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界面核和高级发声中枢与鸣禽鸣曲的学习和维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风 冯理 +1 位作者 刘少艺 张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147,共8页
鸣禽鸣唱和人类语言都是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幼鸟在学习鸣唱时先记住教习曲模板,再通过发声反馈比较自鸣曲和模板并调整发声输出,成年后同样需要听觉反馈来维持自鸣曲的特征和稳定.因此,鸣禽听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对刺激的感觉运动整合... 鸣禽鸣唱和人类语言都是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幼鸟在学习鸣唱时先记住教习曲模板,再通过发声反馈比较自鸣曲和模板并调整发声输出,成年后同样需要听觉反馈来维持自鸣曲的特征和稳定.因此,鸣禽听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对刺激的感觉运动整合非常重要.近年研究发现,感觉期幼鸟编码并记忆模板的过程需要NIf-HVC投射的参与;这一突触联系与维持成年鸣禽可塑性鸣曲空间特征和鸣曲节律至关重要.其中,NMDAR、AchR和NE可能参与调节NIf-HVC突触的效能.HVC类似于人类的Broca's Area,而NIf类似于人类的Spt区,因此研究NIf-HVC突触在神经环路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人类这2个脑区在语言形成中潜在的功能,有利于探索发声过程相关的感觉运动信息整合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唱学习 听觉反馈 NIf HVC 感觉运动信息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