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关节炎慢作用药物及软骨保护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禾凤 杨婉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5-649,共5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关节软骨退行性疾病,现临床上采用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本解除病症,其治疗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病程,保持或改善骨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等非特异性药物不能阻止疾病病理进展,还...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关节软骨退行性疾病,现临床上采用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本解除病症,其治疗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病程,保持或改善骨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等非特异性药物不能阻止疾病病理进展,还会产生许多并发症,故目前研究趋向于一些有潜在改善骨关节软骨结构或骨关节炎疾病进程的药物。然而此类药物单独应用以改善关节结构或缓解疼痛的疗效仍有争议,临床可考虑与特异性药物合用,并进一步优化相关临床试验的评估标准和研究方案,不断推动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慢作用药 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挺 李永吉 朱小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性。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慢作用药有时疗效不佳,并且一些患者虽然临床症状已经缓解,但滑膜炎症仍然存在,关节破坏仍在进展[1]。近年研制出针对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性。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慢作用药有时疗效不佳,并且一些患者虽然临床症状已经缓解,但滑膜炎症仍然存在,关节破坏仍在进展[1]。近年研制出针对特定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使人们看到了治疗的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应用 临床症状 疗效不佳 慢作用药 滑膜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及治疗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玉慧 苏波 +6 位作者 林福安 费雅楠 于笑霞 范文强 陈海英 张学武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6家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PsA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及确诊科室,就诊及确诊时间,随诊时间间隔及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或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共133例PsA患者,平均年龄(47±11)岁,男女比例为1.3∶1,病程(16±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最多的为风湿免疫科(37.6%,50/133),其次为骨科(24.1%,32/133)和皮肤科(23.3%,31/133);首诊确诊率以风湿免疫科为最高(78%,39/50),其次为皮肤科(19.4%,6/31);从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PsA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首诊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确诊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科室;仅有37%患者规律随诊,随诊时间间隔≤3个月,17.3%患者随诊间隔3~6个月,40.2%患者随诊时间间隔超过1年。48.8%PsA患者本次调查时段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1/3的患者未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在治疗药物方面,Ps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者最多,占58.3%,其次为来氟米特20.5%,生物制剂19.7%,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结论:PsA患者首诊科室分布广泛,确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为首,PsA患者首诊及确诊时间延误,约半数患者治疗及随诊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现况调查 随访 作用抗风湿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燕茹 张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068-3069,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炎症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破坏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破坏性损害来自于自身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以及非抗原特异性炎症反应。目前RA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DMSARDs)以及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炎症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破坏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破坏性损害来自于自身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以及非抗原特异性炎症反应。目前RA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DMSARDs)以及生物制剂等。DMSARDs可以有效抑制RA的影像学进展,但是其治疗作用产生比较慢,并且常能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少数有肾脏损害、骨髓抑制、精神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性全身性疾病 非甾体抗炎 作用抗风湿 胃肠道副作用 炎症反应 肾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