015年2月7日M_L4.8地震前观测到慢波延迟时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分裂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地震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